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7473发布日期:2021-11-25 12:5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黑水虻属于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是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由于黑水虻取食消化有机食物后能够形成高价值的动物蛋白,因此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
3.黑水虻是通过成虫产卵,将黑水虻卵孵化幼虫的方式进行培育的,目前黑水虻成虫大多是在瓦楞纸板和木板上产卵,然后通过人工用刀片将黑水虻虫卵刮下进行收集。采用瓦楞纸板收集黑水虻虫卵,瓦楞纸板不能重复使用,使得材料使用成本偏高,且使用后废弃的瓦楞纸板回收成本高。采用木板收集黑水虻虫卵,虽然木板能够重复再利用,但是使用刀片刮取黑水虻虫卵时,容易对虫卵造成损伤,虫卵损耗比较大。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黑水虻卵收集装置,以解决黑水虻卵损耗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虫卵损耗低、重复利用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的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
6.实现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包括虫卵收集器,虫卵收集器包括产卵带。
7.其中,产卵带经卷曲后形成盘状结构收集器,或经多次折叠后形成折叠结构收集器,且盘状结构收集器或折叠结构收集器的侧面为凹凸面,凹凸面形成产卵区域。
8.通过将产卵带卷曲或折叠后形成不同结构的虫卵收集器,使虫卵收集器的侧面为凹凸面,能够使得黑水虻在虫卵收集器的凹凸面上产卵;且产卵后只需将产卵带展开经抖动或震动即可实现黑水虻虫卵从产卵带上掉落,避免采用刮卵的方式造成虫卵的损伤,同时产卵带能重复使用,降低了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的成本。
9.在产卵带的第一种结构中,产卵带有一条,且产卵带的侧面加工有第一凹凸面。产卵带卷曲或多次折叠后,虫卵收集器的侧面形成凹凸面。
10.在产卵带的第二种结构中,产卵带至少有2条,且至少2条产卵带的宽度不同。至少2条产卵带依次叠放后,经卷曲或经多次折叠后,虫卵收集器的侧面形成凹凸面。
11.进一步的,至少2条产卵带中心线重合,至少2条产卵带经卷曲或多次折叠后形成的虫卵收集器中,一个侧面形成第一凹凸面,且第一凹凸面形成第一产卵区域;另一个侧面形成第二凹凸面,且第二凹凸面形成第二产卵区。
12.在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中,上述虫卵收集器还包括固定器,固定器位于产卵带的端部,用于固定卷曲后的盘状结构收集器,或固定折叠后的折叠结构收集器。
13.在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中,上述产卵带由不沾材料制成。
14.在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中,上述产卵带的表面为粗糙面。
15.在上述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中,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还包括支架结构,支架结构用于固定并支撑虫卵收集器。
16.进一步的,支架结构上设有若干个虫卵收集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设计虫卵收集器,通过将产卵带卷曲或折叠后形成不同结构的虫卵收集器,在虫卵收集器的侧面为凹凸面,能够使得黑水虻在虫卵收集器的凹凸面上产卵,且产卵后只需将产卵带展开经抖动或震动即可实现黑水虻虫卵从产卵带上掉落,避免采用刮卵的方式造成虫卵的损伤,同时产卵带能重复使用,降低了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的成本。
19.2.采用不沾材料制成的产卵带,可以有效减少黑水虻虫卵在产卵带的粘附,便于抖动或者震动产卵带时虫卵的脱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盘状结构收集器的示意图;
22.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折叠结构收集器的示意图;
23.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的产卵带的示意图;
24.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的产卵带的示意图;
25.其中,1.产卵带;2.第一凹凸结构;1-1.第一产卵带;1-2.第二产卵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包括虫卵收集器及支架结构,
支架结构用于固定并支撑虫卵收集器,且支架结构上设有具有多个安装支架,若干个虫卵收集器分别设置在安装支架上。
30.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虫卵收集器包括产卵带1。
