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3405发布日期:2021-12-29 15: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


背景技术:

2.食用菌栽培以黑木耳为例,黑木耳菌包发育好以后,其出耳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地摆出耳,既木耳菌包放在地表面,上面遮盖遮阳网或者草帘子遮阴,保温、保湿进行出耳管理。二是利用大棚出耳,棚顶有塑料大棚膜,大棚膜外面有遮阳网,把木耳袋移入棚内,然后待到菌袋划口处的菌丝体表面愈合后,在事先搭建好的支架结构上挂上若干道细绳,通常用4

3股绳配合三角塑料卡扣把木耳菌袋一串串挂在吊绳上。现有的木耳吊袋管理模式一直沿用至今未有改变。
3.由于大棚挂袋木耳具有反季栽培优势,上市早,价格高,品质好、效益好、容易集中管理且出耳效果稳定的特点,规模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千千万万的黑木耳种植户的致富金钥匙,是仅次于香菇的第二大产量的食用菌品种,但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技术模式早已经固化,生产工艺缺乏技术创新,使得以东北三省为主产区的黑木耳挂袋栽培技术僵化,全国其他省份的黑木耳挂袋模式普及时,也是在黑龙江挂袋的基础模式上大量复制,在把原有优势集成的情况下,不合理的技术工艺也被同时放大。
4.传统的黑木耳挂袋模式由于用工量大,用工成本高,设计的挂绳比较繁琐,虽然由开始的4股绳,逐步简化成现在的3道绳,甚至2股绳,而由于2股绳从菌袋外表面包裹菌袋时结构不是很稳定,现在有方案仍多为3股绳方法夹挂方法挂袋,但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5.1.木耳菌袋由4
‑3‑
2股绳从菌袋表面包裹黑木耳菌袋,再套上卡扣配合,操作相对麻烦。
6.2.挂袋效率比较低,菌袋拿起来,需要把菌袋调整好位置放入几股绳中间位置,经常需要两个人甚至3个人同时配合。
7.3.由于木耳菌袋的袋表面需要划200个左右的钉子眼形状的出耳口,木耳要从划开的伤口处生长出来,在袋表面包围的绳子会不同程度的抑制黑木耳的正常形成、生长,这也是木耳传统挂袋方案始终的工艺痛点,是工艺设计基因缺陷导致的,一直沿用了十几年至今未解决。
8.4.传统木耳挂袋方案,不仅存在挂袋慢的问题,在木耳整体采收完毕后,还存在处理慢的问题,木耳出耳完毕,要把初始挂上去的菌袋全部从挂绳上逐个摘取下来,绳、扣重新整理后以便来年备用。
9.5.多股绳的悬挂方法导致上下袋之间的间距比较难调节,由于夹袋后受到菌袋重力作用会发生下垂的现象,卡不紧,菌袋夹不紧会导致上下菌袋离的过近甚至会紧贴,离得过近,上下菌袋之间的距离过小,往往低于5公分以下,即使顶部开口也不好控制出耳和采收,也会因为采收不方便导致操作效率不高,菌袋上部空间无法开口有效出耳,从而造成整体菌包的出耳面积下降,最终导致增效工艺方案挖掘空间受限制。
10.6.多股绳挂好后一般为6

8个菌袋为一串,每个菌袋大约在2.8斤左右,由于重力
的作用,承重的不仅仅是绳子,每一个菌袋都承受了不同的重力,在不同程度抑制菌袋表面仔实体生长的同时,也对每一个菌袋造成很大的压力,有时会导致菌袋表面被勒出印痕或者菌袋变形。
11.7.多股绳极限固定菌包方案无法简化到到单股绳的承重绳数量,现有方案最低能减少到2股绳,且稳定效果还不好。
12.8.多股绳挂袋的方案不仅操作繁琐,技术工艺落后,也不利于木耳挂袋模式更大范围的推广及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
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它包括插杆和底盘,所述插杆固定连接在底盘的上表面,所述插托装置上开设有贯穿插杆上表面和底盘底面的中心通气孔,所述底盘上开设有固线口。
15.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外表面开设有插杆通气槽,所述底盘上表面开设有底盘通气槽。
16.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杆通气槽沿高度方向贯穿插杆,所述底盘通气槽沿径向贯穿底盘。
17.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杆通气槽数量为多个,多个插杆通气槽沿插杆的圆周方向均布,所述底盘通气槽数量为多个,多个底盘通气槽沿底盘的圆周方向均布。
18.更进一步的,所述固线口数量为多个,多个固线口沿底盘的圆周方向均布。
19.更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插杆通气槽与底盘通气槽和固线口对接。
20.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托装置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
21.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杆长度可调,所述插杆为圆柱形结构或棱柱形结构,所述插杆上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底盘为对称设置的扇形结构、对称条形结构、圆形、十字形或三角形结构,所述固线口内设置有锯齿状防滑结构。
22.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杆的直径为2

