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及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4983发布日期:2022-05-16 19:4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及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及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人类可用于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因此无土栽培技术也应运而生,水培菜就是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一个集中体现,他主要就是采用种植管及对应的营养液来实现的,种植管上部开始有种植口,将待种植作物插入到种植口内,通过外置水泵将营养液注入到种植管内,使营养液通过种植口浸润到种植作物上,由于营养液内部生产元素可调控,便于种植作物的生长,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因此种植管需要搭配大棚使用,从而为种植作物提供较佳的生长环境。
3.如申请号为cn201620529490.9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利用光照和co2来提高作物产量的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上设有用于检测光照强度的检测装置,所述利用光照和co2来提高作物产量的大棚还包括与检测装置电连接并且设置有第一光照强度阈值和第二光照强度阈值的第一控制器、 co2发生装置、co2浓度检测装置、与门控制开关模块以及与co2浓度检测装置电连接并且设置有co2浓度阈值的第二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光照强度阈值大于第一光照强度阈值,所述第一控制器与门控制开关模块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门控制开关模块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控制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co2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大棚本体内设有与co2发生装置与连通且两端封闭的co2输送管,所述co2输送管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co2输出口;co2发生装置通过一软管与co2输送管连通,所述co2发生装置内还设有用以将co2发生装置生成的co2通过软管泵入到co2输送管中的抽气泵。
4.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5.1、上述专利通过对co2浓度的调节,从而提高种植作物在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工作量,以此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并且通过抽风装置将产生的co2气体抽入到作物周边,由于co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会沉积在大棚底部,导致通过抽风装置排出的co2气体不够均匀,并且作物在吸收二氧化碳后会产生氧气堆积在叶片表面,会阻碍作物对co2气体的吸收,上述专利文件并未对作物进行通风处理,将其上产生的氧气进行吹散的操作;
6.2、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不够系统化,不能够根据大棚内的各项检测参数进行co2浓度自动化调节。
7.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及种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及种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包括大棚体、设置在所述大棚体内的种植管架,所述大棚体内外侧分别设置有co2发生器和进气泵,co2发生器和进气泵出气端外侧分别与分气总管和散风管连接,所述co2发生器与进气泵出气端分别设置有主导管和副导管,且主导管与副导管分别与所述分气总管和散风管连通设置,所述种植管架配合设置有营养液箱和控制柜,所述营养液箱上设置有co2浓度传感器并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通过主导管和副导管便于将co2气体导入分气总管、外界空气导入分气总管,co2浓度传感器对大棚体内侧的co2浓度进行实时检测。
10.分气总管上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分气支管,分气支管底端与散气管连接,且所述散风管两侧和散气管上部分别布设有通风管口和散气管口,所述通风管口内插设有滤风网盖,且所述散风管沿竖向插设在所述种植管架中部位置,所述散气管位于所述种植管架正上方,所述散气管上端位于所述散气管口上方设置有导气锥块。
11.通过导气锥块便于将散风管口排出的co2气体分流排出,使co2分布更加均匀。
12.所述大棚体内侧壁上设置有集气罩,集气罩出气端与排气管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大棚体外侧,所述集气罩截面为漏斗型结构,且所述排气管出气端通过三通分别与电动蝶阀和抽气泵连接,所述电动蝶阀和抽气泵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
13.通过电动蝶阀能够对排气管的开关状态进行调节,并在抽气泵的辅助下,便于将大棚内空气排出,降低大棚内的氧气含量。
14.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系统,包括所述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该种植系统还包括有布设在所述大棚体内部两侧的散风扇,散风扇设置在两个所述散气管之间,且散风扇外壳上套设有散风罩,所述散风罩内出风端设置有均风板,均风板上布设有散风口,且所述均风板位于所述电热丝上方,通过均风板上的散风口,使散风扇排出的气体根据均匀分散,进一步对co2气体进行扩散,散风罩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散风扇和电热丝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进气泵将外界空气通过通风管口朝种植管架方向流动,流动空气将作物上产生的氧气吹散开来,co2发生器启动,产生的co2气体在导流锥块、散风扇和均风板下进行二次扩散,使co2气体均匀的落入在种植管架上,便于作物对co2气体均匀吸收,待co2浓度传感器检测数值符合存储范围时,停止co2发生器的工作,具有便于对co2浓度进行自动化调节的特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分气总管、分气支管、散气管、散风罩和散风扇左视局部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散风扇和散风罩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图1的b处放大示意图;
