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育种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1101发布日期:2022-01-22 13:2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育种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培养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育种培养箱。


背景技术:

2.培养箱是指温度可控的,主要用于培养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箱体装置,有的具有制冷和加热的双向调温系统,是生物、农业、医药、环保等科研部门的基本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恒温培养、恒温反应等试验。
3.有机育种培养,需要将培育板放置于箱体的内部进行培养,而现有的有机育种培养箱,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拿取培育板时较为不便,无法为较好的满足使用需求,从而不便于人工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育种培养箱,旨在解决现有的有机育种培养箱,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拿取培育板时较为不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有机育种培养箱,包括正面开口的培养箱本体,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腔可活动地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培育网板,多个所述培育网板沿所述培养箱本体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的两侧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轮,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的后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外部,多个所述转动杆与多个所述培育网板相对应,所述转动杆的前端竖直设置有齿轮,所述培育网板下表面的后侧开设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齿槽,所述培养箱本体后侧面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的后端均竖直设置有皮带轮,多个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培养箱本体的顶部竖向设置有竖管,所述竖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腔,所述竖管的底端连通有分散球,所述分散球的表面连通有若干个分流口。
6.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前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培养箱本体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管的内腔的顶部连通。
7.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腔横向设置有若干个横管,多个所述横管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培育网板的下方,所述横管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雾化喷嘴。
8.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后侧面的底部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置有吸液泵,所述吸液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箱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吸液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液管,所述横管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外部与所述出液管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前侧设置有移动箱,所述移动箱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雾化喷嘴的底部竖向连通有连通管,所述移动箱的底部螺栓可拆卸地设置有收集盒。
10.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背面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端设置有连接盘,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机育种培养箱,人工将育苗放置在培育网板的上方,再通过将培育网板放置于培养箱本体的内部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需要人工取出时,即可通过电机工作通过皮带的传动带动皮带轮转动,使得转动杆带动齿轮转动,通过培育网板下表面的齿槽带动培育网板进行位置移动,从而将培育网板从培养箱本体的内腔向外部移动,自动移出培育网板,便于人工取下培育后育苗,方便人工进行使用,并通过水泵抽取培养箱本体内腔底部的水流,再输送至分流口的内部,通过分流口喷淋出水流,即可对培养箱本体内腔的育苗进行浇水,水流最终受到重力的影响下落至培养箱本体内腔的底部形成水循环,减小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装置的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轮与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培育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培养箱本体,2、培育网板,3、支撑轮,4、转动杆,5、齿轮,6、皮带轮,7、电机,8、水泵,9、进水管,10、出水管,11、竖管,12、分散球,13、分流口,14、连接盘,15、万向轮,16、储液箱,17、吸液泵,18、进液管,19、出液管,20、横管,21、雾化喷嘴,22、移动箱,23、连通管,24、收集盒,25、排水管,2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正面开口的培养箱本体1,培养箱本体1的内腔可活动地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培育网板2,多个培育网板2沿培养箱本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培养箱本体1内壁的两侧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轮3。