2.5cm。
23.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托装置与承重绳相连,所述承重绳穿过中心通气孔后缠绕在固线口上。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袋的单股绳挂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25.步骤1:将单股绳用长针穿引承重绳刺破菌袋穿过菌袋的中心,从菌袋下部接种口处穿出;
26.步骤2:承重绳从菌袋中心孔洞穿过后,穿过插托装置上的中心通气孔,将承重绳缠绕在插托装置的固线口内部;
27.步骤3:将插托装置插入菌袋袋底孔洞;
28.步骤4:重复步骤1至步骤3依次串入多个菌袋,完成菌袋的单股绳挂袋。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食用菌菌袋挂袋方式繁琐,使用受限的问题。
30.1.单股绳从菌包的中间空的孔洞穿出,极致简化了承重绳的数量,操作后不用用手再次调整菌袋姿态,减少了操作复杂程度。单股绳在悬挂时可以1人操作,也可以2人配
合,由于结构简单,不用刻意用手矫正,操作简单随意、迅速,降低了劳动强度。
31.2.单股承重绳由于利用菌包内部孔洞空间穿过,避免了多股绳表面抑制木耳原基(木耳芽)正常形成和生长受限的工艺弊端,多股绳由于重力作用承重的不仅仅是绳子,每个菌袋都不同程度的承受了重力,严重的可以把菌袋勒出很深的印痕。单股绳方案,使全部重力全部转移到承重绳上,菌袋无论挂多少,单体菌袋都不会承受压力,使设计方案更加先进合理。
32.3.单股绳可以任意调节上下菌袋的距离,为挂袋菌袋顶部出耳提供了完全条件。如果木耳菌袋顶部开口和周身同步出耳,可以提高单袋产量2

4钱,木耳多年管理工艺已经定论,地摆模式可以实现,因为顶部开口空间无限制,而现有传统多股绳挂袋模式受限制,每斤干木耳按照30元/斤计算,每袋平均1两计算(通常在1

1.5两之间),每袋按照最低增产2钱计算,每袋增收0.6元计算,由于木耳每年生产基数庞大,按照累计100亿袋计算,可以每年最低可以增加经济效益60亿~120亿元,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同时创新推动了木耳等相关食用菌的技术发展,仅此一点就是巨大的工艺飞跃。
33.4.单股绳在出耳结束后,因为只有一根绳,且重力向下,所以摘取更加方便迅速,多股绳方案需要用手横向取出来,不能向下取,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节省了用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34.5.单股绳串挂的木耳由于表面不受抑制,表面的微环境,比如:通风、水流的状态更好,木耳形态会更加均匀一致,减少菌袋表面局部微环境病害现象,从而提高木耳外观整体品质。
35.6.单股绳挂袋新方案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美观,易于日常管理观察及采收作业。
36.7.单股绳具备多种操作方法,既可以采取和多股绳一样的方法,拿起菌袋空中进行单袋操作悬挂,也可以事先在地面或者平台上把需要穿挂的菌袋数量一次性串好后再一次性把所有串挂菌袋吊起来,多股绳方案无法实现此种效果。
37.8.单股绳虽然从菌包内部穿过,但不会破坏菌袋内部菌丝体的结构或者引起感染,因为菌袋中心本就是有一个装包时为了方便接种而正常形成的孔洞,而且承重绳由插托装置的内部通孔穿过,所以不会损坏菌袋的内部环境。
38.9.单股绳在出耳后现场环境整理更加顺畅,不会像多股绳那样混乱无序,不容易缠绕,再次使用时也能快速进入状态,不用提前整理。
39.10.单股绳由于穿过菌袋中心处,形成菌袋中心透气的连带效果,食用菌为好氧性真菌,在食用菌仔实体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鲜空气,不仅仅其生长的外部环境需要,菌包内部菌丝体代谢同样高度需要,而新挂袋模式形成的这一点恰恰符合菌包出耳(菇)的工艺需求点,同时大大提高菌袋的耐受高温的能力,有效保护菌丝体不超温,进入菌袋中心部位的少许水份也会从下部排除或者风干,不会影响菌袋内部菌丝体的健康,反而会使木耳等食用菌仔实体生长的更健康,在多年的管理工艺总结中,早已证明菌包,特别是木耳菌包内部有通孔的菌包结构下,在连续高温,连续强降雨天气下,菌包中间有通孔的和中间通孔被固体菌种塞满的情况对比来看,中间有通气孔的菌袋木耳生长更加整齐一致、生长迅速,连雨天流耳、烂耳的情况有明显减轻。
40.11.单股绳配合托板方案,具有多重串挂方法,比如:可以一袋一托,也可以多袋一托,2个或以上的袋子,承重绳连续穿过若干个袋子后,最底部一个袋子用托板即可,灵活多
变,根据需要可以任意串挂,既达到了工艺管理要求,又极大释放了工艺升级空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串挂效率从而有效节省人工成本,出耳管理结束后的终端处理也会十分简单高效,使得本设计方案巧妙、先进绝伦。
41.12.由于单股绳配合托板方案具有的多重串挂能力,使得在传统的夹挂方案上,在相同管理面积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了菌袋的管理数量,从而显著增加单位管理效益,比如:传统的夹挂方案,一样的串挂高度(一般最多能夹挂8 袋,少的6袋)因为受限制于夹挂缺点因素(袋与袋之间有明显的空隙)而单股绳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让袋与袋之间零距离,从而增加每一挂的菌袋数量增加至少到10袋,按照常规每个出耳管理棚400平方计算,可以挂20000 袋,每挂8袋计算,共2500挂,每挂多挂2袋,单位面积多出5000包,相同面积增加了1/4的菌袋,不仅节省了宝贵的用地空间,大大增加了单位管理效益,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管理综合成本,每个出耳棚以平均纯利润每袋1元钱计算,每个出耳棚增加5000元经济效益,产业效益非同小可。
42.13.新型挂袋插托经过合理的工业化设计,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使用寿命将大大延长,而传统的挂袋卡扣使用寿命只有3

