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播播种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3405发布日期:2022-02-20 02:2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绳播播种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绳播播种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精量播种成为现代农业的必需要求,纸载体绳播技术满足了精量播种的需求。其中,种绳模式的精量播种分为两个环节,首先利用种绳编织机将种子按照相应株距精量包入可降解的纸状种子带并编成播种绳缠绕成辊,第二个环节将成辊的播种绳铺入田间土下完成播种。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播播种装置及系统,主要目的是提高绳播播种的工作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绳播播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耕地部、绳播部和镇压辊;
6.所述耕地部包括第一转轴和多个旋耕刀,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前端相对侧,多个所述旋耕刀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轴侧;
7.所述绳播部包括第一绕线轮、第一开沟器和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绕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方,用于缠绕播种绳,所述第一开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第一开沟器的中部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用于使张紧的播种绳的自由端掠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下边缘,并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
8.所述镇压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开沟器后方的所述机架,用于抚平所述第一开沟器划过的痕迹。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0.可选的,还包括滴灌带铺设部,所述滴灌带铺设部包括第二绕线轮、第二开沟器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绕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方,用于缠绕滴灌带,所述第二开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下方,在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开沟器和所述第二开沟器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开沟器的中部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内,用于使张紧的滴灌带掠过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下边缘,并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
11.可选的,还包括起垄部,所述起垄部包括第二转轴和起垄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的相对侧,所述起垄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轴侧,在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开沟器、所述第一开沟器和所述镇压辊依次排列。
12.可选的,所述起垄轮包括第一圆台盘和第二圆台盘,所述第一圆台盘和所述第二圆台盘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相对端轴侧,所述第一圆台盘的周侧面和所述第二
圆台盘的周侧面相对设置,用于使处在所述第一圆台盘和所述第二圆台盘之间的土壤形成梯形地垄。
13.可选的,所述起垄轮还包括抚平辊,所述抚平辊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台盘和所述第二圆台盘,用于抚平梯形地垄的上表面。
14.可选的,还包括牵引孔,所述牵引孔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前端,用于连接牵引机车。
1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绳播播种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前所述的绳播播种装置,至少两个所述绳播播种装置依次并排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起垄轮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起垄轮轴向长度的十分之一。
16.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7.当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先将机架移动至田地中指定行的端部,再将机架的前端连接于牵引机车的后部,启动牵引机车,带动机架向前行走。
18.机架向前行进,多个旋耕刀随前行的机架向前滚动,以使土壤变得松软。同时,在机架向前行进之前,先将播种绳缠绕于第一绕线轮,并将播种绳的自由端掠过第一导向轮的下边缘,并将播种绳的自由端固定于指定行的端部。机架向前移动,播种绳逐渐处于张紧状态,并沿指定行的延伸方向铺设,而且第一开沟器整体位于地表以下,第一导向孔也就位于地表以下,播种绳也就被埋设于地表以下。
19.而且掠过第一导向轮下边缘的播种绳铺设于土壤中,播种绳会经过镇压辊的下方,镇压辊也就抚平了播种绳所在沟槽的地表痕迹,以使播种绳上方的土壤具备一定的密实度,避免播种绳上方的土壤被风吹除,避免播种绳裸露在地表。
20.而且播种绳和第一导向轮之间是滚动摩擦的关系,摩擦系数较小,避免张紧的播种绳被严重磨损。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绳播播种系统的俯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绳播播种系统的侧视图;
23.图3为图1中a部分或b部分的放大图。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第一转轴2、旋耕刀3、第一绕线轮4、第一开沟器5、第一导向轮6、播种绳7、第一导向孔8、镇压辊9、第一支架10、第二绕线轮11、第二开沟器12、第二导向轮13、第二导向孔14、第二支架15、第二转轴16、起垄轮17、第一圆台盘1701、第二圆台盘1702、抚平辊1703、牵引孔18、滴灌带19。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如图1、图2、图3所示,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绳播播种装置,其包括:机架1、耕地部、绳播部和镇压辊9;
28.所述耕地部包括第一转轴2和多个旋耕刀3,所述第一转轴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相对侧,多个所述旋耕刀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2轴侧;
29.所述绳播部包括第一绕线轮4、第一开沟器5和第一导向轮6,所述第一绕线轮4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上方,用于缠绕播种绳7,所述第一开沟器5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下方,所述第一开沟器5的中部设有第一导向孔8,所述第一导向轮6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8内,用于使张紧的播种绳7的自由端掠过所述第一导向轮6的下边缘,并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8;
30.所述镇压辊9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开沟器5后方的所述机架1,用于抚平所述第一开沟器5划过的痕迹。
31.绳播播种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32.当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先将机架1移动至田地中指定行的端部,再将机架1的前端连接于牵引机车的后部,启动牵引机车,带动机架1向前行走。