21.图6为图3的c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大棚体;2、种植管架;3、co2发生器;4、进气泵;5、分气总管;6、散风管;7、分气支管;8、散气管;9、通风管口;10、散气管口;11、集气罩;12、排气管;13、主导管;14、副导管;15、营养液箱;16、控制柜;17、co2浓度传感器;18、滤风网盖;19、导气锥块;20、电动蝶
阀;21、抽气泵;22、散风扇;23、散风罩;24、电热丝;25、均风板;26、散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包括大棚体1、设置在所述大棚体1内的种植管架2,所述大棚体1内外侧分别设置有co2发生器3和进气泵4,co2发生器3型号为温室大棚专用sn,co2发生器3和进气泵4出气端外侧分别与分气总管5和散风管6连接,所述co2发生器3与进气泵4出气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主导管13和副导管14,且主导管13与副导管14分别与所述分气总管5和散风管6连通设置,起到导气作用。
25.co2是光合作用的碳源,如果把co2浓度从大气的浓度300ppm波动值提高到1000ppm,植物的光合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而如果把co2浓度降低到50ppm,光合作用因缺乏原料而停止,co2浓度在100-2000ppm内,作物产量随co2浓度增加而提高。
26.分气总管5上连通设置有四个分气支管7,分气支管7个数根据大棚体1内部大小决定,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分气支管7底端与散气管8连接,且所述散风管6两侧和散气管8上部分别布设有通风管口9和散气管口10,所述大棚体1内侧壁上螺接固定有集气罩11,集气罩11出气端与排气管12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大棚体1外侧。
27.所述种植管架2配合设置有营养液箱15和控制柜16,营养液箱15内注入有作物生长所需营养液,且营养液箱15出液端经循环泵排入到种植管架2上进行循环,所述营养液箱15上设置有co2浓度传感器17并与所述控制柜16电性连接,co2浓度传感器17安装高度为种植管架2中部高度位置,便于对大棚体1内实际种植区域的co2浓度进行实时检测。
28.所述通风管口9内插入有滤风网盖18,滤风网盖18对通风管口9排入的外界空气进行粉尘过滤处理,且滤风网盖18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清洗,且所述散风管6沿竖向插入在所述种植管架2中部位置,散风管6并排插入到种植管架2上,通过通风管口9能够对两侧种植管架2上作物进行吹风处理,进而将作物上产生的氧气吹散开来,方便作物对co2的吸入,所述散气管8位于所述种植管架2正上方,所述散气管8上端位于所述散气管口10上方焊接又或者螺接有导气锥块19,导气锥块19底部的锥形结构便于将散气管口10排出的co2气体进行分流,使co2气体呈伞状散开,提高了其下落时的覆盖范围,进而使下方种植管架2上作物吸收co2更加均匀充足。
29.所述集气罩11截面为漏斗型结构,便于对大棚体1内的空气进行吸入,且所述排气管12出气端通过三通分别与电动蝶阀20和抽气泵21连接,电动蝶阀20还可以被电动球阀替代,所述电动蝶阀20和抽气泵21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柜16电性连接,控制柜16上预设有时间继电器,便于对进气泵4、电动蝶阀20和抽气泵21进行定时开启。
30.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系统,包括所述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装置,该种植系统还包括有布设在所述大棚体1内部两侧的散风扇22,散风扇22通过连架螺接固定在大棚体1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散气管8之间,且散风扇22外壳上螺接套入有散风罩23,散风罩23内卡扣有电热丝24,所述散风扇22和电热丝24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柜16电性连接,电热丝24控制端与外置温控开关连接,能够对电热丝24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大棚体1内预设有温湿度
传感器,通过控制柜16搭配大棚体1内预设的温湿度传感器,便于对电热丝24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
31.所述散风罩23内出风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均风板25,方便进行安拆,均风板25上布设有散风口26,散风口26为朝外侧的斜口结构,使散风扇22排出的风更加均匀扩散,进而提高了下方散气管8排出co2气体的扩散范围,且所述均风板25位于所述电热丝24上方,通过电热丝24能够对排出风的温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大棚体1内的温度进行辅助调节。
3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通过大棚体1进行作物种植时,根据作物类型对营养液箱15内的营养液类别进行调整更换,并将co2发生器3、进气泵4、控制柜16、co2浓度传感器17、电动蝶阀20、抽气泵21、散风扇22、电热丝24电源端连接外置电源插座上,位于大棚体1内的co2浓度传感器17对co2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co2浓度合理范围值存储在控制柜16中的存储器上,当co2浓度过高时,控制柜16会同时驱动进气泵4和抽气泵21,进气泵4会大功率启动,电动蝶阀20打开,通过散风管6和排气管12对大棚体1内的空气进行快速更换,使co2浓度符合正常值,若co2浓度过低时,控制柜16通过内置时间控制器驱动进气泵4启动,将外界空气通过散风管6上的通风管口9朝种植管架2方向流动,流动空气将作物上产生的氧气吹散开来,之后抽气泵21启动,对进气泵4吹入的多余空气排出,在时间继电器控制下进行定时关闭,co2发生器3启动,产生的co2气体经主导管13、分气总管5、分气支管7和散气管8从散气管口10端排出,并在导气锥块19的阻挡下进行co2气体初步分流,之后散风扇22启动产生流动空气吹入到均风板25上,均风板25将吹入的流动空气经散风口26进行分流,进而对下方初步分流的co2气体进行二次扩散,使co2气体均匀的落入在种植管架2上,便于作物对co2气体均匀吸收,待co2浓度传感器17检测数值符合存储范围时,停止co2发生器3的工作,具有便于对co2浓度进行自动化调节的特点。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