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

文档序号:31606492发布日期:2022-09-21 10:5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

1.本发明属于复合种植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


背景技术: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是一行玉米一行豆,现在试点试验的多数是两行玉米二到四行豆,所以叫带状复合种植,能够不遮蔽光线、满足两种作物的需要。
3.由于作物生长规律,大豆与玉米天然存在争地问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的问题。以前种了大豆就种不了玉米,种了玉米就种不了大豆。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就能够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能稳产,同时又多收一季大豆,每亩地可多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畜牧业的发展,对大豆的需求大幅增加,进口量增长较快。目前,国产的大豆可以满足食用消费需求,而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等方面的需求。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要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4.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已试点多年,尤其在西南地区,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已达到700多万亩,而且这种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2022年是我国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将积极承担复合种植任务,学习掌握适宜模式和关键技术要领,确保实现预期效果,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5.现有技术中,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过程中,对于同时对两者间进行播种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主要体现在:人们大多是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播种机进行分批次播种,这样不仅增加人们的工作负担,同时播种工作进程受限,工作效率低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由于大豆易出现倒伏,而玉米生长过旺也会出现倒伏,进而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在针对此类情况,除现有的采用喷洒药物使得植株更加粗壮以外,人们还会采用扩大带间距的方式实现,若利用分批次进行播种种植,虽然能够由人们进行控制播种位置,但是相对来说仍然较为复杂,还需要人们进行测量或其他方式进行丈量播种间距,即使是在一个播种机内放置不同的作物种子进行播种,这样作物间的种植间距仍然无法进行自由调节,同样的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及工作量,实用效果不佳,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且对于种植在同一方向上的同种作物来说,相邻两作物间的落种位置也对作物是否可以茁壮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上述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过程中播种工作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便捷实现对玉米大豆种植过程中对其落种位置和作物种植带间距的有效调节,进而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进程及其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并作物后续生长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包括依靠外部动力设备进行驱动且相连接的播种机本体,所述播种机本体包括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一侧设置有播种元件,所述播种元件包括呈中空矩形状设计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设置有进种罩,所述支撑板内侧下端设置有下种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开沟器,所述支撑板的后方一侧设置有平整机构,所述行走架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播种元件进行自由移动调节的纵向传动机构,靠近所述下种机构的开沟器一侧设置有辅助移动装置,所述下种机构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吸气组件、输种盘和挡气机构,所述前端盖一侧设置有容纳罩并与进种罩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挡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后端盖下方一侧的固定座和驱动部件,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转动板且其一端贯穿至后端盖内,所述转动板一端设置有呈劣弧状设计的适配板,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偏心圆盘,且其与适配板相抵靠。
