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

文档序号:27211933发布日期:2021-11-03 15:0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

1.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涉及装土装置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2.育苗即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过去大部分采用传统的露地直播的方式或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育苗杯,而育苗杯在放置种子后需要通过装土装置将育苗用土填充于育苗杯内。
3.当装土装置对一批育苗杯装土完毕后,需要将育苗杯取出更换,以便于对下一批的育苗杯进行装土,而由于装土设备内一般预存有土壤,使得容易在更换育苗杯的过程中土壤向下掉落,从而加大了后期的清理工作量,并且在装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多而现象而造成不便携带育苗杯。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该装置包括入料斗和电机,所述入料斗嵌入于箱体顶端面中部,所述导料机构设置于箱体内侧,所述导料机构包括固定板、锥形凸体、振动电机、l型板、衔接槽、转板、传动机构和通孔,所述固定板安装于箱体内侧中下部,且固定板位于分散杆底部,所述锥形凸体设置于固定板顶端面,所述振动电机安装于箱体侧表面,所述l型板贯穿于箱体左端面,且l型板贴合于固定板底端面,所述衔接槽开设于放置口内侧底端面中部,所述转板前后两端左侧通过转轴与衔接槽内侧左下端转动连接,且转板锁合于箱体底端面右端,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l型板左侧,所述通孔开设于固定板和l型板顶端面,且上下两个相邻的通孔相互贯通。
6.优选的,所述电机锁合于箱体前端面中上部,且电机后端输出轴穿过箱体前端面后固定连接于分散杆前端面中部,所述箱体安装于支架顶端面,且箱体右端面中下部开设有放置口,所述分散杆与箱体内侧后端面中上部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外壳、电动马达、固定环、传动块、传动槽、弧形槽、滑块和弹簧,所述外壳锁合于箱体左端面中下部,且外壳内侧左端面安装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右侧输出轴相连接于固定环内圈,所述固定环底端面中部设置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活动伸入于传动槽内侧,所述传动槽开设于弧形槽内侧底端面中部,所述弧形槽开设于滑块顶端面,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外壳内侧底端面,且滑块顶部右侧锁固于l型板底部左端,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块侧表面和外壳内侧端面。
8.优选的,所述锥形凸体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固定板顶端面,且锥形凸体侧表面衔接于通孔内侧端面。
9.优选的,所述l型板与放置口内侧顶端面相齐平。
10.优选的,所述通孔等间距开设有两个以上于固定板和l型板顶端面,且两个通孔的
垂直间距为通孔外径的两倍。
11.优选的,所述转板为l型结构,且衔接槽内侧底部为相对于的l形状。
12.优选的,所述传动块为向下凸起的锥形结构,且传动槽内侧为相配合的锥形状。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4.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通过设置了导料机构于箱体内部,通过l型板移动而带动底部的通孔移动,使得上下两个通孔错位,使得固定板顶部的土壤无法继续向下掉落,并且l型板移动过程将育苗杯顶部多余的土壤推动进入到衔接槽内进行收集,然后将育苗杯进行更换,达到了防止在更换育苗杯过程土壤掉落,减少后期工作量,并且便于育苗杯携带的有益效果。
15.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通过锥形凸体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固定板顶端面,且锥形凸体侧表面衔接于通孔内侧端面,便于将土壤导入至通孔内。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其中:入料斗

