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培育系统

文档序号:28480441发布日期:2022-01-12 12:1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生植物培育系统

1.该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植物培育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十年来,中国婴儿尿不湿总销售量约在220亿元左右,且保持20%-25%的年增长。废弃尿不湿在垃圾中所占的比例也必将逐渐增加,如欧洲废弃尿不湿在固体垃圾中已经约为4%左右。废弃“尿不湿”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含有大量尿液的废弃“尿不湿”在垃圾中可进一步滋生细菌病毒,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废弃“尿不湿”堆放在垃圾中,因具有高吸水性,体积可膨胀数百倍数千倍,对后续的固废处理带来了难度。目前关于废弃尿不湿回收利用方面的报道较少,因此将废弃“尿不湿”进一步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显得尤为重要。
3.尿不湿内含有的氮磷元素使水生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而大多数水生植物对水质有着净化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水生植物培育的大多数工序均采用人工完成,就导致了水生植物培育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生植物培育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生植物培育效率低下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水生植物培育系统,包括混合机构、送料机构、第一传送带机构、第二传送带机构、工位转换机构、培养容器和插接板,所述混合机构用于将尿不湿内的吸水树脂和陶粒充分混合,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混合机构混合后的混合物输送至培养容器内,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用于持续输送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用于插接水生植物培养枝条,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用于将植入水生植物枝条的培养容器输送至培养室内,所述工位转换机构用于对培养容器进行工位转换;
7.所述送料机构设置于混合机构出口的下方,所述工位转换机构设置于混合机构、第一传送带机构和第二传送带机构之间,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的一侧还设有送板机构,所述送板机构用于将插接板转运至装有混合物的培养容器内,所述送板机构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上端设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且输出端上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端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吸盘,所述送料机构的出口位于工位转换机构的上方,所述工位转换机构上设有三个工位,分别为接料工位、插接工位和送料工位。
8.进一步限定,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接料箱,所述接料箱设置于混合机构出口的下方,所述接料箱的底部设有突出的u形槽,所述u形槽内设有推动活塞,所述推动活塞的一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u型槽位于工位转换机构上方的一端设有出料口,通过第二气缸的推动将接料箱内吸水树脂和陶粒的混合物推动至出料口,然后从出料口排放至培养容器内。
9.进一步限定,所述工位转换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朝上设置,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设有转盘,第二旋转电机的转动,带动转盘旋转,转盘带动其上的培养容器旋转,即可实现工位转换,其中加料工位为培养容器装入混合物的工位,插接工作指的是将插接有水生植物枝条的插接板放置在装有混合物的培养容器内的工位,送料工位,指的是将插接有水生植物枝条的培养容器输送至培养室内的工位。
10.进一步限定,所述培养容器为中空的圆柱形,所述插接板上开设有若干插接孔,所述插接板的中部未开设插接孔,其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实现将水生植物枝条放入插接孔内,可提升将枝条植入培养容器的效率。
11.进一步限定,所述插接孔的下端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一端与插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柱为中空的圆柱形,且在其侧面上开设有若干进水缺口,其有益之处在于,因为水生植物类枝条较软,直接插接在吸水树脂和陶粒的混合物内,易造成损坏,水生植物枝条的末端位于插接柱内,插接柱插入混合物的同时也将水生植物枝条带动至混和物内部,即保护了插接枝条的存活率。
12.进一步限定,所述插接柱的下端为锥形,其有益之处在于,锥形插入吸水树脂和陶粒混合物的时候阻力更小。
