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驴驹补饲用隔离栏

文档序号:27858873发布日期:2021-12-08 12:4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一种驴驹饲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驴驹补饲用隔离栏。


背景技术:

2.畜牧业的生产中,幼畜的培育是最重要、最经济的培育阶段。目前驴驹早期补饲技术不完善,也无专用的补料设施。
3.驴驹正常断奶时间一般为6个月,因此需要随母驴一起生活。为了保证驴驹健康发育和单独采食饲料,需要设计隔离栏将已断奶的驴隔离在补饲区外,只允许驴驹自由通过。否则会造成驴驹生长速度慢,发育不良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避免成驴抢食,只有驴驹自由通过,价格低廉的一种驴驹补饲用隔离栏。
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驴驹补饲用隔离栏,其包括整体式围栏和分层式围栏;整体式围栏包括一个固定在地面的第一竖轴、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一竖轴上的第一转轴、至少三个平行间隔的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固定横杆、一个将所有固定横杆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的固定竖杆;分层式围栏包括一个第二竖轴和至少两个组合框,第二竖轴固定在地面上,组合框各自独立的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竖轴上,组合框沿着第二竖轴轴向连续排布;相邻的组合框的远离第二竖轴的一端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最高层的组合框与固定竖杆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
6.进一步的,固定横杆的数量为四个;组合框的数量为两个,组合框包括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二竖轴上的第二转轴、两个平行的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分横杆、将两个分横杆端部相连的分竖杆;整体式围栏中最高固定横杆及次高固定横杆所夹的空间高度与上层的组合框高度对应一致,整体式围栏中最低固定横杆及次低固定横杆所夹的空间高度与下层的组合框高度对应一致。
7.进一步的,上层的分竖杆下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上对接杆,下层的分竖杆上部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下对接杆;对应两层组合框转动至同一角度时,上对接杆的下端面匹配落在下对接杆上端面上。
8.进一步的,上对接杆设有第一锁扣,下对接杆设有第一锁链,第一锁链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一锁扣内的第一锁钩。
9.进一步的,上层的分竖杆设有第二锁扣,对应最高固定横杆及次高固定横杆所夹位置的固定竖杆上设有第二锁链,第二锁链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二锁扣内的第二锁钩。
10.进一步的,固定横杆的数量为至少三个;组合框的数量比固定横杆的数量少一个,组合框包括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二竖轴上的第二转轴、两个平行的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分横杆、将两个分横杆端部相连的分竖杆;固定横杆将固定竖杆由上至下分为多段且每段与一层组合框相应,固定竖杆的最高段的高度与最上层的组合框高度一致。
11.进一步的,固定竖杆的下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撑杆,第一撑杆底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滚轮。
12.进一步的,最高层组合框中的分竖杆下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撑杆,第二撑杆底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滚轮;最高层组合框中的分竖杆上设有第二锁扣,对应最高固定横杆及次高固定横杆所夹位置的固定竖杆上设有第二锁链,第二锁链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二锁扣内的第二锁钩;其余层组合框中的分竖杆上设有第三锁扣,第二撑杆上设有与第三锁扣一一对应的第三锁链,第三锁链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二锁扣内的第三锁钩。
13.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整体式围栏和分层式围栏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形成正常启闭的大门,通过将组合框分离、将下方独立转动的组合框开启,实现只通过小驴驹的功效;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设计复杂、易错、价格高昂的电子设备,不需大面积改造食槽,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成驴和断奶以后的驴驹隔离,让6个月以内的驴驹自由进入采食;提高驴驹生长速度,保证发育水平。
附图说明
14.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18.图例:1.第一竖轴,2.第一转轴,3.固定横杆,4.固定竖杆,5.第二竖轴,6.第二转轴,7.分横杆,8.分竖杆,9.上对接杆,10.下对接杆,11.第一锁扣,12.第一锁钩,13.第一锁链,14.第二锁扣,15.第二锁链,16.第二锁钩,17.第一撑杆,18.滚轮,19.第二撑杆,20.第三锁扣,21.第三锁链,22.第三锁钩。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驴驹补饲用隔离栏包括整体式围栏和分层式围栏;整体式围栏包括一个固定在地面的第一竖轴1、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一竖轴1上的第一转轴2、至少三个平行间隔的固定在第一转轴2上的固定横杆3、一个将所有固定横杆3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的固定竖杆4;分层式围栏包括一个第二竖轴5和至少两个组合框,第二竖轴5固定在地面上,组合框各自独立的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竖轴5上,组合框沿着第二竖轴5轴向连续排布;相邻的组合框远离第二竖轴5的一端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最高层的组合框与固定竖杆4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
