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29144发布日期:2022-04-27 11:5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艾草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则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同时艾草是一种有丰富硒元素的农产品,在艾草种植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采用喷灌方式,但艾草生长至一定高度时,喷灌方式则会对艾草造成损伤,同时冬季的艾草由于缺乏管理,使土壤内的害虫容易在春季进行孵化,从而影响了艾草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5.s1:择地整地,选择平整或是有利于排水引流的地形,同时选择饱和度较高和较粘的土壤作为种植地,接着清理土地在地表层30cm的碎石和杂草,随后翻耕土地,耕深25cm以上,耕平耕碎,播种前施足底肥,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6.s2:播种,露天种植中,通过人工或机器撒播的方式,使艾草种子覆土以0.5cm为宜,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以隔离病毒感染,驱避地下害种,加强呼吸强度,同时播种后需进行覆土;
7.s3:浇水,当艾草比较矮时,一般采用喷灌的方式进行浇水,当艾草长到1m的时候则采用漫灌;
8.s4:移栽,在移栽艾草时需要让艾草具有足够的繁殖空间,以及能够很好的而进行光合作用;
9.s5:追肥,将艾草根部剪断并剪切艾草的分枝,当苗高20~30cm时(具体时间依长势而定),亩施5~6kg尿素作提苗肥,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
10.s6:病害虫防治,艾草由于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浓郁,穿透性强,生产中一般病虫害较轻,如发现蚜虫等危害,提倡进行绿色防控,此时可通过甲维盐或是比阿维菌素农药对艾草进行定时除虫;
11.s7:田间管理,在栽种当年中耕除草3次,即5月、7月、11月收获后除草,以后每年也要在春季萌发后,于6月第一次收获和11月第二次收获后各人工锄一次,如有恶性杂草出现应随时拔除,同时艾草生长最怕渍害,雨后(或化雪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厢面积水引起渍害死苗,同时艾草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灌溉,但在不保水的贫瘠土壤上如出现严重干旱时(如植株出现萎蔫时)应及时浇水保苗促生长。
12.为了给艾草良好的生长环境,本发明改进有,在s1步骤中,选择土地时,可以选择
低海拔地区,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同时,能保证相对充足的水分,土壤坡度应小于15
°
,同时底肥每公顷只需要750kg,肥料一定要保证氮磷钾含量在20%以上,同时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有机质,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13.为了避免艾草之间出现拥挤的情况,本发明改进有,在s2步骤中,艾草应于早春播种,南方2-3月,北方3-4月,同时艾草每次播种的距离要有 40-50cm。
14.为了保证艾草水分,本发明改进有,在s3步骤中,夏春秋3-5天浇一次水,冬季7-9天浇一次水,若土壤十分干燥则需要及时浇水,干旱季节苗高80cm以下叶面喷灌,苗高80cm以上时全园漫灌。
15.为了使艾草具有足够发育空间,本发明改进有,在s4步骤中,在移栽时连同艾草根部的土一起搬走,移到新地方栽上即可,同时需加足水和肥料,将艾草掰成10-12cm长的节段,同时艾草移栽后间距保持在30-40cm,当苗高 10-15cm时按株距20-30cm定苗。
16.为了保证艾草正常生长,本发明改进有,在s5步骤中,移栽后的艾草需在10天之后进行大规模追肥,在艾草栽植成活后,苗高30cm时施用尿素90kg 每公顷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晴天叶面喷施,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
17.为了提高艾草的存活率,本发明改进有,在s6步骤中,秋末冬初时,可以采用深耕的方式增加地力,从而使地下害虫翻至地面上冻死,一般深耕到 9-13cm,这样可以破坏害虫的蛹室,通过改变其方位的方式,来阻止害虫羽化或孵化。