18.培养箱本体1上设置有与正面开口适配的箱门,人工可将豆芽的育苗放置于培育网板2的上方,再将培育网板2放置于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支撑轮3上,通过支撑轮3对培育网板2进行支撑,使得多个培育网板2可间隔存放。
19.育苗成长时,根部通过培育网板2上的开孔延伸至培育网板2的下方。
20.培养箱本体1内壁的后侧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后端延伸至培养箱本体1的外部,多个转动杆4与多个培育网板2相对应,转动杆4的前端竖直设置有齿轮5,培育网板2下表面的后侧开设有与齿轮5相适配的齿槽。
21.齿轮5与对应培育网板2下表面的齿槽相啮合,从而再齿轮5转动的过程中即可带动培育网板2进行位置移动,并在移动时支撑轮3转动减小培育网板2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得培育网板2移动时更加的顺畅稳定。
22.培养箱本体1后侧面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与转动杆4的后端均竖直设置有皮带轮6,多个皮带轮6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23.电机7转动时带动电机7上的皮带轮6转动,再通过皮带的传动即可带动转动杆4转动,从而带动齿轮5转动带动培育网板2进行移动。
24.培养箱本体1的顶部竖向设置有竖管11,竖管11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箱本体1的内腔,竖管11的底端连通有分散球12,分散球12的表面连通有若干个分流口13。
25.人工将育苗放置在培育网板2的上方,再通过将培育网板2放置于培养箱本体1的内部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需要人工取出时,即可通过电机7工作通过皮带的传动带动皮带轮6转动,使得转动杆4带动齿轮5转动,通过培育网板2下表面的齿槽带动培育网板2进行位置移动,从而将培育网板2从培养箱本体1的内腔向外部移动。
26.自动移出培育网板2,便于人工取下培育后育苗,方便人工进行使用。
27.通过将水流注入竖管11的内部,通过竖管11导向使水流进入分散球12的内腔,输送至分流口13的内部,通过分流口13喷淋出水流,即可对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育苗进行浇水。
28.进一步的,培养箱本体1前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水泵8,水泵8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另一端与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底部连通,水泵8的出水连通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另一端与竖管11的内腔的顶部连通。
29.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可通过培养箱本体1正面的开口,向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底部倒入水流,水泵8即可通过进水管9抽取培养箱本体1内腔底部的水流,再将水流输送至出水管10的内部,通过出水管10的导向,输送至分流口13的内部,通过分流口13喷淋出水流,即可对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育苗进行浇水,水流最终受到重力的影响下落至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底部形成水循环,减小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装置的绿色环保。
30.进一步的,培养箱本体1的内腔横向设置有若干个横管20,多个横管20分别位于多个培育网板2的下方,横管20的顶部连通有若干个雾化喷嘴21。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横管20与雾化喷嘴21便于向培养箱本体1的内部喷入雾化后的营养液。
32.进一步的,培养箱本体1后侧面的底部设置有储液箱16,储液箱16的顶部设置有吸液泵17,吸液泵17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液管18,进液管18的另一端与储液箱16内腔的底部连通,吸液泵17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液管19,横管20的后端延伸至培养箱本体1的外部与出液管19相连通。
33.在本实施方式中,储液箱16上设置有注水管,人工可向储液箱16的内部注入营养液,吸液泵17通过进液管18抽取储液箱16内腔的营养液,在输送至出液管19的内部,通过出液管19注入横管20的内部,通过横管20的导向连通,使得雾化喷嘴21喷淋出雾化后的营养液,使装置更加的绿色环保。
34.进一步的,培养箱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移动箱22,移动箱22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5,雾化喷嘴21的底部竖向连通有连通管23,移动箱22的底部螺栓可拆卸地设置有收集盒24。
35.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可通过将取出的豆芽放置于移动箱22的内部,通过排水管25便于进行转运加工,连通管23于收集盒24便于对豆芽上残留的水滴进行收集回收。
36.进一步的,培养箱本体1背面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5,排水管25的外端设置有连接盘14,排水管25上设置有阀门26。
37.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可通过打开阀门26,即可通过排水管25将培养箱本体1内腔底部的水流排放,便于人工更换培育的水流。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人工将育苗放置在培育网板2的上方,再通过将培育网板2放置于培养箱本体1的内部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需要人工取出时,即可通过电机7工作通过皮带的传动带动皮带轮6转动,使得转动杆4带动齿轮5转动,通过培育网板2下表面的齿槽带动培育网板2进行位置移动,从而将培育网板2从培养箱本体1的内腔向外部移动,自动移出培育网板2,通过水泵8抽取培养箱本体1内腔底部的水流,再输送至分流口13的内部,通过分流口13喷淋出水流,即可对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育苗进行浇水,水流最终受到重力的影响下落至培养箱本体1内腔的底部形成水循环,减小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装置的绿色环保。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