13.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柱的中部还设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一端固定于安装柱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朝下安装,且其上设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指向第二传送带机构,且在其端部上设有推板,第三气缸的伸缩,控制第四气缸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第四气缸控制推板与培养容器的距离,即在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配合作用下,可将插接有水生植物枝条的培养容器,推动至第二传送带机构上。
14.进一步限定,所述培养容器的底面上设有防滑垫,其有益之处在于,避免培养容器在转盘或者是第二传送带机构上出现打滑的现象。
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6.(1)本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提升了利用尿不湿培育水生植物植物的效率,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插接柱的设置使水生植物枝条在插入培养容器时不会造成损伤,保证水生植物枝条培育的存活率。(3)在吸水树脂内添加陶粒可提升对水生植物枝条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送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插接柱的立体示意图。
21.附图编号
22.混合机构1、第一传送带机构2、第二传送带机构3、第一旋转电机4、转动板5、第一气缸6、吸盘7、插接板8、转盘9、培养容器10、底座11、安装板12、第三气缸13、第四气缸14、推板15、接料箱16、第二气缸17、活塞18、出料口1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水生植物培育系统,包括混合机构1、送料机构、第一传送带机构2、第二传送带机构3、工位转换机构、培养容器10和插接板8,混合机构1用于将尿不湿内的吸水树脂和陶粒充分混合,送料机构用于将混合机构1混合后的混合物输送至培养容器10内,第一传送带机构2用于持续输送插接板8,插接板8用于插接水生植物培养枝条,第二传送带机构3用于将植入水生植物枝条的培养容器10输送至培养室内,工位转换机构用于对培养容器10进行工位转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机构3的后方设有培育箱,混合机构为市面上常见的搅拌机构,且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人工将废弃尿不湿内的吸水树脂取出,需要人工将培养容器10放置在出料口19的下方,当然也可以在转盘9上在添加一个工位,用于自动化放置培养容器10。
25.送料机构设置于混合机构1出口的下方,工位转换机构设置于混合机构1、第一传送带机构2和第二传送带机构3之间,第一传送带机构2的一侧还设有送板机构,送板机构用于将插接板8转运至装有混合物的培养容器10内,送板机构包括安装柱,安装柱的上端设有第一旋转电机4,第一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且输出端上设有转动板5,转动板5的外端设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输出端上设有吸盘7,送料机构的出口位于工位转换机构的上方,工位转换机构上设有三个工位,分别为接料工位、插接工位和送料工位。
26.送料机构包括接料箱16,接料箱16设置于混合机构1出口的下方,接料箱16的底部设有突出的u形槽,u形槽内设有推动活塞18,推动活塞18的一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17,u型槽位于工位转换机构上方的一端设有出料口19,通过第二气缸17的推动将接料箱16内吸水树脂和陶粒的混合物推动至出料口19,然后从出料口19排放至培养容器10内。
27.工位转换机构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朝上设置,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设有转盘9,第二旋转电机的转动,带动转盘9旋转,转盘9带动其上的培养容器10旋转,即可实现工位转换,其中加料工位为培养容器10装入混合物的工位,插接工作指的是将插接有水生植物枝条的插接板8放置在装有混合物的培养容器10内的工位,送料工位,指的是将插接有水生植物枝条的培养容器10输送至培养室内的工位。
28.培养容器10为中空的圆柱形,插接板8上开设有若干插接孔,插接板8的中部未开设插接孔,通过实现将水生植物枝条放入插接孔内,可提升将枝条植入培养容器10的效率。插接孔的下端设有插接柱,插接柱的一端与插接板8固定连接,插接柱为中空的圆柱形,且在其侧面上开设有若干进水缺口,因为水生植物枝条较软,直接插接在吸水树脂和陶粒的混合物内,易造成损坏,水生植物枝条的末端位于插接柱内,插接柱插入混合物的同时也将水生植物枝条带动至混和物内部,即保护了插接枝条的存活率。优选地,插接柱的下端为锥形,锥形插入吸水树脂和陶粒混合物的时候阻力更小。
29.优选地,安装柱的中部还设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一端固定于安装柱上的安装板12,安装板1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气缸13,第三气缸13的输出端朝下安装,且其上设有第四气缸14,第四气缸14的输出端指向第二传送带机构3,且在其端部上设有推板15,第三气缸13的伸缩,控制第四气缸1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第四气缸14控制推板15与培养容器10的距离,即在第三气缸13和第四气缸14的配合作用下,可将插接有水生植物枝条的培养
容器10,推动至第二传送带机构3上。
30.优选地,培养容器10的底面上设有防滑垫,避免培养容器10在转盘9或者是第二传送带机构3上出现打滑的现象。
31.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