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架改棚架的葡萄架形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17382发布日期:2022-08-20 04:4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V形架改棚架的葡萄架形改造方法与流程
一种v形架改棚架的葡萄架形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属于葡萄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形架改一字形棚架的葡萄架形快速成形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2.葡萄作为一种喜阳的多年生木质藤本果树,由于其种植面积较大,实际生产中的标准化要求较高。为了较好满足葡萄生长对光照需要,同时方便葡萄采摘、机械入园,实际产业化葡萄园管理中,通常会根据葡萄品种、栽培模式等情况选择“v”形架、平棚架等架形。
3.在传统葡萄种植中,受管理技术和种植理念限制,种植户为了追求高产,通常采用“v”形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v”形架栽培(见图1)已经不能满足葡萄优质、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植密度大(株行距0.5-2.0米
×
2.0-3.0米,每亩种植222

889株不等),生产管理难,费时费工,不方便机械入园操作;二是葡萄架面和结果部位低,受土壤湿度影响大,病害发生严重,用药多,果品不安全;三是葡萄行间有大量的光照射到地面,不能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提高果实品质;四是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势越来越旺,生产上不断地进行剪梢管理,不但费工,而且容易造成营养生长与果实生长不平衡,导致果实品质很难提高;五是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生产投入也逐年增加,效益越来越差。
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葡萄生产中主要推广的葡萄树形是“一”字形棚架(见图2),也称作稀植高光效平棚架,由于具有便于机械化管理、且通风透光好、葡萄品质高等优点,因此是目前葡萄生产的主推架形。该树形能够克服“v”形架的缺点,按照2.5-3.0米
×
4.0-6.0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28-67株,具有管理植株数量少、节省人工和水肥的技术优点。另外,棚架架面高,病虫害发生减少,且具有较大的株行距,便于机械入园和机械化管理。同时,由于葡萄结果枝蔓平行分布,长势缓和,通风透光好,光照利用率高,果实品质好。因此对于提高葡萄栽种管理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价值。
5.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决策错误等人为或技术失误,以及随着农业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深入,实际葡萄栽种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对于葡萄“v”形架进行改造,从而更好延长葡萄收获年限或者提高葡萄质量的技术需求。因此,对于盛果期内葡萄“v”形架如何在最低效益损失情况下进行棚架改造是一门现实的技术需求。
6.基于棚架的技术优点,现有技术中,如果将已经成型的“v”形架直接改造成棚架,其常规方式中,一种是将原来结果枝全部剪掉,重新培养成棚架树形,这样无疑会损失一年的葡萄产量和效益;另一种方式是边结果边改架形,但这种方式会出现管理上重“结果”而轻“改架形”的后果,最终造成培养的棚架枝蔓生长量小,不能达到当年棚架成形第二年丰产的效果,进而影响棚架优势的发挥。基于这些现实情况,针对葡萄栽培过程中“v”形架改“一”字形棚架的快速成形改造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意义。
的留叶片方式摘心(当新梢长出5片叶时留4片叶进行第一次摘心,当新梢顶部的一次副梢长出4叶片后留3片副梢叶进行第二次摘心,之后,当新梢顶部的二次副梢长出3片叶后留2片叶摘心),待相邻两株植株的主蔓相遇后,同时对主蔓进行摘心。
13.上述6个生长阶段按照“促进生长+抑制生长+抑制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促进生长”的管理原则进行摘心。
14.上述v形架改棚架的葡萄架形改造方法中,步骤3)还包括待改造葡萄植株上的结果枝的管理,具体如下:发芽后至开花前(30-40天):进行6叶第一次摘心,然后保留结果新梢顶端副梢沿“v”型架斜向上生长,顶端以下的副梢均留一片叶绝后摘心或全部抹除;花期(10天左右):当见信使花开放时,对所有新梢进行摘心,促进坐果;坐果后及果实第一次膨大期(40天左右):对于结果新梢按照“6+4+3+2”方式进行摘心(当新梢长出7片叶时留6片叶进行第一次摘心,当新梢顶部的一次副梢长出5叶片后留4片副梢叶进行第二次摘心,当新梢顶部的二次副梢长出4片叶后留3片叶进行摘心,之后,当新梢顶部的三次副梢长出3片叶后留2片叶进行摘心),保证一个结果新梢上有15
±
3片叶为果实提供营养,顶端以下的所有副梢均留一片叶绝后摘心或全部去掉;当结果新梢叶片达到15
