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植物状态检测的鱼植共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55540发布日期:2022-02-08 02:2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植物状态检测的鱼植共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鱼植共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植物状态检测的鱼植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2.鱼植共生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互利共生系统;相关技术中,鱼植共生系统包括用于养殖鱼的养殖桶、设置在养殖桶下端且与养殖桶连通的出水管、设置在出水管远离养殖桶的一端且与出水管连通的水生植物种植池以及设置在水生植物种植池与养殖桶之间的回水管;鱼在养殖桶内养殖繁育,鱼排出的粪便等有机物会通过出水管流进水生植物种植池内,进而实现为水生植物提供养分的目的,最后水生植物种植池内的水会通过回水管回流进养殖桶内。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如果操作人员想要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操作人员只能站在水生植物种植池的边沿利用肉眼进行观察,这种操作方式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实时获知植物的生长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植物状态检测的鱼植共生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植物状态检测的鱼植共生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带植物状态检测的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显示器以及设置在水生植物叶片上的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显示器电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能够实时获知到水生植物叶片的生长情况,同时会将这些数据实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反馈给显示器,显示器显示出供操作人员参考的数据;这样的操作方式便于使操作人员实时获知到植物的生长情况,大大提高了观察的便利性。
8.优选的,还包括养殖桶、设置在养殖桶一侧的水生植物种植池、设置在养殖桶与水生植物种植池之间的回水管、设置在回水管上的电磁阀以及设置在水生植物种植池内的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水位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水生植物种植池内水位的高度,当需要调节水生植物种植池内的水量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中的阀体,从而控制回水管的通断,进而实现水量的调节;水位传感器以及电磁阀的设置实现了水生植物种植池内水量的调节,便于使不同的水生植物以及相同的水生植物在不同时期下均能够得到合适的灌溉和培育。
10.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出水管远离养殖桶的一端且与出水管连通的生物滤料桶、设置在生物滤料桶内部且位于出水管下方的生物滤料滤板、设置在生物滤料桶与水生植物种植池之间且位于生物滤料滤板下方的生物滤料桶出水管以及设置在水生植物种植池与
养殖桶之间的回水管,生物滤料滤板与生物滤料桶相适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生物滤料滤板起到了过滤杂质的作用,降低了养殖桶内的残余养料以及杂质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内而导致在水生植物种植池内发生堆积的可能性,保证了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12.优选的,包括设置在生物滤料桶一侧的鼓风机以及设置在鼓风机的出风口与生物滤料桶之间的进气管,进气管位于生物滤料滤板与生物滤料桶出水管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鼓风机提高了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内水溶液溶解氧的含量,进而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生长。
14.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进气管上的防倒灌阀。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防倒灌阀降低了生物滤料桶内的水溶液流进鼓风机内的可能性,保证了鼓风机的使用寿命。
16.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回水管上的增氧机。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增氧机提高了回流进养殖桶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
18.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回水管上的紫外线杀菌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紫外线杀菌灯起到了灭杀细菌的效果,保证了鱼的正常生长。
20.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回水管上的回水泵。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回水泵使水生植物种植池内的水溶液能够更快、更稳定的回流进养殖桶内。
22.优选的,连接有外电网;还包括备用发电机、ats自动转换开关以及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模块;ats自动转换开关与外供电网和备用发电机均为电连接,ats自动转换开关与电源模块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电网停电后,ats自动转换开关将会自动与备用发电机实现连接,从而使备用发电机发出的电通过ats自动转换开关传输至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再向鱼植共生系统供电,从而使鱼植共生系统实现全天候运行;设置的ats自动转换开关使外电网和备用发电机的转换发电实现了无缝衔接,保证了鱼植共生系统的稳定运行。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5.设置的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能够实时获知到水生植物叶片的生长情况,同时会将这些数据实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反馈给显示器,显示器显示出供操作人员参考的数据;这样的操作方式便于使操作人员实时获知到植物的生长情况,大大提高了观察的便利性;
26.设置的水位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水生植物种植池内水位的高度,当需要调节水生植物种植池内的水量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中的阀体,从而控制回水管的通断,进而实现水量的调节;水位传感器以及电磁阀的设置实现了水生植物种植池内水量的调节,便于使不同的水生植物以及相同的水生植物在不同时期下均能够得到合适的灌溉和培育;
27.设置的鼓风机提高了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内水溶液溶解氧的含量,进而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鱼植共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鱼植共生系统的控制系统图;
30.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1.图中,1、养殖桶;2、出水管;3、水生植物种植池;4、定值杯;5、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6、回水管;7、控制器;8、显示器;9、生物滤料桶;10、生物滤料滤板;11、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2、盖板;13、鼓风机;14、进气管;15、防倒灌阀;16、回水泵;17、紫外线杀菌灯;18、增氧机;19、水位传感器;20、电磁阀;21、备用发电机;22、ats自动转换开关;23、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植物状态检测的鱼植共生系统,包括多个竖直均匀排布且上端敞口的养殖桶1、设置在养殖桶1内且与养殖桶1连通的出水管2、设置在出水管2远离养殖桶1的一端且与出水管2连通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水生植物种植池3、多个均匀安装在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定值杯4、安装在水生植物上的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5、设置在水生植物种植池3与养殖桶1之间的回水管6以及设置在养殖桶1一侧的控制器7和显示器8;其中养殖桶1包括位于上方的圆柱部以及位于下方的圆锥部;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5与控制器7电连接,控制器7与显示器8电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养殖桶1设置有九个,水生植物种植池3设置有六个,回水管6的一端与多个水生植物种植池3连通,另一端与多个养殖桶1连通。
