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生态闭环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6265发布日期:2022-01-08 00:5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蟹生态闭环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闭环养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蟹生态闭环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河蟹,也叫“螃蟹”和“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河蟹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其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也是我国目前养殖规模大、产值高和效益好的淡水品种之一。据统计,全国河蟹养殖涉及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养殖面积达1000万亩左右,2019年中国河蟹育苗量为936.62吨,商品蟹产量77.87万吨,我国河蟹养殖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安徽、辽宁等地。其中江苏省在2019年河蟹产量达到36.48万吨,接近全国产量的一半,湖北省产量位居第二。
3.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河水中繁殖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称"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壳色墨绿。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次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目前,河蟹的养殖模式主要是池塘养殖,扣蟹投放时间每年春节前后,投放密度1000-1500只/亩,经过8-9个月的养殖,于当年9-11月份捕捞收获,一般产量约150-250斤/亩。
4.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洁、溶氧充足的水域中生长,创建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有利于河蟹实现生态高效养殖。此外,目前我国的河蟹养殖以粗放式养殖为主,养殖过程中的药物和饵料的使用对池塘水质有极大破坏性,造成养殖尾水无法达标排放、污染水环境的不良后果。而且河蟹的池塘净化模式通常采用原位净化的方式,净化效果有待提高。综上,有必要构建一种高效循环、绿色生态的养殖系统,实现河蟹池塘养殖尾水的达标处理与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蟹生态闭环养殖系统,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河蟹养殖水质的生态净化与循环利用,使生态优化的同时促进养殖效益。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蟹生态养殖闭环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池、蓄水池、成蟹池、扣蟹池、进水泵站、进水口、排水口、过滤坝、进水渠和排水渠;其中,所述进水池通过所述过滤坝与所述蓄水池相连接,所述蓄水池通过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水渠分别与所述成蟹池和所述扣蟹池相连接,所述成蟹池和所述扣蟹池通过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渠相连接,所述排水渠通过所述进水泵站与所述蓄水池进水池相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成蟹池和所述扣蟹池的面积比为4:
1。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成蟹池和所述扣蟹池分别包括8个面积相同的成蟹子池塘和扣蟹子池塘。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成蟹池的蓄水深度为1.2米,所述扣蟹池的蓄水深度为1.3米。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水池2的顶端高于成蟹池3,其高度差为0.6-0.8米。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成蟹池和所述扣蟹池相对的两边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坝用空心砖搭建过滤坝外部墙体,在坝体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滤料可选择陶粒、火山石、细沙、碎石、棕片和活性炭等,坝宽不小于2米,过滤坝前安装拦网。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个河蟹养殖的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了养殖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养殖尾水的不达标排放,能够实现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通过构建2、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通过构建闭环养殖系统、搭建过滤坝等形式,在不影响河蟹正常的生产养殖的前提之下,实现河蟹养殖水质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有利于达到保护水环境和生态优化的目标,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净化效率,适合在河蟹养殖池塘中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河蟹生态养殖闭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各标号指代如下:
18.1-蓄水池进水池,2-蓄水池,3-成蟹池,4-扣蟹池,5-进水泵站,5a-第一进水泵站,5b-第二进水泵站,6-进水口,7-排水口,8-过滤坝,9-进水渠,10-排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河蟹生态养殖闭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池1、蓄水池2、成蟹池3、扣蟹池4、进水泵站5、进水口6、排水口7、过滤坝8、进水渠9和排水渠10。成蟹池3是将扣蟹放入培育成成蟹,扣蟹池4是将蟹苗放入培育成扣蟹,两个池塘可同时养殖,其中,所述进水池1通过所述过滤坝8与所述蓄水池2相连接,所述蓄水池2通过进水口6和进水渠9分别与所述成蟹池3和所述扣蟹池4相连接,所述成蟹池3和所述扣蟹池4通过所述排水口7与所述排水渠10相连接,所述排水渠10通过所述进水泵站5与所述蓄水池进水池1相连接。
21.进一步的,蓄水池进水池1、蓄水池2、成蟹池3和扣蟹池4的面积比为4:11:60:15,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蓄水池进水池1、蓄水池2、成蟹池3和扣蟹池4的占地分别为8亩、22
亩、120亩和30亩。
22.具体的,成蟹池3的蓄水深度为1.2米,将成蟹池3进一步划分为8个面积相同的成蟹子池塘,成蟹子池塘为长方形结构,其北面和西面池底采取1:4的坡比、南面和东面池底采取1:2的坡比。
23.扣蟹池4的蓄水深度为1.3米,扣蟹池4为长方形结构,将扣蟹池4进一步分划分为8个扣蟹子池塘,每个成蟹子池塘也为长方形结构。扣蟹子池塘的面积是成蟹子池塘面积的二分之一。
24.为了防止成蟹池3中养殖的河蟹在活动时离开成蟹池3,与成蟹池3相连接的蓄水池2的顶端高于成蟹池3,设置高度差为0.6-0.8米,则蓄水池2的深度为1.8-2米。
25.进水泵站5还包括第一进水泵站5a和第二进水泵站5b,分别设置于蓄水池进水池1与排水渠9相邻边的两端,蓄水池2、成蟹池3中的每个成蟹子池塘和扣蟹池4中的每个扣蟹子池塘均分别设置一个进水口6,同时,成蟹池3中的每个成蟹子池塘和扣蟹池4中的每个扣蟹子池塘还分别设置一个排水口7。
26.本实用新型的河蟹生态养殖闭环系统的进水路线为:通过进水泵站5从排水渠9中提水进入蓄水池进水池1,然后经过过滤坝8的过滤后流入蓄水池2,再通过进水口6和进水渠9分别流入成蟹池3和扣蟹池4;其排水路线为:养殖尾水通过排水口7和排水渠10,由水泵站5提水流入蓄水池进水池1;根据以上路线形成进排水循环的闭环系统。
27.进一步的,进水口6和排水口7分别设置于成蟹池3和扣蟹池4相对的两边,从而达到进水渠9和排水渠10分离的效果,结合图1可以看出,河蟹生态养殖闭环系统的进排水分离,其中,成蟹池3的养殖用水为西进东排,扣蟹池4的养殖用水为中间进、两端排。
28.进一步的,蓄水池进水池1、蓄水池2、成蟹池3、扣蟹池4和排水渠9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平整、晒塘消毒、施肥、放水、种植水草和投放螺蛳,其中,蓄水池进水池1的底部全覆盖种植矮化水草,过滤坝8坝宽不小于2米,坝中填充大小不一样的滤料,滤料可选择陶粒、火山石、细沙、碎石、棕片和活性炭等,从而进一步滤去水体中的悬浮物,过滤坝8前需要安装拦网。
29.投放蟹苗与扣蟹。蟹苗的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蟹苗规格为16万只/kg左右,放养密度为1.5-2kg/亩,放养时水位保持在60-80cm左右;扣蟹的放养时间为春节前后,扣蟹规格为100只/kg左右,放养量为1000只/亩左右,可搭配鲢鳙鱼和鳜鱼进行养殖,放养时池内水位不宜太深,保持在50cm左右,放养时水温应保持在10℃以上。
30.本实用新型的河蟹生态养殖闭环系统为15%-20%的蓄水池设计,75%的池塘利用率,其中成蟹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60%,扣蟹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15%。
3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个河蟹养殖的生态循环系统,在不影响河蟹养殖生产、养殖产量的前提之下,改善河蟹养殖池塘水质条件,促进养殖尾水的循环使用与达标排放,意义重大。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应用于生产过程中,能够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32.上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等同变换或等同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