±
3片时对其进行反复摘心,抑制生长,促进果实快速膨大;硬核期(15天左右):每周进行一次摘心,控制结果新梢上的所有副梢生长;果实软化期到成熟期(20-30天):对结果新梢上的所有副梢进行摘心,控制生长,促进果实第二次膨大和糖分积累;果实成熟后,尽快采收销售;葡萄采收后:对所有结果新梢留7
±
2片叶进行重剪,然后每周按照约1/3结果新梢的量分批次对重剪的结果新梢进行疏除。
15.具体的,步骤1)中,葡萄植株的株行距2.5-3.0米
×
4.0-6.0米,南北行向。
16.具体的,步骤1)中,主蔓钢丝粗度3.2毫米。
17.进一步的,步骤1)中,棚架钢丝粗度2.2毫米,南北方向棚架钢丝间距50厘米;东西方向钢丝以主蔓钢丝为中心而对称设置,每一根主蔓钢丝两侧的棚架钢丝与对应主蔓钢丝的间距依次为30-35厘米、70-80厘米和120-135厘米(即每一根主蔓钢丝两侧各设置3根棚架钢丝),详见图4。
18.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非改造葡萄植株在架形改造当年按照正常管理方式进行新梢、花果和肥水管理,正常结果,果实采收后对所有结果新梢留7
±
2片叶左右进行重剪,停止施肥灌水,然后移除。具体如下:发芽后至开花前(30-40天):施肥管理:每亩施入高氮型复合肥5
±
1千克;灌水管理:每10
±
2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大于60%;坐果后及果实第一次膨大期(40天左右):施肥管理:每亩施平衡肥5
±
1千克,每间隔7-10天施加一次;灌水管理:每5-7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大于70%;硬核期(15天左右):施肥管理:每亩施平衡肥5
±
1千克,每间隔7-10天施加一次;灌水管理:每5-7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大于70%;
果实软化期到成熟期(20-30天):施肥管理:每亩施高钾复合肥5
±
1千克,每间隔10
±
2天施加一次;灌水管理:每10
±
2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
19.本发明所述v形架改棚架的葡萄架形改造方法,适应范围:葡萄品种:包括阳光玫瑰、夏黑或巨峰等目前生产中的主栽、长势较旺的葡萄品种;树龄:2年生及以上处于结果期的树。
20.针对现有“v”形架改棚架过程中,要么损失一年的产量和效益、要么无法及时达到棚架成形的管理缺陷,本技术通过充分利用葡萄不同阶段的生长规律和果实发育规律,通过合理的枝蔓修剪管理,从而达到结果枝生长、果实生长和棚架枝蔓生长的利益最大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葡萄不同阶段的生长规律和果实发育规律,通过合理的枝蔓修剪达到结果枝生长、果实生长和棚架枝蔓生长利益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确保葡萄产量效益。本本发明方法在保证非改造葡萄植株当年正常生长和结果的前提下,对待改造葡萄植株的枝蔓进行管理和培养,这样既克服了现有改棚架当年葡萄没有产量的缺陷,又解决了结果枝生长与棚架枝蔓生长的竞争问题,实现在不影响葡萄当年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将传统“v”形架改为高光效平棚架的目的。
附图说明
21.图1为现有技术中葡萄的“v”形架栽培;图2为现有技术中葡萄的“一”字形棚架栽培;图3为现有的双十字“v”形架(左)和三角形“v”形架(右);图4 为本发明所述改造方法中的棚架平面俯视示意图;图中黑色圆点为葡萄植株(主干)位置,黑色粗线为主蔓钢丝,黑色细线为棚架钢丝;图5为实施例1中改造前的现有“v”形架结构情况;图6为实施例1中改造后的棚架平面俯视示意图;图中黑色圆点为葡萄植株(主干)位置,黑色粗线为主蔓钢丝,黑色细线为棚架钢丝;图7为实施例1中待改造葡萄植株棚架枝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新主干、主蔓及主蔓副梢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中待改造葡萄植株棚架枝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新主干、主蔓及主蔓副梢生长照片;图9为采用实施例1所述方法棚架改造后第二年葡萄生长结果图(2020年);图10为采用实施例1所述方法棚架改造后第三年葡萄生长结果图(2021年)。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23.下述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
24.实施例1以6年生夏黑葡萄“v”形架(株行距1.0米
×
3.0米,南北行向)改“一”字形棚架(株
行距2.5米
×
6.0米,南北行向)为例进行方案详述。
25.在介绍具体实施例前,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技术的相关研发情况,就本实施例中部分背景性实验情况简介如下。
26.现有葡萄栽种情况:种植模式:日光温室(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天河路北段河南中远葡萄研究所有限公司),东西方向长度80米,南北方向长度8米。
27.葡萄品种:夏黑;树龄:6年生;密度:1.0米
×
3.0米,每亩222株;亩产量:900~950千克;南北行向,主干高度80厘米。日光温室北侧有1米通行道,第一株植株距离北墙1.5米。
