用于鸭立体笼养的养殖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1052发布日期:2021-09-25 10:3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用于鸭立体笼养的养殖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禽养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鸭立体笼养的养殖笼。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传统蛋鸭养殖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探寻符合现代水禽生产理念,发展环保、安全、优质、高效的饲养模式是今后蛋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笼养模式改变了传统鸭舍依水而建的习惯,使得大规模、集约化饲养成为可能。蛋鸭笼养具有诸多优点:其一,可提高养殖密度,节约用地,便于规模化;其二,实现粪污隔离,有利于阻断疫病传播,养殖过程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其三,提高人工效率、饲料转化率,减少用药,养殖成本低;其四,鸭蛋干净,破蛋率低,蛋品质高;其五,有助于控制养殖环境;其六,笼养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和限制少。蛋鸭笼养有效解决了传统蛋鸭养殖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高效养殖模式。
3.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为了在原有养殖场地的基础上提高养殖规模,部分养殖户采用立体笼养的方式养殖蛋鸭,立体笼养是在原有笼养基础上,将养殖笼呈阶梯式或层叠式进行排列的养殖模式,从而在一个额定范围的养殖空间中,提高笼养数量,以增大养殖规模。
4.将蛋鸭进行立体笼养的过程中,由于蛋鸭产蛋能力可能在不断变化,为了确保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其蛋鸭的养殖规模会进行适应性调整,即每个批次的蛋鸭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为满足养殖所需,需要通过分笼或合笼满足该批次鸭蛋的养殖空间,但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合笼和分笼的操作时,费时费力,因此如何优化现有的蛋鸭养殖笼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鸭立体笼养的养殖笼,以期望优化蛋鸭进行立体笼养时,需要通过分笼或合笼满足不同批次鸭蛋的养殖空间,但工作人员进行合笼和分笼的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鸭立体笼养的养殖笼,包括架体,上述架体上放置笼体,上述架体上设有滑轨,上述笼体侧壁设有对应滑轨的滑块,由笼体在滑轨上移动;上述滑轨上安装两个以上的笼体,上述笼体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对接门,上述笼体后端的对接门上设有铁片,上述笼体后端的对接门上设有与铁片对应的磁石,由两个以上的笼体通过对接门在导轨上进行拼接使笼体之间相互连通;上述对接门上装有插口,上述插口中插入笼门,由笼门阻断两个对接门的连通。
8.作为优选,上述笼体下部设有与插口对应的限位槽,上述笼门包括取放板,上述取放板下端由插口伸入到笼体中的限位槽。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取放板上端设有限位板,上述取放板下端抵触限位槽
时,上述限位板抵触插口上端。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取放板中设有框架,上述框架外部轮廓与对接门内部轮廓相适配,上述框架中设置铁丝网,上述取放板下端设有凸起,上述凸起与限位槽相适配。
11.作为优选,上述笼体底部设有漏网,上述架体中设有采集板,上述采集板置于漏网下方,由采集板承接漏网中落出的粪便。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采集板长度大于或等于滑轨长度,上述采集板宽度大于或等于笼体宽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架体进行支撑,通过滑轨和滑块约束笼体,使笼体在滑轨上水平移动,通过对接门使两个笼体能够相互拼接,利用铁片和磁石的相互作用,保证两个对接门相互接触后的稳定性,通过插口和笼门,使笼体两侧能够开合,从而两个以上的笼体能够合笼,必要时也可以快速分笼。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口和限位槽便于笼门的插入,笼门通过取放板作为支撑部件,通过限位板便于工作人员拿取,通过框架架设铁丝网,从而在两个笼体进行拼接时,由铁丝网作为临时隔断,待笼体的对接门完成对接后,抽出笼门使两个笼体相互连通。
16.本实用新型通过漏网使笼体中的蛋鸭粪便落入到采集板上统一收集,从而利于化验和疾病监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18.图2为对接门结构分布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笼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笼体对接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架体、2

