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培育室的新型风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2997发布日期:2022-01-26 15:4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培育室的新型风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经济作物的培育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培育室的新型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2.风和作物的生长具备千丝万缕的关系。生产实践和专家研究都表明,不同强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的风,对农产品的生长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风的要求也不同;不可控的自然风对作物的生长既有利也有弊。
3.风的危害性包括:冷风会影响果实成熟,干热风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6级以上的大风会导致脱粒、落果、倒伏等危害,更大的风甚至沙尘暴更会彻底摧毁作物生长。
4.风的益处包括:帮助部分作物传递种子、扩大生长区域、增加降雨。风还具备调节局部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功能。
5.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中,风可以加快叶片蒸腾作用,降低叶温,避免日灼现象;而秋冬季节,风可以用来避免霜冻发生;贴地面的冷风也能对块根、块茎类作物的营养储存和根部膨大产生益处。
6.通常在作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补偿点与饱和点之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均可以提高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是作物光合作用潜力无法完全发挥的限制条件之一。只要是集中种植的作物,如果不通过风进行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很难实现完全充足的二氧化碳供应;而3 级左右的微风就可以改善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光合作用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7.常规的人工培育室多为室内无风状态,因为缺乏相关设备,无法就风对作物生长的益处进行研究,也无法对作物的抗风能力进行研究。普通的鼓风机对培育室内的作物效果差,效率低,难以发挥风对作物的益处。
8.常规的固定风道用于培育室内会严重影响内部作业和作物生长,调整和修改风道也不方便。因此,急需一种用于作物培育室的风道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培育室的新型风道系统,该实用新型用于具备人工气候模拟功能的作物培育室内,通过设置风道实现培育室内的循环风,通过设置风的速度、方向、湿度、风压和时间长短来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各种风的形式,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进一步研究分析风对作物的生长影响。
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11.一种用于培育室的新型风道系统,所述新型风道系统设置包括培育室1、调速风扇2、支撑柱5、顶部桁架6、风速风向仪7、风道隔帘8和风道控制系统10。
12.所述调速风扇2、支撑柱5、顶部桁架6、风速风向仪7、风道隔帘8设置在作物培育室1 内;
13.优选的,所述调速风扇2、支撑柱5、顶部桁架6、风速风向仪7、风道隔帘8均布置在培育室1内部的作物培育区域;
14.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与调速风扇2、风速风向仪7、风道隔帘8之间电性连接;
15.优选的,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在培育室1外部,在某个特定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在培育室1外部的电气集成控制柜内。
16.培育室1顶部设置培育室顶盖4;所述支撑柱5底端与培育室地面固定连接,支撑柱5顶端与培育室顶盖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数量不少于6根;
17.优选的,所述支撑柱5底端与培育室地面垂直固定连接,支撑柱5顶端与培育室顶盖4垂直固定连接;
18.所述顶部桁架6的两端固定在两根支撑柱5的顶端之间;所述顶部桁架6数量不少于1根;
19.优选的,所述顶部桁架6的两端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支撑柱5的顶端之间;