28.现有“v”形架:水泥柱:南北方向3根水泥柱,北侧和南侧水泥柱分别距离温室北墙和南侧边缘1米,中间水泥柱间距3米,规格80厘米
×
80厘米
×
250厘米,埋入地下50厘米;东西方向每3米一根,规格同南北方向。主蔓钢丝距离地面80厘米,第一道横梁距离地面110厘米,长度60厘米;距离第一道横梁40厘米处设置第二道横梁,横梁长度140厘米(见图5)。
29.针对上述“v”形架改棚架时,为确保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改造过程简介如下。
30.(一)基础设施改造2019年1月,在现有v形架(株行距:1米
×
3米,南北行向)的葡萄主蔓上方距离地面1.6米处,垂直于地垄方向(东西向)拉设一道主蔓钢丝,用于绑缚固定葡萄主蔓;然后在高于主蔓钢丝15厘米处拉设棚架钢丝构成田字形棚架架面;改造后棚架株行距为2.5米
×
6.0米。
31.改造后的田字形棚架规格:葡萄植株的株行距2.5米
×
6米,南北行向,每行3株;主蔓钢丝高度1.6米,东西方向,主蔓钢丝粗度3.2毫米;棚架钢丝高度1.75米,棚架钢丝粗度2.2毫米,南北走向的棚架钢丝间距50厘米;东西走向的棚架钢丝以主蔓钢丝为中心而对称设置,每一根主蔓钢丝两侧的棚架钢丝与对应主蔓钢丝的间距依次为30厘米、70厘米和125厘米(即每一根主蔓钢丝两侧各设置3根棚架钢丝),详见图6。
32.(二)待改造葡萄植株的筛选和处理待改造葡萄植株的筛选:针对现有“v”形架中的葡萄植株,选择第2、4、6、8等偶数行作为固定改造行,在固定改造行中选择距离温室北墙1.5米、4.0米、6.5米位置处最近的植株分别作为第1、2、3株待改造葡萄植株(株距2.5米)。改造后每亩约45株。
33.剩余植株:剩余葡萄植株作为非改造葡萄植株,在架形改造当年正常管理,果实采收后重剪、移除。
34.(三)待改造葡萄植株的的培养和管理第1,待改造葡萄植株的棚架枝蔓的培养和管理发芽后至开花前(30-40天):春季发芽后,选择距离主干最近位置处且长势良好的新梢去除果穗,并将其作为棚架葡萄新主干培养向上生长,棚架葡萄新主干上发出的副梢留1片叶绝后摘心。待长到距离主蔓钢丝10厘米左右位置时进行摘心,保留摘心位置下面两个叶片处的副梢使其沿主蔓钢丝分别向东西方向生长,成为主蔓(见图7和8)。
35.花期(10天左右):当见信使花开放时,对主蔓新梢进行摘心,抑制其生长,促进坐果。
36.坐果后及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40天左右):保留主蔓上所有副梢,每5天进行一次摘心,抑制其生长。
37.硬核期(15天左右):此时重点培养棚架两个主蔓及其副梢生长。保留主蔓所有副梢,待其长到5片叶时进行摘心,一方面促进副梢基部冬芽花芽分化,培养第二年的结果母枝,另一方面促进主蔓新梢向前生长。
38.果实软化期到成熟期(20-30天):对所有枝蔓进行摘心,抑制其生长。
39.葡萄采收后:重点培养棚架两个主蔓及其副梢生长。主蔓上所有副梢按照“4+3+2”的留叶片方式摘心(当新梢长出5片叶时留4片叶进行第一次摘心,当新梢顶部的一次副梢长出4叶片后留3片副梢叶进行第二次摘心,之后,当新梢顶部的二次副梢长出3片叶后留2片叶摘心),待相邻两株植株的主蔓相遇后,同时对主蔓进行摘心。
40.6个生长阶段按照“促进生长+抑制生长+抑制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促进生长”的管理原则进行摘心。
41.第2,待改造葡萄植株上结果枝的培养和管理发芽后至开花前(30-40天):根据新梢生长长度分批次进行6叶第一次摘心,然后保留结果新梢顶端副梢沿“v”型架斜向上生长,顶端以下的副梢均留一片叶绝后摘心或全部抹除。
42.花期(10天左右):当见信使花开放时,对所有新梢进行摘心,促进坐果。
43.坐果后及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40天左右):对于结果新梢按照“6+4+3+2”的方式进行摘心(当新梢长出7片叶时留6片叶进行第一次摘心,当新梢顶部的一次副梢长出5叶片后留4片副梢叶进行第二次摘心,当新梢顶部的二次副梢长出4片叶后留3片叶进行摘心,之后,当新梢顶部的三次副梢长出3片叶后留2片叶进行摘心),保证一个结果新梢上有15片叶左右为果实提供营养,顶端以下的所有副梢均留一片叶绝后摘心或全部去掉;当结果新梢叶片达到15片左右时对其进行反复摘心,抑制其生长,促进果实快速膨大。
44.硬核期(15天左右):每周进行一次摘心,控制结果新梢上的所有副梢生长。
45.果实软化期到成熟期(20-30天):对于结果新梢上的所有副梢进行摘心,控制其生长,促进果实第二次膨大和糖分积累。果实成熟后,尽快采收销售。
46.葡萄采收后:对所有结果新梢留7片叶左右进行重剪,然后每周按照结果新梢1/3的量分批次对重剪的结果新梢进行疏除。
47.(四)非改造葡萄植株的的培养和管理针对非改造葡萄植株(即,现有“v”形架下剩余的其它植株):按照正常管理方式进行新梢、花果和肥水管理,正常结果,果实采收后对所有结果新梢留7片叶进行重剪,停止施肥灌水,然后移除。施肥、灌水、打药管理具体如下。
48.发芽后至开花前(30-40天):施肥管理:每亩施入高氮型复合肥(30-10-10,中霖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千克。
49.灌水管理:每10天左右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大于60%。