18.为了确保艾草生产不受影响,本发明改进有,在s7步骤中,春季艾草出苗时要及时查看田间出苗情况,掌握出苗进度,如发现有出苗不达标的,及时进行查苗补缺,移栽根茎叶齐全健壮的新苗,确保大田生产不受影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0.该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相比与传统的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在艾草高度较矮时,采用喷灌的方式进行浇水,使其能够充分将水分吸收,提高了艾草的生长效率,同时当艾草生长至一定高度时,通过采用漫灌的方式,避免艾草在喷灌浇筑的过程中受到损伤的情况,同时由于艾草适合在微微湿润的环境下生存,此时通过适量的浇水方式,使艾草每次都能够吸收合适的水分,保障了艾草的正常发育,同时在每个季节都分别具有不同的艾草养护方式,从而提高了艾草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富硒艾草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6.实施例一
27.s1:择地整地,选择平整或是有利于排水引流的地形,同时选择饱和度较高和较粘的土壤作为种植地,接着清理土地在地表层30cm的碎石和杂草,随后翻耕土地,耕深28cm,耕平耕碎,播种前施足底肥,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28.s2:播种,露天种植中,通过人工或机器撒播的方式,使艾草种子覆土以0.5cm为宜,同时播种后需进行覆土;
29.s3:浇水,当艾草比较矮时,一般采用喷灌的方式进行浇水,当艾草长到1m的时候则采用漫灌;
30.s4:移栽,在移栽艾草时需要让艾草具有足够的繁殖空间,以及能够很好的而进行光合作用;
31.s5:追肥,将艾草根部剪断并剪切艾草的分枝,当苗高25cm时(具体时间依长势而定),亩施6kg尿素作提苗肥,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
32.s6:病害虫防治,艾草由于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浓郁,穿透性强,生产中一般病虫害较轻,如发现蚜虫等危害,提倡进行绿色防控,此时可通过甲维盐或是比阿维菌素农药对艾草进行定时除虫;
33.s7:田间管理,在栽种当年中耕除草3次,即5月、7月、11月收获后除草,以后每年也要在春季萌发后,于6月第一次收获和11月第二次收获后各人工锄一次,如有恶性杂草出现应随时拔除,同时艾草生长最怕渍害,雨后(或化雪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厢面积水引起渍害死苗,同时艾草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灌溉,但在不保水的贫瘠土壤上如出现严重干旱时(如植株出现萎蔫时)应及时浇水保苗促生长。
34.在本实施例中:在s1步骤中,选择土地时,可以选择低海拔地区,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同时,能保证相对充足的水分,土壤坡度应小于15
°
,同时底肥每公顷只需要750kg,肥料一定要保证氮磷钾含量在25%,同时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有机质,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艾草在黏性较大的黄土地或黑土地上,种植深度6cm左右,砂土地或麻骨石地种植深度以8cm为宜。
35.在本实施例中:在s2步骤中,艾草应于早春播种,南方2月,北方3月,同时艾草每次播种的距离要有45cm,同时艾草种植时可以半机械化作业,按设计好的行距,一人驾驶拖拉机带犁开沟,一人摆苗或摆艾根儿,一人顺沟撒艾草专用有机肥(施有底肥的,可以不用再撒肥),第一犁摆艾苗,注意犁开沟的间隔和深度、摆苗的间隔和深度,第二犁撒艾草专用有机肥,开沟深 20cm,使翻出的土刚好埯住第一犁的艾苗根,第三犁按第一犁标准执行,第三犁翻出的土刚好埯住第二犁的有机肥,依此类推,直至栽植完成,结束后应检查有无露根现象,若有,则及时用土封掩。
36.在本实施例中:在s3步骤中,夏春秋3天浇一次水,冬季7天浇一次水,若土壤十分干燥则需要及时浇水,干旱季节苗高80cm以下叶面喷灌,苗高80cm 以上时全园漫灌,在浇
水过程中,只需保持土面的湿润性即可,无需频繁浇水最终导致艾草根部晒不到阳光的情况,同时水分过多很容易腐蚀根部。
37.在本实施例中:在s4步骤中,在移栽时连同艾草根部的土一起搬走,移到新地方栽上即可,同时需加足水和肥料,将艾草掰成10cm长的节段,同时艾草移栽后间距保持在35cm,当苗高15cm时按株距30cm定苗,通过增加艾草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其具有足够的繁育空间,以及能够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快速的进行生长,并且减少了一些疾病的发生。
38.在本实施例中:在s5步骤中,移栽后的艾草需在第12天进行大规模追肥,在艾草栽植成活后,苗高30cm时施用尿素90kg每公顷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晴天叶面喷施,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为了提高艾草的生长速度,一般采用尿素进行追肥,追肥方式由原来的撒,变为融入水中喷洒,使其可以大规模进行施肥,等到艾草进入休眠期时,需要施一些农家肥和有机肥作为底肥,然后等待明年生长,同时需要注意以后各生长期(即二季、三季等)不得使用化肥,否则影响有效成分的积累,降低艾草品质。