8.作为优选,所述纵向转动机构设置有两个,且一个纵向传动机构与两个播种元件相连接,所述纵向传动机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侧设置有限位滑条,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正反双向丝杆,所述正反双向丝杆上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一侧设置有呈工状设计的连接板,并与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板贯穿处的后端盖上开设有与转动板相适配的槽口,所述吸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后端盖一侧的出气管,所述后端盖内设置有汇流罩,所述汇流罩外外周设置有导气管,多个所述导气管的前端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的环管,且与导气管相导通,所述汇流罩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输种盘设置在转轴上且相对汇流罩发生转动,所述转轴另一端贯穿至前端盖的外部。
10.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移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可相对壳体发生转动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呈凹形设计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内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转板,所述立杆一侧设置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内设置有升降锁止杆,所述转动板和升降锁止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升降锁止杆外周套设有减震弹簧且位于限位套管内,所述升降锁止杆贯穿壳体与限位套管设计,且与通孔相对应,所述转板一端设置有拉绳,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呈f状设计的限位锁杆。
11.作为优选,所述输种盘内的边角处开设有多个呈簸箕状设计的置种槽,且与环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前端盖内侧还设置有下料板,且其一侧贴合输种盘并预留出输种盘实现便捷转动的缝隙。
12.作为优选,所述平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一侧且呈h型设计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下端设置有整平轮,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呈凹形设计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和转动架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转动架下端设置有呈h状设计的立架,所述立架的两端均倾斜设置有拨土轮,所述立架下端设置有呈t型状设计的架杆,所述架杆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辅助轮。
13.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架下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架上端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开沟器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下端的立板,所述立板一侧设置有开沟犁。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5.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通过设置的纵向传动机构,实现了对播种元件所处相对位置的自由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劳动强
度,减少了工作量,并且有效提升了播种工作进程,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的挡气机构,其能实现对同一种植方向上相同作物种植间距的自由调节,以确保相邻同种作物都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加了装置设备使用功能性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便捷实现对玉米大豆种植过程中对其落种位置和作物种植带间距的有效调节,进而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进程及其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并作物后续生长提供良好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的轴测图;
