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虫驱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46181发布日期:2022-03-05 08:5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蚊虫驱灭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蚊虫驱灭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蚊虫驱灭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蚊虫驱灭设备的驱蚊液散发效率较低,无法从低到高的快速覆盖驱蚊的高度,从而会存在驱蚊区域上的漏洞,驱蚊范围覆盖不全面,达不到良好的驱蚊目的。
3.因此,如何使得驱蚊液能够快速散发,且对不同的驱蚊高度进行全方位覆盖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蚊虫驱灭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蚊虫驱灭设备驱蚊效率低,无法快速散发驱蚊液并覆盖不同驱蚊高度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蚊虫驱灭设备,包括壳体、风扇组件、蚊液瓶和蒸发组件,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扇组件设置于壳体的上部,用于将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通过出风口导出,风扇组件包括风叶轮以及驱动风叶轮转动的电机;蚊液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风扇组件的下方,用于容纳驱蚊用的液体;蒸发组件设置于蚊液瓶上,用于将蚊液瓶中的液体蒸发,并配合风扇组件加快蒸发液体从出风口的散出。
6.优选的,蒸发组件包括用于插入蚊液瓶中的蒸发棒以及对蒸发棒进行加热的加热体,加热体设置在蒸发棒的端部。
7.优选的,还包括用于罩设住蚊液瓶的支架,蚊液瓶具有螺纹开口,支架设置有与螺纹开口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支架的四周边沿贴合壳体的内壁边沿。
8.优选的,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立柱,加热体的表面向外延伸有与立柱数量及位置相对应的多个支撑腿,支撑腿与立柱固定连接。
9.优选的,蚊液瓶为透明状,支架的侧壁开设有用于观察蚊液瓶中液体余量的观察口。
10.优选的,支架的下方设置有底板,底板的边沿贴合壳体的内壁,底板用于阻挡蚊液瓶中蒸发出来的液体。
11.优选的,壳体呈上窄下宽的椭球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
12.优选的,壳体包括用于上下扣合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配重块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配重块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槽,下壳体中还设置有和电池连接的电路板。
13.优选的,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上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14.优选的,进风口设置在上壳体的顶部,且与风扇组件位置对应,出风口设置在上壳体的侧壁。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蚊虫驱灭设备,包括壳体、风扇
组件、蚊液瓶和蒸发组件,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扇组件设置于壳体的上部,用于将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通过出风口导出,风扇组件包括风叶轮以及驱动风叶轮转动的电机;蚊液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风扇组件的下方,用于容纳驱蚊用的液体;蒸发组件设置于蚊液瓶上,用于将蚊液瓶中的液体蒸发,并配合风扇组件加快蒸发液体从出风口的散出。该蚊虫驱灭设备加快了驱蚊液的蒸发,并利用空气的流通使得驱蚊液能够覆盖到不同的驱蚊高度,显著提升了驱蚊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蚊虫驱灭设备一实施例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18.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蚊虫驱灭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蚊虫驱灭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蚊虫驱灭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结合图1、图2和图3,该蚊虫驱灭设备包括壳体1、风扇组件2、蚊液瓶3和蒸发组件4,壳体1设置有进风口c1和出风口c2,风扇组件2设置于壳体1的上部,用于将从进风口c1进入的空气通过出风口c2导出,风扇组件2包括风叶轮21以及驱动风叶轮21转动的电机22,蚊液瓶3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风扇组件2的下方,用于容纳驱蚊用的液体,蒸发组件4设置于蚊液瓶3上,用于将蚊液瓶3中的液体蒸发,并配合风扇组件4加快蒸发液体从出风口c2的散出。通过将风扇组件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可使得空气带着蒸发出的驱蚊液从较低位置的出风口c2散出(本实施例中,出风口c2的高度为距离地面5cm),从而覆盖住低高度位置的区域,又因为空气中暖气流的自动攀升的作用,空气会从下往上攀升,从而会继续带动该蒸发的驱蚊液对高位置的区域进行覆盖(本实施例中的高位置区域为距离地面7cm位置,大约位于人体的脚踝位置,该位置为人体易被蚊虫叮咬的部位),最终达到对低位置区域和高位置区域的全面覆盖,又因为有风扇组件2的设置和吹风带动,所以覆盖速度会加快,这种快速覆盖不同驱蚊高度的设置,大大提升了驱蚊效果。