50.病虫害防治:绒球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2-3叶时,喷10%联苯菊酯3000倍液;花序分离时,喷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40%嘧霉胺1000倍液;坐果后及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40天左右):施肥管理:每亩施平衡肥(19-19-19+te,中霖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千克,每间隔7天施加一次。
51.灌水管理:每7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大于70%。
52.病虫害防治:谢花后2-3天,喷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谢花后12天,喷30%万保露600倍+40%氟硅唑8000倍;谢花后22天左右,喷30%万保露600倍+70%甲基硫菌灵800倍;套袋前果穗处理,用50%保倍福美双3000倍+37%苯醚甲环唑3000倍+50%抑霉唑3000倍快速浸泡下拿出。
53.硬核期(15天左右):施肥管理:每亩施平衡肥(19-19-19+te,中霖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千克,每间隔8天施加一次。
54.灌水管理:每7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大于70%。
55.果实软化期到成熟期(20-30天):施肥管理:每亩施高钾复合肥(12-6-38+te,中霖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千克,每间隔10天施加一次。
56.灌水管理:每10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
57.按照上述方法,测量并记录新培养的主干、主蔓、结果母枝当年的生长情况:2019年9月15日对改造后的棚架枝蔓生长量进行测定,数据如下。
58.对上表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主蔓副梢粗度或主蔓粗度均达到第二年结果要求,进而可为丰产奠定基础。
59.未改造之前夏黑葡萄产量为900~950千克/亩,改造当年夏黑葡萄产量为935千克/亩,两者葡萄产量相近;未改造之前和改造当年葡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达到20%左右。说明棚架改造没有对当年的葡萄产量造成影响。改造后第二年夏黑葡萄产量为920千克/亩(葡萄生长结果图见图9),第三年产量为1050千克/亩(葡萄生长结果图见图10)。
60.综上,采用本发明改造方法,既克服了现有改棚架当年葡萄没有产量的缺陷,又解决了结果枝生长与棚架枝蔓生长的竞争问题,从而达到在不影响葡萄当年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将传统“v”形架改为高光效平棚架的目的。
61.实施例2与实施例1类似,发明人对其他不同年限的不同葡萄品种的“v”型架进行了改造,同时,对相关葡萄产量及品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简介如下。
62.目前,葡萄生产主要是控制产量,提高品质,如果不控制产量的话,每亩葡萄产量可达7000~8000斤,甚至更高,但品质较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仅为14-15%,口感差,售卖价格很低。具体每个品种的产量控制标准也不一样,如夏黑,一般控制在亩产量1000千克左右;阳光玫瑰,一般控制亩产量在1500千克左右。棚架和“v”型架的产量一般相同,主要由葡萄品种决定。
63.针对改棚架后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情况与改造前“v”形架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如下。
64.1)在果实产量方面,未改造之前和改造当年两者葡萄产量相近。
65.2)在果实品质方面,棚架的果实品质比“v”形架好。对于有颜色的葡萄品种,棚架栽培后,果实上色均匀且上色快,但“v”形架的果实上色不均匀且慢,即存在外侧上色、内侧不上色或外侧上色好、内侧上色差的问题。
66.3)在果实口感方面,棚架栽培的葡萄果实糖度高、风味浓。如夏黑品种,在相同时间测定,棚架栽培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20%~22%,而“v”形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17%~18%;如阳光玫瑰品种,棚架栽培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20%~21%,且香味浓郁,而“v”形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17%~18%,口感淡。
67.综上可知: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葡萄不同阶段的生长规律和果实发育规律,通过合理的枝蔓修剪达到结果枝生长、果实生长和棚架枝蔓生长利益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确保葡萄产量效益。本发明方法既解决了改棚架当年葡萄没有产量的问题,又解决了结果枝生长与棚架枝蔓生长的竞争问题,实现在不影响葡萄当年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将传统“v”形架改为高光效平棚架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