33.机架1向前行进,多个旋耕刀3随前行的机架1向前滚动,以使土壤变得松软。同时,在机架1向前行进之前,先将播种绳7缠绕于第一绕线轮4,并将播种绳7的自由端掠过第一导向轮6的下边缘,并将播种绳7的自由端固定于指定行的端部。机架1向前移动,播种绳7逐渐处于张紧状态,并沿指定行的延伸方向铺设,而且第一开沟器5整体位于地表以下,第一导向孔8也就位于地表以下,播种绳7也就被埋设于地表以下。
34.而且掠过第一导向轮6下边缘的播种绳7铺设于土壤中,播种绳7会经过镇压辊9的下方,镇压辊9也就抚平了播种绳7所在沟槽的地表痕迹,以使播种绳7上方的土壤具备一定的密实度,避免播种绳7上方的土壤被风吹除,避免播种绳7裸露在地表。
35.而且播种绳7和第一导向轮6之间是滚动摩擦的关系,摩擦系数较小,避免张紧的播种绳7被严重磨损。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旋耕刀3先将需要播种的地块翻耕松软,第一开沟器5开掘沟槽的时候,开沟器所接触的土壤就不会过于板结密实,播种绳7所接受的土壤的摩擦力也就不大,播种绳7不易碰触大块土壤而裂损,使用本装置不仅保证了播种效率,而且避免播种绳7断裂,保证播种作业的连续性,降低作业成本。
37.具体的,所述第一转轴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相对侧,多个旋耕刀3分别平键连接于第一转轴2。
38.具体的,还包括第一支架10,所述第一支架10固定焊接于机架1上表面,所述第一绕线轮4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10,第一开沟器5的上端固定焊接于所述机架1的下表面。
39.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滴灌带铺设部,所述滴灌带铺设部包括第二绕线轮11、第二开沟器12和第二导向轮13,所述第二绕线轮11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上方,用于缠绕滴灌带19,所述第二开沟器12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下方,在所述机架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开沟器5和所述第二开沟器12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开沟器12的中部设有第二导向孔14,所述第二导向轮13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孔14内,用于使张紧的滴灌带19掠过所述第二导向轮13的下边缘,并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14。
4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机架1的长度方向就是机架1的前进方向。在机架1向前行进之前,将滴灌带19的自由端事先掠过第二导向轮13的下边缘,并将滴灌带19的自由端固定于指定行的端部,以实现滴灌带19和播种绳7的同步铺设;而且在所述机架1的宽度方
向上,所述第一开沟器5和所述第二开沟器12交错设置,即使第一开沟器5和第二开沟器12一前一后设置于机架1的下方,播种绳7或滴灌带19也不会碰触到开沟器的尖端,避免播种绳7或滴灌带19被铲断。
41.具体的,还包括第二支架15,所述第二支架15固定焊接于机架1上表面,所述第二绕线轮11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15,第二开沟器12的上端固定焊接于所述机架1的下表面。
42.如图1、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起垄部,所述起垄部包括第二转轴16和起垄轮17,所述第二转轴1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相对侧,所述起垄轮17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16轴侧,在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转轴2、所述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开沟器12、所述第一开沟器5和所述镇压辊9依次排列。
43.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在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转轴2、所述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开沟器12、所述第一开沟器5和所述镇压辊9依次排列,即在机架1向前行进时,按照如下顺序依次完成作业:(1)旋耕刀3转动,先翻耕土壤;(2)起垄轮17转动,再砌起一个地垄;(3)滴灌带19通过第二开沟器12铺设于地垄的上表面;(4)播种绳7通过第一开沟器5铺设于地垄的上表面;(5)镇压辊9对铺设完毕的地垄上表面进行镇压抚平,消除沟槽痕迹。
44.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起垄轮17包括第一圆台盘1701和第二圆台盘1702,所述第一圆台盘1701和所述第二圆台盘170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16的相对端轴侧,所述第一圆台盘1701的周侧面和所述第二圆台盘1702的周侧面相对设置,用于使处在所述第一圆台盘1701和所述第二圆台盘1702之间的土壤形成梯形地垄。
45.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牵引机车带动机架1向前移动,带动第二转轴16、第一圆台盘1701和第二圆台盘1702沿指定行的延伸方向滚动,而且所述第一圆台盘1701的周侧面和所述第二圆台盘1702的周侧面相对设置,第一圆台盘1701的中心和第二圆台盘170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圆台盘1701的边缘和第二圆台盘170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从而使起垄轮17滚过的土壤砌筑成等腰地形的地垄,便于滴灌带19和播种绳7后续铺设于地垄上表面。
46.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起垄轮17还包括抚平辊1703,所述抚平辊17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台盘1701和所述第二圆台盘1702,用于抚平梯形地垄的上表面。
47.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第一圆台盘1701、抚平辊1703和第二圆台盘1702同轴连接,抚平辊1703的直径、第一圆台盘1701的中心圆面的直径和第二圆台盘1702的中心圆面的直径均相等。在第一圆台盘1701和第二圆台盘1702向中间聚拢土壤的同时,抚平辊1703掠过梯形地垄的上表面,保持梯形地垄上表面的平整,梯形地垄整体密实,避免第一开沟器5和第二开沟器12开沟时,梯形地垄的土壤向两侧散开。
48.如图1、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牵引孔18,所述牵引孔18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用于连接牵引机车。
49.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通过固定销依次穿过牵引孔18和牵引机车的悬挂架的定位孔,以使机架1和牵引机车一起向前移动,以达到播种的目的。
50.如图1所示,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绳播播种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前所述的绳播播种装置,至少两个所述绳播播种装置依次并排设
置,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起垄轮17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起垄轮17轴向长度的十分之一。
51.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绳播播种装置的机架1依次固定连接,机架1带动起垄轮17向前滚动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所述起垄轮17之间的土壤不能被起垄轮17所聚拢,但是相邻两个所述起垄轮17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起垄轮17轴向长度的十分之一,起垄轮17所砌成的相邻梯形地垄之间的空间数倍于相邻两个所述起垄轮17之间的空间,不能被聚拢的土壤不能影响相邻梯形地垄之间的空间,不能影响梯形地垄的砌筑。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