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褐菖鲉人工繁育的分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6837发布日期:2022-02-12 11:5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褐菖鲉人工繁育的分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繁育鱼苗的分苗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褐菖鲉人工繁育的分苗装置。


背景技术:

2.褐菖鲉隶属鲉形目、鲉科、菖鲉属,俗名虎头鱼、石狗公,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为暖水性底层恋礁型卵胎生鱼类。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褐菖鲉资源量有着一定的下降趋势;褐菖鲉也是休闲渔业的良好产品,对褐菖鲉人工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为其规模化繁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还能为保护海洋资源,发展绿色渔业的提供助力。褐菖鲉属于卵胎生鱼类,其特有的繁殖方式使得卵黄苗生产不同步,进而由于苗种大小差异引发褐菖鲉自相残杀现象,最终导致该鱼育成率低。而现有的褐菖鲉人工繁育过程中,不具备对同等大小的鱼苗分苗的装置,无法对同等大小的鱼苗进行分苗,自相残杀导致育成率下降,而育成率下降以及导致下降的原因也并没有受到渔民的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同等大小的褐菖鲉进行分苗、避免繁殖不同步导致的大小不同的褐菖鲉混杂养殖、防止不同大小的褐菖鲉自相残杀、提高育成率的褐菖鲉人工繁育的分苗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褐菖鲉人工繁育的分苗装置,包括网套和用于使网套漂浮的浮圈,网套上密布有网眼,浮圈设置在网套上端边缘,浮圈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定位环,网套上端边缘贯穿浮圈并与定位环可拆卸连接。网套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用于承装褐菖鲉,网套上的浮圈能够漂浮在鱼池的水面上,再利用浮圈自身浮力使网套位于鱼池的水面下方处,网套上密布网眼,小于网眼尺寸的褐菖鲉能够通过网眼由网套内部游出至网套外,此时,网套内剩下的褐菖鲉即为大于网眼尺寸的褐菖鲉,实现不同大小的褐菖鲉的分苗养育,保证该鱼池内的褐菖鲉均接近同等大小。根据不同大小的网眼可以设置不同型号的网套,网套上端边缘贯穿浮圈后可拆卸连接在定位环上,便于根据网眼大小的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网套。整个装置能够利用网套上的网眼筛选出小于网眼尺寸的褐菖鲉,保证整个鱼池内的褐菖鲉接近同等大小,避免相互残杀,提高育成率,而且网套可以从定位环上拆卸下来,便于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网套。
5.作为优选,所述的浮圈上端面上围绕浮圈的圆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定位环的下端位于于环形定位槽内并与环形定位槽紧配合。在浮圈上端面开设环形定位槽,将定位环的下端插入到环形定位槽内,并使定位环与环形定位槽紧配合,实现定位环与浮圈之间的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环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斜面,定位环靠近圆环外圈的厚度大于定位环靠近圆环内圈的厚度,环形定位槽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卡接槽相配合的第二卡接斜面。定位环的下端面设置第一卡接斜面,环形定位槽的底面设置第二卡接斜面,当
定位环插入到环形定位槽内后,第一卡接斜面与第二卡接斜面相配合,网套的重力以及浮圈的浮力均为竖直方向,通过第一卡接斜面和第二卡接斜面之间配合能够将竖直方向的外力分解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能够使定位环与环形定位槽之间受到横向外力,连接更加紧密。
7.作为优选,所述的浮圈上围绕浮圈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段贯穿槽,定位环上设置有若干个与贯穿槽对应的导向槽,导向槽呈倒“l”形,导向槽的一端与贯穿槽相连通,导向槽的另一端位于定位环的外侧壁上,网套上端边缘设置有若干段定位翻边,定位翻边的自由端依次贯穿贯穿槽和导向槽,定位翻边的自由端沿定位环外侧壁翻转至定位环与浮圈之间。网套上端边缘设置若干段定位翻边,将每一个定位翻边对应贯穿浮圈上的贯穿槽,然后再将定位翻边的自由端插入到导向槽内,定位翻边的自由端沿着导向槽由定位环的外侧壁穿出,穿出后再沿着定位环的外侧壁翻转至定位环底面,当定位环与浮圈配合时能够夹紧定位翻边的自由端。当网套受到重力后利用定位翻边传递到定位环,使定位环受到向下的拉力,浮圈受到的浮力向上配合定位环向下的拉力能够进一步夹紧定位翻边的自由端,外力越大,网套、定位环和浮圈三者之间的连接越紧密。当定位环上具有第一卡接斜面、环形定位槽上具有第二卡接斜面时,对定位翻边的压紧程度越大,越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松散。当整个装置从鱼池取出时,可以手握浮圈,保证浮圈依然受到向上的外力,网套剩余的褐菖鲉的重量保证定位环依然受到向下的压力,定位环和浮圈配合依然能够压紧定位翻边。为了避免浮圈因为贯穿槽的设置而分离,所以间隔设置多段贯穿槽,定位翻边也相应的设置多段与贯穿槽配合。
8.作为优选,所述的贯穿槽下端边缘处围绕浮圈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第一密封圈。在贯穿槽下端边缘处围绕浮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完整圆环的卡槽,在卡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能够将网套压紧在卡槽以及贯穿槽的侧壁上,同时能够对贯穿槽起到密封作用。