25.优选的,蒸发组件4包括用于插入蚊液瓶3中的蒸发棒41以及对蒸发棒41进行加热的加热体42,加热体42设置在蒸发棒41的端部,具体的,加热体42包覆蒸发棒41的端部,使得对蒸发棒41的加热更加均匀和全面,也加快了蒸发棒41对蚊液瓶3中驱蚊液的蒸发。
26.蒸发棒41的材质包括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蒸发棒41上具有孔
隙,吸收液体速度快,液体蒸发稳定,抗弯强度高,不易堵塞。
27.优选的,还包括用于罩设住蚊液瓶3的支架5,蚊液瓶3具有螺纹开口31,支架5设置有与螺纹开口31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1,支架5的四周边沿贴合壳体1的内壁边沿,蚊液瓶3和支架5的螺纹连接形式可在蚊液瓶3中驱蚊液体消耗殆尽时快速更换蚊液瓶3,可省去在蚊液瓶3中加入驱蚊液体的步骤,更便捷;支架5的四周边沿贴合壳体1的内壁边沿的设置形式也使得从蒸发棒41的上端蒸发出的驱蚊液不会透过支架5进入到壳体1的下方,即不会打湿电子元器件,保护了电子元器件。
28.优选的,支架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立柱52,加热体42的表面向外延伸有与立柱52数量及位置相对应的多个支撑腿421,支撑腿421与立柱52固定连接,支撑腿421与立柱52的设置提高了支架5与加热体42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加热体42设置的更牢固。
29.优选的,蚊液瓶3为透明状,支架5的侧壁开设有用于观察蚊液瓶3中液体余量的观察口53,该种设置可直观观察到蚊液瓶3中驱蚊液体的余量,方便更换蚊液瓶3。
30.优选的,支架5的下方设置有底板6,底板6的边沿贴合壳体1的内壁,底板6用于阻挡蚊液瓶3中蒸发出来的液体,底板6的边沿贴合壳体1的内壁会避免蒸发出的驱蚊液打湿壳体1中的电子器件。
31.优选的,壳体1呈上窄下宽的椭球型,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7,具体的,配重块7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该种设置使得该蚊虫驱灭设备整体呈“不倒翁”形状,重心下移,不会倾倒,即使出现歪斜也会自动回正,同时该种设置使得蚊虫驱灭设备的外表美观。
32.优选的,壳体1包括用于上下扣合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配重块7设置在下壳体12的内部,配重块7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槽71,下壳体12中还设置有和电池连接的电路板,电池设置在配重块7的电池槽71中,一方面减小了电池本身的占用空间体积,另一方面电池也加重了配重块的整体重量,使得该蚊虫驱灭设备的下部的重量加重,该蚊虫驱灭设备重心下移,更加稳定。
33.优选的,支架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54,上壳体1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54连接的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示),该种设置加固了上壳体11与支架5的连接稳固,可使得人员在打开上壳体11时,一同连带着掀起与上壳体11连接的支架5、与支架5连接的加热体42以及与支架5连接的蚊液瓶3,可快速对蚊液瓶3进行更换。
34.优选的,进风口c1设置在上壳体11的顶部(实现从上对下的吹风),且与风扇组件2位置对应(便于风扇组件2直接地对从进风口c1进入的空气的吹风),出风口c2设置在上壳体11的侧壁。
35.进一步优选的,上壳体1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纳风扇组件2的凹槽111,凹槽111中开设有供空气流入壳体1内部的孔,方便风扇组件2产生的吹风流入壳体1中,风扇组件2可便捷从该凹槽111中组装和拆卸,方便在不打开壳体1的情况下快速进行更换风扇组件2。
36.优选的,上壳体1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观察蚊液瓶3中液体余量的开孔,该开孔位置与观察口53位置对应,方便观察蚊液瓶3中液体余量。
37.优选的,下壳体12上设置有接口8和电源按钮9,可在紧急时候对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如在野外露营时。
38.优选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边沿均设置有位置呈上下对应的通电触点t1,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下连接时,可接通电源,风扇组件2工作,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拆
分时,电源断开,风扇组件2停止工作,具体的,风扇组件2的转速可调节,根据情况适应不同场景,如周围空间为密闭的小空间,可调低转速,减缓驱蚊液的散发,如周围空间为开阔开放的大空间,可调高转速,提高驱蚊液的散发。