20.所述风道隔帘8的顶边与顶部桁架6固定连接,风道隔帘8的宽度与其所安装的顶部桁架 6的宽度相同,所述“顶部桁架6的宽度”是指顶部桁架6两边的支撑柱5之间的距离;风道隔帘8的长度不少于其所安装的顶部桁架6至培育室地面之间的距离;所述顶部桁架6的宽度即顶部桁架6两边的支撑柱5之间的距离。
21.所述风道隔帘8能够展开和收拢,所述风道隔帘8收拢时置于顶部桁架6内,所述风道隔帘8展开后位于顶部桁架6、顶部桁架6两边的支撑柱5和培育室地面共同组成的方形区域内,且能完全封闭此区域,通过展开相应位置的风道隔帘8在培育室1内分隔出风道循环通路。
22.通过打开不同位置的风道隔帘8,就可以在培育室1内灵活的构建所需的各类风道循环通路,从而实现无需改变培育室1的整体布局,仅通过调整风道隔帘就可以改变风道的布局,方便快捷易于操作。
23.进一步的,所述风道隔帘8厚度不超过3毫米,材质为防水牛津布或防水粗帆布。防水牛津布或防水粗帆布柔软,便于成卷收拢,且耐磨耐腐蚀防水,适合各种环境的培育室,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
24.所述顶部桁架6内设置置物槽601;所述风道隔帘8顶边固定连接在置物槽601内,所述风道隔帘8收拢时置于其安装的顶部桁架6内设置的置物槽601内。
25.进一步的,所述新型风道系统还包括卷帘电机9,所述卷帘电机9与风道隔帘8和风道控制系统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风道隔帘8的展开或收拢。
26.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能够远程控制卷帘电机9,使风道隔帘8收拢或展开;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二按钮能够远程切换调速风扇2的转动方向;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变频器通过设定变频器参数能够调节调速风扇2的开关和转速,所述调速风扇2的转速除了能够影响风道循环通路中的空气流动速度外,还能影响风道循环通路中的风压;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信号接口和显示屏,所述信号接口接受风速风向仪7的信号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测量结果,根据风速风向仪7的测量结果,调整调速风扇2的转动方向和风速。
27.优选的,所述调速风扇2有加湿功能,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第三按钮,所述第三按钮能够远程切换调速风扇2的湿度调节,模拟自然环境条件的湿度,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
生长时期的需求;
28.通过风道控制系统10集中控制,便于本新型风道系统的操作,第一按钮、第二按钮、第三按钮信号接口和显示屏等电气元件和变频器还提供了断电保护和启动保护等功能。
29.进一步的,调速风扇2和风速风向仪7分别通过吊杆悬挂或支架支撑的方式设置在培育室 1内地面上方的空中,能够根据作物培养需要,通过调节支架或吊杆的高度调整调速风扇2或风速风向仪7的高度位置。
30.将调速风扇2和风速风向仪7可调整高度的悬空布置,可以保持风源在作物植被上方,发挥最大效果,且不易受其他培育室内的模拟气候影响。
31.调速风扇2和风速风向仪7采用不落地布置,在培育室进行其他气候模拟如雨雪等对风道系统没有影响。
32.进一步的,风速风向仪7为常规风速风向仪,包括三风杯组件,风速风向监控仪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和连接线缆。
33.进一步的,调速风扇2根据实验作物3的培育需要进行分布,优选的,考虑有效风速的平均衰减距离,沿风道循环通路上每20米布置一个或多个调速风扇2。
34.进一步的,风速风向仪7根据实验作物3的培育需要进行分布,优选的,考虑有效风速的平均衰减距离,沿风道循环通路上每20米布置一个或多个风速风向仪7
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6.1、风道隔帘打开后,在其所安装的顶部桁架、顶部桁架两边的支撑柱和培育室地面共同组成的区域内构成密闭空间,可充分利用风能,节能减耗,避免气流紊乱降低效果。
37.2、通过打开不同位置的风道隔帘,就可以在培育室1内灵活的构建所需的各类风道循环通路,不影响其他室内作业。
38.3、通过循环风道、自动测量和反馈控制,自动保持培育室内大部分作物的环境风速均匀统一,真正实现了作物培育过程中对风速的控制。
39.4、整个系统的部件均采用不落地布置或在培育室外布置,在培育室进行其他气候模拟如雨雪等对风道系统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布置示意图。
41.其中:1、培育室,2、调速风扇,3、实验作物,4、培育室顶盖,5、支撑柱,6、顶部桁架,7、风速风向仪,8、风道隔帘,9,卷帘电机,10、风道控制系统,601、置物槽。
4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的顶部桁架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风道隔帘布局形成的4种不同的典型风道循环通路布置示意图。作为范例反应了风道隔帘按不同方式放下形成的风道循环通路,本实用新型可形成的布局和风道循环通路方式不限于此。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5.实施例1
