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7766发布日期:2021-12-15 07:12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


背景技术:

2.淡紫紫孢菌与purpureocilliumsp.a5(kt239373)的相似度为100%;在pda培养基上培养一周后菌落直径为3

4cm,菌落呈椭圆状,粉红色,中间菌丝为毛绒状,菌丝为白色,周围菌丝为粉红色;反面菌落颜色为浅黑色,无可溶色素。
3.哈茨木霉的菌丝纤细无色,具分隔,多分枝。分生孢子梗从菌丝的侧枝上生出,对生或互生,一般有2

3次分枝,着生分生孢子的小梗瓶形或锥形。分生孢子多为球形,孢壁具小疣突,蓝绿色。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絮状,后为暗绿色。
4.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cas号68038

70

0。单个细胞0.7~0.8
×
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可形成内生抗逆芽孢,芽孢0.6~0.9
×
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生长、繁殖速度较快,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是一种需氧菌。
5.目前在农业生产中水溶性肥料倍受欢迎和关注。所谓水溶性肥料是指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其杂质较少,电导率低,使用浓度即用即调,使用后不用担心会引起烧苗等不良后果,除此以外其吸收利用率也比普通的直接施用的固态肥高,而且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
6.现有专利号为cn201720179158.9 一种移动式水溶肥冲施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更稳定的调节,冲施不佳,使用不方便,从而使得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菌液施用的冲施装置达到更稳定的调节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冲施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更稳定的调节,冲施不佳,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一侧设有推拉把手,且外壳体内设有蓄电池,所述外壳体下端设有驱动轮,且驱动轮外壁设有履带轮,所述外壳体上端分别设有混合菌液盒、水箱和辅助液盒,且混合菌液盒、水箱和辅助液盒上均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一端设有分料轴,且分料轴一端设有入料口,所述分料轴另一端设有导管,且导管另一端设有冲施囊,所述冲施囊为镂空椭圆结构,且冲施囊一侧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上端设有连接杆,其连接杆另一端设有旋转电机,且连接杆和搅拌叶外壁设有混料箱,所述混合菌液盒、水箱和辅助液盒于外壳体上呈环形位置分布。
9.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外壁设有连接软管,且连接软管一端设有抓握管,所述连接软管另一端设有抽吸泵,且抽吸泵另一端设有抽吸头,所述抽吸头与混料箱相连接,且混料箱通过抽吸泵与抓握管呈抽吸连接,所述抓握管通过连接软管与外壳体呈拉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上设有放置扣板,且放置扣板内壁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设有挤压块,且挤压块通过弹簧与放置扣板呈弹性挤压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抓握管另一端设有喷洒头,且喷洒头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喷洒头通过旋转块与抓握管呈旋转活动连接,且旋转块上设有锁紧钮,所述喷洒头通过锁紧钮与抓握管呈锁紧固定连接,且喷洒头的形状与放置扣板的形状相匹配。
12.优选的,所述推拉把手上设有开关,且开关通过蓄电池与驱动轮和履带轮呈电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混合菌液盒、水箱和辅助液盒上端均设有盒盖,其盒盖一侧设有连接活页,且连接活页内设有回力弹簧,所述盒盖通过连接活页和回力弹簧与混合菌液盒、水箱和辅助液盒均呈弹性翻转活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的分料轴通过步进电机与混合菌液盒、水箱和辅助液盒呈步进旋转连接,冲施囊为镂空椭圆结构,而连接杆和搅拌叶外壁设有混料箱,混合菌液盒、水箱和辅助液盒于外壳体上呈环形位置分布,这样使得该装置方便进行入料调节,方便冲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正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剖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图2中a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图2中b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图3中c处放大图。
