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节鱼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9041发布日期:2022-07-06 01:2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节鱼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渔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鱼漂装置。
2.

背景技术:

3.钓鱼作为休闲娱乐的一种活动,在当下越来越受大家的喜爱,其中台钓这种垂钓方法,因其装备较为简单,易学习掌握,较为广泛的流行着。
4.在台钓技法中,需要鱼漂作为观察鱼咬钩时的动作信号,使用鱼漂时,钓鱼人要在实地水域将鱼线末端连接铅坠,铅坠沉入水底,鱼漂又要固定在水面位置,这时需要钓鱼人不断移动调整鱼漂的铅坠相对距离的位置,以适合不同的水深,因此,每次钓鱼前都需要较长时间反复调漂,这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容易将鱼漂快速调整到合理的位置,调节速度慢,体验效果差。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调节鱼漂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漂调节简单快捷,用户体验效果更好的自动调节鱼漂装置。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鱼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呈中空柱状的主体、由所述主体的底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凸出形成的呈圆柱状的两个接线柱、以及由所述接线柱的表面凹陷形成的接线槽,所述接线槽沿所述接线柱的轴向贯穿所述接线柱;锁漂部件,所述锁漂部件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端,用于固定鱼漂;中轴,所述中轴插设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上油封,所述上油封套设于所述中轴并形成密封且与所述中轴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上油封的外周侧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并形成密封;下油封,所述下油封套设于所述中轴并形成密封且与所述中轴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下油封的外周侧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并形成密封;所述下油封与所述上油封间隔设置并共同将所述主体的内部隔离形成密封的油腔,所述油腔内填充阻尼油;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位于所述油腔内并将所述油腔分隔呈上腔和下腔,且所述活动机构设有贯穿其上以将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连通的回流槽;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中轴并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u型单向油封、以及套设固定于所述中轴并形成固定连接且其外周侧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间隔的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周侧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间隔;所述u型单向油封的开口端朝向所述主体的顶端且其外周侧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形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且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共同将所述u型单向油封套形成夹设;
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下腔内,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机构,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下油封的位置。
9.上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并位于所述下油封远离所述上油封的一侧,所述上固定部套设于所述中轴并形成滑动连接;以及,下固定部,所述下固定部与所述中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部抵接于所述上固定部远离所述下油封的一侧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主体。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包括套设于所述中轴并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环本体以及由所述第一固定环本体的其中一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间隔的限位部,所述u型单向油封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本体且所述u型单向油封的开口端与所述上腔连通, 所述第二固定环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本体。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本体的其中一个设有对位槽,其中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对位槽匹配的对位凸块。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回流槽,所述第二固定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回流槽,所述第一回流槽和所述第二回流槽相互连通且共同形成所述回流槽。
13.优选的,所述回流槽贯穿所述u型单向油封设置。
14.优选的,所述上固定部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周侧并套设于所述中轴的上固定盖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上固定盖内的上磁环;所述下固定部包括固定于所述中轴的下固定盖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下固定盖内的下磁环,所述上磁环抵接于所述下磁环。
15.优选的,所述锁漂部件包括用于固定鱼漂且具有弹性的锁漂环以及锁漂螺母,所述主体的顶端的外周侧设有与所述锁漂螺母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锁漂螺母套设于所述锁漂环并与所述主体形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锁漂环固定于所述主体的顶端。
16.优选的,所述锁漂部件包括垂直于所述主体设置并位于所述主体上方的连接柱、固定于所述连接柱并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的呈中空管状的漂座以及将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固定于所述主体的钢丝,所述漂座由弹性材料制成。
