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2306发布日期:2021-12-01 12:0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苗组培及种苗驯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杂交构树生长迅速,且杂交构树树叶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类黄酮,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饲料,高蛋白含量可代替豆粕、鱼粉用于各种动物的养殖,近年以来,杂交构树种植应用,被国家列为“林、料、畜”产业一体化重点项目以及农业、畜牧业无抗养殖的先锋树种。因此,杂交构树产业化,种苗需求量大,要求种苗抗性好,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大批量优良的种苗。
3.公告号为“cn212138784u”公开的专利名称为“一种杂交构树组培苗立体生根壮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右侧顶端设有转块,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槽轮通过皮带与第二槽轮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槽轮的中间内壁固接有转轴,该杂交构树组培苗立体增殖生根壮苗诱导装置,培养皿和培养瓶内的组培杂交构树均匀接受充分的光照,解决了杂交构树在普通培养架上面不能随着日照的运动轨迹转动,使得培养皿和培养瓶内的不同位置的杂交构树不能充分的接受光照的问题,按照组培苗特性进行光照人工控制,蜗轮转动带动转杆上的镜子转动调节合适的角度,通过镜子将太阳光折射到培养皿和培养瓶内培养基中栽种的杂交构树植体上,可以使杂交构树充分的接受阳光,使其光合作用充分,解决了杂交构树接受光照不充分、光合作用效果差、影响其芽体萌发生长的问题。该装置随能够对幼苗进行有效光照增殖诱导,也能够通过关闭光源,对种苗进行避光生根诱导。但是,不便有用光的控制,且不便控制幼苗的通风,并且不便将幼苗单独取放。
4.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便有用光的控制,且不便控制幼苗的通风,并且不便将幼苗单独取放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包括:
7.诱导箱,其通过腿柱固定放置在地面,所述诱导箱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载板,且载板的上方放置有培养盘,并且载板的下方与诱导箱的顶端内侧均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补光灯,且所述诱导箱的右侧开设有孔状结构;
8.培养盘,所述培养盘的底端内部通过挡板开设有通风排水的型腔,且挡板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通风排水的缕空网,并且挡板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方便拆卸的隔板架;
9.风机,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诱导箱左侧上方,且风机的下方连通有“y”型结构的风
管,并且其“y”型风管的内侧设置有与诱导箱固定连接的导套。
10.优选的,所述诱导箱的顶端与载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载架,且载架将补光灯包裹设置,并且补光灯的下方设置有通过载架卡合固定型号为od4

od6的滤光板。
11.优选的,所述隔板架与培养盘的内部均设置有条形板状结构,且隔板架和培养盘上的条形板状结构交叉设置构成网格状结构,并且其网格状结构的内部放置有培养皿和培养瓶。
12.优选的,所述导套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导杆,且导杆的前后两端滑动连接有连接套,并且连接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阀板。
13.优选的,所述阀板位于“y”型结构的风管的底侧内部,且阀板与风管密封连接,并且风管的底端风口分别与诱导箱和培养盘中的型腔连通,且所述风管的风口呈方形结构。
14.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喇叭状的夹板,且夹板的外侧包裹有钢套。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方便对光进行过滤,增加有用光的光照,且方便幼苗培育后的拆分种植,并且方便幼苗的通风透气,利于幼苗的成长;
16.1.通过载架和滤光板,载架的设置,方便滤光板的安装,而滤光板能够对补光灯发出的光进行过滤,使得有用光对幼苗的照射更加的充足,便于幼苗的发育;
17.2.通过导杆和阀板,导杆的前后两端通过连接套与阀板连接,方便导杆控制阀板移动,使得阀板能够控制“y”型底部的不同管道通风,增加透气性,便于幼苗的发育;
