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0730223发布日期:2022-07-13 02:4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

1.本发明涉及盆栽甘薯栽培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甘薯为旋花科番薯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薯是一种具有多元化利用潜质的植物。在建国初期,因农业生产水平低,粮食 ,甘薯被作为一种主粮看待;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产品的极大丰富,甘薯逐渐转变辅食或和休闲保健食品。甘薯品种资源丰富多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利用其食用价值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甘薯所具有的独特观赏价值,因而甘薯慢慢开始被作为一种绿化植被和观赏植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3.而盆栽甘薯在进行栽培时,也需要对其枝干进行支撑限位,使得其枝页向着预定的方向进行生长,从而人为的对其整体的形状进行控制,从而满足部分人们的观看需求,同时为了提高盆栽甘薯的生长速度以及节省营养液的灌溉成本,也需要对其根部直接进行供给营养,对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将甘薯栽种在盆体内,之后可以将安装架以及支撑块放置在盆体上,然后可以转动安装架、支撑块以及固定环,从而使得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相重合,此时第一弹簧会推动第一环形块进行移动,而第一环形块会带动固定杆同步移动,并使得固定杆插入第二固定孔以及盆体内,从而对安装架、支撑块以及固定环进行固定;第二步:可以通过滑杆带动第一环形块以及固定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杆进行移动并将进水槽漏出,此时可以向进水槽内倒入混合有营养液的清水,之后可以松开滑杆,此时第一弹簧会推动第一环形块进行移动,而第一环形块会带动固定杆插入盆体内,同时输送槽以及输送孔中的混合有营养液的清水会通过海绵缓慢渗透至栽种在盆体内甘薯根部,从而更加方便甘薯的吸收;第三步:在甘薯的枝叶生长时,首先可以通过把手拉动定位杆上升来解除定位齿板与齿条的啮合,从而解除对滑块的固定,此时可以对滑块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其靠近对应枝叶的位置上,然后可以松开把手,此时第二弹簧会向下推动第二环形块以及定位杆下降,而定位杆会带动定位齿板下降并与齿条相啮合,从而可以对滑块的位置进行固定;第四步:可以将安装杆插入安装块上的安装孔内,然后在转动安装杆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毕后可以向下推动安装杆并直至环形防滑齿与定位防滑齿相啮合,从而对安装杆以及支撑架的角度进行固定,此时可以将甘薯的枝叶放置在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之间,之后可以通过卡扣对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进行扣接,从而共同形
成夹持环对甘薯的枝叶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甘薯的枝叶进行预定方向的生长。
6.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栽培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的上端开口处套设有一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下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一个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上设置有一个塑型机构。
7.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一个呈环形设置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套设在盆体的顶端外侧壁上,且所述安装架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块呈环形设置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盆体的上表面相抵,且所述安装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盆体的外侧壁上。
8.具体的,所述固定机构均包括四个第一固定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均贯穿开设在固定环上,对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位置的盆体外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一根固定杆,四根所述固定杆的其中一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并延伸至盆体内,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环形槽,四个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一环形块,四块所述第一环形块分别固定套接在四根固定杆的杆壁上,四块所述第一环形块其中一侧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弹簧,四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环形块的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环形槽的槽壁相抵,四个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下端槽壁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滑孔,四块所述第一环形块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滑杆,四根所述滑杆的下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滑孔并延伸至固定环外。
