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42694发布日期:2022-08-06 04:4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


背景技术:

2.佛手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佛手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香豆素类、多酚、维生素等成分。味辛、苦、酸,性温,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能。是“金佛止痛丸”、“乌军治胆片”、“平肝舒络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除作药用外,还可以提取高级香料,制作蜜饯、饮料,酿造有独特果味的佛手酒。佛手主产于广西、广东、浙江、四川、福建等省区,两广地区所产之佛手称为“广佛手”,与其他产区的佛手相比,广佛手具有生长快、果形大、品质佳、产量高的优势。近年来佛手库存空虚,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飙升,种植前景广阔。
3.广佛手为不规则分枝的灌木,一年多次萌芽,枝梢柔软生长比较紊乱,栽培上为了保证树势旺盛生长,必须进行整形修剪,以使枝条量多、分布合理、生长健壮,提高立体挂果能力。当前,广佛手生产大多采用圆头式整形方法:定植后,主干高50cm时打顶,促发分枝,分枝长20~30cm时,选留主干上部长势健壮、方位恰当的4~5个分枝作主枝,其余抹除,每次新芽抽出后,打顶和抹芽并用健梢扩冠,逐渐将植株修剪成为多主枝的圆头形树冠。据调查,传统的圆头式整形方法存在4大弊端:(1)树冠成形耗时较长,丰产期延后;(2)树冠高大,枝条披垂、不规则,加上枝条上具较多硬剌,影响人员进出果园及管理采收,难适应自动化和机械化作业;(3)果枝柔软无支撑物,受风力影响大,易致落果花、落果或伤果;(4)通风透光不良,内樘枝量少,易受病虫危害。因此,改进广佛手整形方法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5.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其能够加速树冠成形,使广佛手提早进入丰产期,并且能够使树冠矮化且有条理,方便人员进出果园及管理采收,以及具有通风透光好,病虫为害轻,果品质量优等优点。
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7.1)广佛手种苗生长至株高80~100cm,用篾的一端套缚在广佛手的枝条上,顺着种植行将枝条往下弯,并将篾另一端固定在畦面上以使枝条主干距离地面50-60cm;
8.2)将向上或者横向生长的新枝条往下弯曲到老枝条下方,并利用老枝条固定新枝条,以使广佛手逐渐生长形成篱架形树冠。
9.优选的是,广佛手种苗为扦插苗,苗高10~30cm。
10.优选的是,广佛手的种植密度为株距为1.5~3m,行距为2~4m。
11.优选的是,篾的一端套缚在广佛手枝条的中后段。
12.优选的是,树冠成形后,每年春梢萌发前和秋冬季采果后进行修剪,剪除病枝、枯枝及弱枝。
13.优选的是,所述篾由竹制材料制成,所述篾为扁片状长条形,篾的宽1.5~2cm,厚0.2~0.4cm,长1.2m左右;所述篾的上端设置有通孔,自锁式尼龙扎带贯穿通孔后绑缚在枝条上。
14.优选的是,通孔为2~3排横向双孔,孔径0.1~0.3cm,双孔间距0.3~0.5cm,排与排间距8~12cm。
15.优选的是,所述篾的下端设置有插地件,所述插地件包括:
16.插杆,其内部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插杆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沿着插杆的杆壁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插杆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条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着插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圆锥状结构的钻头,所述插杆上端的内径小于插杆下端的内径;
17.套接杆,其套设在所述插杆的内部,所述套接杆上设置有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沿着套接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定位凸沿与所述定位槽滑动配合,所述套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扩展片,所述扩展片与所述定位孔位置相对;
18.伸缩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插杆上端的内螺纹、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套接杆上端的套接筒以及设置在套接筒外侧的外螺纹,所述套接筒与所述插杆螺纹连接;
19.其中,所述套接筒在插杆上的转动带动套接杆在插杆中上下滑动,套接杆向上滑动时,扩展片从定位孔伸展出,并切入土体中;套接杆向下滑动时,带动扩展片收缩通过定位孔进入到插杆内部。
20.优选的是,所述套接杆上设置有环形状限位槽,所述套接筒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状限位沿,所述限位沿与所述限位槽可转动配合连接。
21.优选的是,所述套接筒上设置有一对助力杆。
22.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3.第一、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广佛手整形时,当年开花,第2年投产,3年树冠形成进入丰产期。
24.第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广佛手整形时,促使枝条沿着种植行方向生长形成篱架性树冠以在行与行间形成管理通道,并且使树冠矮化且有条理,有利于人员进出果园及管理采收,适应自动化和机械化作业。