17.优选的,所述中轴为呈中空的不锈钢管。
18.优选的,所述中轴还包括收容于所述不锈钢管内的炭纤维棒。
19.优选的,所述中轴还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不锈钢管内且形成固定的螺牙杆,所述螺牙杆部分外露于所述主体的底端,所述下固定部与所述螺牙杆外露于所述主体的部分形成螺纹连接。
20.优选的,还包括c型固定环,所述c型固定环套设于所述接线柱并与所述接线柱形成转动连接。
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自动调节鱼漂装置中,通过将活动机构设置连通上腔和下腔的回流槽,且活动机构设置开口端槽上的u型单向油封,从而,活动机机构向下移动时,下腔内的阻尼油可分别经活动机构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以及活动机构的回流槽两种途径流至上腔,流动速度较大,则活动机构向下移动速度快,即主轴底端的下固定部可快速向下拉出;活动机构在弹簧复位时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上腔的阻尼油则向下腔回流,而此时u型单向油封因其开口端被正面向下压而使开口端扩张至抵接于主体的内周侧,从而阻断了该途径的回流,仅能从活动机构的回流槽回流至下腔,则回流速度慢,使得下固定部回位至抵接于上固定部需要一段缓冲时间,而该缓冲时间足以使铅坠快速沉
入水底,当下固定部回位至抵接上固定部时,将鱼线夹持,相当于将鱼漂的位置实现了固定,从而实现了快速的自动调节效果,使用方便调节简单快捷,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22.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自动调节鱼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已安装鱼漂、鱼线及铅坠;图2为本发明自动调节鱼漂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自动调节鱼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自动调节鱼漂装置的锁漂部件3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6.请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鱼漂装置100,包括外壳1,c型固定环2,锁漂部件3,中轴4,上油封5,下油封6,活动机构7,弹簧8,上固定部9,下固定部10。
27.所述外壳1包括呈中空柱状的主体11、由所述主体11的底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凸出形成的呈圆柱状的两个接线柱12、以及由所述接线柱12的表面凹陷形成的接线槽13。所述接线槽13沿所述接线柱12的轴向贯穿所述接线柱12,用于收容鱼线。
28.当然,还可以在主体外侧套设防滑套14。
29.所述c型固定环2套设于所述接线柱12并与所述接线柱12形成转动连接。转动c型固定环2使其开口位置正对于接线槽13,则可将鱼线20放置于接线槽13内,再转动c型固定环2使其开口位置错位于接线槽13,对鱼线20进行限位,从而防止鱼线20掉出。当然,没有c型固定环2也是可行的,即直接通过接线槽13走线。更优的,接线柱12远离主体11的一端沿接线柱12的径向延伸形成限位壁121,用于对c型固定环2进行限位,防止其从接线柱12沿接线柱12的轴向滑出,提高可靠性。
30.更优的,还可在接线柱12上设置限位卡簧15,限位卡簧15一端固定于接线柱12,另一端弯折至与接线柱12间隔一进入缺口,则共同围成限位空间,鱼线20可先经该缺口进入限位卡簧15,避免安装时鱼线20过大范围摆动,且避免鱼线20直接滑出,可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31.所述锁漂部件3安装于所述主体11的顶端,用于固定鱼漂30。
32.鱼漂30的固定方式有很多,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两种锁漂部件的实施例:在图1-3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漂部件3包括用于固定鱼漂30且具有弹性的锁漂环31以及锁漂螺母32,所述主体11的顶端的外周侧设有与所述锁漂螺母32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锁漂螺母32套设于所述锁漂环31并与所述主体11形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锁漂环31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顶端。此时,将鱼漂30的固定端经锁漂螺母32插入至锁漂环31,通过锁漂环31形成对鱼漂30的固定。
33.如图4所示,为使用另一种锁漂部件的自动调漂装置,所述锁漂部件403包括垂直于所述主体11设置并位于所述主体11上方的连接柱4031、固定于所述连接柱4031并沿所述主体11的轴向延伸的呈中空管状的漂座4032以及将所述连接柱4031的两端固定于所述主
体11的钢丝4033,所述漂座4032由弹性材料制成。此时,将鱼漂30的固定端插入至漂亮认4032即可,因漂座4032具有弹性,其内径略小于鱼漂30的固定端的外径,通过弹性形变进行固定,可靠性更好。
34.当然,鱼漂30的固定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
35.所述中轴4插设于所述主体11的内部。
3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轴4为呈中空的不锈钢管41,硬度大且重量轻,避免对鱼漂30的配重产生影响。
37.更优的,在尽量不增加影响鱼漂30配重的前提下,增加中轴4的强度,所述中轴4还包括收容于所述不锈钢管41内的炭纤维棒42。
38.更优的,所述中轴4还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不锈钢管41内且形成固定的螺牙杆43,所述螺牙杆43部分外露于所述主体11的底端,所述下固定部10与中轴4的固定方式则可以通过下固定部10与所述螺牙杆43外露于所述主体11的部分形成螺纹连接,该连接方式方便拆卸维护。
39.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自动调漂装置100中,中轴4可以为一根不锈钢管41,但因自动调漂装置100尺寸很小,为了增加结构强度,则中轴4还可以为不锈钢管41与纤维棒42组合,也可以为不锈钢管41与纤维棒42及螺牙杆43组合。当然限于上述举例。
40.所述上油封5套设于所述中轴4并形成密封且与所述中轴4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上油封5的外周侧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并形成密封。
41.所述下油封6套设于所述中轴4并形成密封且与所述中轴4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下油封6的外周侧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并形成密封。
42.所述下油封6与所述上油封5间隔设置并共同将所述主体11的内部隔离形成密封的油腔,所述油腔内填充阻尼油,比如二甲基硅油。
43.所述活动机构7位于所述油腔内并将所述油腔分隔呈上腔601和下腔602,且所述活动机构7设有贯穿其上以将所述上腔601和所述下腔602连通的回流槽。
44.所述活动机构7包括套设于所述中轴4并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环71、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环71的u型单向油封72、以及套设固定于所述中轴并形成固定连接且其外周侧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间隔的第二固定环73。