39.进一步优选的,结合图1-图4,图1-图3中支架5为柱状,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图4所示实施例除了支架的形状结构外,其余结构与图1-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支架05为平板扇叶形状,支架05具有镂空孔,可减少支架05的重量,同时,支架05的四周边沿贴合壳体1的内壁,且该支架05也具有上述的立柱52和第一连接孔54,这里不再赘述。
40.再结合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蚊虫驱灭设备包括壳体a1、风扇组件a2、蚊液瓶a3和配重块a7,壳体a1设置有进风口d1和出风口d2;风扇组件a2设置于壳体a1的上部,用于将从进风口d1进入的空气通过出风口d2导出,风扇组件a2包括风叶轮a21以及驱动风叶轮a21转动的电机a22;蚊液瓶a3设置于壳体a1的内部,且位于风扇组件a2的下方,用于容纳驱蚊用的液体;配重块a7设置于壳体a1内的底部,用于防止蚊虫驱灭设备侧翻以及使得发生歪斜的蚊虫驱灭设备可竖向复位,利用不倒翁重心在下原理,可防止壳体a1的侧翻倾倒,同时也使得发生倾斜的蚊虫驱灭设备能够自动竖向复位,避免了驱蚊液液体的漏液,从而避免了漏液浸湿电路及零器件发生漏电情况,保障安全。
41.优选的,还包括电池,配重块a7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槽a71,电池与配重块a7可共同行使配重的功能,同时,电池和配重块a7的总体重量远远大于其他部件的重量,这就使得壳体a1的上部的重量远小于壳体a1下部的重量,因此壳体a1具有高稳定性,防止了侧翻情况的发生,同时在壳体a1发生倾斜时能够快速的被纠正回位,完成复位,保证驱蚊液不漏液。
42.优选的,还包括蒸发组件a4,蒸发组件a4设置于蚊液瓶a3上,用于将蚊液瓶a3中的液体蒸发,并配合风扇组件a2加快蒸发液体从出风口d2的散出。
43.优选的,蒸发组件a4包括用于插入蚊液瓶a3中的蒸发棒a41以及对蒸发棒a41进行加热的加热体a42,加热体a42设置在蒸发棒a41的端部。
44.优选的,出风口d2阵列式环设于壳体a1的表面,利于在360
°
的方向上全面扩散驱蚊液,提高驱蚊效率。
45.优选的,壳体a1上设置有可通过usb进行对内供电和充电、外接市电进行供电和充电以及可通过usb反向对外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充电的接口a8,实现在户外便捷的充、供电功能。
46.优选的,进风口d1设置在壳体a1的顶部,且与风扇组件a2位置对应。
47.优选的,壳体a1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式的挡罩z1,进风口d1设置在挡罩z1上,挡罩z1可阻挡大件物体进入壳体a1阻碍风扇组件a2工作。
48.优选的,壳体a1包括上下磁吸连接或扣合连接的上壳体a11和下壳体a12,配重块a7设置在下壳体a12的内部,下壳体a12为弧形球面,可减少壳体a1在自动竖向回位时所遇到的阻力。
49.进一步优选的,下壳体a12的弧形球面为光滑面,或者,下壳体a12的弧形球面上具有纹路,在较为光滑的地面上可具有一定的摩擦阻力。
50.优选的,上壳体a11和下壳体a12的边沿均设置有位置呈上下对应的通电触点,当上壳体a11和下壳体a12上下连接时,可接通电源,风扇组件a2工作,当上壳体a11和下壳体
a12拆分时,电源断开,风扇组件a2停止工作,具体的,风扇组件a2的转速可调节,根据情况适应不同场景,如周围空间为密闭的小空间,可调低转速,减缓驱蚊液的散发,如周围空间为开阔开放的大空间,可调高转速,提高驱蚊液的散发。
51.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与上述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架a5与底板a6连接的方式为磁吸,具体的,底板a6的边缘设置有磁条a61,磁条a61与支架a5的底部边沿相互吸合,又因为支架a5与上壳体a11相连,所以在操作人员掀起上壳体a11时,会连同支架a5、蒸发组件a4、蚊液瓶a3以及风扇组件a2一起拿起,非常便捷。
52.优选的,磁条a61为弧形,多个磁条a61彼此间隔地设置在底板a6的边沿。
53.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支架a5的结构与图4所示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支架a5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a51,底板a6的上表面设置有磁吸体a62,支撑柱a51与磁吸体a62上下对应磁吸连接,即支架a5与底板a6为磁吸连接,技术效果类似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54.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蚊虫驱灭设备,包括壳体、风扇组件、蚊液瓶和蒸发组件,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扇组件设置于壳体的上部,用于将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通过出风口导出,风扇组件包括风叶轮以及驱动风叶轮转动的电机;蚊液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风扇组件的下方,用于容纳驱蚊用的液体;蒸发组件设置于蚊液瓶上,用于将蚊液瓶中的液体蒸发,并配合风扇组件加快蒸发液体从出风口的散出。该蚊虫驱灭设备加快了驱蚊液的蒸发,并利用空气的流通使得驱蚊液能够覆盖到不同的驱蚊高度,显著提升了驱蚊效果。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