25.第三、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广佛手整形时,通风透光好,病虫为害轻,果品质量优。
26.第四、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广佛手整形时,通过将将向上或者横向生长的新枝条往下弯曲到老枝条下方,并利用老枝条固定新枝条,利用老枝条已定型的特点,减少篾的使用。
27.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种植俯视示意图;
29.图2说明的是一个实施例中的插地件的结构示意图。
30.1、插杆;2、钻头;3、套接杆;4、扩展片;5、套接筒;6、助力杆;7、上腔体;8、下腔体;9、长条形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2.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3.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实施例1
35.如图1所示,一种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36.1)在3~4月份,选高30cm的扦插苗,按株距2m、行距2.5m进行定植,广佛手扦插苗生长至株高80~100cm进行弯枝,用塑料篾的一端套缚在广佛手的枝条中后段部位上,顺着种植行将枝条往下弯,并将篾另一端固定在畦面上以使枝条主干距离地面50~60cm;
37.2)将向上或者横向生长的新枝条往下弯曲到老枝条下方,并利用老枝条固定新枝条,以使广佛手逐渐生长形成高60~80cm、宽150~200cm篱架形树冠,树冠成形后,每年春梢萌发前和秋冬季采果后进行剪除病枝、枯枝和弱枝,严控夏梢及冬梢。
38.通过将广佛手的枝条沿着行的方向牵引、固定,以在行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篱架形树冠,即充分利用了行上的空间,增强了通风透光,行与行间构建的管理通道也便于人员进出果园及管理采收,适应自动化和机械化作业。
39.实施例2
40.如图1所示,一种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1.1)在3~4月份,选高20cm的扦插苗,按株距2m、行距3m进行定植,广佛手扦插苗生长至株高80~100cm进行弯枝,用塑料篾的一端套缚在广佛手的枝条中后段部位上,顺着种植行将枝条往下弯,并将篾另一端固定在畦面上以使枝条主干距离地面50~60cm;
42.2)将向上或者横向生长的新枝条往下弯曲到老枝条下方,并利用老枝条固定新枝条,以使广佛手逐渐生长形成高60~80cm、宽150~200cm篱架形树冠,树冠成形后,每年春梢萌发前和秋冬季采果后进行剪除病枝、枯枝和弱枝,严控夏梢及冬梢。
43.实施例3
44.如图1所示,一种广佛手篱架式整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5.1)在3~4月份,选高10cm的扦插苗,按株距2m、行距3.5m进行定植,广佛手扦插苗生长至株高80~100cm进行弯枝,用塑料篾的一端套缚在广佛手的枝条中后段部位上,顺着种植行将枝条往下弯,并将篾另一端固定在畦面上以使枝条主干距离地面50~60cm;
46.2)将向上或者横向生长的新枝条往下弯曲到老枝条下方,并利用老枝条固定新枝条,以使广佛手逐渐生长形成高60~80cm、宽150~200cm篱架形树冠,树冠成形后,每年春梢萌发前和秋冬季采果后进行剪除病枝、枯枝和弱枝,严控夏梢及冬梢。
47.实施例4
48.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塑料篾换成竹制篾。篾为扁片状长条形,宽2cm、厚0.3cm、长1.2m左右;柔韧性好,上端平、下端尖;篾上端设置2排横向双孔,孔径0.2cm,双孔间距0.4cm,排与排间距10cm,所述横向双孔套上自锁式尼龙扎带作绑缚树枝用。
49.本实施例,将篾的下端直接插入土体中。
50.实施例5
51.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篾的下端设置有插地件,利用所述插地件将篾的下端与土体固定,如图2所示,所述插地件包括:
52.插杆1,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插杆1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沿着插杆1的杆壁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插杆1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条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着插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杆1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圆锥状结构的钻头2;
53.套接杆3,其套设在所述插杆1的内部,所述套接杆3上设置有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沿着套接杆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定位凸沿与所述定位槽滑动配合,所述套接杆3的下端设置有扩展片4,所述扩展片4与所述定位孔位置相对;
54.伸缩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插杆1上端的内螺纹、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套接杆3上端的套接筒5以及设置在套接筒5外侧的外螺纹,所述套接筒5与所述插杆1螺纹连接;
55.其中,所述套接筒5在插杆1上的转动带动套接杆3在插杆1中上下滑动,套接杆3向上滑动时,扩展片4从定位孔伸展出,并切入土体中;套接杆3向下滑动时,带动扩展片4收缩通过定位孔进入到插杆1内部;