18.图2为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19.图3为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结构的仰视轴测图;
20.图4为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的结构侧视图;
21.图5为纵向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纵向传动机构的结构正视图;
23.图7为下种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24.图8为前端盖的后视轴测示意图;
25.图9为下种机构的部分结构正视图;
26.图10为下种机构的部分内部结构侧视图;
27.图11为辅助移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辅助移动装置的仰视轴测示意图;
29.以上各图中,1、播种机本体;2、行走架;21、行走轮;22、连接架;3、支撑板;4、进种罩;5、下种机构;51、前端盖;52、后端盖;53、吸气组件;54、输种盘;55、挡气机构;56、转轴;511、容纳罩;521、槽口;531、出气管;532、汇流罩;533、导气管;534、环管;541、置种槽;551、固定座;552、转动板;553、适配板;554、电机;555、偏心圆盘;6、开沟器;61、立板;62、开沟犁;7、平整机构;71、转动架;72、整平轮;73、放置架;74、减震机构;75、立架;76、拨土轮;77、架杆;78、辅助轮;8、纵向传动机构;81、盒体;82、限位滑条;83、正反双向丝杆;84、移动块;85、连接板;9、辅助移动装置;91、壳体;92、万向轮;93、连接支架;94、立杆;95、转板;96、限位套管;97、升降锁止杆;98、连接杆;99、减震弹簧;931、通孔;10、拉绳;11、限位锁杆;12、下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
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一种可变间距调节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机,包括依靠外部动力设备进行驱动且相连接的播种机本体1,播种机本体1包括行走架2,行走架2一侧设置有播种元件,播种元件包括呈中空矩形状设计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上端设置有进种罩4,支撑板3内侧下端设置有下种机构5,支撑板3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开沟器6,支撑板3的后方一侧设置有平整机构7,上述各装置设备间的设立,均与现有技术相类似,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说,为了有效完成对于作物种植带间距的便捷调整,行走架2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播种元件进行自由移动调节的纵向传动机构8,靠近下种机构5的开沟器6一侧设置有辅助移动装置9,其主要是对播种元件在进行带间距的调整过程,起到辅助移动的作用,以确保其的流畅性,进一步的说,下种机构5包括前端盖51、后端盖52、吸气组件53、输种盘54和挡气机构55,前端盖51和后端盖52用于实现对作物种子的暂存,以为输种盘54的转动取走提供便利性,且其两者均呈哨子状设计,远离拨种机构一端的前端盖51和后端盖52内组合有落种通道,作物种子能够有效落至被开沟后的土壤中,等待后续处理;前端盖51一侧设置有容纳罩511并与进种罩4的下端相连接,便于作物种子的有效进入,实用性好,其中,容纳罩511内的下端倾斜设计,便于作物种子滑落至输种盘54的转动路径处,以为其带动种子做大半周的转动带来便利;进一步的,挡气机构55包括设置在后端盖52下方一侧的固定座551和驱动部件,固定座551内设置有转动板552且其一端贯穿至后端盖52内,转动板552一端设置有呈劣弧状设计的适配板553,驱动部件包括电机554,电机554的输出端设置有偏心圆盘555,且其与适配板553相抵靠,具体描述为:对于作物种子在不经挡气机构55的参与而正常落种时,其相邻作物间的间距则是由播种机本体1的行进速度和输种盘54上置种槽541所开设的间距大小共同作用的,即为行进速度快、相邻置种槽541间距大,则落种位置的间距更大,相反亦然,但是,通过改变其运行速度和输种盘54上的置种槽541间距的方式,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植进程,而且对于输种盘54的更换来说,也更为复杂、繁琐,实用性不高,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同种作物间相邻间距的自由调整,所设立的挡气机构55则可以实现,其具体的工作过程为:电机554驱动偏心圆盘555转动并作用在适配板553上,在固定座551的限制下,转动板552发生转动,即做远离环管534和导气管533导通处(吸引口)和转动至其上方的往复运动,以对其所在位置处的吸引力有无进行自由控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存放在前端盖51和后端盖52内的作物种子最大高度,不超过环管534所在的吸种区最下端,在本实施例中,挡气机构55设置在环管534上第二个导气管533与之导通的位置处的目的是:一方面不会影响种子被有效吸引起来,另一方面是在此处进行挡气处理,即暂时的隔断其吸引力,作物种子上升高度不高,能够有效掉落在未播种的种子存放区,相对来说,使用功能性更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挡气机构55的设立位置,电机554驱动偏心圆盘555而带动转动板552的运动周期(记其从初始的远离状态到阻隔环管534再回到初始的远离状态为一个周期)与转轴56带动输种盘54转动的运动周期(输种盘54内第一粒被吸引种子后转动至转动板552所处水平位置且直至第二粒种子移动至转动板552所处水平位置为一个周期)相同,具体的描述是:转动板552在转向水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一粒种子被吸引且转动,当第一粒种子转动至转动板552水平状态下时,被其暂时阻断吸引力而发生掉落,此时,第