39.在本实施例中:在s6步骤中,秋末冬初时,可以采用深耕的方式增加地力,从而使地下害虫翻至地面上冻死,一般深耕到9cm,这样可以破坏害虫的蛹室,通过改变其方位的方式,来阻止害虫羽化或孵化,此种绿色防护方法可有效避免春季时艾草受到害虫的干扰。
40.在本实施例中:在s7步骤中,春季艾草出苗时要及时查看田间出苗情况,掌握出苗进度,如发现有出苗不达标的,及时进行查苗补缺,移栽根茎叶齐全健壮的新苗,确保大田生产不受影响,开春后艾根发芽而没出土前,需要经常扒开土壤观察,气温上升到15℃时全田喷洒仲丁灵或二甲戊灵进行封闭。
41.实施例二
42.s1:择地整地,选择平整或是有利于排水引流的地形,同时选择饱和度较高和较粘的土壤作为种植地,接着清理土地在地表层30cm的碎石和杂草,随后翻耕土地,耕深30cm,耕平耕碎,播种前施足底肥,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43.s2:播种,露天种植中,通过人工或机器撒播的方式,使艾草种子覆土以0.5cm为宜,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通过使用新高脂膜拌种,起到了隔离病毒感染,驱避地下害种,加强呼吸强度等作用,提高了艾草的存活率,同时播种后需进行覆土;
44.s3:浇水,当艾草比较矮时,一般采用喷灌的方式进行浇水,当艾草长到1m的时候则采用漫灌;
45.s4:移栽,在移栽艾草时需要让艾草具有足够的繁殖空间,以及能够很好的而进行光合作用;
46.s5:追肥,将艾草根部剪断并剪切艾草的分枝,当苗高30cm时(具体时间依长势而定),亩施6kg尿素作提苗肥,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
47.s6:病害虫防治,艾草由于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浓郁,穿透性强,生产中一般病虫害较轻,如发现蚜虫等危害,提倡进行绿色防控,此时可通过甲维盐农药对艾草进行定时除虫;
48.s7:田间管理,在栽种当年中耕除草3次,即5月、7月、11月收获后除草,以后每年也要在春季萌发后,于6月第一次收获和11月第二次收获后各人工锄一次,如有恶性杂草出现应随时拔除,同时艾草生长最怕渍害,雨后(或化雪后)要及时清沟排水,如植株出现萎蔫时应及时浇水保苗促生长。
49.在本实施例中:在s1步骤中,选择土地时,可以选择低海拔地区,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同时,能保证相对充足的水分,土壤坡度应为10
°
,同时底肥每公顷只需要750kg,肥料一定要保证氮磷钾含量在30%,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艾草在黏性较大的黄土地或黑土地上,种植深度6cm左右,砂土地或麻骨石地种植深度以8cm为宜。
50.在本实施例中:在s2步骤中,艾草应于早春播种,南方3月,北方4月,同时艾草每次播种的距离要有55cm,同时艾草种植时可以半机械化作业,按设计好的行距,一人驾驶拖拉机带犁开沟,一人摆苗或摆艾根儿,一人顺沟撒艾草专用有机肥(施有底肥的,可以不用再撒肥),第一犁摆艾苗,注意犁开沟的间隔和深度、摆苗的间隔和深度,第二犁撒艾草专用有机肥,开沟深 30cm,使翻出的土刚好埯住第一犁的艾苗根,第三犁按第一犁标准执行,第三犁翻出的土刚好埯住第二犁的有机肥,依此类推,直至栽植完成,结束后应检查有无露根现象,若有,则及时用土封掩。
51.在本实施例中:在s3步骤中,夏春秋5天浇一次水,冬季9天浇一次水,若土壤十分干燥则需要及时浇水,干旱季节苗高80cm以下叶面喷灌,苗高80cm 以上时全园漫灌,在浇水过程中,只需保持土面的湿润性即可,无需频繁浇水最终导致艾草根部晒不到阳光的情况,同时水分过多很容易腐蚀根部。
52.在本实施例中:在s4步骤中,在移栽时连同艾草根部的土一起搬走,移到新地方栽上即可,同时需加足水和肥料,将艾草掰成9cm长的节段,同时艾草移栽后间距保持在30cm,当苗高10cm时按株距20cm定苗,通过增加艾草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其具有足够的繁育空间,以及能够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快速的进行生长,并且减少了一些疾病的发生。
53.在本实施例中:在s5步骤中,移栽后的艾草需在第11天进行大规模追肥,在艾草栽植成活后,苗高30cm时施用尿素90kg每公顷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晴天叶面喷施,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为了提高艾草的生长速度,一般采用尿素进行追肥,追肥方式由原来的撒,变为融入水中喷洒,使其可以大规模进行施肥。
54.在本实施例中:在s6步骤中,秋末冬初时,可以采用深耕的方式增加地力,从而使地下害虫翻至地面上冻死,一般深耕到10cm,这样可以破坏害虫的蛹室,通过改变其方位的方式,来阻止害虫羽化或孵化,此种绿色防护方法可有效避免春季时艾草受到害虫的干扰。
55.在本实施例中:在s7步骤中,春季艾草出苗时要及时查看田间出苗情况,掌握出苗进度,如发现有出苗不达标的,及时进行查苗补缺,移栽根茎叶齐全健壮的新苗,确保大田生产不受影响,开春后艾根发芽而没出土前,需要经常扒开土壤观察,气温上升到14℃时全田喷洒仲丁灵进行封闭。
5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