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农业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8985发布日期:2022-08-27 02:5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型农业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定型农业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防风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防风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防风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
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354093u,公开了一种防风大棚,防风大棚包括大棚框架,大棚框架包括第二支撑件及设置于第二支撑件上端的棚顶,棚顶为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弧形拱顶,或者棚顶为由至少两个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弧形拱顶沿前后方向顺次连接而形成的波浪形拱顶,棚顶上覆盖有遮阳网,大棚框架的侧面设有防虫网,通过弧形拱顶的设置,在保证顶部的空间的同时,能够降低侧面的高度,进而增加遮阳网的透光性,且弧形拱顶的设置保证了强风吹来时,能够有效的抵挡掀揭作用力,从而保证其框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降低侧面高度使得原有的防虫网的覆盖面积减少,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
4.上述专利中的大棚虽然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面对恶劣天气时防风性能较差的同时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大棚倾斜坍塌等现象,遇到大风大雨等天气时不仅会对大棚带来破坏,并且会影响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稳定型农业建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型农业建筑结构,解决了大棚稳定性较差,遇到雨雪天气容易坍塌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农业建筑结构,包括:
7.承载板、防风膜、导风机构以及设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支撑机构和固定机构;
8.所述承载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机构下端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表面,所述防风膜设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端;
9.所述防风膜呈弧形且所述防风膜的弧形口朝向所述承载板;所述防风膜罩设于所述导风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固定机构上方;
10.所述固定机构对应所述支撑机构两侧设置;所述导风机构对应所述承载板两侧设置。
11.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两侧对称设有一对支架模块;
12.所述第一支撑件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承载板的中心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撑顶件,所述第一撑顶件的上表面与所述防风膜内
表面的中部位置连接;
13.两个所述支架模块分别设在所述承载板两侧,且两个所述支架模块的顶部均与所述防风膜内表面连接。
14.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架模块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水平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横梁;
15.所述横梁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撑顶件一侧的所述防风膜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通过固定脚块与地表连接。
16.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防风膜两侧靠近地表的位置均开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内均嵌设有入风箱;所述入风箱的下表面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风箱脚板,所述入风箱内底部设有地钉,所述地钉依次贯穿所述入风箱和所述风箱脚板并与地表连接。
17.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关于所述承载板对称设置的导风组合箱;所述导风组合箱与所述支架模块一一对应,且所述导风组合箱设在所述入风箱与所述支架模块之间的位置。
18.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导风组合箱包括:导风仓、出风竖管和排风盘;
19.所述导风仓对应所述入风箱设置,且所述导风仓通过导风管与所述入风箱连通;所述出风竖管连接在所述导风仓顶部,所述出风竖管上端穿出所述防风膜并与所述排风盘连接,所述排风盘的外表面均匀连接有若干出风嘴。
20.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对称设在所述承载板上表面的两个打孔固定组件;
21.所述打孔固定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表面的固定台;
22.所述固定台内水平开设有滑动腔室;所述固定台中部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室连通的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竖直贯穿所述固定台以及所述承载板;
23.所述固定通道内嵌设有竖直设置的空心导向管;所述滑动腔室内对应所述空心导向管两侧的位置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位于所述滑动腔室内的所述空心导向管的两侧分别通过沿所述滑动腔室底部设置的弹性件与两个所述滑动块连接。
24.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空心导向管内部螺纹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直导动管;所述竖直导动管上端高于所述固定台上表面设置,所述空心导向管上端低于所述竖直导动管上端设置,且所述竖直导动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通道的长度;
25.所述空心导向管外的所述竖直导动管上远离所述空心导向管的位置套设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模块;所述限位模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空心导向管的宽度;
26.所述限位模块的两端均铰接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关于所述限位模块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台上表面对应两个所述拉杆的位置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室连通的条形避让槽口;所述拉杆下端穿过其对应的所述条形避让槽口与该条形避让槽口相邻的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铰接。
27.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竖直导动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竖直导动管的底端固定有竖直朝下设置的打孔钻头。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9.1、通过地钉将风箱脚板固定安装在地面上,风箱脚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入风箱,遇到大风天气时,风通过入风箱外侧的风孔进入入风箱的内部,再通过与入风箱固定连接
的导风管将风导入至导风仓中,导风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出风竖管,出风竖管透过防风膜延伸在防风膜的外侧与外界环境相通,通过导风作用能够减缓风的对大棚底座的压力,从而达到对大棚稳定支撑的效果。