二粒种子恰好被吸引,进而在转动板552在复位过程中,第二粒种子刚好通过转动板552的水平状态,进而后续其随着输种盘54的转动,最后经由另一端导出完成落种,当然,人们可以根据相邻作物种植间距进行设定其运动周期,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由于挡气机构55中的转动板552端部尺寸大于导气管533和环管534导通处的规格尺寸,因此,该导通处相较于环管534的其他部位来说,吸引力略大,当转动板552转动至置种槽541与导气管533和环管534导通处所在平面上时,处在置物槽内的种子由于缺少吸引力,其会出现掉落并与其他未播种种子融合在一起,等待后续的播种;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纵向传动机构8,实现了对播种元件所处相对位置的自由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劳动强度,减少了工作量,并且有效提升了播种工作进程,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的挡气机构55,其能实现对同一种植方向上相同作物种植间距的自由调节,以确保相邻同种作物都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加了装置设备使用功能性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便捷实现对玉米大豆种植过程中对其落种位置和作物种植带间距的有效调节,进而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进程及其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并作物后续生长提供良好生长环境。
33.为了充分实现对播种元件所处位置的自由调节,以便捷实现对作物带间距的调整,纵向转动机构设置有两个,且一个纵向传动机构8与两个播种元件相连接,其中,位于中心两侧的两个播种元件用于大豆的种植,最外侧的两个播种元件用于实现玉米的种植,其种植方式符合现有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使用性强,具体的说:纵向传动机构8包括盒体81,盒体81内侧设置有限位滑条82,盒体81内设置有正反双向丝杆83,正反双向丝杆83上设置有移动块84,移动块84一侧设置有呈工状设计的连接板85,并与支撑板3进行螺栓连接,具体描述为:移动块84一侧的四周边角处设置有滑块,并卡接在限位滑条82上,其与正反双向丝杆83间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当正反双向丝杆83在外部动力输入设备的控制下,实现一个纵向转动机构中的两个移动块84发生相对或相向的移动,从而在连接板85的作用下,带动着播种元件进行移动,人们则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调整其所在的相对位置,使得作物种植间距可调,适配性的实现扩大或减小带间距,满足人们不同的生产使用需求。
34.为了提高装置设备所设计的合理性,转动板552贯穿处的后端盖52上开设有与转动板552相适配的槽口521,为转动板552的便捷插入提供了便利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作物种子需要利用吸气组件53来保证其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输种盘54和环管534间的间距不会过大,且小于种子的规格尺寸,基于此所设计的转动板552,其厚度也是小于作物种子的最小尺寸,一方面能够确保作物种子不会从槽口521处发生掉落,另一方面还能确保输种盘54和转动板552进行相应的运动且不受影响,保障装置设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具体的说:吸气组件53包括设置在后端盖52一侧的出气管531,后端盖52内设置有汇流罩532,汇流罩532外外周设置有导气管533,多个导气管533的前端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的环管534,且与导气管533相导通,汇流罩532一侧设置有转轴56,输种盘54设置在转轴56上且相对汇流罩532发生转动,转轴56另一端贯穿至前端盖51的外部,具体描述为:出气管531与外设的气体吸引装置相连接,气体经由环管534、导气管533、汇流罩532和出气管531,并在气体吸引装置的作用下吸出,环管534区域处形成吸种区,当输种盘54经由最下端,置种槽541内被填充有作物种子当其初步转动至吸种区处时,作物种子就在其作用下,使得作
物种子暂时为相对稳定的停留在置种槽541中,为其后续实现落种带来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进程。
35.为了提升装置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以满足人们对于作物带间距间调整的顺利进行,具体的说,辅助移动装置9包括壳体91,壳体91下方设置有可相对壳体91发生转动的万向轮92,万向轮92上设置有呈凹形设计的连接支架93,连接支架93内开设有通孔931,壳体91内设置有立杆94,立杆94上设置有转板95,立杆94一侧设置有限位套管96,限位套管96内设置有升降锁止杆97,转动板552和升降锁止杆97之间设置有连接杆98,升降锁止杆97外周套设有减震弹簧99且位于限位套管96内,升降锁止杆97贯穿壳体91与限位套管96设计,且与通孔931相对应,转板95一端设置有拉绳10,壳体91上端设置有呈f状设计的限位锁杆11,具体描述为:在播种机本体1正常运行使用过程中,万向轮92朝向播种机本体1的前进方向,即升降锁止杆97处于插入至连接支架93内的状态,相对应的拉绳10一端处在限位锁杆11的最上端处,以保障万向轮92的朝向稳定性,其中,考虑到拉绳10的使用强度,可采用刚性绳或者自行车车闸上的闸线,其实用效