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68475发布日期:2022-05-26 09:5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


背景技术:

2.藜麦(chenopodium quinoawilld.)是藜科藜属植物。藜麦花两性,花序呈伞状、穗状、圆锥状,藜麦种子较小,呈小圆药片状,直径1.5-2mm,千粒重1.4-3g。小粒种子存在播种困难,资源损失严重,劳动成本高等问题。
3.小粒种子丸粒化,可实现机械化精量播种,保证苗全苗壮,节省用种量,减少人工间苗次数,降低劳动成本,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4.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开展了小粒种子丸粒化试验。但是,鲜少有人筛选出小粒种子丸粒化最适倍数以及适宜的原料。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种子丸粒化是一种新型种子加工技术,它采用分层包衣的原理,选择易吸水、无腐蚀的填充物,以种子为核心,将多元微肥、杀虫剂、杀菌剂等在粘合剂的作用下,逐步使药料与无毒辅助填料混合后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达到改变种子形状、扩大种子体积的目的。使得小粒种子能够机械化精量播种。同时,实现种子带肥、带药下田,起到保苗壮苗、调节植物生长,提高种子的抵抗体等作用。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对种子进行丸粒化:滑石粉、膨润土、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精甲.咯菌腈、阿克泰和碧护。
9.优选的:滑石粉、膨润土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5:5:2。
10.优选的:精甲.咯菌腈用量为3~4ml/kg裸种子;阿克泰质量浓度为2%,用量为4g/kg裸种子;碧护用量为2g/kg裸种子。
11.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的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优选的:促进提高种子质量。
1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取得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对不同倍数的藜麦丸粒化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的测定和大田种植,从而筛选出最适的藜麦种子丸粒化倍数(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外壳重量是整个种子重量的倍数,以下简称倍数),即,3.0倍加药处理(丸化倍数越大,粒径越大,其中,粒径主要是考察丸化种子的均匀度),达到精量播种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种子丸粒化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藜麦种子丸粒化方法。
18.实施例中藜麦专用肥:市售氮磷钾肥,按藜麦生长需求进行配比而成的常规化肥。
19.此外,未提及的原料、设备均为常规市售途径获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20.实施例1
21.试验材料
22.材料:供试藜麦种子丸粒化(在陇藜1号基础上进行丸粒化处理,陇藜1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蓄草所提供)、ck对照组种子-陇藜1号裸种、培养皿、滤纸、塑料杯、保鲜膜、滑石粉、膨润土、添加剂。
23.自制添加剂包括:
24.杀虫剂:藜麦在幼苗期易受到跳甲、象甲等害虫为害,为保证全苗率,选择使用农残低的2%(粉剂)阿克泰。
25.营养剂:碧护,含有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芸薹素内酯等30多种成分,加快出苗速度,保证苗齐苗壮。
26.防病剂:精甲.咯菌腈,主成分精甲霜灵和咯菌腈,能够有效防控藜麦霜霉病。
27.用量:(2%粉剂阿克泰4g+2g碧护+3~4ml精甲.咯菌腈)/kg裸种子
28.1)精甲.咯菌腈,剂型:悬浮种衣剂;
29.2)阿克泰(主要成分噻虫嗪),剂型:粉剂;
30.3)碧护,剂型:可湿性粉剂。
31.精甲.咯菌腈、阿克泰、碧护均由市售购买(先正达集团公司)。
32.丸粒化工艺为常规生产技术工艺:将经过精选的种子放入丸化机,启动丸化机和供液机,边喷边搅动,一边慢慢加入不同比例的原料,使种子表面被均匀地包裹。如此间断地喷液、加料、丸化,达到所需丸化种子的倍数,完成所加工种子的包衣丸粒化,最终将丸化包衣种取出,及时烘干或晒干。烘干或晒干后应密封包装,存放于干燥处(参见图1)。
33.对比试验
34.实验中,加药、未加药的药均指自制添加剂:杀虫剂、营养剂和防病剂的组合。
35.放大倍数及处理如下表1,定义滑石粉为a、膨润土为b、添加剂为c。
36.表1 藜麦丸粒化放大倍数及处理
[0037][0038][0039]
培养皿纸上发芽试验
[0040]
在直径90cm的培养皿内垫2层滤纸,滴入少许水,使滤纸湿润,随机数取供试种放在滤纸上,定期浇水、观察、记录。每个培养皿内放20粒供试种,3个重复,用陇藜1号种子做对照。
[0041]
第一天适当多加一些水,以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以后每天水分控制在加水后倾斜器皿不见积水,而滤纸扔保持湿润为宜。
[0042]
采用塑料杯+常规农田土的方法。在直径90cm的塑料杯中放入湿润的营养土,随机数取供试种埋于土中,盖上保鲜膜。定期浇水、观察、记录。每个塑料杯中放20粒加药供试种,3个重复,用陇藜1号种子裸种做对照。结果见表2。
[0043]
表2 不同倍数的加药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
[0044]
[0045][0046]
从表2发芽出苗情况可以得出,采用培养皿为发芽床,藜麦种子丸粒化发芽时间短,出苗速度快;而采用土壤作为发芽床,藜麦种子丸粒化发芽时间长,出苗速度慢。藜麦种子丸粒化随着倍数的增加丸粒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渐下降。对照组和丸粒化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5倍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优于其他倍数的藜麦种子丸粒化,为最佳倍数藜麦种子丸粒化,3.0倍藜麦种子丸粒化次之。
[0047]
说明藜麦种子丸粒化倍数越高外壳越厚吸水溶解越慢,种子胚芽吸水萌动越慢。还有藜麦种子是单粒种,在室内做发芽率试验时,由于培养皿、塑料杯容积小,摆放20粒丸粒化种子,丸化物溶解后所释放的杀虫、防病剂药物的气味制约着种子胚芽的萌动和生长。
[0048]
不加药藜麦种子丸化倍数与不同含水量土培发芽试验
[0049]

