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4004发布日期:2022-07-19 22:3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收获机械,确切地说是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立式玉米收割机主要由割台、发动机、行走系统、升运器、果穗箱等组成。其中,割台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收割玉米秸秆,收获玉米果穗。现有的割台主要由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拉秆摘穗机构、拨禾夹送机构、剪切机构、果穗输送机构和动力传动部件等组成。拉秆摘穗机构的设置数量通常至少为2个,拨禾夹送机构的设置数量与拉秆摘穗机构的设置数量相匹配。所述拉秆摘穗机构主要由主、副辊及其配用的传动轴和驱动齿轮组成。主、副辊分别通过传动轴垂直铰接于机架上,并左右分布,主、副辊传动轴的上分别安装驱动齿轮,并使之彼此啮合。所述主、副辊均为分体辊,主辊分别由上辊、动力链轮和下辊组成,副辊则分别由上辊和下辊组成。主、副辊的上、下辊的辊体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等高凸筋构成,所述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并使主、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的直径相等。作业时,拉秆摘穗机构的主、副辊由所述动力传动部件,即由所述发动机至其驱动齿轮的传动链驱动,并使其主、副辊转向相反,转速相同。组装割台时,所述主辊的动力链轮与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的拨禾链传动连接。
3.现有的拉秆摘穗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受所述动力链轮的最小直径和所述拨禾夹送机构拨禾链的最高运行速度限制,拉秆摘穗机构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不高,以致其拉秆摘穗速度较慢,作业效率较低。2、在辊距一定条件下,受所述主、副辊的最大直径和所述动力链轮最小直径限制,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的拨禾链在绕过所述主辊的动力链轮时,该拨禾链的拨禾指,即用以拨带玉米秸秆的凸起件总是不可避免地伸出该主辊的辊体表面,引发挂带秸秆的现象,从而降低其作业质量。3、由于拉秆摘穗机构主、副辊的凸筋均沿其基圆柱的轴向设置,不具有向上推升秸秆的功能,以致在作业过程中,一部分以倒伏状态进入主、副辊之间的秸秆总是堆积在所述主辊的动力链轮上,对后续秸秆拉入造成阻碍,影响其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问题。4、拉秆摘穗机构的作业辊均采用分体结构形式,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以便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作业质量差、作业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主、副辊,所述主辊由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上辊、动力链轮、下辊组成,所述副辊由上、下辊组成,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凸筋构成,其特征在于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所述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
6.所述副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制成一体。
7.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的基圆柱的轴向设置。
8.所述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和所述主辊的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主辊的上辊凸筋这样设置:每条凸筋均由上、下部本体构成,所述上部本体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并使其旋向与所述主辊的转向相匹配。
9.所述主辊的上、下辊凸筋和所述副辊的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副辊的上辊凸筋这样设置:每条凸筋均由上、下部本体构成,所述上部本体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并使其旋向与所述主辊的转向相匹配。
10.所述凸筋的断面形状为下列任一种形状:
11.(1)所述各部凸筋的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等腰梯形腰线,顶面的断面线均为垂直于两条所述腰线对称轴线的直线。
12.(2)所述各部凸筋的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等腰梯形腰线,顶面的断面线均为圆弧线。
13.(3)所述各部凸筋的断面线均为圆线。
14.(4)所述各部凸筋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弧线,顶面断面线均为圆弧线。
15.(5)所述主辊的下辊凸筋和副辊的下辊凸筋的侧面形状均为锯条状。
16.本实用新型实现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副辊设置成大、小辊,因而在主、副辊的辊距和主辊转速与现有技术相同条件下,可有效提高主辊外包容圆柱的转动线速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副辊外包容圆柱又拥有与主辊外包容圆柱一样的线速度,为此可显著提高拉秆摘穗速度,进而提高作业效率。2、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直径较大,为此在所述动力链轮直径与现有技术相同条件下,可使所述拨禾夹送机构拨禾链的拨禾指不再伸出主辊的基圆柱表面或减少其伸出量,以致在作业过程中,可避免或减少出现所述拨禾指挂带秸秆的现象,从而提高其作业质量。3、由于拉秆摘穗机构的主辊或副辊上设置了螺旋筋,因而在作业过程中,可对以倒伏状态进入主、副辊之间的秸秆起到向上推起的作用,避免其堆积到所述动力链轮上,防止其阻碍后续秸秆拉入,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作业质量和效率。4、由于所述副辊采用了整体式结构形式,从而有利于降低拉秆摘穗机构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20.图4是主、副辊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
21.图5是主、副辊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
22.图6是主、副辊的第四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
23.图7是主、副辊的第五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25.附图中各序号名称:1-传动轴、2-传动轴、3-基圆柱、4-凸筋、5-下辊、6-动力链轮、7-凸筋、8-基圆柱、9-上辊、10-主辊、11-副辊、12-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4-上辊、15-凸筋、16-基圆柱、17-下辊、18-基圆柱、19-凸筋、20-机架、21-整体式基圆柱、22-副辊的假想