5年。综上所叙,本实用新型无论是从工业设计角度、挂袋方法、菌体保护、操作流畅度,还是出耳管理、采收、终端处理等环节,都明显优于传统挂袋方法,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拟的工艺优势,一旦大规模应用,将为食用菌增产挖掘产业提供科技动力,大幅度增加食用菌社会效益,利国利民利于产业发展。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圆形底盘的挂袋插托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圆形底盘的挂袋插托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49.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圆形底盘的挂袋插托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圆形底盘的挂袋插托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0051]1‑
插杆,2

底盘,3

中心通气孔,4

固线口,5

底盘通气槽,6

插杆通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
[0053]
参见图1

8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它包括插杆1和底盘2,所述插杆1固定连接在底盘2的上表面,所述插托装置上开设有贯穿插杆1上表面和底盘2底面的中心通气孔3,所述底盘2上开设有固线口4。
[0054]
本实施例插杆1外表面开设有插杆通气槽6,底盘2上表面开设有底盘通气槽5,插杆通气槽6沿高度方向贯穿插杆1,底盘通气槽5沿径向贯穿底盘2,插杆通气槽6数量为多个,多个插杆通气槽6沿插杆1的圆周方向均布,底盘通气槽5数量为多个,多个底盘通气槽5沿底盘2的圆周方向均布,固线口4 数量为多个,多个固线口4沿底盘2的圆周方向均布,多
个插杆通气槽6与底盘通气槽5和固线口4对接。在插托装置表面开设通气槽有利于氧气向菌袋内渗透,有无通气槽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插托装置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插杆1长度可调,插杆1为圆柱形结构或棱柱形等结构,插杆1上部为锥形结构,底盘2优选为对称设置的扇形结构,可有效降低成本,也可使用对称条形结构、圆形、十字形或三角形等结构,插杆1和底盘2的任意形状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固线口4内设置有锯齿状防滑结构,插杆1的直径为2

2.5cm,插托装置与承重绳相连,承重绳穿过中心通气孔3后缠绕在固线口 4上。
[0055]
本实施例为一种食用菌菌袋的单股绳挂袋方法,单股绳挂袋方法由传统的多股绳的夹挂方案转换为穿挂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骤:
[0056]
步骤1:将单股绳用长针穿引承重绳刺破菌袋穿过菌袋的中心,从菌袋下部接种口处穿出。菌袋中间的培养料在装包之初就形成了一个中空的状态,为了接种工艺需要,装袋机装袋时会自动形成人为设计的一个直径2

2.5cm的上下通孔,液体菌种和枝条菌种制作的菌包中间是从上至下完全空洞状态,操作时不受限制,固体菌种即使菌袋孔洞中有固体菌种接入,也不会影响穿线悬挂,因为孔洞中的菌种质地疏松。
[0057]
步骤2:承重绳从菌袋中心孔洞穿过后,穿过插托装置上的中心通气孔3,将承重绳缠绕在插托装置的固线口4内部,增加摩擦力,稳固菌袋位置;
[0058]
步骤3:将插托装置插入菌袋袋底孔洞;
[0059]
步骤4:重复步骤1至步骤3依次串入多个菌袋,完成菌袋的单股绳挂袋。
[006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食用菌菌袋的挂袋插托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