46.一种用于培育室的新型风道系统,所述新型风道系统设置包括培育室1、调速风扇2、支撑柱5、顶部桁架6、风速风向仪7、风道隔帘8和风道控制系统10,
47.所述调速风扇2、支撑柱5、顶部桁架6、风速风向仪7、风道隔帘8均布置在培育室1内部的作物培育区域;所述作物培育区域种植有实验作物3。
48.培育室1顶部设置培育室顶盖4;
49.所述支撑柱5底端与培育室地面垂直固定连接,支撑柱5顶端与培育室顶盖4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数量为21根,分别设置在培育室1的侧边和培育室1内部(图3);
50.相邻的两根支撑柱5之间均设置顶部桁架6,所述顶部桁架6的两端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支撑柱5的顶端之间;
51.所述风道隔帘8的顶边与顶部桁架6固定连接,风道隔帘8的宽度与其所安装的顶部桁架 6的宽度相同,风道隔帘8的长度不少于其所安装的顶部桁架6至培育室地面之间的距离;所述顶部桁架6的宽度即顶部桁架6两边的支撑柱5之间的距离。
52.在本实施例中,某一顶部桁架6的宽度为20米,顶部桁架6至培育室地面之间的距离为4 米,则安装在该顶部桁架6上的风道隔帘8宽度为20米,长度不少于4米。
53.所述风道隔帘8厚度不超过3毫米,材质为防水牛津布或防水粗帆布。
54.所述风道隔帘8收拢时置于顶部桁架6内,所述风道隔帘8展开后位于顶部桁架6、顶部桁架6两边的支撑柱5和培育室地面共同组成的方形区域内,且能完全封闭此区域,通过展开相应位置的风道隔帘8在培育室1内分隔出风道循环通路。
55.为使风道隔帘8在收拢时能更加稳固的放置,所述顶部桁架6内设置置物槽601(图2);所述风道隔帘8顶边固定连接在置物槽601内,所述风道隔帘8收拢时置于其安装的顶部桁架 6内设置的置物槽601内。
56.通过打开不同位置的风道隔帘8,就可以在培育室1内灵活的构建所需的各类风道循环通路。
57.所述新型风道系统还包括卷帘电机9,所述卷帘电机9与风道隔帘8和风道控制系统10 电性连接,所述卷帘电机9用于控制各风道隔帘8的展开或收拢。
58.调速风扇2和风速风向仪7分别通过吊杆悬挂或支架支撑的方式设置在培育室1内地面上方的空中,能够根据作物培养需要,通过调节支架或吊杆的高度调整调速风扇2或风速风向仪 7的高度位置。
59.风速风向仪7为常规风速风向仪,包括三风杯组件,风速风向监控仪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和连接线缆。
60.调速风扇2根据实验作物3的培育需要进行分布,本实施例中,沿风道循环通路上每20 米布置一个或多个调速风扇2。
61.风速风向仪7根据实验作物3的培育需要进行分布,本实施例中,沿风道循环通路上每20 米布置一个或多个风速风向仪7。
62.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与调速风扇2、风速风向仪7、卷帘电机9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在培育室1外部的电气集成控制柜内。
63.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能够远程控制卷帘电机9,使风道隔帘8收拢或展开,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二按钮能够远程切换调速风扇2的转动方向,所述调速风扇2有加湿功能,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第三按钮,所述
第三按钮能够远程切换调速风扇2的湿度调节,模拟自然环境条件的湿度,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变频器通过设定变频器参数能够调节调速风扇2 的开关和转速,所述风道控制系统10设置有信号接口和显示屏,所述信号接口接受风速风向仪7的信号并通过显示屏显示风力速度、方向、湿度、风压等测量结果,便于及时调整调速风扇2参数。
64.使用时,通过风道控制系统10的第一按钮,控制卷帘电机9将位于培育室正中的两个首尾相邻的风道隔帘8展开,其他风道隔帘8收拢,将培育室1分隔为图3a所示的左右两个风道循环通路;或者通过风道控制系统10的第一按钮,控制卷帘电机9将位于培育室一侧的两个首尾相邻的风道隔帘8以及其周围的风道隔帘8展开,其他风道隔帘8收拢,将培育室1 分隔为图3b所示的倒“凹”字形风道循环通路;或者通过风道控制系统10的第一按钮,控制卷帘电机9将位于培育室正中的两个首尾相邻的风道隔帘8以及其两端垂直的两个风道隔帘8、培育室左右两侧两个的风道隔帘8展开,其他风道隔帘8收拢,将培育室1分隔为图3c所示的风道循环通路;或者通过风道控制系统10的第一按钮,控制卷帘电机9将位于培育室左侧的两个首尾相邻的风道隔帘8以及其周围的风道隔帘8展开,其他风道隔帘8收拢,将培育室 1分隔为图3d所示的左侧开口“凹”字形风道循环通路。
65.通过风道控制系统10的信号接口,接受风速风向仪7的信号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测量结果,并根据风速风向仪7的测量结果以及实验作物的人工气候模拟需要,及时通过风道控制系统 10的第二按钮,远程切换调速风扇2的转动方向;通过设定风道控制系统10的变频器参数,调节调速风扇2的开关和转速。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