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3512发布日期:2021-11-18 11:2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


背景技术:

2.土壤改良,是指运用土壤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
3.然而传统改良土壤方法,一般都是通过锄头或铁锹翻地,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铁锹结构单一,而且铁锹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磨损需要对其整体进行更换,浪费资源,同时在冬季劳作时,由于铁锹上的金属把手使得使用者的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包括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上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把手,所述安装把手内设置有加热件,所述下连接杆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下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贯通槽,所述下连接杆的内部空腔与连接件相适配,所述下连接杆的两侧均水平安装有横板,一侧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有铁锹头,通过向内按压一对运动臂,弧形端转动,带动第一滑杆像前推进,使一对运动臂收回活动腔内,插入后,第二弹簧推动限位盘复位,带动第一滑杆移动,此时一对运动臂转动出活动腔,并抵靠在横板上,防止回缩,转动运动块,使运动块与横板远离一对运动臂的一面相抵,达到固定的作用,能够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达到便于拆装的目的。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尾,所述连接头与连接尾内设置有安装室,所述连接头上开有一对活动腔,一对所述活动腔与安装室内部相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安装室依次包括缓冲腔、弹簧腔以及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同轴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靠近安装把手的一端与连接件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杆上同轴固定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与第一滑杆之间活动连接有一对运动臂,一对所述运动臂成形于活动腔内,且一对所述活动腔与一对贯通槽相适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连接尾的外壁上开有外螺纹,且连接尾上转动
连接有运动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棒、热敏电阻和蓄电池,所述加热棒与热敏电阻相连,所述热敏电阻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所述安装把手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在一起。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向内按压一对运动臂,弧形端转动,带动第一滑杆像前推进,使一对运动臂收回活动腔内,插入后,第二弹簧推动限位盘复位,带动第一滑杆移动,此时一对运动臂转动出活动腔,并抵靠在横板上,防止回缩,转动运动块,使运动块与横板远离一对运动臂的一面相抵,达到固定的作用,能够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达到便于拆装的目的。
14.2、使用者可以通过充电口对蓄电池充电,由热敏电阻连接加热棒来对安装把手进行加热,可以很好的控制加热的温度和加热环境,在加热棒外还包裹一层材质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复合层材质的保温层,使得加热温度更持久,不易消散,在安装把手上还套有防滑材质的橡胶套,能够避免使用者手心出汗而打滑以及防烫伤的作用,达到适合人体触摸的温度。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把手以及内部加热件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上连接杆;2、下连接杆;201、贯通槽;3、连接件;301、连接头;302、连接尾;303、安装室;3031、缓冲腔;3032、弹簧腔;3033、滑动腔;304、活动腔;305、第一滑杆;306、第一弹簧;307、第二滑杆;3071、限位盘;308、第二弹簧;309、运动臂;310、运动块;4、安装把手;5、加热件;501、加热棒;502、热敏电阻;503、蓄电池;6、横板;7、铁锹头;8、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包括上连接杆1和下连接杆2,上连接杆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3,上连接杆1的另一端设
置有安装把手4,安装把手4内设置有加热件5,下连接杆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下连接杆2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贯通槽201,下连接杆2的内部空腔与连接件3相适配,下连接杆2的两侧均水平安装有横板6,一侧横板6固定连接有铁锹头7。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设置的上连接杆1通过将连接件3插入下连接杆2内进行固定,能够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达到便于拆装的目的,靠近上连接杆1一侧的横板6上开有与下连接杆2固定在一起的安装槽,在横板6上还涂覆有橡胶层,便于使用者踩踏,提高开垦的效率。
26.具体的,连接件3包括连接头301和连接尾302,连接头301与连接尾302内设置有安装室303,连接头301上开有一对活动腔304,一对活动腔304与安装室303内部相连通。
2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的连接头301端部呈梯形,便于插入下连接杆2内,通过设置的一对活动腔304为一对运动臂309的转动提供活动空间。
28.具体的,安装室303依次包括缓冲腔3031、弹簧腔3032以及滑动腔3033,滑动腔3033内同轴安装有第一滑杆305,第一滑杆305靠近安装把手4的一端与连接件3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06,第一滑杆30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杆307,第二滑杆307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08。
2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二滑杆307直径小于第一滑杆305并与缓冲腔3031相适配,当第一滑杆305向前推动时,使第二滑杆307伸入至缓冲腔3031内,此时第二弹簧308呈压缩状态,便于一对运动臂309收回活动腔304内。
30.具体的,第二滑杆307上同轴固定有限位盘3071,限位盘3071与第一滑杆305之间活动连接有一对运动臂309,一对运动臂309成形于活动腔304内,且一对活动腔304与一对贯通槽201相适配。
3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插入时,由于一对运动臂309位于限位盘3071与第一滑杆305之间的一端呈弧形,向内按压一对运动臂309,弧形端转动,带动第一滑杆305像前推进,使一对运动臂309收回活动腔304内,插入后,第二弹簧308推动限位盘3071复位,带动第一滑杆305移动,此时一对运动臂309转动出活动腔304,并抵靠在横板6上,防止回缩。
32.具体的,连接尾302的外壁上开有外螺纹,且连接尾302上转动连接有运动块310。
3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运动块310的内部开有与连接尾302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转动运动块310,使运动块310与横板6远离一对运动臂309的一面相抵,达到固定的作用。
34.具体的,加热件5包括加热棒501、热敏电阻502和蓄电池503,加热棒501与热敏电阻502相连,热敏电阻50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503相连,安装把手4上设置有充电口8,充电口8与蓄电池503之间电性连接在一起。
3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的安装把手4由易导热的金属材质制成,在安装把手4上还套有防滑材质的橡胶套,能够避免使用者手心出汗而打滑以及防烫伤的作用,由热敏电阻502连接加热棒501来对安装把手4进行加热,可以很好的控制加热的温度和加热环境,在加热棒501外还包裹一层材质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复合层材质的保温层,使得加热温度更持久,不易消散。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7.安装时,向内按压一对运动臂309,弧形端转动,带动第一滑杆305像前推进,使一对运动臂309收回活动腔304内,插入后,第二弹簧308推动限位盘3071复位,带动第一滑杆
305移动,此时一对运动臂309转动出活动腔304,并抵靠在横板6上,防止回缩,转动运动块310,使运动块310与横板6远离一对运动臂309的一面相抵,达到固定的作用;
38.冬季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充电口8对蓄电池503充电,由热敏电阻502连接加热棒501来对安装把手4进行加热,可以很好的控制加热的温度和加热环境,在加热棒501外还包裹一层材质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复合层材质的保温层,使得加热温度更持久,不易消散,在安装把手4上还套有防滑材质的橡胶套,能够避免使用者手心出汗而打滑以及防烫伤的作用。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