9.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槽靠近定位环外侧壁的一端处卡接有第二密封圈。在导向槽靠近定位环外侧壁的一端卡接第二密封圈,利用第二密封圈将定位翻边压紧在导向槽的侧壁上,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增大导向槽的密封性。
10.作为优选,网套的直径为60-70cm。
1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褐菖鲉人工繁育的分苗装置具备下述优点:整个装置能够利用网套上的网眼筛选出小于网眼尺寸的褐菖鲉,保证整个鱼池内的褐菖鲉接近同等大小,避免相互残杀,提高育成率,而且网套可以从定位环上拆卸下来,便于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网套。
附图说明
1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3.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的一种剖视图;
14.附图3是附图2的分解图;
15.附图4是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6.图示说明:1-网套,2-浮圈,3-定位环,4-网眼,5-环形定位槽,6-第一卡接斜面,7-第二卡接斜面,8-贯穿槽,9-导向槽,10-定位翻边,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8.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褐菖鲉人工繁育的分苗装置,包括网套1和用于使网套漂浮的浮圈2,网套上密布有网眼4,浮圈设置在网套上端边缘,浮圈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定位环3,网套上端边缘贯穿浮圈并与定位环可拆卸连接。网套的直径为60cm。
19.网套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用于承装褐菖鲉,网套上的浮圈能够漂浮在鱼池的水面上,再利用浮圈自身浮力使网套位于鱼池的水面下方处,网套上密布网眼,小于网眼尺寸的褐菖鲉能够通过网眼由网套内部游出至网套外,此时,网套内剩下的褐菖鲉即为大于网眼尺寸的褐菖鲉,实现不同大小的褐菖鲉的分苗养育,保证该鱼池内的褐菖鲉均接近同等大小。根据不同大小的网眼可以设置不同型号的网套,网套上端边缘贯穿浮圈后可拆卸连接在定位环上,便于根据网眼大小的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网套。整个装置能够利用网套上的网眼筛选出小于网眼尺寸的褐菖鲉,保证整个鱼池内的褐菖鲉接近同等大小,避免相互残杀,提高育成率,而且网套可以从定位环上拆卸下来,便于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网套。
20.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3、4所示,浮圈上端面上围绕浮圈的圆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5,定位环的下端位于于环形定位槽内并与环形定位槽紧配合。定位环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斜面6,定位环靠近圆环外圈的厚度大于定位环靠近圆环内圈的厚度,环形定位槽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卡接槽相配合的第二卡接斜面7。浮圈上围绕浮圈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段贯穿槽8,定位环上设置有若干个与贯穿槽对应的导向槽9,导向槽呈倒“l”形,导向槽的一端与贯穿槽相连通,导向槽的另一端位于定位环的外侧壁上,网套上端边缘设置有若干段定位翻边10,定位翻边的自由端依次贯穿贯穿槽和导向槽,定位翻边的自由端沿定位环外侧壁翻转至定位环与浮圈之间。贯穿槽下端边缘处围绕浮圈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第一密封圈11。导向槽靠近定位环外侧壁的一端处卡接有第二密封圈12。
21.在浮圈上端面开设环形定位槽,将定位环的下端插入到环形定位槽内,并使定位环与环形定位槽紧配合,实现定位环与浮圈之间的连接。定位环的下端面设置第一卡接斜面,环形定位槽的底面设置第二卡接斜面,当定位环插入到环形定位槽内后,第一卡接斜面与第二卡接斜面相配合,网套的重力以及浮圈的浮力均为竖直方向,通过第一卡接斜面和第二卡接斜面之间配合能够将竖直方向的外力分解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能够使定位环与环形定位槽之间受到横向外力,连接更加紧密。网套上端边缘设置若干段定位翻边,将每一个定位翻边对应贯穿浮圈上的贯穿槽,然后再将定位翻边的自由端插入到导向槽内,定位翻边的自由端沿着导向槽由定位环的外侧壁穿出,穿出后再沿着定位环的外侧壁翻转至定位环底面,当定位环与浮圈配合时能够夹紧定位翻边的自由端。当网套受到重力后利用定位翻边传递到定位环,使定位环受到向下的拉力,浮圈受到的浮力向上配合定位环向下的拉力能够进一步夹紧定位翻边的自由端,外力越大,网套、定位环和浮圈三者之间的连接越紧密。当定位环上具有第一卡接斜面、环形定位槽上具有第二卡接斜面时,对定位翻边的压紧程度越大,越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松散。当整个装置从鱼池取出时,可以手握浮圈,保证浮圈依然受到向上的外力,网套剩余的褐菖鲉的重量保证定位环依然受到向下的压力,定位环和浮圈配合依然能够压紧定位翻边。为了避免浮圈因为贯穿槽的设置而分离,所以
间隔设置多段贯穿槽,定位翻边也相应的设置多段与贯穿槽配合。在贯穿槽下端边缘处围绕浮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完整圆环的卡槽,在卡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能够将网套压紧在卡槽以及贯穿槽的侧壁上,同时能够对贯穿槽起到密封作用。在导向槽靠近定位环外侧壁的一端卡接第二密封圈,利用第二密封圈将定位翻边压紧在导向槽的侧壁上,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增大导向槽的密封性。
22.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