1、电机

2、箱体

3、支架

4、放置口

5、分散杆

7、导料机构

6、固定板

61、锥形凸体

62、振动电机

63、l型板

64、衔接槽

65、转板

66、传动机构

67、通孔

68、外壳

671、电动马达

672、固定环

673、传动块

674、传动槽

675、弧形槽

676、滑块

677、弹簧

678。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1

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包括入料斗1和电机2,入料斗1嵌入于箱体3顶端面中部,电机2锁合于箱体3前端面中上部,且电机2后端输出轴穿过箱体3前端面后固定连接于分散杆7前端面中部,箱体3安装于支架4顶端面,且箱体3右端面中下部开设有放置口5,分散杆7与箱体3内侧后端面中上部转动连接。
24.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导料机构6设置于箱体3内侧,导料机构6包括固定板61、锥形凸体62、振动电机63、l型板64、衔接槽65、转板66、传动机构67和通孔68,固定板61安装于箱体3内侧中下部,且固定板61位于分散杆7底部,便于将掉落的土壤进行分层处理,锥形凸体62设置于固定板61顶端
面,锥形凸体62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固定板61顶端面,且锥形凸体62侧表面衔接于通孔68内侧端面,便于将土壤导入至通孔68内,振动电机63安装于箱体3侧表面,便于对固定板61施加振动而便于土壤掉落,l型板64贯穿于箱体3左端面,且l型板64贴合于固定板61底端面,便于l型板64在移动之后将固定板64底部进行覆盖,l型板64与放置口5内侧顶端面相齐平,便于l型板64将育苗杯顶部多余的土壤推平,衔接槽65开设于放置口5内侧底端面中部,便于通过衔接槽65将推下的土壤进行收集,转板66前后两端左侧通过转轴与衔接槽65内侧左下端转动连接,且转板66锁合于箱体3底端面右端,便于转板66对顶部的土壤进行支撑,转板66为l型结构,且衔接槽65内侧底部为相对于的l形状,使得转板66稳定的安装于箱体3底部,传动机构67设置于l型板64左侧,通孔68开设于固定板61和l型板64顶端面,且上下两个相邻的通孔68相互贯通,便于土壤通过通孔68向下掉落,通孔68等间距开设有两个以上于固定板61和l型板64顶端面,且两个通孔68的垂直间距为通孔68外径的两倍,便于l型板64移动之后实体部分将通孔68覆盖。
25.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传动机构67包括外壳671、电动马达672、固定环673、传动块674、传动槽675、弧形槽676、滑块677和弹簧678,外壳671锁合于箱体3左端面中下部,且外壳671内侧左端面安装有电动马达672,电动马达672右侧输出轴相连接于固定环673内圈,便于电动马达672带动固定环673转动,固定环673底端面中部设置有传动块674,便于固定环673带动传动块674转动,传动块674活动伸入于传动槽675内侧,传动块674为向下凸起的锥形结构,且传动槽675内侧为相配合的锥形状,使得传动块674配合传动槽675带动滑块677移动,传动槽675开设于弧形槽676内侧底端面中部,弧形槽676开设于滑块677顶端面,滑块677滑动安装于外壳671内侧底端面,且滑块677顶部右侧锁固于l型板64底部左端,使得滑块677带动l型板64进行移动,弹簧67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块677侧表面和外壳671内侧端面,便于滑块677复位。
26.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27.第一,首先将该装置整体放置于指定位置上,并且将该装置上的电设备连接于外部的控制器上,然后将需要装土的育苗杯放置于专门的固定框内,而固定框底部需要为开设有透孔,接着将固定框带动育苗杯放置于放置口5内;
28.第二,然后启动电机2带动分散杆7进行转动,并且将需要装土的土壤放置于入料斗1内,而土壤在穿过入料斗1后进入到箱体3内,并且土壤在向下掉落的过程中接触到分散杆7,从而实现分散杆7将土壤进行分散,分散后的土壤掉落于固定板61上,同时土壤穿过通孔68进入到l型板64底部的育苗杯内部的装土工作;
29.第三,当装土完毕后启动电动马达672,使得电动马达672启动而带动固定环673和传动块674进行转动,并且传动块674在转动过程配合传动槽675而带动滑块677进行移动,以及滑块677移动过程带动固定连接的l型板64移动,通过l型板64移动而带动底部的通孔68移动,使得上下两个通孔68错位,使得固定板61顶部的土壤无法继续向下掉落,并且l型板64移动过程将育苗杯顶部多余的土壤推动进入到衔接槽65内进行收集,然后将育苗杯进行更换。
30.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杯装土装置,通过l型板64移动而带动底部的通孔68移动,使得上下两个通孔68错位,使得固定板61顶部的土壤无法继续向下掉落,并且l型板64移动过程将育苗杯顶部多余的土壤推动进入到衔接槽65内进行收集,
然后将育苗杯进行更换,达到了防止在更换育苗杯过程土壤掉落,减少后期工作量,并且便于育苗杯携带的有益效果,通过锥形凸体62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固定板61顶端面,且锥形凸体62侧表面衔接于通孔68内侧端面,便于将土壤导入至通孔68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