9.具体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个呈t型设置的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开设在安装架的上表面,且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若干块呈t型设置的滑块,若干块所述滑块的上端均贯穿延伸至安装架外,且若干块所述滑块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定位孔,若干个所述定位孔内均滑动连接有一根定位杆,若干根所述定位杆的上端均贯穿延伸至滑块外且固定连接有一个把手,若干根所述定位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齿板,所述环形滑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一块呈环形设置的齿条,若干个所述定位齿板均与齿条相啮合,若干个所述定位孔的孔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二环形槽,若干个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二环形块,若干块所述第二环形块分别固定套接在若干根定位杆的杆壁上,若干块所述第二环形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环形槽槽壁相抵。
10.具体的,所述塑型机构包括若干块安装块,若干块所述安装块分别固定安装在若干块滑块的外侧壁上,且若干块所述安装块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安装孔,若干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均插接有一根安装杆,若干根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分别贯穿对应的安装孔并向上延伸且固定连接有一根支撑架,若干根所述支撑架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呈半圆筒状设置的第一夹持块,若干个所述第一夹持块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一个呈半圆筒状设置的第二夹持块,且若干个所述第一夹持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夹持块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卡扣,位于若干根所述安装杆下方位置的安装架内部上固定连接有一块环形防滑齿,若干根所述安装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层定位防滑齿,且若干层所述定位防滑齿与环形防滑齿相啮合。
11.具体的,四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杆壁上均开设有一个进水槽,四个进水槽的槽壁上均开设有一个呈倾斜状设置的输送槽,四个所述输送槽远离进水槽一侧的槽壁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输送孔,若干个所述输送孔远离输送槽的一端均呈贯穿固定杆设置,所述输送
孔内固定连接有一层海绵。
12.具体的,若干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均开设有两个滚珠槽,若干个所述滚珠槽内均滚动连接有一个滚珠,若干个所述滚珠的下端均贯穿延伸至环形滑槽内且与槽底相抵。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通过设置盆体、支撑机构、固定机构、调整与塑型机构,可以通过固定杆插入第二固定孔以及盆体内,从而对安装架、支撑块以及固定环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后期进行支架的固定,同时可以通过滑杆带动固定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杆进行移动并将进水槽漏出,此时可以向进水槽内倒入混合有营养液的清水,之后可以松开滑杆,此时第一弹簧会推动固定杆插入盆体内,同时输送槽以及输送孔中的混合有营养液的清水会通过海绵缓慢渗透至栽种在盆体内甘薯根部,从而更加方便甘薯的吸收。
14.(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通过设置盆体、支撑机构、固定机构、调整与塑型机构,在使用时,在甘薯的枝叶生长时,首先可以通过移动滑块以及安装块靠近需要修正的枝叶的位置,之后可以将安装杆插入安装孔内,并通过转动安装杆对支撑架以及夹持环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毕之后可以通过夹持环对甘薯的枝叶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甘薯的枝叶进行预定方向的生长。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安装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固定机构的固定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固定机构的灌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塑型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盆体;2、支撑机构;21、安装架;22、支撑块;23、固定环;3、固定机构;31、滑杆;32、第一固定孔;33、第二固定孔;34、固定杆;35、第一环形槽;36、第一环形块;37、第一弹簧;38、滑孔;39、进水槽;310、输送槽;311、输送孔;4、调整机构;41、环形滑槽;42、滑块;43、定位孔;44、定位杆;45、定位齿板;46、齿条;47、第二环形槽;48、第二环形块;49、滚珠;410、第二弹簧;411、把手;412、滚珠槽;5、塑型机构;51、安装块;52、安装孔;53、安装杆;54、支撑架;55、第一夹持块;56、第二夹持块;57、卡扣;58、环形防滑齿;59、定位防滑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9.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将甘薯栽种在盆体1内,之后可以将安装架21以及支撑块22放置在盆
