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3857发布日期:2022-03-09 11:4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


背景技术:

2.温室大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设施,其主要作用是在反季节的冬季或春秋为农作物提供一个温度、湿度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使人们在反季节也能吃到新鲜蔬菜。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以及秋冬和冬春之交,气候寒冷且昼夜温差较大,往往白天温度能达到作物生长的温度标准,但晚上没有太阳照射无法有效保证整夜大棚内的温度水平,因此在晚上需要在大棚内安装各种增温装置来保证大棚内部的生长温度,目前存在的增温方式有烟道增温、热风炉增温等,这些传统的增温方式消耗了大量的传统能源,并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这些额外的增温设备往往会占用大棚内有限的空间,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使大棚的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对白天的较高温度时的余热进行收集并在晚上进行释放的、能够有额外的加热装置保证余热释放完毕后的温度水平的、附属在大棚基础结构内不占用额外空间的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包括基础支撑安装组件和余热循环增温组件,所述基础支撑安装组件包括埋地安装箱、隔热保温层、保温盖板、支撑立柱、放置槽和棚顶,所述埋地安装箱下沉设于大棚内部地面,所述隔热保温层粘接覆盖设于埋地安装箱内,所述支撑立柱竖直连接设于埋地安装箱两侧上方,所述保温盖板连接设于支撑立柱底部之间,所述放置槽连接设于保温盖板上,所述棚顶连接设于支撑立柱顶端,所述余热循环增温组件包括储水箱、微型水泵、电热水器、连接管、旋转丝杠、滑块、导热管、驱动电机、驱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温度感应器,所述储水箱放置设于埋地安装箱内部,所述微型水泵连接设于储水箱侧面一端,所述电热水器连接设于微型水泵上,所述连接管分别贯穿保温盖板、放置槽与电热水器和储水箱相连,所述旋转丝杠竖直内置设于支撑立柱内,所述滑块螺接设于旋转丝杠上,所述导热管连接设于两端滑块之间且下方与连接管为相连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法兰连接设于支撑立柱外侧且输出轴贯穿支撑立柱设置,所述驱动锥齿轮连接设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锥齿轮套接设于旋转丝杠顶端,所述温度感应器连接设于支撑立柱外壁底端。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为单面开口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顶端高度与地面齐平。
7.进一步地,所述两侧驱动电机为同步转动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材质为可伸缩软管设置。
9.进一步地,导热管为两端封闭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为互相啮合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感应器与电热水器电连接。
12.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采用埋地式的结构和隐藏在立柱内的升降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省大棚内部的空间与位置,同时可升降的余热循环增温组件也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保证了大棚内部夜晚的温度。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其中,1、基础支撑安装组件,2、余热循环增温组件,3、埋地安装箱,4、隔热保温层,5、保温盖板,6、支撑立柱,7、放置槽,8、棚顶,9、储水箱,10、微型水泵,11、电热水器,12、连接管,13、旋转丝杠,14、滑块,15、导热管,16、驱动电机,17、驱动锥齿轮,18、从动锥齿轮,19、温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包括基础支撑安装组件1和余热循环增温组件2,所述基础支撑安装组件1包括埋地安装箱3、隔热保温层4、保温盖板5、支撑立柱6、放置槽7和棚顶8,所述埋地安装箱3下沉设于大棚内部地面,所述隔热保温层4粘接覆盖设于埋地安装箱3内,所述支撑立柱6竖直连接设于埋地安装箱3两侧上方,所述保温盖板5连接设于支撑立柱6底部之间,所述放置槽7连接设于保温盖板5上,所述棚顶8连接设于支撑立柱6顶端,所述余热循环增温组件2包括储水箱9、微型水泵10、电热水器11、连接管12、旋转丝杠13、滑块14、导热管15、驱动电机16、驱动锥齿轮17、从动锥齿轮18和温度感应器19,所述储水箱9放置设于埋地安装箱3内部,所述微型水泵10连接设于储水箱9侧面一端,所述电热水器11连接设于微型水泵10上,所述连接管12分别贯穿保温盖板5、放置槽7与电热水器11和储水箱9相连,所述旋转丝杠13竖直内置设于支撑立柱6内,所述滑块14螺接设于旋转丝杠13上,所述导热管15连接设于两端滑块14之间且下方与连接管12为相连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16通过法兰连接设于支撑立柱6外侧且输出轴贯穿支撑立柱6设置,所述驱动锥齿轮17连接设于驱动电机16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锥齿轮18套接设于旋转丝杠13顶端,所述温度感应器19连接设于支撑立柱6外壁底端。
18.其中,所述支撑立柱6为单面开口设置;所述放置槽7顶端高度与地面齐平;所述两侧驱动电机16为同步转动设置;所述连接管12材质为可伸缩软管设置;导热管15为两端封闭设置;所述驱动锥齿轮17与从动锥齿轮18为互相啮合设置;所述温度感应器19与电热水器11电连接。
19.具体使用时,根据大棚内支撑立柱6的位置安装好基础支撑安装组件1,并在储水箱9等内部灌注好热交换液,在白天时,驱动电机16带动旋转丝杠13使滑块14带动导热管15升至棚顶8,更好的为内部吸收热量并由微型水泵10保证内部的低速循环流动,将热量储存在储水箱9内,当到达夜晚时,将导热管15降至放置槽7内,由导热管15从下往上对大棚内部进行热辐射升温,并使用储水箱9内的余热进行工作,随后当温度感应器19监测温度变低时,使用电热水器11进行加热,保证大棚内部的温度,采用埋地式的结构和隐藏在立柱内的升降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省大棚内部的空间与位置,同时可升降的余热循环增温组件2也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保证了大棚内部夜晚的温度,也节约资源和成本。
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