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6825发布日期:2022-02-19 23:1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气候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


背景技术:

2.人工气候室又称可控环境实验室,由控制室、设备间和环境实验室三部分组成,是一种专为植物生长试验而设计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现代农业、医药、冶金化工、林业、环境科学及生物遗传工程等领域。它能模拟自然界的各种气象条件,按照实验要求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复现各种气候环境,为研究不同物种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过程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它不受地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并能缩短研究的周期,已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的一种重要设备。
3.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气候室需要人工定时去控制作物生长环境的各种参数,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控制作物生长环境的各种参数较为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包括气候室本体,所述气候室本体内设有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洁净度传感器,所述气候室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智能空调、智能加湿器、智能led灯和智能新风机,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智能led灯电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智能加湿器和智能空调电连接,所述空气洁净度传感器与智能新风机电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光照传感器检测气候室本体内的光照强度,若光照强度过低,则控制智能led灯提升光照强度,若光照强度过高,则控制智能led灯降低光照强度。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气候室本体内的湿度和温度,并控制智能空调和智能加湿器对湿度和温度进行调控。空气洁净度传感器则检测气候室本体内的空气洁净度,并通过控制智能新风机来实现调控。减少人工干预,增加使用的便捷性,提升培育植物的效率和效果。
8.可选的,所述气候室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报警器,所述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洁净度传感器均与报警器电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气候室本体内的环境参数过高或过低,则报警器报警,提升人工干预的及时性,减少被培育植物出现损失的可能。
10.可选的,所述气候室本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洁净度传感器、智能空调、智能加湿器、智能led灯和智能新风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洁净度传感器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再发送给智能空调、智能加湿器、智能led灯和智能新风机均电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模块对传感器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计算,并转化为合适的信号发送给对应设备,以控制对应的设备做出对应的调整,进而保证植物生长的环
境参数的准确性。
12.可选的,所述气候室本体内还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用于接收远程信号,并将远程信号输入控制模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模块便于接收远程信号,并将远程信号输入控制模块,进而便于实现远程控制。
14.可选的,所述气候室本体的顶壁上设有均分通道,所述均分通道的一端与智能空调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均分通道的底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均分通道的长度方向阵列有多个。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智能空调吹出的风被均分通道均匀分散至气候室本体的各个位置,提升气候室本体内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提升培育植物的良品率。
16.可选的,所述智能新风机包括进风机和排风机,所述进风机和排风机均设于气候室本体的侧壁上,所述进风机的进风端设有过滤装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机用于将空气导入气候室本体,排风机则用于将气候室本体内的空气排出,过滤装置则便于对进入气候室本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提升气候室本体内空气的洁净度。
18.可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一端与空气连通,另一端与进风机的进风端连通,所述过滤盒内设有多层过滤网。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进入气候室本体内前,经过多层过滤网的过滤,进而提升气候室本体内的空气洁净度。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通过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洁净度传感器、智能空调、智能加湿器、智能led灯和智能新风机的设置,减少人为对气候室本体的干预,增加使用的便捷性,提升培育植物的效率和效果;
22.通过报警器的设置,便于提升人工干预的及时性,减少被培育植物出现损失的可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塑料膜、空气腔、出风口和骨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气候室本体;11、智能空调;12、智能加湿器;13、智能led灯;14、进风机;141、排风机;15、过滤装置;151、过滤盒;152、过滤网;16、光照传感器;161、智能插座;17、温湿度传感器;18、空气洁净度传感器;19、报警器;2、均分通道;21、骨架;22、塑料膜;23、空气腔;24、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参照图1,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包括气候室本体1,气候室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智能空调11、智能加湿器12、智能led灯13和智能新风机。气候室本体1的地面或侧壁上则固定有光照传感器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空气洁净度
传感器18,光照传感器16与智能led灯13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17与智能加湿器12和智能空调11电连接,空气洁净度传感器18与智能新风机电连接。工作时,光照传感器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空气洁净度传感器18依次监测气候室本体1内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并控制智能led灯13、智能空调11、智能加湿器12和智能新风机对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进行调控,以使气候室本体1内的环境参数适合培育植物。智能led灯13的色温也可自由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作物。
28.光照传感器16可以采用无线光照变送器,温湿度传感器17可采用wzpb-230温湿度传感器17,空气洁净度传感器18则可采用sx-l350t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50l。
29.参照图1和图2,智能新风机包括进风机14和排风机141,进风机14与智能空调11固定于同一个气候室本体1侧壁上,排风机141则固定于气候室本体1与智能空调11相对的侧壁上,便于气候室本体1内的空气充分与室外空气进行更换。进风机14的进风端设有过滤装置15,过滤装置15包括过滤盒151和设于过滤盒151内的过滤网152,过滤网152沿空气在过滤盒151内的流动方向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52设有四个。
30.参照图1和图2,气候室本体1的顶壁上设有均分通道2,均分通道2包括塑料膜22和支撑塑料膜22的骨架21,骨架21与气候室本体1的顶壁固定连接。塑料膜22内设置有空气腔23,空气腔23的一端与智能空调11的出风口24连通,便于将智能空调11吹出的气流汇聚于空气腔23内。塑料膜22的底壁上开设有与空气腔23连通的出风口24,出风口24沿自身的长度方向阵列有多个,出风口24便于将空气腔23内的气体均匀分散至气候室本体1的各处,进而提升气候室本体1内各处的温度均匀性。
31.气候室本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一端与智能空调11、智能加湿器12、智能led灯13、进风机14和排风机141电连接,另一端与光照传感器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空气洁净度传感器18电连接。控制模块可以是单片机,控制模块内设有mcu单元,用于进行逻辑运算。光照传感器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空气洁净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数据传送至控制模块内,控制模块内mcu单元将传感器传输过来的信息与标准范围进行对比,若传感器传送的信息超出标准范围,则发出电信号,控制对应的设备调整对应的参数,以使气候室本体内的各项参数均保持在适合植物生长的范围内。控制模块内还设有存储单元,由于不同的植物其参数的标准范围不同,存储单元可存储不同植物的参数的标准范围,每个植物的参数的标准范围设为一个模式,如番茄对应番茄模式,黄瓜对应黄瓜模式。工作时,不同的植物可切换不同的模式来进行运算和控制,以进一步提升参数的准确度,并实现智能控制。控制模块除控制参数外,还可控制对应设备的工作时间,进而可控制光照时间、通风时间等。
32.气候室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报警器19,报警器19控制模块电连接,存储单元内对应的模式还存有报警范围,当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进入报警范围时,即触发报警器19。
33.气候室本体1的侧壁上还可固定无线模块,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无线模块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并将远程控制信号输入控制模块,以便实现远程控制。无线模块采用型号为cc2500s的2.4g无线模块,有效距离为20至50米,最高速率可达250kbps。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智能人工组培室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光照传感器16检测气候室本体1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传感器17检测气候室本体1内的湿度和温度,空气洁净度传感器18则检测气候室本体1内的空气洁净度,多个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控
制模块进行对比计算后,发出对应的信号给对应的设备,使得对应的设备调节对应的环境参数,使得气候室本体1内保持较为适当的环境参数,利于植物生长。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