31.如图1所示,产卵带1经卷曲后形成盘状结构收集器。
32.或如图2所示,产卵带1经多次折叠后形成折叠结构收集器。盘状结构收集器或折叠结构收集器的侧面为凹凸面,凹凸面形成产卵区域。
33.其中,上述产卵带1由不沾材料制成,其可以选择使用尼龙、涤纶、丙纶、pp等材料制成,不沾材料制成的产卵带1能够降低黑水虻虫卵的粘附强度,在抖动或者震动产卵带1时,能够减少黑水虻虫卵在产卵带1的附着量。
34.其中,由于黑水虻成虫较容易在粗糙面上攀附,因此上述产卵带1的表面择优选择使用粗糙面。更为具体的,为更有效的吸引黑水虻成虫聚集在虫卵收集器上,本具体实施方式可择优选择粗糙面上具有较为规则的上凸和下凹结构。
35.通过将产卵带1卷曲或折叠后形成不同结构的虫卵收集器,使虫卵收集器的侧面为凹凸面,能够使得黑水虻在虫卵收集器的凹凸面上产卵区域产卵;且产卵后只需将产卵带1展开经抖动或震动即可实现黑水虻虫卵从产卵带1上掉落,避免采用刮卵的方式造成虫卵的损伤,同时产卵带能重复使用,降低了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的成本。
36.上述虫卵收集器的产卵带1可以有1条,也可以有2条以上,以下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上述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中虫卵收集器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37.实施例1:
3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虫卵收集器包括1条产卵带1,在产卵带1的侧面加工有第一凹凸结构2。产卵带1由一端开始卷曲或多次折叠后形成虫卵收集器,多个第一凹凸结构2在虫卵收集器的侧面形成了凹凸面。
39.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产卵带1的一侧加工第一凹凸结构2,也可以在产卵带1的两侧均加工第一凹凸结构2。
4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产卵带1上第一凹凸结构2的加工,择优选择产卵带1的厚度范围为0.5mm~3cm的产卵带1使用。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的虫卵收集器至少有2条产卵带1,至少2条产卵带1的宽度不同。现以2条产卵带1为例对本实施例的虫卵收集器进行说明。
43.如图4所示,虫卵收集器包括第一产卵带1-1、第二产卵带1-2,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的宽度不同,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4.在形成虫卵收集器时,将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叠放设置,然后将其由一端开始卷曲或经多次折叠后形成盘状结构收集器或折叠结构收集器。
45.其中,在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的一种叠放方式中,使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的中心线重合,此时卷曲或经多次折叠后形成的2个相同的凹凸面,进而形成了2个相同的产卵区(即虫卵收集器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一凹凸面,且第一凹凸面形成第一产卵区域;另一个侧面形成第二凹凸面,且第二凹凸面形成第二产卵区)。
46.其中,在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的另一种叠放方式中,使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的中心线不重合,使两者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的第一产卵带
1-1与第二产卵带1-2宽度差的二分之一。此时同样可以形成2个大小不同的凹凸面,进而形成了2个不同的产卵区。
47.其中,在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的第三种叠放方式中,第一产卵带1-1与第二产卵带1-2的其中一个侧边对齐,此时可以形成1个凹凸面,进而形成了1个产卵区。
48.在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虫卵收集器中,虫卵收集器还包括固定器,固定器位于产卵带1的端部,用于固定卷曲后的盘状结构收集器,或固定折叠后的折叠结构收集器。具体的,固定器可以选择使用图钉、回形针、发卡等固定件,当产卵带1卷曲或折叠后形成虫卵收集器时,将产卵带1的末端固定,避免产卵带1散开。
49.在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虫卵收集器中,虫卵收集器还包括卷曲支架或折叠支架(附图未显示),用于实现产卵带1卷曲或折叠。具体的,卷曲支架位于产卵带1的卷曲起始端位置或靠近卷曲起始端位置,用于将产卵带1卷曲成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折叠支架沿产卵带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产卵带1上,用于对产卵带1的折叠长度进行定位。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