34.鱼在养殖桶1内养殖繁育,鱼排出的粪便以及养殖桶1内的残余养料等有机物会随着出水管2流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中的有机物为水生植物提供养分;随着流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量的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会通过回水管6回流进养殖桶1内,进而达到循环共生的目的;设置的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5能够实时获知到水生植物叶片的生长情况,同时会将这些数据实时反馈至控制器7,控制器7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反馈给显示器8,显示器8显示出供操作人员参考的数据;设置的植物叶片生长传感器5便于实时获知植物的生长情况,设置的显示器8便于实时显示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观察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35.参照图1和图3,为了降低养殖桶1内的残余养料以及杂质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可能性,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竖直设置在出水管2与水生植物种植池3之间且上端敞口的生物滤料桶9、水平设置在生物滤料桶9内且与生物滤料桶9内壁相适配的生物滤料滤板10以及设置在生物滤料桶9与水生植物种植池3之间的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其中生物滤料桶9与出水管2和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均连通,生物滤料滤板10位于出水管2的下方,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位于生物滤料滤板10的下方,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与六个水生植物种植池3均连通。
36.养殖桶1内的水溶液携带着残余养料和杂质从出水管2流进生物滤料桶9内,残余养料和杂质将会被生物滤料挡板阻拦下来,同时操作人员通过生物滤料桶9的上端口向生物滤料桶9内投放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投放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由于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位于生物滤料滤板10下方,因此穿过生物滤料滤板10的水溶液将会通过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从而实现为水生植物供水和养分的目的;设置的生物滤料
滤板10起到了过滤的作用,降低了养殖桶1内的残余养料以及杂质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而导致在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发生堆积的可能性,提高了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溶液的纯净度,保证了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37.参照图3,为了降低外界杂质进入到生物滤料桶9内的可能性,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铰接设置在生物滤料桶9上端口位置的盖板12。
38.参照图1和图3,为了提高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溶液溶解氧的含量,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生物滤料桶9一侧的鼓风机13以及设置在鼓风机13出风口与生物滤料桶9之间的进气管14;进气管14位于生物滤料滤板10与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之间。
39.鼓风机13将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14排进生物滤料桶9内,一部分外界空气将会溶解进待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溶液中,水生植物经过这种水溶液溶氧量高的水溶液培育后将会生长的更好;设置的鼓风机13提高了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溶液溶解氧的含量,进而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进气管14位于生物滤料滤板10与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之间,降低了生物滤料桶9内的水溶液流进鼓风机13内的可能性,保证了鼓风机13的正常使用。
40.参照图1,为了进一步降低生物滤料桶9内的水溶液流进鼓风机13内的可能性,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安装在进气管14上的防倒灌阀15。
41.参照图1,为了使水生植物能够充分吸收水溶液中的养分,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位于回水管6下方;这样的设计使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溶液能够在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使水生植物能够更加充分的吸收水溶液中的养分。
42.参照图1,为了使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溶液能够更块、更稳定的回流进养殖桶1内,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回水管6上的回水泵16。
43.参照图1,为了能够灭杀回流进养殖桶1内水溶液中的细菌,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多个安装在回水管6外周面的紫外线杀菌灯17,多个紫外线杀菌灯17沿回水管6的外周面均匀设置,回水管6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44.参照图1,为了提高回流进养殖桶1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紫外线杀菌灯17一侧的增氧机18,增氧机18的出气端与回水管6连通。
45.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控制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量,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位传感器19以及安装在出水管2上的电磁阀20,水位传感器19和电磁阀20均与控制器7电连接;设置的水位传感器19能够实时监测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位的高度,当需要调节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量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7控制电磁阀20中的阀体,从而控制出水管2的通断,进而实现水量的调节;水位传感器19以及电磁阀20的设置实现了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量的调节,便于使不同的水生植物以及相同的水生植物在不同时期下均能够得到合适的灌溉和培育。
46.参照图1,为了在停电的情况下,鱼植共生系统还能稳定运行;鱼植共生系统连接有外电网;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控制器7一侧的备用发电机21、设置在备用发电机21与控制器7之间的ats自动转换开关22以及设置在控制器7一侧的电源模块23;其中ats自动转换开关22与外供电网和备用发电机21均为电连接,ats自动转换开关22与电源模块23连接,电源模块23与鱼植共生系统连接。
47.当外电网停电后,ats自动转换开关22将会自动与备用发电机21实现连接,从而使
备用发电机21发出的电通过ats自动转换开关22传输至电源模块23,电源模块23再向鱼植共生系统供电,从而使鱼植共生系统实现全天候运行;设置的ats自动转换开关22使外电网和备用发电机21的转换发电实现了无缝衔接,保证了鱼植共生系统的稳定运行。
4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鱼在养殖桶1内养殖繁育,鱼排出的粪便以及养殖桶1内的残余养料等有机物会随着出水管2流进生物滤料桶9内,残余养料和杂质将会被生物滤料挡板阻拦下来,同时操作人员通过生物滤料桶9的上端口向生物滤料桶9内投放硝化细菌;由于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位于生物滤料滤板10下方,因此穿过生物滤料滤板10的水溶液将会通过生物滤料桶出水管11排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从而实现为水生植物供水和养分的目的;随着流进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水量的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会通过回水管6回流进养殖桶1内,进而达到循环共生的目的。
4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