发芽温度20℃。
[0050]

试验天数为5d。
[0051]

不加药丸化放大倍数有2.5,3.0,4.0,5.0,6.0及裸种。
[0052]

土壤含水量分别是6%,10%,15%,20%
[0053]
表3 不同含水量土培发芽试验
[0054][0055][0056]
由表3可以看出到随着含水量的上升,丸化粒的发芽率呈上升趋势,当含水量为6%时,所有丸化粒的发芽率为0;2.5倍处理和3.0倍处理在含水量为15%时发芽率达到100%。4.0倍处理,5.0倍处理和6.0倍处理在含水量为20%时发芽率达到100。由此可知,2.5倍处理和3.0倍处理下用水量少,更加经济。但是放大倍数为2.5时,因藜麦丸粒化颗粒较小,不利于精播。故,3.0倍处理最适。
[0057]
进一步的,加药处理:
[0058]
表4 不同含水量土培发芽试验
[0059][0060]
本试验是在上个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表4可以看出到随着含水量的上升,丸化粒的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含水量为12%时,所有丸化粒的发芽率为最高;当含水量为15%时,裸种的发芽率为最高。由此可知,藜麦种子丸粒化发芽率在含水量为12%时最佳。其中,放大倍数为4.0时藜麦种子丸粒化发芽率最好,3.0倍处理次之。且在相同的含水量条件下,两个处理的苗长势都整齐粗壮。而当放大倍数为5.0时,苗长势细弱。
[0061]
故,从表4可知,放大倍数为4.0时藜麦种子丸粒化发芽率最好,3.0倍处理次之。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3.0倍处理因所用药剂等材料较少,会更经济。
[0062]
对比实验2
[0063]
大田试验
[0064]
试验设计
[0065]
将16个不同处理下(各组a:b均为15:5,区别仅在于是否加药和膜)的藜麦种子丸粒化,在甘肃省武威市东乡县大树乡某村进行藜麦丸粒化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播种前施藜麦专用肥,50kg/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旋耕15~20cm,磨平压实。待雨后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覆膜点播,每膜4行,每穴下种5~8粒,播种深度为1~3cm,株距15cm,行距23cm。藜麦长到3~4叶片时间苗,5~6叶片时定苗,每穴留苗1~2株,同时及时除草,保证藜麦正常生长。
[0066]
测定指标
[0067]
出苗率调查(出苗率=出苗穴数/播种总穴数
×
100%)
[0068]
出苗率调查参见表5。
[0069]
表5 藜麦丸粒化出苗率调查
[0070][0071][0072]
从表5中可以初步得出藜麦种子丸粒化加药处理比未加药处理出苗率较高,其中t3处理下的出苗率最高,t2和t4处理下的次之;同时可以得知覆膜方式的不同基本对出苗率无影响。
[0073]
对比实验3
[0074]
藜麦种子丸粒化试验指标见表6,每公斤裸种添加的a、b配比相同均为15:5。只是丸粒化倍数不同,区别仅在于加药和不加药处理。
[0075]
表6 藜麦种子丸粒化试验
[0076][0077]
从上表6可以看出未加药和加药的藜麦种子丸粒化的粒径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得出药剂处理对藜麦种子丸粒化的粒径无影响。但是对藜麦丸粒化的单粒强度和水解时间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加药的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单粒强度要比未加药的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单粒强度要强。当藜麦种子丸粒化放大倍数越大,种子丸粒化粒径就越大;种子丸粒化粒径越大,单粒强度就越大;单粒强度越大,水解时间就越长。从水解时间来看,一般情况下,加药的藜麦种子丸粒化的水解时间要比未加药的藜麦种子丸粒化的水解时间要长。通过试验得知,水解时间在20-30s是最好的,因为超过30s,不容易裂解,导致出苗率降低。低于20s裂解过快抗压强度差,药效发挥不好。由此得出,2.5倍加药,3.0倍加药,4.倍处理以及5.0倍未加药处理都是合适的。但是,放大倍数为2.5时,因藜麦丸粒化颗粒较小,不利于精播。4.0倍处理和5.0倍处理,耗费材料,不经济。故,3.0倍加药处理最佳。
[0078]
对比实验4
[0079]
对a:b:c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见表7
[0080]
表7
[0081][0082]
种子丸粒化技术是一项应用前景很广泛的新技术,其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质量,还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量,节约良种,利于精密播种,是小粒种子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各对比实验通过室内试验、大田试验、比例实验,筛选出了最适藜麦种子丸粒化倍数为3.0倍加药处理。本试验为藜麦种子丸粒化应用于大田试验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经过多年的试验得以证明。
[0083]
藜麦的营养价值很高,作为健康食品,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必须选择农药残留小,防治效果好的药剂。经过筛选阿克泰的使用使得藜麦中的农药残留少;营养剂(碧护)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打破种子休眠,活化细胞,加快了出苗速度,并促进生根,幼苗长势较强;藜麦的霜霉病防治难度较大,是藜麦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而精甲.咯菌腈能够有效防控藜麦霜霉病。因此,筛选出以上三种药剂作为藜麦种子丸粒化配方中添加剂的成分。
[008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8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