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3688发布日期:2021-10-24 05:0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林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


背景技术:

2.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但是目前树木的移载和苗木栽种过程需要进行挖坑,但是在密度较高的树林中难以进入大型挖坑设备,但是现有小型设备多是采用螺旋轴将土壤旋出,实现简单的挖坑,随后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树木的放置和土壤回填,手动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费力,导致整体的树木移栽效率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解决了现有小型设备多是采用螺旋轴将土壤旋出,实现简单的挖坑,随后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树木的放置和土壤回填,手动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费力,导致整体的树木移栽效率不够理想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定位组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防护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框内壁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第二电动液压杆分别与两个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板的相对面分别与移动框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8.所述移动框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相对面分别与旋转框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框内壁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第一销轴分别与两个连接架的背面铰接,所述连接架内壁的左侧面设置有夹持组件。
9.所述旋转框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通过第三销轴铰接有第三电动液压杆,所述第三电动液压杆通过第二销轴与连接架铰接,所述连接架的下表面设置有挖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液压杆,所述第一电动液压杆的顶端与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液压杆的底端与插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环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左端与连接架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右端与限位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内壁的左侧面和限位板的左侧面固
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防护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右侧所述转轴的右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横板的下表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架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放置块,两个所述放置块的相对面搭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推杆。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该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架、放置块、限位板、电机和挖板,将树苗放在放置块表面,同时将限位板置于树木左右两侧,然后控制电机带动挖板转动,当挖板转动至最低位置后,控制第三电动液压杆伸长,此时两挖板相互远离,同时可将两侧土壤分开,同时树木直接向下落在坑底部,随后挖板继续转动,当挖板与土壤分离后,土壤回落至与树木接触,本装置可实现树木的自动添加和大部分土壤的快速回填过程,无需后续手动添加树木和土壤回填操作,使整体的操作过程更加快捷高效。
18.2、该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液压杆和插板,第一电动液压杆可带动插板向下移动至土壤中,实现对本装置的定位,避免本装置在进行挖坑过程中出现水平方向的晃动,保证挖坑过程的顺利稳定进行。
19.3、该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液压杆,可控制移动框和挖板进行上下移动,方便根据需要对挖坑的深度进行调整,可挖出不同深度的坑,使本装置的适用性更加理想。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框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挖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底板、2移动轮、3环形板、4定位组件、41第一电动液压杆、42插板、5第一通孔、6防护框、7第二电动液压杆、8横板、9移动框、10第二通孔、11轴承、12转轴、13电机、14旋转框、15第一销轴、16连接架、17挖板、18放置块、19第二销轴、20第三电动液压杆、21第三销轴、22固定板、23夹持组件、231伸缩杆、232限位板、2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0.如图1

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林业树木种植的高效挖坑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定位组件4,底板1的上表面与防护框6的下表
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护框6,可对挖板17和挖坑过程进行防护,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可动作部件,避免挖坑过程中出现杂物飞溅情况,防护框6内壁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第二电动液压杆7分别与两个横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液压杆7,可控制移动框9和挖板17进行上下移动,方便根据需要对挖坑的深度进行调整,可挖出不同深度的坑,使本装置的适用性更加理想,两个横板8的相对面分别与移动框9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31.移动框9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轴承11,通过设置轴承11和转轴12,可实现对旋转框14的支撑和限位,保证旋转框14可顺利进行转动,轴承11内设置有转轴12,两个转轴12的相对面分别与旋转框14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旋转框14内壁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第一销轴15分别与两个连接架16的背面铰接,通过设置第一销轴15,保证连接架16和挖板17可顺利转动,连接架16内壁的左侧面设置有夹持组件23。
32.旋转框14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的左侧面通过第三销轴21铰接有第三电动液压杆20,通过设置第三电动液压杆20、第二销轴19和第三销轴21,第三电动液压杆20伸长时,可控制两侧连接架16和挖板17相互远离转动,挖板17转动时可推动两侧土壤相互远离移动,方便将树木直接放入坑底部位置,第三电动液压杆20通过第二销轴19与连接架16铰接,连接架16的下表面设置有挖板17。
33.具体的,如图5所示,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电动液压杆41,第一电动液压杆41的顶端与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液压杆41和插板42,第一电动液压杆41可带动插板42向下移动至土壤中,实现对本装置的定位,避免本装置在进行挖坑过程中出现水平方向的晃动,保证挖坑过程的顺利进行,第一电动液压杆41的底端与插板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4.具体的,如图2所示,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移动轮2,底板1的下表面与环形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环形板3,可对底板1下侧位置起到遮挡作用。
35.具体的,如图4所示,夹持组件23包括伸缩杆231,通过设置伸缩杆231和弹簧233,伸缩杆231和弹簧233可对限位板232施加作用力,限位板232可对树木位置进行夹持定位,保证树木与挖板17之间相对静止,当挖板17移动至最下侧位置后,树木处于竖直状态,伸缩杆231的左端与连接架16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伸缩杆231的右端与限位板23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伸缩杆231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233,弹簧23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16内壁的左侧面和限位板23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36.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5,防护框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0,右侧转轴12的右端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设置在横板8的下表面,通过设置电机13,可控制旋转框14和挖板17进行转动,方便控制挖板17切入土壤内部,方便后续将两侧土壤撑开过程。
37.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架16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放置块18,两个放置块18的相对面搭接,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推杆。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9.s1、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挤压两侧限位板232相互远离移动,随后将树木放在两限位板232之间,然后松开限位板232,此时弹簧233带动限位板232与树木接触,随后第一电动液压杆41工作带动插板42向下移动,当插板42移动至土壤后;
40.s2、控制第一电动液压杆41停止工作,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液压杆7带动移动框9和
挖板17向下移动至合适位置,随后控制电机13工作,此时电机13带动旋转框14和挖板17向下转动,当挖板17转动至最低侧位置后,控制电机13停止工作,同时第三电动液压杆20工作,此时两连接架16相互远离移动;
41.s3、此时两侧放置块18和限位板232相互远离,同时树木向下落在坑底部位置,随后控制电机13继续工作,此时挖板17向后继续转动至与土壤分离,此时推动本装置向后移动至与树木分离,此时完成树木移栽过程。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