30.2、通过承载板左右两侧的固定台对大棚整体进行固定支撑,通过向下按压把手使得竖直导动管向下运动,竖直导动管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转动安装在竖直导动管上的拉杆向左右两侧运动,拉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在固定台的内部向左右两侧滑动,从而带动拉杆向左右两侧运动进而使得固定安装在拉杆和空心导向管之间的弹性件拉伸,最终能够将竖直导动管底端的钻杆插入地面,通过拉杆的内部开设有钻孔,通过固定杆能够将装置保持固定的状态进而能够达到稳定大棚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风膜和所述入风箱的立体结构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台处的侧视剖视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仓和入风箱位置关系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排风盘和出风嘴位置关系图。
36.附图中各部件标记如下:
37.1、承载板;2、第一支撑件;3、第一撑顶件;4、防风膜;5、横梁;6、第二支撑件;7、固定脚块;8、出风竖管;9、排风盘;10、导风仓;11、导风管;12、入风箱;13、风箱脚板;14、地钉;15、固定台;16、出风嘴;17、滑动块;18、拉杆;19、限位模块;20、空心导向管;21、竖直导动管;22、把手;23、弹性件;24、打孔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39.如图1~图5所示,一种稳定型农业建筑结构,包括:承载板1、防风膜4、导风机构以及设在所述承载板1上的支撑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承载板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机构下端固定在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所述防风膜4设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端;所述防风膜4呈弧形且所述防风膜4的弧形口朝向所述承载板1;所述防风膜4罩设于所述导风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固定机构上方;所述固定机构对应所述支撑机构两侧设置;所述导风机构对应所述承载板1两侧设置;通过支撑机构能够将防风膜4固定在承载板1上槽,从而将防风膜4撑开,继而形成能够使用的弧形大棚框架,通过设置的导风机构,能够减缓风的对大棚底座的压力,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能够加强承载板1与地面的固定效果,继而提高了大棚整体的稳定性。
40.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2;所述第一支撑件2两侧对称设有一对支
架模块;所述第一支撑件2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承载板1的中心处;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撑顶件3,所述第一撑顶件3的上表面与所述防风膜4内表面的中部位置连接;两个所述支架模块分别设在所述承载板1两侧,且两个所述支架模块的顶部均与所述防风膜4内表面连接;所述支架模块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设置的第二支撑件6以及水平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6上的横梁5;所述横梁5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撑顶件3一侧的所述防风膜4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6的下端通过固定脚块7与地表连接;通过第一支撑件2的设置,能够将防风膜4与承载板1连接,再通过横梁5、第二支撑件6和固定脚块7的设置,能够将防风膜4撑开,继而形成能够使用的弧形大棚框架,便于后续的使用。
41.具体的,所述防风膜4两侧靠近地表的位置均开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内均嵌设有入风箱12;所述入风箱12的下表面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风箱脚板13,所述入风箱12内底部设有地钉14,所述地钉14依次贯穿所述入风箱12和所述风箱脚板13并与地表连接;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关于所述承载板1对称设置的导风组合箱;所述导风组合箱与所述支架模块一一对应,且所述导风组合箱设在所述入风箱12与所述支架模块之间的位置;所述导风组合箱包括:导风仓10、出风竖管8和排风盘9;所述导风仓10对应所述入风箱12设置,且所述导风仓10通过导风管11与所述入风箱12连通;所述出风竖管8连接在导风仓10的顶部,所述出风竖管8上端穿出所述防风膜4并与排风盘9连接,所述排风盘9的外表面均匀连接有若干出风嘴16;当遇到大风天气时,风通过入风箱12外侧的风孔进入入风箱12的内部,再通过与入风箱12固定连接的导风管11将风导入至导风仓10中,再通过导风仓10的顶端的出风竖管8导送至排风盘9处,通过排风盘9将风送至防风膜4上方,从而能够减缓风的对大棚底座的压力。
42.具体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对称设在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的两个打孔固定组件;所述打孔固定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的固定台15;所述固定台15内水平开设有滑动腔室;所述固定台15中部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室连通的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竖直贯穿所述固定台15以及所述承载板1;所述固定通道内嵌设有竖直设置的空心导向管20;所述滑动腔室内对应所述空心导向管20两侧的位置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7;位于所述滑动腔室内的所述空心导向管20的两侧分别通过沿所述滑动腔室底部设置的弹性件23与两个所述滑动块17连接;所述空心导向管20内部螺纹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直导动管21;所述竖直导动管21上端高于所述固定台15上表面设置,所述空心导向管20上端低于所述竖直导动管21上端设置,且所述竖直导动管21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通道的长度;所述空心导向管20外的所述竖直导动管21上远离所述空心导向管20的位置套设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模块19;竖直导动管21外壁对应限位模块19的位置固定有与竖直导动管21同轴线的卡环,限位模块19内壁设有一圈与卡环匹配的卡槽,限位模块19通过卡环与卡槽的配合套设在竖直导动管21上;所述限位模块19的宽度大于所述空心导向管20的宽度;所述限位模块19的两端均铰接有拉杆18,两个所述拉杆18关于所述限位模块19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台15上表面对应两个所述拉杆18的位置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室连通的条形避让槽口;所述拉杆18下端穿过其对应的所述条形避让槽口与该条形避让槽口相邻的所述滑动块17上表面靠近所述弹性件23的一端侧壁铰接;所述竖直导动管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2;所述竖直导动管21的底端固定有竖直朝下设置的打孔钻头24;对应的,通过向下旋
转按压把手22使得竖直导动管21沿螺纹旋转并向下运动,竖直导动管2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转动安装在竖直导动管21上的拉杆18向左右两侧运动,拉杆1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17,滑动块17在固定台15的内部向左右两侧滑动,同时通过旋转的打孔钻头24插入地面,通过各个组件的配合,从而将固定台15固定在地面上,继而提高了承载板1的固定效果;对应的,当大棚需要拆卸时解除弹性件23的拉伸状态继而能够方便固定台15解除固定状态;之后反向旋转竖直导动管21,进而拔出地面中的打孔钻头24;对应的,通过打孔钻头24插入地面可以使得大棚保持更好的稳定效果。
43.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嘴16设置有五组,导风管11开设有八根,且均匀分布在导风仓10的外表面;此结构的设置,能够更加快速地将风从出风嘴16处导出,提高了导风效率,实用性更高,效果更好。
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