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滴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4191发布日期:2021-12-04 10:3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滴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田滴灌系统。


背景技术:

2.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但是由于水流缓慢,在太阳照射强度大的情况下,滴灌的管道温度升高将水加热,尤其将滴灌带引向植树根部的引流管,引流管的直径小导致管内蓄水总量低,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容易升高,最终导致向植株滴灌的水温度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农田滴灌系统,引流管为半开放式的,利用水的蒸发降低温度,避免向植株滴灌的水温度过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农田滴灌系统,包括水泵、滴灌管和引流管,所述水泵与所述滴灌管连接,所述滴灌管为柔性管,且所述滴灌管设于植株侧面,所述滴灌管的上端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孔,所述引流管包括插管、引流条和顶盖,所述插管下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插管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上方的所述插管设有所述引流条,所述引流条底部设有引流槽,所述插管的顶部设有所述顶盖。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孔设有内螺纹,所述插管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插管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7.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条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包括第一支条和第二支条,所述第一支条和第二支条的首端相互连接,末端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支条和第二支条底部均设有所述引流槽。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条和第二支条末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第一支条和第二支条的开口处夹住植株。
9.进一步的,所述滴灌管为柔性的滴灌带,所述第一支条和第二支条的末端设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顶部设有尖端。
10.进一步的,所述滴灌带设有螺纹接头,所述插管与所述螺纹接头螺纹连接,所述插管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滴灌管的底部抵接。
11.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竖直杆设有套筒,另一个所述竖直杆设有插入所述套筒的插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滴灌管为柔性管,容易放置滴灌管的位置,使得滴灌管贴在植株的侧面,滴灌管靠近植株。滴灌管的上端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孔,通过第一出水孔将滴灌用水引流至植株所在位置,水流准确的流向植株的根部。滴灌管的第一出水孔设置在朝上的位置,当有沙子掉入
第一出水孔的位置时,由于沙子的比较重,沙子会沉在水下,从而远离第一出水孔,防止第一出水口被堵住。从第一出水孔流出的灌溉水沿着插管流到引流条,引流条底部的引流槽与第二出水孔对齐,在水的吸附力的作用下,灌溉水沿着引流槽流动,最后滴在植株的根部。引流槽朝下避免了沙子堵住,引流槽内的水可以蒸发,通过蒸发可以将热量带走,从而防止在滴灌时太阳照射使水温升高烫伤植株。插管的顶部设有所述顶盖,起到保护插管出水孔为作用,阻止沙子进入出水孔内。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农田滴灌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引流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农田滴灌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农田滴灌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引流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水泵,2滴灌管,3引流管,4第一出水孔,5插管,6引流条,7顶盖,8第二出水孔,9引流槽,10顶盖,11第一支条,12第二支条,13开口,14竖直杆,15尖端,16螺纹接头,17弹簧,18套筒,19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实施例1
23.参见图1~2,一种农田滴灌系统,包括水泵1、滴灌管2和引流管3,所述水泵1与所述滴灌管2连接,所述滴灌管2为柔性管,且所述滴灌管2设于植株侧面,所述滴灌管2的上端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孔4,所述引流管3包括插管5、引流条6和顶盖7,所述插管5下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孔4可拆卸连接,所述插管5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孔8,所述第二出水孔8上方的所述插管5设有所述引流条6,所述引流条6底部设有引流槽9,所述插管5的顶部设有所述顶盖7。
24.水泵1工作时将滴灌用的水泵1送到滴灌管2内,灌溉用水沿着滴灌管2流动。滴灌管2为柔性管,容易放置滴灌管2的位置,使得滴灌管2贴在植株的侧面,滴灌管2靠近植株。滴灌管2的上端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孔4,通过第一出水孔4将滴灌用水引流至植株所在位置,水流准确的流向植株的根部。滴灌管2的第一出水孔4设置在朝上的位置,当有沙子掉入第一出水孔4的位置时,由于沙子的比较重,沙子会沉在水下,从而远离第一出水孔4,防止第一出水口被堵住。引流管3包括插管5、引流条6和顶盖7,插管5下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孔4可拆卸连接,插管5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孔8,第二出水孔8上方的所述插管5设有所述引流条6,从第一出水孔4流出的灌溉水沿着插管5流到引流条6,引流条6底部的引流槽9与第二出水孔8对齐,在水的吸附力的作用下,灌溉水沿着引流槽9流动,最后滴在植株的根部。引流槽9
朝下避免了沙子堵住,引流槽9内的水可以蒸发,通过蒸发可以将热量带走,从而防止在滴灌时太阳照射使水温升高烫伤植株。插管5的顶部设有所述顶盖7,起到保护插管5出水孔为作用,阻止沙子进入出水孔内。
25.具体的,所述第一出水孔4设有内螺纹,所述插管5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插管5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插管5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使其能够更方便的插入第一出水孔4内。将插管5与第一出水孔4对齐之后,转动插管5,将其旋入第一出水孔4螺纹内,插管5与第一出水孔4连接牢固。
26.具体的,所述引流条6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包括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所述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的首端相互连接,末端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底部均设有所述引流槽9。植株被夹持在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之间,在滴灌管2发生移动时,引流条6依然能够对齐植株的根部。在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底部均设有所述引流槽9,滴灌的水从两条通道流向植株。
27.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末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与所述引流槽9连通,所述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的开口13处夹住植株。在滴灌液沿着两个引流槽9流动至开口13时,由于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的开口13处夹住植株,滴灌液会沿着植株向下流动,从而流动到植株的根部。
28.实施例2
29.参见图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滴灌管2为柔性的滴灌带,所述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的末端设有竖直杆14,所述竖直杆14顶部设有尖端15。滴灌管2采用柔性的滴灌带便于收纳,在使用时也便于铺放。在第一支条11和的第一支条11的末端设置了竖直杆14,竖直杆14顶部设有尖端15,在滴灌结束后将第一支条11和第二支条12倒立过来,将竖直杆14插入地面,并旋转竖直杆14与滴灌带对齐,利用竖直杆14将滴灌带支撑起来,使得滴灌带的第一出水孔4位于最低端,沙子在重力作用下位于滴灌带的低处,并通入大量的水流,利用水流的冲击将进入滴灌带内的沙子冲出。
30.具体的,所述滴灌带设有螺纹接头16,所述插管5与所述螺纹接头16螺纹连接,所述插管5的底部设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与所述滴灌管2的底部抵接。在滴灌带上设置螺纹接头16,方便插管5与滴灌带连接。在插管5的底部设置弹簧17,能够将滴灌带撑起,提高水流的横截面。
31.具体的,其中一个所述竖直杆14设有套筒18,另一个所述竖直杆14设有插入所述套筒18的插杆19。两个竖直杆14通过套筒18和插杆19相互连接,可以阻止两个竖直杆14相互分离,提高竖直杆14的支撑作用。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