笼体、3

滑轨、4

滑块、5

对接门、6

插口、7

笼门、8

限位槽、9

漏网、10

采集板、501

铁片、502

磁石、701

取放板、702

限位板、703

框架、704

铁丝网、705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鸭立体笼养的养殖笼,包括架体1,上述架体1上放置笼体2,其中笼体2为现有的不锈钢材质制成,笼体2整体为矩形,其中考虑到蛋鸭高度,故每个笼体2的高度为40至60厘米,其为了便于取放鸭蛋以及蛋鸭具有足够的活动区域,故每个笼体1宽度通常在60至80厘米,其中架体1采用现有金属架,其架体1与养殖室内壁留出三米左右间隙,以便于养殖室整体通风、料线设置、粪便处理。
[0025]
上述架体1上设有滑轨3,其中滑轨3为现有的线性滑轨,上述笼体2侧壁设有对应
滑轨3的滑块4,其中滑块4插入到滑轨3中,由滑块4在滑轨3中前后移动。
[0026]
通过滑块4与滑轨3进行配合,由笼体在滑轨上移动;当滑块4在滑轨3上移动,则滑轨3能够对笼体2移动路径进行限制,使笼体2在滑轨3上的移动路径为水平方向。由于水平移动的稳定性较高,故蛋鸭放置在笼体2时,也可以直接进行操作。
[0027]
上述滑轨3上安装两个以上的笼体2,上述笼体2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对接门5,上述笼体2后端的对接门5上设有铁片501,上述笼体2后端的对接门5上设有与铁片501对应的磁石502,由两个以上的笼体2通过对接门5在滑轨3上进行拼接。
[0028]
其中对接门5为不锈钢制成,对接门5中部开口,当两个笼体2的对接门5进行接触时,两个笼体相互连通,通过铁片501与磁石502相互吸引,从而保证两个笼体2的对接门5在相互接触后,不会随意脱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笼体2设置在滑轨3上,可通过在滑轨3上设置限位块,限制笼体2的移动距离。必要时,笼体2和导轨3可以设置销钉,从而将笼体2在导轨3进行定位固定。
[0029]
由于对接门5中部开口,为保证两个以上的笼体2对接后能够形成封闭空间,上述对接门5上装有插口6,其中插口6开设在对接门5上方,上述插口6中插入笼门7,由笼门7阻断两个对接门5的连通。通过插口6和笼门7的设置,从而笼体2可以形成独立封闭空间,也可以在两个对接门5连接后,使两个笼体2相互连通。
[0030]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保证笼门7插入插口6后的稳定性,上述笼体2下部设有与插口6对应的限位槽8,上述笼门7包括取放板701,其中取放板701为金属材质,通过取放板701使笼门7整体具有良好的稳固性,上述取放板701下端由插口6伸入到笼体2中的限位槽8,其中取放板701上端被插口6抵触,其取放板701下端被限位槽8抵触,从而形成多点支撑,有助于提高笼门7配合对接门5的过程中,不会随意晃动。
[0031]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取放,上述取放板701上端设有限位板702,通过限位板702避免取放板701伸入到插口6后不易取出,上述取放板701下端抵触限位槽8时,上述限位板702抵触插口6上端。通过限位板702在插口6处进行抵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确定取放板701是否安装到位。
[0032]
更进一步的,上述取放板701中设有框架703,上述框架703外部轮廓与对接门5内部轮廓相适配,上述框架703中设置铁丝网704,由于对接门5中部开口,通过在取放板701上设置对应的框架703,利用框架703便于安装铁丝网704,从而完成对接门5的封闭,上述取放板701下端设有凸起705,上述凸起705与限位槽8相适配。由凸起705与限位槽8配合,从而实现限位板702的定位安装。
[0033]
基于上述实施例,再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笼体2底部设有漏网9,其中漏网9为现有金属网状笼底,通过漏网9使笼体2中养殖的蛋鸭排出的粪便能够下落,而鸭蛋被漏网9限位,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和拾取。
[0034]
为了便于收集和处理粪便,上述架体1中设有采集板10,上述采集板10置于漏网9下方,由采集板10承接漏网9中落出的粪便。其中采集板10为现有的塑料板,以便于定期更换和冲刷。
[0035]
进一步的,上述采集板10长度大于或等于滑轨3长度,上述采集板10宽度大于或等于笼体2宽度。通过一个采集板10能够采集滑轨3上所有笼体2掉落的粪便。
[0036]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37]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