20.图中:1、外壳体,2、喷洒头,3、抓握管,4、连接软管,5、驱动轮,6、履带轮,7、推拉把手,8、混合菌液盒,9、盒盖,10、旋转电机,11、连接杆,12、旋转块,13、锁紧钮,14、抽吸泵,15、抽吸头,16、混料箱,17、搅拌叶,18、冲施囊,19、导管,20、放置扣板,21、回力弹簧,22、连接活页,23、弹簧,24、挤压块,25、入料口,26、分料轴,27、水箱,28、辅助液盒,29、步进电机,3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
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包括外壳体1、喷洒头2、抓握管3、连接软管4、驱动轮5、履带轮6、推拉把手7、混合菌液盒8、盒盖9、旋转电机10、连接杆11、旋转块12、锁紧钮13、抽吸泵14、抽吸头15、混料箱16、搅拌叶17、冲施囊18、导管19、放置扣板20、回力弹簧21、连接活页22、弹簧23、挤压块24、入料口25、分料轴26、水箱27、辅助液盒28、步进电机29和蓄电池30,外壳体1一侧设有推拉把手7,且外壳体1内设有蓄电池30,外壳体1外壁设有连接软管4,且连接软管4一端设有抓握管3,连接软管4另一端设有抽吸泵14,且抽吸泵14另一端设有抽吸头15,抽吸头15与混料箱16相连接,且混料箱16通过抽吸泵14与抓握管3呈抽吸连接,抓握管3通过连接软管4与外壳体1呈拉伸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抓握管3方便进行拉伸使用,外壳体1上设有放置扣板20,且放置扣板20内壁设有弹簧23,弹簧23另一端设有挤压块24,且挤压块24通过弹簧23与放置扣板20呈弹性挤压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方便将喷洒头2夹持固定,外壳体1下端设有驱动轮5,且驱动轮5外壁设有履带轮6,外壳体1上端分别设有混合菌液盒8、水箱27和辅助液盒28,混合菌液盒8内放置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菌液,水箱27内装有水,辅助液盒28内装有配合混合菌液施用的辅助药液,以便于针对不同的施用对象来更好的提高施用效果,且混合菌液盒8、水箱27和辅助液盒28上均设有步进电机29,混合菌液盒8、水箱27和辅助液盒28上端均设有盒盖9,其盒盖9一侧设有连接活页22,且连接活页22内设有回力弹簧21,盒盖9通过连接活页22和回力弹簧21与混合菌液盒8、水箱27和辅助液盒28均呈弹性翻转活动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盒盖9能够自动封闭,步进电机29一端设有分料轴26,且分料轴26一端设有入料口25,分料轴26另一端设有导管19,且导管19另一端设有冲施囊18,冲施囊18为镂空椭圆结构,且冲施囊18一侧设有搅拌叶17,搅拌叶17上端设有连接杆11,其连接杆11另一端设有旋转电机10,且连接杆11和搅拌叶17外壁设有混料箱16,混合菌液盒8、水箱27和辅助液盒28于外壳体1上呈环形位置分布,抓握管3另一端设有喷洒头2,且喷洒头2为长条状结构,喷洒头2通过旋转块12与抓握管3呈旋转活动连接,且旋转块12上设有锁紧钮13,喷洒头2通过锁紧钮13与抓握管3呈锁紧固定连接,且喷洒头2的形状与放置扣板20的形状相匹配,这样使得该装置的喷洒头2方便进行旋转调节,推拉把手7上设有开关,且开关通过蓄电池30与驱动轮5和履带轮6呈电性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方便进行电力驱动。
2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取出,然后将该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接着将该装置通过蓄电池30进行充电,然后通过推拉把手7上的开关启动驱动轮5和履带轮6进行移动,当需要进行施肥时,可以启动该装置的步进电机29,使其带动分料轴26进行旋转,从而将混合菌液盒8、水箱27和辅助液盒28内的物料通过入料口25导入导管19中,并且导入到冲施囊18中,接着启动该装置的旋转电机10,使其通过连接杆11带动搅拌叶17,进行搅拌,从而使得冲施囊18中的药剂渗透出来,进行融合,接着可以分别将不同方向的喷洒头2取出,然后通过连接软管4进行拉伸,接着启动该装置的抽吸泵14,使其通过抽吸头15将药液抽吸出,然后通过喷洒头2洒出,而当需要调节方向时,可以将喷洒头2通过旋转块12旋转,并且通过锁紧钮13锁紧固定,当使用完成后,可以将喷洒头2放置在放置扣板20中,并且通过弹簧23和挤压块24进行挤压固定,使用更方便,这就是该淡紫紫孢菌、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施用的冲施装置的使用过程。
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