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42888发布日期:2022-07-30 02:3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畜禽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以猪只为例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料量需求,为实现猪只的健康生长以及饲料的有效利用,需要对猪只的饲喂进行精准控制。
3.现阶段的精准饲喂控制一般通过猪只生长状态配合饲喂曲线对猪只进行定量饲喂,例如本技术人曾在公开号为cn112154928a的名为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控制方法公开了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控制方法,对生产母猪从待配种至分娩阶段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并根据当前生产母猪所处状态启动相应的饲喂程序进行饲喂,实现生产母猪从待配种至分娩阶段饲喂量的实时控制,根据控制生产母猪不同阶段的进食量进而实现生产母猪全阶段总采食量的自动化控制。
4.但是上述方式只是机械地按照饲喂曲线执行定量的喂料,虽然饲喂曲线对应的饲喂量能够保证猪只生长且不会造成饲料浪费,但处于妊娠期间的猪只存在采食量低于饲喂量的问题,这就导致个别猪只采食后食槽中仍然存留有余料,尤其在夏季,食槽中的余料容易酸败变质,后期妊娠母猪采食后容易造成肠应激,反而不利于妊娠母猪的健康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控制方法,实现更精准地对妊娠母猪进行饲喂,在保证总饲喂量的同时,避免传统饲喂方式在妊娠母猪无采食意向时饲喂导致的余料变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饲喂器给妊娠母猪对应的食槽供料,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饲喂规则配置,饲喂器配置妊娠母猪体况和胎次对应的饲喂规则,所述饲喂规则包括对应猪只的日总料量和当日的分餐次数以及每个分餐所对应的起始时间和饲喂量;s2饲喂条件判断,当处于分餐对应起始时间内,首先判断所管理的妊娠母猪是否具有采食意愿,当其具有采食意愿时,继续判断对应食槽中饲料是否低于下限值,当其低于下限值时确认当前符合饲喂条件;s3饲喂供料,饲喂器工作开始落料,循环步骤2直至食槽称重直至落料量等于当前餐次饲喂量,饲喂器停止。
7.进一步的,所述饲喂规则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配置:饲喂器预录入不同体况和胎次妊娠母猪所对应的饲喂曲线及饲喂分配的数据库信息;饲喂器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对应猪只的体况和胎次;根据体况和胎次关联对应的饲喂曲线和饲喂分配信息,并将被关联的信息作为饲喂规则进行配置。
8.进一步的,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对应猪只的体况和胎次步骤中,猪只的体况和胎次通过具有nfc功能的的标签进行储存,并于设置于饲喂器上的nfc模块进行匹配。
9.进一步的,采食意愿通过设置于食槽上的红外传感器进行感知,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猪只时,表示猪只有采食意愿。
10.进一步的,饲喂器落料时饲喂器会持续接收重量信号,通过动态称重算法精准控制落料量。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单头妊娠母猪的精准饲喂,一方面根据体况、胎次自动选择饲喂曲线,另一方面通过称重精准控制下落饲料量。避免通过传统方式进行饲喂时,妊娠母猪无采食意向时依然定点定量进行饲喂导致食槽中多余的饲料长时间变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发明的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控制流程图。
14.图2为本发明的饲喂规则流程图。
15.图3为本发明的具体的精准饲喂实施例流程图。
16.图4为本发明的饲喂装置结构图。
17.图5为本发明的饲喂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结合附图的形式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列举的是较优选的实施例,其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作的限定。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0.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请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饲喂器给妊娠母猪对应的食槽供料,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饲喂规则配置,饲喂器配置妊娠母猪体况和胎次对应的饲喂规则,所述饲喂规则包括对应猪只的日总料量和当日的分餐次数以及每个分餐所对应的起始时间和饲喂量;s2饲喂条件判断,当处于分餐对应起始时间内,首先判断所管理的妊娠母猪是否具有采食意愿,当其具有采食意愿时,继续判断对应食槽中饲料是否低于下限值,当其低于下限值时确认当前符合饲喂条件;s3饲喂供料,饲喂器工作开始定量落料,循环步骤2直至食槽称重直至落料量等于当前餐次饲喂量,饲喂器停止。对于步骤s3,当符合饲喂条件进行定量落料时,定量落料的落料量小于当前餐次饲喂量,实现少量多次的饲喂效果,通过继续循环步骤s2对采食意愿