基圆柱、23-主辊的假想基圆柱、24-拉秆摘穗机构、25-拨禾夹送机构组件、26-拨禾链、27-剪切机构、28-果穗输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7.应当申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共同点在于:它同样由主、副辊10、11及其配用的传动轴2、1和驱动齿轮12、13组成。主、副辊均由分体辊构成。其中,主辊分别由上辊9、动力链轮6和下辊5同轴连接而成,副辊分别由上辊14和下辊17同轴连接而成。主辊的上、下辊和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外形为圆柱体状的基圆柱和自其外表面上制出的若干轴向凸筋构成。其中,主辊的上辊9由基圆柱8和凸筋7构成,下辊5由基圆柱3和凸筋4构成,副辊的上辊14由基圆柱16和凸筋15构成,下辊17由基圆柱18和凸筋19构成。并使主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8、3直径相等,所述副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16、18直径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点在于主辊10的外包容圆柱的直径大于副辊11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
29.所说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的含义是:在主辊的外包容圆柱与其基圆柱之间的所有假想同轴圆柱中应当有一个圆柱的转动线速度与副辊的外包容圆柱与其基圆柱之间的所有假想同轴圆柱中的一个圆柱的转动线速度相等。
30.本实用新型主、副辊转动线速度的优选匹配方案是:主、副辊的外包容圆的转动线速度相等或者主、副辊的基圆柱的转动线速度相等。
31.上述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的含义是:在满足辊距l、凸筋高度h、辊间间隙g,即主辊的外包容圆柱半径与副辊的基圆柱半径之间的差值的设定值要求,并保证副辊转动轴的使用强度,以及主、副辊之间不发生转动干涉的条件下,主辊基圆柱直径,即主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直径d1与副辊的基圆柱直径d2的比值,即d1/d2的比值可以是大于1的任何数值。
32.在实际应用中,上述l、h、g的取值范围可以是:l=85-95mm,h=6-10mm,g=1-22mm,d1/d2的比值的优选数值可以是1.5、2。
33.例如,l=90mm,h=7mm,g=8,d1=90mm,d2=60mm。此时d1/d2=1.5。
34.为实现所述主辊外包容圆柱与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的转动线速度相等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使主辊的驱动齿轮12的齿数与副辊的驱动齿轮13齿数之比等于主辊外包容圆柱直径与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之比。
35.为进一步提高拉秆摘穗机构的作业质量和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对主、副辊的凸筋结构作出改进,改进后的拉秆摘穗机构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它将所述主辊的下辊5的凸筋4和所述副辊的上、下辊14、17的凸筋15、19均沿其所在辊体的轴向设置,同时将主辊的上辊9的凸筋7这样设置:每条凸筋由上、下部本体构成,上部本体沿其基圆柱8的轴向设置,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即设置成螺旋筋,并使其旋向与所述主辊的转向相匹配。
36.所说“相匹配”的含义是:若主辊的转动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则所述螺旋筋的旋向为右旋;若主辊的转动方向设定为逆时针方向,则所述螺旋筋的旋向为左旋。
37.上述主、副辊各部凸筋的设置方式不是唯一的,它还可以这样实现:将所述主辊的
上、下辊9、5的凸筋7、4和所述副辊的下辊17的凸筋19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将所述副辊的上辊14的凸筋15这样设置:每条凸筋由上、下部本体构成,上部本体沿其基圆柱15的轴向设置,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即设置成螺旋筋,并使其旋向与上辊副辊的转向相匹配。
38.为降低拉秆摘穗机构的制造成本,使之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将所述副辊的上辊14与下辊17的基圆柱制成一体,使之构成如图3整体式基圆柱21。
39.应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称主、副辊的基圆柱包括外形为圆柱体的实体,即如图4、图6所示的主、副辊中的圆管体基圆柱,也包括变形后的主、副辊的假想内接圆柱,即如图7所示的主、副辊中的由其凸筋根部的内接圆柱构成的副辊假想基圆柱22、主辊假想基圆柱23。
40.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主、副辊的各部凸筋的断面形状可以是下列的任一种优选形状:
41.(1)所述各部凸筋的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等腰梯形腰线,顶面的断面线均为垂直于两条所述腰线对称轴线的直线。这种结构形式的凸筋如图4所示。
42.(2)所述各部凸筋的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等腰梯形腰线,顶面的断面线均为圆弧线。这种结构形式的凸筋如图5所示。
43.(3)所述各部凸筋的断面线均为圆线。这种结构形式的凸筋如图6所示。
44.(4)所述各部凸筋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弧线,顶面断面线均为圆弧线。
45.(5)所述主辊的下辊凸筋和副辊的下辊凸筋的侧面形状均为图2所示的锯条状。
46.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副辊的各部凸筋在其基圆柱圆周上的分布方式及其设置数量的说明:
47.1、当主辊10的外包容圆柱与副辊11的外包容圆柱之间设置间隙时,所述主、副辊的各部凸筋在其基圆柱圆周上可以均布,也可以不均布;各部凸筋的设置数量可多可少,但最少不少于2-4条。
48.2、当主辊10的外包容圆柱与副辊11的外包容圆柱之间设置成相互重叠的结构形式时,为保证主、副辊之间不发生转动干涉,所述主辊的上辊与所述副辊的上辊之间的凸筋数量比应等于两者的基圆柱的直径比;所述主辊的下辊与所述副辊的下辊之间的凸筋数量比也应等于两者的基圆柱直径比。
4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由图7可见,拉秆摘穗机构24的主、副辊均通过其传动轴垂直铰接于机架20的后端部,并左右分布,主、副辊的驱动齿轮之间彼此啮合,主辊的驱动齿轮由割台的动力传动部件,即由所述发动机至该驱动齿轮的传动链驱动;位于所述主辊上的动力链轮6与该主辊所在的拉秆摘穗机构位置相匹配的拨禾夹送机构25的拨禾链26传动连接。
50.本实用新型所在割台的作业原理:所述剪切机构27将大田里的玉米秸秆剪断,同时由拨禾夹送机构25通过其拨禾链26及其配用的秸秆夹送通道将其输送至拉秆摘穗机构24,拉秆摘穗机构通过其高速旋转的主、副辊将秸秆拉入,并摘下玉米果穗,果穗由所述果穗输送机构28输送至立式玉米收获机的所述升运器,并被运送到所述果穗箱集中存放,摘穗后的秸秆被还回大田或通过立式玉米收获机的附带装置将其加工成需要的物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