果显著,能够避免绷断等意外情况的出现,当人们需要对播种元件进行调整而改变作物种植间距时,人们将拉绳10从限位锁杆11的最高处取下,放置在下一级处,此时转动板552发生转动并在连接杆98的作用下,配合着减震弹簧99,带动升降锁止杆97由连接支架93的通孔931内导出并停留在限位套管96内,这样就解除了对万向轮92朝向的限制,进而使得播种元件在纵向传动机构8控制下进行移动时,万向轮92为播种元件的便捷移动提供了便利性,大大提升了装置设备的实用性,当间距调整完成后,调整万向轮92朝向,将拉绳10向上提并使其一端套在限位锁杆11上,使得升降锁止杆97再次插入至连接支架93的通孔931内,完成导向限制,满足使用需求;此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考虑到拉绳10放置在限位锁杆11上的稳定性问题,可以在其上端安置一个呈ω状设计的压板并用螺栓进行固定,用于限制放置在限位锁杆11最上端处的拉绳10另一端,由于作物间距调整过程中,播种机本体1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拉绳10另一端放置在限位锁杆11上呈j状的放置杆上,其相对来说更加稳定,且,拉绳10端部设置有圆环,其也不会掉入至壳体91内,使用功能性能够得到保障。
36.为了使得作物种子能够从容纳罩511处的位置,经转动多半周距离后落入到土壤里,输种盘54内的边角处开设有多个呈簸箕状设计的置种槽541,且与环管534的位置相对应,一方面来说,该设计配合着吸气组件53,使得种子能够暂时的且相对稳定的停留,直至其脱离被吸引范围,从而完成落种,前端盖51内侧还设置有下料板12,且其一侧贴合输种盘54并预留出输种盘54实现便捷转动的缝隙,下料板12是与前端盖51相连接在一起的,当且仅当前端盖51与后端盖52经由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在一起后,下料板12与后端盖52内的下料口处一侧相适配并贴合,这样,其就能将两者间所组成的落种通道进行封闭来,作物种子有且仅有下料板12上端的空隙进行导出,且是在输种盘54和吸气组件53的配合使用下进行的,下料板12则起到防止作物种子出现飞溅而影响种植的情况出现,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入到土壤中,取保装置设备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性。
37.为了对完成种植后土壤的有效整平,并确保平整机构7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平整机构7包括设置在支撑板3一侧且呈h型设计的转动架71,转动架71下端设置有整平轮72,支撑板3一侧设置有呈凹形设计的放置架73,放置架73和转动架71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74,转动架71下端设置有呈h状设计的立架75,立架75的两端均倾斜设置有拨土轮76,立架75下
端设置有呈t型状设计的架杆77,架杆77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辅助轮78,具体描述为:转动架71能够使得整平轮72能够相对播种元件进行自由转动调整,以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贴合在地面上,提高整平工作进程及工作质量,整平轮72则会随着装置设备的运行进行转动,对回填后的土壤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压平,为作物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减震机构74则是由阻尼杆和套设在阻尼杆外周的伸缩弹簧组成,具体的说,阻尼杆与转动架71内的一个支杆上端相铰接,放置架73内设置有阻尼杆上端相铰接的定位杆,并用螺栓将其紧固在放置架73上,这样,当播种机本体1行走在不平的地面上时,该减震机构74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降低装置设备发生损伤的可能,同时,能够大大提升装置设备的使用功能性,考虑到播种机本体1在运行过程中的速度较快,也可以在转动架71的一侧安置上一个阻尼减震器(图中未示出),该种设计方式也为现有惯用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所倾斜设置的拨土轮76主要起到回填开沟器6所分散在两侧土壤的作用,辅助轮78则能进一步的限制其移动方向,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当拨土轮76在将土壤进行有效回填后,在整平轮72的作用下,有效完成对土壤的整平,进而确保作物种子能够埋在土壤内,为其后续的生长提供便利。
38.为了有效确保播种机本体1在运行过程中的流畅性,行走架2下端设置有行走轮21,其中,行走轮21与行走架2间还设置有呈三角状设计的连接支架93,以为行走轮21的安装设立提供便利条件,当然,为了充分提升播种机本体1的实用性,所选用的行走轮21为万向轮,从而满足其多方位上的运行,适应地形,完成播种工作;进一步的,行走架2上端一侧设置有连接架22,其连接架22用于将该播种机本体1与外部的驱动牵引装置,与拖拉机等设备进行连接起来,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其连接完成后,能够实现竖直方向上的转动及水平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适应待种植地形,确保工作进程;为了有效使得作物种子落入到土壤中,开沟器6包括设置在支撑板3下端的立板61,其也为辅助移动装置9的设立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其在调整作物带间距的过程中更加流畅、快捷,立板61一侧设置有开沟犁62,该部件为现有成熟技术,其对土壤进行开沟,以确保种子能够有效掉落,保障种植工作的有效进行。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