18.3.通过培养盘和隔板架,隔板架和培养盘上的条形板状结构交叉设置构成网格状结构,方便幼苗通过培养皿和培养瓶单独种植发育,方便按品种系列、生长阶段对幼苗进行继代增殖和移栽前的驯化实验观察,且培养盘与隔板架可拆卸,方便幼苗后续的移栽种植。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盘与隔板架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机与风管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诱导箱;2、载板;3、培养盘;4、挡板;5、隔板架;6、缕空网;7、培养皿和培养瓶;8、补光灯;9、载架;10、滤光板;11、风机;12、风管;13、导套;14、导杆;15、连接套;16、阀板;17、夹板;18、钢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
的光照培养装置,包括:诱导箱1、载板2、培养盘3、挡板4、隔板架5、缕空网6、培养皿和培养瓶7、补光灯8、载架9、滤光板10、风机11、风管12、导套13、导杆14、连接套15、阀板16、夹板17和钢套18;
27.诱导箱1,其通过腿柱固定放置在地面,诱导箱1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载板2,且载板2的上方放置有培养盘3,并且载板2的下方与诱导箱1的顶端内侧均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补光灯8,且诱导箱1的右侧开设有孔状结构;
28.培养盘3,培养盘3的底端内部通过挡板4开设有通风排水的型腔,且挡板4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通风排水的缕空网6,并且挡板4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方便拆卸的隔板架5;
29.风机11,风机11固定安装在诱导箱1左侧上方,且风机11的下方连通有“y”型结构的风管12,并且其“y”型风管12的内侧设置有与诱导箱1固定连接的导套13。
30.如图1、图2和图3中诱导箱1的顶端与载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载架9,且载架9将补光灯8包裹设置,并且补光灯8的下方设置有通过载架9卡合固定型号为od4

od6的滤光板10,方便增加有用光的照射,隔板架5与培养盘3的内部均设置有条形板状结构,且隔板架5和培养盘3上的条形板状结构交叉设置构成网格状结构,并且其网格状结构的内部放置有培养皿和培养瓶7,方便幼苗的单独种植,方便后续的移栽。
31.如图1、图4和图5中导套1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导杆14,且导杆14的前后两端滑动连接有连接套15,并且连接套15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阀板16,方便带动阀板16的滑动,阀板16位于“y”型结构的风管12的底侧内部,且阀板16与风管12密封连接,并且风管12的底端风口分别与诱导箱1和培养盘3中的型腔连通,且风管12的风口呈方形结构,方便控制诱导箱1中的空气流通,连接套1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喇叭状的夹板17,且夹板17的外侧包裹有钢套18,方便将连接套15固定,从而方便调整阀板16的位置。
3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时,首先如图1、图2和图3中,首先将隔板架5嵌套放置在培养盘3中,使得培养盘3和隔板架5中的条形板状结构构成网格状结构,再将盛有幼苗种子的培养皿和培养瓶7放置在网格状结构内,然后将盛有幼苗种子的培养盘3放进诱导箱1中的载板2内;
33.如图1、图2和图4中,在诱导箱1中需要通风时,通过启动风机11,使得风机11产生风力,并通过风管12流进诱导箱1中,控制诱导箱1中的空气流通,由于风管12呈“y”型结构,使得风管12的底端风口能够对准诱导箱1中,使得诱导箱1中的空气流动,在需要对培养盘3中的型腔进行通风时,通过滑动导杆14,使得导杆14通过连接套15带动阀板16移动,使得阀板16单体在风管12中的位置改变,从而使得风管12产生的风力能够流通到培养盘3中的型腔内,方便幼苗根部的呼吸或者除去多余的水份,而阀板16通过连接套15能够在导杆14上滑动,便于控制风机11产生风力进入诱导箱1中和培养盘3中型腔的比值,从而更好的利于幼苗的发育,通过滑动钢套18,使得钢套18挤压喇叭状结构的夹板17,使得夹板17将导杆14夹紧,方便连接套15的固定;
34.如图1和图2中,在幼苗需要光照时,通过打开补光灯8,使得补光灯8发出的光对幼苗进行光照,而补光灯8下方的滤光板10,能够对光进行过滤,使得有用光对幼苗的照射更加的充足,苗体在内被诱导增殖或被生根驯化,便于幼苗的生长发育,也利于移栽过程中幼苗对自然种植环境的适应,这就是该用于杂交构树增殖和生根诱导的光照培养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