45.所述第一固定环71的外周侧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间隔,所述第二固定环73的外周侧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间隔。
46.所述第二固定环73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71,且与所述第一固定环71共同将所述u型单向油封72形成夹设。
47.所述u型单向油封72的开口端朝向所述主体11的顶端且其外周侧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形成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滑动连接包括u型单向油封72的外周侧与主体11的内周侧间隔或抵接,但不固定相连。
48.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环71包括套设于所述中轴4并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环本体711以及由所述第一固定环本体711的其中一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间隔的限位部712,所述u型单向油封72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本体711且所述u型单向油封72的开口端与所述上腔601连通。其中,限位部712可以位于u型单向油封72的上方,也可以位于其下方,其原理都一样。
49.所述弹簧8位于所述下腔602内,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机构7,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11靠近所述下油封6的位置。
50.所述上固定部9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并位于所述下油封6远离所述上油封5的一侧,所述上固定部9套设于所述中轴4并形成滑动连接。
51.所述下固定部10与所述中轴4形成固定连接,比如上述的与中轴4的螺牙杆43外露于所述主体11的部分形成螺纹连接。所述下固定部10抵接于所述上固定部9远离所述下油封6的一侧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主体11,下固定部10外露于所述主体11的部分用于使用时手持施力,方便将下固定部10向下拉出。
52.使用时,将鱼漂30固定于锁漂部件3,将下固定部10向下拉,带动中轴4向下,从而带动活动机构7向下滑动,此时下腔602内的阻尼油经活动机构7与主体11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途经一)以及活动机构7的回流槽(途经二)两种途径流至上腔601,而且流经途经一时通过压力使u型单向油封72向内压缩,使得该间隙更大,从而阻尼油可快速从下腔601流至上腔602,实现下固定部10的快速抽出。此时再将鱼线20经过接线柱12后置于上连接部9与下连接部10之间,将鱼线20上的铅坠40与自动调漂装置100共同投入水中,此时鱼漂30因需要浮在水面上,而铅坠40因重力快速下沉,从而带动鱼线20向下沉,而活动机构7在弹簧8复位时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上腔601的阻尼油则向下腔602回流,而此时u型单向油封72因其开口端被正面向下压而使开口端扩张至抵接于主体11的内周侧,从而阻当了该途径(途经一)的回流,仅能从活动机构7的途径二的回流槽回流,则回流速度慢,使得下固定部10回位至抵接于上固定部9需要一段缓冲时间,而该缓冲时间足以使铅坠40快速沉入水底,当下固定部10回位至抵接上固定部9时,上固定部9与下固定部10共同将鱼线20夹持,相当于铅坠40刚好位于水底的位置时确定了鱼漂30在鱼线20上的位置,并将鱼漂30的位置实现了固定,从而实现了快速的自动调节效果,使用方便调节简单快捷,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53.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环71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回流槽710,所述第二固定环73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回流槽74,所述第二回流槽74与所述第一回流槽710相互连通共同形成所述回流槽,从而共同将所述上腔601与所述下腔602连通。
54.第二固定环73的设置使得活动机构7的结构稳定些更可靠。
55.第一固定环71及第二固定环73的设置可使得中轴4向上回缩或向下抽拉时,分别对u型单向油封72形成推力,避免了u型单向油封72过度变形而失效。
56.当然,只需一个固定环也是可行的,比如只设计第一固定环71,则此时u型单向油封72靠近中轴4的一侧直接与中轴4固定连接或直接与第一固定环71固定连接,以使得中轴4上下移动时可有效带动u型单向油封72移动,但因u型单向油封72为橡胶制成,直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效果不佳,且u型单向油封72容易过度变形而导致阻尼油的流通效果不佳,从而影响自动缓冲调节的效果。
57.当然,回流槽的设置不限于此,比如,所述回流槽贯穿所述u型单向油封72设置,这也是可行的。
58.更优的,所述第二固定环73与所述第一固定环本体711的其中一个设有对位槽75,其中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对位槽75匹配的对位凸块76。对位凸块76卡设于对位槽75中,该结构设置可准确的将第一回流槽710和第二回流槽74实现对位连通,提高组装可靠性和效率。
59.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固定部9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内周侧并套设于
所述中轴4的上固定盖91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上固定盖91内的上磁环92。所述下固定部10包括固定于所述中轴4的下固定盖101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下固定盖101内的下磁环102,所述上磁环92抵接于所述下磁环102。上磁环92与下磁环101的设置可以通过磁吸力增加对鱼线20的夹持辅助力,从而实现对鱼漂30的调节位置达到更可靠的夹持效果。
6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自动调节鱼漂装置中,通过将活动机构设置连通上腔和下腔的回流槽,且活动机构设置开口端槽上的u型单向油封,从而,活动机机构向下移动时,下腔内的阻尼油可分别经活动机构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以及活动机构的回流槽两种途径流至上腔,流动速度较大,则活动机构向下移动速度快,即主轴底端的下固定部可快速向下拉出;活动机构在弹簧复位时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上腔的阻尼油则向下腔回流,而此时u型单向油封因其开口端被正面向下压而使开口端扩张至抵接于主体的内周侧,从而阻断了该途径的回流,仅能从活动机构的回流槽回流至下腔,则回流速度慢,使得下固定部回位至抵接于上固定部需要一段缓冲时间,而该缓冲时间足以使铅坠快速沉入水底,当下固定部回位至抵接上固定部时,将鱼线夹持,相当于将鱼漂的位置实现了固定,从而实现了快速的自动调节效果,使用方便调节简单快捷,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