21.本技术安装在驴圈舍和运动场的进出口即可,当驴驹不需要补饲时,所有相邻组合框通过远离第二竖轴5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最高层的组合框与固定竖杆4固定在一起,即整体式围栏和分层式围栏转动至闭合状态。当驴驹需要补饲时,将最下方两个组合框的远离第二竖轴5的一端分离,将最下层的组合框绕第二竖轴5转动打开;驴驹允许通过的高度为最下层的组合框的最高点高度。如果组合框为三层或者三层以上时,当驴驹体高增长后,可以根据情况打开最下两层的组合框,以便于驴驹通过。
22.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设计复杂、易错、加高高昂的电子设备,不需大面积改造圈舍,只需在现有驴圈舍和运动场的进出口用低廉的成本进行改造,就能实现成驴和断奶以后的驴驹隔离,让6个月以内的驴驹自由进入采食;从而达到提高驴驹生长速度,保证发育水平的目的。
23.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驴驹补饲用隔离栏包括整体式围栏和分层式围栏;整体式围栏包括一个固定在地面的第一竖轴1、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一竖轴1上的第一转轴2、四个平行间隔的固定在第一转轴2上的固定横杆3、一个将所有固定横杆3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的固定竖杆4;分层式围栏包括一个第二竖轴5和两个组合框,第二竖轴5固定在地面上,组合框各自独立的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竖轴5上,组合框沿着第二竖轴5轴向连续排布;相邻的组合框的远离第二竖轴5的一端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最高层的组合框与固定竖杆4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组合框包括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二竖轴5上的第二转轴6、两个平行的固定在第二转轴6上的分横杆7、将两个分横杆7端部相连的分竖杆8;整体式围栏中最高固定横杆及次高固定横杆所夹的空间高度与上层的组合框高度对应一致,整体式围栏中最低固定横杆及次低固定横杆所夹的空间高度与下层的组合框高度对应一致。
2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能够节省一个组合框的材料,充分利用空间性;降低分层式围栏整体重量,转动更轻便。当不需要驴驹通过时,两个组合框的远离第二竖轴5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最高层的组合框与固定竖杆4固定在一起。当需要驴驹通过时,将两个组合框的远离第二竖轴5的一端分离,将下层的组合框绕第二竖轴5转动打开;驴驹允许通过的高度为上层组合框的最低点高度。
25.作为实施例2的优化,如图2所示,上层的分竖杆8下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上对接杆9,下层的分竖杆8上部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下对接杆10;对应两层组合框转动至同一角度时,上对接杆9的下端面匹配落在下对接杆10上端面上。
26.这样当闭合后,可以通过上对接杆9与下对接杆10的匹配对接,将两个组合框形成一个整体,减少组合框因自重产生的扭矩对第二竖轴5作用,避免出现第二转轴6转动不平稳的现象。
27.作为实施例2的优化,如图2所示,上对接杆9设有第一锁扣11,下对接杆10设有第一锁链13,第一锁链13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一锁扣11内的第一锁钩12。第一锁扣11、第一锁链13和第一锁钩12的配合为现有公知公用技术,也可以用插销等现有连接方式替换。
28.作为实施例2的优化,如图2所示,上层的分竖杆8设有第二锁扣14,对应最高固定横杆3及次高固定横杆3所夹位置的固定竖杆4上设有第二锁链15,第二锁链15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二锁扣14内的第二锁钩16。第二锁扣14、第二锁链15和第二锁钩16的配合为现有公知公用技术,也可以用插销等现有连接方式替换。
29.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一种驴驹补饲用隔离栏包括整体式围栏和分层式围栏;整体式围栏包括一个固定在地面的第一竖轴1、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一竖轴1上的第一转轴2、至少三个平行间隔的固定在第一转轴2上的固定横杆3、一个将所有固定横杆3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的固定竖杆4;分层式围栏包括一个第二竖轴5和至少两个组合框,第二竖轴5固定在地面上,组合框各自独立的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竖轴5上,组合框沿着第二竖轴5轴向连续排布;相邻的组合框的远离第二竖轴5的一端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最高层的组合框与固定竖杆4可分离的固定在一起;固定横杆3的数量为至少三个;组合框的数量比固定横杆3的数量少
一个,组合框包括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二竖轴5上的第二转轴6、两个平行的固定在第二转轴6上的分横杆7、将两个分横杆7端部相连的分竖杆8;固定横杆3将固定竖杆4由上至下分为多段且每段与一层组合框相应,固定竖杆4的最高段的高度与最上层的组合框高度一致。
30.作为实施例3的优化,如图3所示,固定竖杆4的下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撑杆17,第一撑杆17底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滚轮18。
31.第一撑杆17能避免整体式围栏的扭矩对第一竖轴1长时间作用,提高使用寿命;第一撑杆17底部的滚轮18能增加整体式围栏起闭时的稳定性。
32.作为实施例3的优化,如图3所示,最高层组合框中的分竖杆8下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撑杆19,第二撑杆19底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滚轮18;最高层组合框中的分竖杆8上设有第二锁扣14,对应最高固定横杆3及次高固定横杆3所夹位置的固定竖杆4上设有第二锁链15,第二锁链15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二锁扣14内的第二锁钩16;其余层组合框中的分竖杆8上设有第三锁扣20,第二撑杆19上设有与第三锁扣20一一对应的第三锁链21,第三锁链21端头安装有能卡挂在第二锁扣14内的第三锁钩22。
33.第二撑杆19能避免分层式围栏的扭矩对第二竖轴5长时间作用,提高使用寿命;滚轮18能增加分层式围栏起闭时的稳定性。第三锁扣20、第三锁链21和第三锁钩22的配合为现有公知公用技术,也可以用插销等现有连接方式替换。
34.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35.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