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

文档序号:28356439发布日期:2022-01-05 12:1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特种水产品种池塘集约化养殖由于投喂的高蛋白饲料产生的残饵和粪便沉入底泥不能及时分解利用,长期积累产生氨氮、亚盐、甲烷等有害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疫病产生,致使养殖的特种水产品种死亡和养殖户经济损失。稻田综合种养能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成为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安全”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但养殖户在稻田养殖生产过程中,追求渔业产值的最大化,往往出现鱼稻不能兼顾的矛盾,把牺牲水稻的产量来作为追求渔业产值的方式,出现了粮渔生产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鱼、虾等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养殖生产成本高、水稻产量低以及养殖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包括稻田本体,稻田本体包括养殖区、水稻区和散养区,水稻区位于稻田本体中心,水稻区四周设置有养殖区,养殖区与水稻区中间的空隙设置有散养区,水稻区由十字形管道铺设有喷水装置,养殖区与稻田本体间设置有增氧机;养殖区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养殖网箱,养殖网箱包括分隔网片以及分隔网片分隔的上网箱和下网箱,上网箱顶端设置有苗种投放口,下网箱下方设置有固定桩。
5.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稻区作为水稻的种植区域,养殖区作为鱼、虾苗的集中养殖范围,等鱼、虾苗长大后可以将其放养至散养区,或者可以将养殖区和散养区作为虾和其它特种水产品种的分隔式养殖空间,形成不同品种兼养的方式。
6.养殖网箱可根据虾或其它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生长需要调节箱体高度和水位深度;在网箱中分隔成上下两层,可增加虾的养殖面积和活动场所,提高养殖产量和产值,其中上网箱设置有苗种投放口,可以作为苗种放入口或者捕获口,整个养殖网箱通过固定桩固定于稻田本体中,可以防止恶劣天气的影响使其流动或倾翻;十字型管道可以增加喷水装置的喷水面积,对稻田本体内的水稻栽植初期,水产特种养殖品种需水量少,稻田面缺水的时候进行补水,或者对稻花上的飞虫进行清扫,使其落入水中成为鱼、虾的食物;增氧机可以提高养殖网箱内和散养区内水体的溶氧量,促进养殖品种生长,促使饲料残饵和粪便氧化分解,为水体中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有效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养殖品种提供天然饵料,减少养殖品种的饲料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养殖废水排放。
7.进一步地,喷水装置包括十字形管道、管道固定桩以及与十字形管道连接的水泵,十字形管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喷头,旋转喷头包括连接部和旋转主体,旋转主体可
以围绕连接部旋转。
8.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泵将水抽至十字形管道中,十字型管道的旋转喷头可以将水进行不同角度的喷射,使整个稻田本体中的植物都可以得到灌溉。
9.进一步地,旋转主体上螺接有喷头,喷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的孔洞。
10.进一步地,稻田本体四周设置有田埂,田埂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高为1.0

1.5m,上顶宽0.8

1.0m。
11.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稻田田埂整形加固后,能提高养殖水位和更好的防逃防涝,同时田埂整形成梯形,能减少田埂垮塌;在田埂田边预留平台,为平田养殖特种鱼、虾提供活动的场所和摄饲平台。
12.进一步地,田埂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柱,安装柱的形状为半圆形,安装柱之间设置有弧形挡板。
1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弧形挡板可以防止稻田内部的养殖的虾或者其它特种水产品种爬出田埂。
14.进一步地,田埂的下方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铺设于田埂的泥土中。
15.进一步地,散养区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梯形的上口边宽2.5

3.0m,梯形的底宽1.5

2.0m,沟内水深1.2

1.5m;散养区的总面积为稻田本体总面积的10%以内。
1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散养区挖成梯形,可减少垮塌;将散养区内水深设置为1.2