体1上,然后可以转动安装架21、支撑块22以及固定环23,从而使得第一固定孔32与第二固定孔33相重合,此时第一弹簧37会推动第一环形块36进行移动,而第一环形块36会带动固定杆34同步移动,并使得固定杆34插入第二固定孔33以及盆体1内,从而对安装架21、支撑块22以及固定环23进行固定;第二步:可以通过滑杆31带动第一环形块36以及固定杆34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杆34进行移动并将进水槽39漏出,此时可以向进水槽39内倒入混合有营养液的清水,之后可以松开滑杆31,此时第一弹簧37会推动第一环形块36进行移动,而第一环形块36会带动固定杆34插入盆体1内,同时输送槽310以及输送孔311中的混合有营养液的清水会通过海绵缓慢渗透至栽种在盆体1内甘薯根部,从而更加方便甘薯的吸收;第三步:在甘薯的枝叶生长时,首先可以通过把手411拉动定位杆44上升来解除定位齿板45与齿条46的啮合,从而解除对滑块42的固定,此时可以对滑块4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其靠近对应枝叶的位置上,然后可以松开把手411,此时第二弹簧410会向下推动第二环形块48以及定位杆44下降,而定位杆44会带动定位齿板45下降并与齿条46相啮合,从而可以对滑块42的位置进行固定;第四步:可以将安装杆53插入安装块51上的安装孔52内,然后在转动安装杆53对支撑架54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毕后可以向下推动安装杆53并直至环形防滑齿58与定位防滑齿59相啮合,从而对安装杆53以及支撑架54的角度进行固定,此时可以将甘薯的枝叶放置在第一夹持块55与第二夹持块56之间,之后可以通过卡扣57对第一夹持块55与第二夹持块56进行扣接,从而共同形成夹持环对甘薯的枝叶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甘薯的枝叶进行预定方向的生长。
20.一种盆栽甘薯栽培方法的栽培盆,包括盆体1,盆体1的上端开口处套设有一个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的下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机构3,支撑机构2的上端设置有一个调整机构4,调整机构4上设置有一个塑型机构5。
21.其中,支撑机构2包括一个呈环形设置的安装架21,安装架21套设在盆体1的顶端外侧壁上,且安装架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块呈环形设置的支撑块22,支撑块22的下表面与盆体1的上表面相抵,且安装架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23,固定环23套设在盆体1的外侧壁上。
22.其中,固定机构3均包括四个第一固定孔32,四个第一固定孔32均贯穿开设在固定环23上,对应四个第一固定孔32位置的盆体1外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33,四个第一固定孔32内均滑动连接有一根固定杆34,四根固定杆34的其中一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二固定孔33并延伸至盆体1内,四个第一固定孔32内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环形槽35,四个第一环形槽35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一环形块36,四块第一环形块36分别固定套接在四根固定杆34的杆壁上,四块第一环形块36其中一侧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弹簧37,四个第一弹簧37远离第一环形块36的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环形槽35的槽壁相抵,四个第一环形槽35的下端槽壁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滑孔38,四块第一环形块36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滑杆31,四根滑杆31的下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滑孔38并延伸至固定环23外。
23.其中,调整机构4包括一个呈t型设置的环形滑槽41,环形滑槽41开设在安装架21的上表面,且环形滑槽41内滑动连接有若干块呈t型设置的滑块42,若干块滑块42的上端均贯穿延伸至安装架21外,且若干块滑块42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定位孔43,若干个定位孔43
内均滑动连接有一根定位杆44,若干根定位杆44的上端均贯穿延伸至滑块42外且固定连接有一个把手411,若干根定位杆4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齿板45,环形滑槽41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一块呈环形设置的齿条46,若干个定位齿板45均与齿条46相啮合,若干个定位孔43的孔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二环形槽47,若干个第二环形槽47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二环形块48,若干块第二环形块48分别固定套接在若干根定位杆44的杆壁上,若干块第二环形块4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410,若干个第二弹簧410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环形槽47槽壁相抵。
24.其中,塑型机构5包括若干块安装块51,若干块安装块51分别固定安装在若干块滑块42的外侧壁上,且若干块安装块51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安装孔52,若干个安装孔52的孔壁上均插接有一根安装杆53,若干根安装杆53的上端分别贯穿对应的安装孔42并向上延伸且固定连接有一根支撑架54,若干根支撑架54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呈半圆筒状设置的第一夹持块55,若干个第一夹持块55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一个呈半圆筒状设置的第二夹持块56,且若干个第一夹持块55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夹持块56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卡扣57,位于若干根安装杆53下方位置的安装架21内部上固定连接有一块环形防滑齿58,若干根安装杆5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层定位防滑齿59,且若干层定位防滑齿59与环形防滑齿58相啮合。
25.其中,四个固定杆34的上端杆壁上均开设有一个进水槽39,四个进水槽39的槽壁上均开设有一个呈倾斜状设置的输送槽310,四个输送槽310远离进水槽39一侧的槽壁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输送孔311,若干个输送孔311远离输送槽310的一端均呈贯穿固定杆34设置,输送孔311内固定连接有一层海绵。
26.其中,若干块滑块4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两个滚珠槽412,若干个滚珠槽412内均滚动连接有一个滚珠49,若干个滚珠49的下端均贯穿延伸至环形滑槽41内且与槽底相抵。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