56.所述套接杆3上设置有环形状限位槽,所述套接筒5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状限位沿,所述限位沿与所述限位槽可转动配合连接;
57.所述套接筒5上设置有一对助力杆6。
58.本实施例中,通过插地件将篾的下端与土体固定,增加了篾的稳定性,避免枝条的风的作用下摆动而造成篾下端的松动;套接筒5转动时,由于定位凸沿与定位槽的限位作用,使得套接杆3只能进行上下滑动。
59.通过助力杆6便于对套接筒5进行转动以促使套接杆3在插杆1中进行上下活动以带动扩展片4伸展出切入土体或者回收缩回插杆1内部。
60.实施例6
61.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杆1的上端设置有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的下端设置有分隔板以将环形腔体分隔成上腔体7和下腔体8,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若干条呈盘状结构绕设的毛细管以将上腔体7与下腔体8连通,所述下腔体8位置处的插杆1壁上设置
有若干透过孔以使下腔体8与外界连通,所述插杆1的杆壁上设置有两个长条形调节孔9以使上腔体7以外界连通,所述调节孔位置处设置有螺纹连接有连接帽以将调节孔封闭;
62.其中,所述下腔体8中设置有填充有海绵,所述上腔体7中填充有液体复合肥。
63.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连接帽的松紧,调节上腔体7中的气压以调节上腔体7中的液体复合肥通过毛细管进入到下腔体8的速度以控制液体复合肥的施放速度。当不需要向土壤中施放液体复合肥,如雨水来临前,将连接帽拧紧即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长条形调节孔9,便于向上腔体7中加注液体复合肥,即通过一个长条形调节孔9注液,另一个长条形调节孔9排气。本实施例通过在插杆1上设置储蓄和施放液体复合肥的环形腔体,在利用插杆1与篾牵引枝条固定在树杆周围的同时,也能够在树的周围施放液体复合肥以满足广佛手对养分的需求。
64.《效果试验》
65.《比较例1》
66.广佛手传统圆头式整形方法:3~4月定植;采用高30cm的扦插苗;按株距2m、行距2.5m的密度定植;主干高50cm时打顶,促发分枝,分枝长20~30cm时,选留主干上部长势健壮、方位恰当的4~5个分枝作主枝,其余抹除,每次新芽抽出后,打顶和抹芽并用健梢扩冠,逐渐将广佛手植株修剪成直径150~200cm的圆头形树冠。
67.《比较例2》
68.广佛手传统圆头式整形方法:3~4月定植;采用高20cm的扦插苗;按株距2m、行距3m的密度定植;主干高50cm时打顶,促发分枝,分枝长20~30cm时,选留主干上部长势健壮、方位恰当的4~5个分枝作主枝,其余抹除,每次新芽抽出后,打顶和抹芽并用健梢扩冠,逐渐将广佛手植株修剪成直径150~200cm的圆头形树冠。
69.《比较例3》
70.广佛手传统圆头式整形方法:3~4月定植;采用高10cm的扦插苗;按株距2m、行距3.5m的密度定植;主干高50cm时打顶,促发分枝,分枝长20~30cm时,选留主干上部长势健壮、方位恰当的4~5个分枝作主枝,其余抹除,每次新芽抽出后,打顶和抹芽并用健梢扩冠,逐渐将广佛手植株修剪成直径150~200cm的圆头形树冠。
71.《比较例4》
72.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腔体7中储蓄的为水,等量液体复合肥直接施加到广佛手的根部。
73.广佛手产量的测定方法:定植3年后,在每个组别田间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选取5株挂牌观察,分期分批采收成熟果实,统计不同组别的单株产量,然后根据种植密度折算出不同组别的平均亩产量。
74.《试验结果》
75.经测定,实施例1~4、实施例6、比较例1~4的株产量和亩产量如下表1:
76.[表1]
[0077][0078][0079]
从表1能够看出,实施例1~3的株产量和亩产量均高于比较例1~3,说明实施例1~3提供的方法非常有利于广佛手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具有很好的效果,能使广佛手获得较高的产量。其中,实施例1的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株产量虽然略低于实施例2、3,但由于选用了健壮种苗,且种植密度得当,因此整体产量较高,为最佳实施例。
[0080]
从表1能够看出,比较例1的株产量和亩产量均远低于实施例1,说明比较例1提供的整形方法不利于广佛手生长发育,这是因为传统圆头式整形方法成形耗时较长,丰产期延后;树冠高大,枝条披垂、不规则,难以控制树形;通风透光差,枝量少,最终导致座果率低,且小果率相对较高,而实施例1根据广佛手的生长发育特性,采用合理密植、连续弯枝修剪等技术,将树冠整修成高60~80cm、宽150~200cm的篱架形,则克服了传统圆头式整形方法存在的种种弊端,因此能有效提高广佛手的座果率、大中果率和产量。
[0081]
从表1能够看出,实施例4的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株产量分别为:29.0个、480.0g和13.6kg,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4无论是单株结果数、单果重,还是株产量、亩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实施例4提供的方法获得的栽培效果要优于实施例1,这是因为实例1所使用的塑料篾强度不足,加上绑缚点只有1个,导致树冠易变形,稳定性差,难控制,而竹制篾片坚韧、牢固,能保证形成理想的树冠,从而获得高产。
[0082]
从表1能够看出,与对比例4相比,实施例6无论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株产量,还是亩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实施例6提供的方法获得的栽培效果优于对比例4,这是因为实施例6提供的方法满足了广佛手需要“薄肥勤施”的特点,能够保证广佛手对养分的需求,从而获得高产。
[0083]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