1.5米,可保证充足的养殖水量,避免水量少水位浅水温变化过快,影响养殖品种生长及引起死亡。
17.进一步地,稻田本体还包括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与排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
18.进一步地,分隔网片包括若干个子网片以及子网片之间的连接铁丝。
19.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隔网片将养殖网箱分隔成上下两层,子网片的长度为2m左右,使养殖网箱形成箱内养殖通道,便于虾类活动,可增加虾的养殖面积和活动场所,提高养殖产量和产值。
20.进一步地,下网箱的四角和中心位置设置有水草养殖箱。
21.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草养殖箱内部养殖水草,可以为虾提供躲藏的场所并对虾粪、水体肥分便进行分解和利用,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并抑制厌氧微生物和细菌的繁殖,提升养殖环境和水体水质,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药物的使用。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3.1、本实用新型以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兼作的养殖模式下,水稻不仅不减产,还可大幅提高稻田效益,提升稻渔产业化,实现产品多元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殖水体污染情况,减少稻鱼综合种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实现提高养殖水产品产量;同时该养殖模式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稻的品质;
24.2、通过养殖区、水稻区以及散养区的划分和结构处理,可以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的效果,成为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安全”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结构。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6.图2为田埂的截面示意图;
27.图3为散养区的截面示意图;
28.图4旋转喷头的示意图;
29.图5为养殖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稻田本体;2、水稻区;3、养殖网箱;4、散养区;5、田埂;6、机耕道;7、苗种投放口;8、分隔网片;9、上网箱;10、下网箱;11、固定桩;12、水草养殖箱;13、连接部;1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3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包括稻田本体1,稻田本体1包括养殖区、水稻区2和散养区4,水稻区2位于稻田本体1中心,水稻区2的一角设置有机耕道6,水稻区2四周设置有养殖区,养殖区与水稻区2中间的空隙为散养区4,水稻区2由十字形管道铺设有喷水装置,养殖区与稻田本体1间设置有增氧机;养殖区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养殖网箱3,养殖网箱3包括分隔网片8以及分隔网片8分隔的上网箱9和下网箱10,上网箱9顶端设置有苗种投放口7,下网箱10下方设置有固定桩11,下网箱10内部的四角和中心处还设置有水草养殖箱12,分隔网片8包括若干个子网片以及子网片之间的连接铁丝。稻田本体1还包括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与排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
33.其中,喷水装置包括十字形管道、管道固定桩以及与十字形管道连接的水泵,十字形管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喷头,旋转喷头包括连接部13和旋转主体,旋转主体可以围绕连接部旋转。旋转主体上螺接有喷头14,喷头14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的孔洞。
34.其中,稻田本体1四周设置有田埂5,田埂5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高为1.0

1.5m,上顶宽0.8

1.0m。田埂5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柱,安装柱的形状为半圆形,安装柱之间设置有弧形挡板。田埂5的下方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铺设于田埂5的泥土中。
35.其中,散养区4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梯形的上口边宽2.5

3.0m,梯形的底宽1.5

2.0m,沟内水深1.2

1.5m;散养区4的总面积为所述稻田本体1总面积的10%以内。
36.实施例1
37.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配合复合生态养殖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稻田效益,提升稻渔产业化,实现产品多元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殖水体污染情况,减少稻鱼综合种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实现提高养殖水产品种产量;同时该养殖模式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养殖品种和水稻的品质。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38.s1、稻田开沟:于稻田本体1边缘开挖散养区4,于散养区4中设置养殖区,即放置养殖网箱3,养殖网箱3的规格为8.0*2.0*1.5m,散养区4的形状为倒梯形,梯形上口的宽为3m,下边宽为2.0m,深1.5m,散养区4的面积占稻田本体1面积的10%;
39.s2、水草种植:于散养区4内种植水草,水草的种植株距为5m,围绕着散养区4种植2行,水草种植面积占散养区4面积的30%;于养殖网箱3中种植水草,其中使用直径为20cm的水草养殖箱栽植水草并固定于养殖网箱3的四角和中心位置;
40.s3、水稻扦插: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栽植水稻于水稻区2,扦插密度为8980窝/亩;
41.s4、罗氏沼虾放养:4月下旬于养殖网箱3中投放体长为2.0

3.0cm的罗氏沼虾苗,投放密度为100尾/

;养殖过程中投饵量为5%,早晚各投喂一次,于10月至11月上旬捕捞销售;养殖网箱3的面积占散养区4的面积的1/4

1/3;
42.s5、特种水产品种放养:于5月在散养区4中投放特种水产品种,鱼类的规格为20

50g/尾,投放密度为20kg/亩,鳅类的规格为体长7

10cm,投放密度为2.0万尾/亩,养殖过程中日投饲率为体重的3

5%;
43.s6、水体管理:5

6月份,根据投料、水质和水位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或将水体进行少量更换,每次换水量占散养区4和养殖区总水量的1/6

1/5;7

9月份,每15天加注1次清水,加注量为提高稻田本体1水位10

15cm,每3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散养区4和养殖区总水量的1/5

1/4;9

10月份,在水稻收割后加注新水,大幅提升稻田水位,提高水体空间。
44.实施例2
45.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配合复合生态养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46.s1、稻田开沟:于稻田本体1边缘开挖散养区4,于散养区4中设置养殖区,即放置养殖网箱3,养殖网箱3的规格为8.0*2.0*1.5m,散养区4的形状为倒梯形,梯形上口的宽为3m,下边宽为2.0m,深1.5m,散养区4的面积占稻田本体1面积的10%;
47.s2、水草种植:于散养区4内种植水草,水草的种植株距为5m,围绕着散养区4种植2行,水草种植面积占散养区4面积的30%;于养殖网箱3中种植水草,其中使用直径为20cm的水草养殖箱栽植水草并固定于养殖网箱3的四角和中心位置;
48.s3、水稻扦插: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栽植水稻于水稻区2,扦插密度为13254万窝/亩;
49.s4、罗氏沼虾放养:4月下旬于散养区4中投放体长为3.0