进行判断,继续定量落料。
22.通过上述步骤进行精准饲喂,能够实现对单头妊娠母猪的精准饲喂,一方面能够根据体况和胎次选择合适的饲喂曲线,另外通过精准称重控制下落料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对应餐次时间段内进行采食意愿和食槽中存料量的判断,避免了猪只无采食意向时过量的饲料堆积于食槽内,导致食槽余料容易酸败变质,后期妊娠母猪采食后容易造成肠应激,反而不利于妊娠母猪的健康生长。
23.请参阅图2所示,具体的上述的饲喂规则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配置:s101饲喂器预录入不同体况和胎次妊娠母猪所对应的饲喂曲线及饲喂分配的数据库信息;s102饲喂器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对应猪只的体况和胎次;s103根据体况和胎次关联对应的饲喂曲线和饲喂分配信息,并将被关联的信息作为饲喂规则进行配置。
24.一般来说,饲喂器录入的数据库信息包括,5种体况、3种胎次组合后的15条饲喂曲线、饲喂时间分配、母猪体况、胎次等参数。饲喂曲线是一条料量随日龄变化的曲线;饲喂时间分配则规定了分餐次数、每一餐占当日料量的百分比及开始、结束时间。
25.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对应猪只的体况和胎次步骤中,猪只的体况和胎次通过具有nfc功能的的标签进行储存,并通过设置于饲喂器上的nfc模块进行读取。
26.饲喂器根据录入的体况、胎次自动匹配到适用于当前体况、胎次的饲喂曲线,根据配种日期、当前日期计算当前日龄,根据当前日龄从曲线中获取当前日龄对应的料量;在饲喂器到达某一餐的饲喂时间时,根据占比计算这一餐的料量,开始本餐饲喂。
27.优选的,采食意愿通过设置于食槽上的红外传感器进行感知,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猪只时,表示猪只有采食意愿。
28.更为优选的饲喂器落料时饲喂器会持续接收重量信号,通过动态称重算法精准控制落料量。
29.请参阅图3,为充分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精准饲喂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通过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其步骤如下:
①ꢀ
饲喂器中提前录入针对妊娠母猪5种体况、3种胎次组合后的15条饲喂曲线、饲喂时间分配。
30.②ꢀ
饲喂器获取对应猪只的体况和胎次信息,根据录入的体况、胎次自动匹配到适用于当前体况、胎次的饲喂曲线,根据配种日期、当前日期计算当前日龄,根据当前日龄从曲线中获取当前日龄对应的料量;在饲喂器到达某一餐的饲喂时间时,根据占比计算这一餐的料量,开始本餐饲喂。
31.③ꢀ
安装于食槽位置的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猪头是否在食槽中。若在食槽中,表明猪只有采食意愿;若不在食槽中,继续检测。
32.④ꢀ
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猪只后,再通过设置于食槽上的称重系统称重判断食槽中饲料余量是否低于下限值。对于下限值的设定,可以根据环境温度以及饲料种类,结合实际情况以余料不易因为堆积产生酸败为准进行设置。
33.⑤ꢀ
当饲料余量少时,饲喂器控制电机开始运行,实时判断已落饲料重量是否等于单次落料量,当重量等于单次落料量时,控制电机停止运行。
34.落料时饲喂器会持续接收重量信号,优选的通过动态称重算法,一方面滤除猪只触碰食槽时的干扰,一方面通过落料时重量信号变化趋势快速计算已落饲料重量。
35.⑥ꢀ
判断已落饲料重量是否已达到本餐次饲喂量,若已达到,则结束饲喂;若没有达到,回到步骤

,进行下一次饲喂。
36.请参阅图4,为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用于妊娠母猪精准饲喂的装置,饲喂器200与料筒100相连,饲喂器上设置有nfc模块210,饲喂器下部通过送料管与食槽300相连接,在食槽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310,同时食槽内还设有称重装置320,饲养的妊娠母猪耳上会戴有存储体况和胎次信息的nfc标签,可以利用手机app分别扫描猪只nfc标签和饲喂器nfc标签将猪只和饲喂器提前绑定在一起的同时根据录入的信息匹配对应配置。当对应餐次时间时,红外传感器感应猪只是否接近食槽,称重装置称量食槽内食物是否充足,当符合要求时饲喂器进行供料完成饲喂。
37.参阅图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将上述精准饲喂装置组成精准饲喂系统,将饲喂器200与控制器400之间进行组网,在一个猪场内通过一组控制器控制若干各个猪栏中的饲喂器,通过控制器设置所管理的各饲喂器的饲喂曲线和餐次分配的数据,同时收集饲喂器各餐次落料及采食的数据。同时通过若干控制器组网,实现对全部猪场的管理,网关与控制器间通过485总线连接,同时通过网关500将数据收集至云端600,手机700是用于猪只和饲喂器绑定的手机app,通过手机nfc功能读取饲喂器nfc标签。可以批量修改下属控制器的参数。
3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