4.0cm的罗氏沼虾苗,投放密度为5000尾/亩;养殖过程中投饵量为5%,早晚各投喂一次,于10月至11月上旬捕捞销售;
50.s5、特种水产品种放养:于4月在养殖网箱3中投放特种水产品种,肉食性鱼类的规格为10

30g/尾,投放密度为20

30尾/m3,稻田投放泥鳅的规格为体长5

7cm,投放密度为1.5万尾/亩,养殖过程中日投饲率为体重的3

5%;养殖网箱3的面积占散养区4的面积的1/4

1/3;
51.s6、水体管理:5

6月份,根据投料、水质和水位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或将水体进行少量更换,每次换水量占散养区4和养殖区总水量的1/6

1/5;7

9月份,每15天加注1次清水,加注量为提高稻田本体1水位10

15cm,每3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散养区4和养殖区总水量的1/5

1/4;9

10月份,在水稻收割后加注新水,大幅提升稻田水位,提高水体空间。
52.实施例3
53.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配合复合生态养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54.s1、稻田开沟:于稻田本体1边缘开挖散养区4,于散养区4中设置养殖区,即放置养殖网箱3,养殖网箱3的规格为8.0*2.0*1.5m,散养区4的形状为倒梯形,梯形上口的宽为3m,下边宽为2.0m,深1.5m,散养区4的面积占稻田本体1面积的10%;
55.s2、水草种植:于散养区4内种植水草,水草的种植株距为5m,围绕着散养区4种植2
行,水草种植面积占散养区4面积的30%;于养殖网箱3中种植水草,其中使用直径为20cm的水草养殖箱栽植水草并固定于养殖网箱3的四角和中心位置;
56.s3、水稻扦插: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栽植水稻于水稻区2,扦插密度为8404万窝/亩;
57.s4、罗氏沼虾放养:4月下旬于养殖网箱3中投放体长为2.0

3.0cm的罗氏沼虾苗,投放密度为100尾/m2;养殖过程中投饵量为5%,早晚各投喂一次,于10月至11月上旬捕捞销售;养殖网箱3面积占养殖沟的1/4

1/3;
58.s5、特种水产品种放养:于5月在散养区4中投放特种水产品种,鱼类的规格为20

50g/尾,投放密度为50kg/亩,鳅类的规格为体长7

10cm,投放密度为2.0万尾/亩,养殖过程中日投饲率为体重的3

5%;
59.s6、水体管理:5

6月份,根据投料、水质和水位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或将水体进行少量更换,每次换水量占散养区4和养殖区总水量的1/6

1/5;7

9月份,每15天加注1次清水,加注量为提高稻田本体1水位10

15cm,每3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散养区4和养殖区总水量的1/5

1/4;9

10月份,在水稻收割后加注新水,大幅提升稻田水位,提高水体空间。
60.对比例
61.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包括稻田本体1,稻田本体1中种植水稻,于水稻田间投放常规鱼苗即可。
62.试验例
63.分别按照实施例1

3中的投放方式进行养殖,养殖面积依次为5亩、10亩和14亩,按照对比例1中的方法饲养特种水产品种,饲养面积分别为5亩、10亩和14亩,养殖过程中观察特种水产品种的生长状况以及病害情况,养殖结束后,计算并记录相应的水稻产量(见表1)、养殖成本和净利润(见表2)。
64.其中,养殖成本包括苗种、饲料、水稻种、水费、电费、人工费、生物制剂等费用。
65.销售金额包括沼虾销售额、水稻销售额和特种水产品种销售额;
66.净利润=销售额

种养成本;
67.亩均利润=总净利润/总面积;
68.表1水稻栽植数量产量对比表
[0069][0070][0071]
通过上表数据反应出相同面积中机插比人工栽插的数量更多,水稻的产量高低与水稻秧苗栽植的数量直接相关。
[0072]
表2实施例1

3与对比例的利润情况表
[0073][0074]
通过表2可以得知,实施例1

3中的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所获得的亩均净利润远远高于对比例中的亩均净利润。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养殖面积为5亩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当养殖面积相同时,实施例1获得的亩利润额均高于对比例中同等面积下饲养常规品种的利润;
[0075]
将实施例2与对比例1中的养殖面积为10亩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当养殖面积相同时,按照实施例2中的获得的亩利润额均高于对比例1中同等面积下饲养常规品种的利润;
[0076]
将实施例3与对比例1中养殖面积为14亩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当养殖面积相同时,按照实施例3中亩利润额均高于对比例1中同等面积下饲养常规品种的利润;
[0077]
通过实施例1

3中的种养生产表明,使用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与对比例的普通稻田结构比较,养殖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减少了饵料的浪费,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减轻了病害爆发,减少了养殖废水的排放和药物的使用量,农(渔)药物减少使用40%,化肥使用量减少了50%。
[0078]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