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土地全自动红薯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7655发布日期:2022-06-29 05:1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沙土地全自动红薯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红薯收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沙土地全自动红薯收获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的自动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红薯是我国普遍种植的一种农作物,由于其投资少、亩产高、收入可观、适应性强等优点,广大农民争相种植。然而种植红薯面积的增加,现有的收获红薯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种植面积增加致使收获红薯的周期变长,供不应求;(2)如今市面上已有的红薯收获机仅能将红薯翻出到地面,仍需人工捡拾,工作强度大,耗时耗力;(3)为完成收获工作,农民需要雇工,成本较高,大大减少农民的净收入,且无法保证红薯收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红薯收获设备,采用本产品使得红薯整个收获过程全自动化,节省大量人力工作,节约收获成本,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
4.为了能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沙土地全自动红薯收获机,包括拖拉机、安装在拖拉机后端的悬挂架,其特征在于:悬挂架上安装有震动入土齿板、漏土输送带、限位轮、驱动装置。
6.悬挂架包括两纵向设置的挡板、倒“v”字型的连接架;两挡板通过连接架相连;两挡板的前端的之间安装有第一横向转轴,第一横向转轴的紧贴各挡板靠近另一挡板侧各套装有一斜杆,两斜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连板,斜杆的顶端之间安装有震动入土齿板;
7.两挡板之间第一横向转轴的后侧设有第二横向转轴,两挡板的后端的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三横向转轴,漏土输送带套装在第二横向转轴、第三横向转轴的径向外周表面上。第二横向转轴的顶面低于第三横向转轴的顶面。
8.第三横向转轴的两端设有第三横向转轴驱动轮。
9.驱动装置包括第四横向旋转轴,两挡板的后端的上方各设有支架,第四横向旋转轴设置在两支架之间,第四横向旋转轴的中部设有变速箱,变速箱的前端通过第一传动杆与万向节相连,万向节通过第二传动杆与拖拉机的动力装置相连;第四横向旋转轴上各第三横向转轴驱动轮的正上方设有第一传动轮,各第三横向转轴驱动轮与其正上方的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链条相连。
10.第四横向旋转轴上变速箱两侧各安装有一偏心轮,各偏心轮与通过连杆与连板相连。
11.各挡板的远离另一挡板侧设有高度可调的限位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随着拖拉机向前运动,随着第四横向旋转轴转动,偏心轮带动连杆运动,震动入土齿板入土,红薯被从沙土中挖出、沙土与红薯分离。红薯被送到
漏土输送带,红薯从漏土输送带后端下落到地面上,红薯由低向高运输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粘附在红薯表面的沙土掉落地表面。设有限位轮,可以微调入土深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第四横向旋转轴传动了所有红薯收获动力,传动路线简便,体积小,在闲置时可以从拖拉机上拆下,不占用场地,自动化程度高。
1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第四横向旋转轴上各偏心轮与距其最近的第一传动轮之间设有第二传动轮;各挡板的前侧面顶端、底端上设有纵板,各挡板的前侧面顶端、底端上的纵板之间安装有平行于挡板的前侧面的转动杆,各转动杆的顶端设有第三传动轮;各第三传动轮与距其最近的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带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可以防止红薯藤堆积在收获机上。
1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转动杆的底端设有若干割刀。可以切断红薯藤。
1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震动入土齿板包括横向设置的震动入土齿板本体,震动入土齿板本体的前端纵向设有若干入土齿,各入土齿与地面的夹角为20-45度。
1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挡板的远离另一挡板侧的中部设有水平截面呈“口”字形的插管,各插管上垂直向安装有限位轮叉,限位轮叉的底端安装有限位轮。
1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插管上纵向设有插管孔,限位轮叉上设有插孔,各插管与限位轮叉通过插入一插管孔、插孔的插销相连。通过这一技术方案,可以针对要收获红薯的大小,调整震动入土齿板入土角度。
1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架的顶端、两底端各通过连接铰与拖拉机的后端相连。
1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支架通过斜拉杆与连接架的顶端相连。
2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漏土输送带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连接杆,两左、右对称设置的环状皮带,各环状皮带套装在第二横向转轴、第三横向转轴的径向外周表面上;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环状皮带相连。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薯收获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是图2的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是图3的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5.图5是图1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6.图6是图5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7.图7是图1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8是图1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9是图8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0是图1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红薯收获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是图11的j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3.图13是图11的k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4.图14是图11的l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5.其中:拖拉机-1;
36.悬挂架-2;挡板-21;连接架-22;斜杆-23;连板-24;第一横向转轴-25;
37.第二横向转轴-26;第三横向转轴-27;第三横向转轴驱动轮-28;插管-29;插孔-210;连接铰-211;斜拉杆-212;
38.震动入土齿板-3;震动入土齿板本体-31;入土齿-32;
39.漏土输送带-4;连接杆-41;环状皮带-42;
40.限位轮-5;限位轮叉-51;限位轮叉-51;插管孔-52;插销-53;
41.第四横向旋转轴-6;支架-61;变速箱-62;第一传动杆-63;万向节-64;第二传动杆-65;第一传动轮-66;传动链条-67;偏心轮-68;连杆-69;
42.纵板-7;转动杆-71;第三传动轮-72;传动带-73;割刀-74。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4.实施例1。如图1-10所示,一种沙土地全自动红薯收获机,包括拖拉机1、安装在拖拉机1后端的悬挂架2,悬挂架2上安装有震动入土齿板3、漏土输送带4、限位轮5、驱动装置。
45.悬挂架2包括两纵向设置的挡板21、倒“v”字型的连接架22;两挡板21通过连接架22相连;两挡板21的前端的之间安装有第一横向转轴25,第一横向转轴25的紧贴各挡板21靠近另一挡板21侧各套装有一斜杆23,两斜杆23的顶端之间连接有连板24,斜杆23的顶端之间安装有震动入土齿板3。
46.两挡板21之间第一横向转轴25的后侧设有第二横向转轴26,两挡板21的后端的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三横向转轴27,漏土输送带4套装在第二横向转轴26、第三横向转轴27的径向外周表面上。第二横向转轴26的顶面低于第三横向转轴27的顶面。
47.第三横向转轴27的两端设有第三横向转轴驱动轮28。
48.驱动装置包括第四横向旋转轴6,两挡板21的后端的上方各设有支架61,第四横向旋转轴6设置在两支架61之间,第四横向旋转轴6的中部设有变速箱62,变速箱62的前端通过第一传动杆63与万向节64相连,万向节64通过第二传动杆65与拖拉机1的动力装置相连;第四横向旋转轴6上各第三横向转轴驱动轮28的正上方设有第一传动轮66,各第三横向转轴驱动轮28与其正上方的第一传动轮66通过传动链条67相连。
49.第四横向旋转轴6上变速箱62两侧各安装有一偏心轮68,各偏心轮68与通过连杆69与连板24相连。
50.各挡板21的远离另一挡板21侧设有高度可调的限位轮5。
51.随着拖拉机1向前运动,随着第四横向旋转轴6转动,偏心轮68带动连杆69运动,震动入土齿板3入土,红薯被从沙土中挖出、沙土与红薯分离。红薯被送到漏土输送带4,红薯从漏土输送带4后端下落到地面上,红薯由低向高运输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粘附在红薯表面的沙土掉落地表面。设有限位轮5,微调入土深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动力传动路线简便,体积小,在闲置时可以从拖拉机上拆下,不占用场地,自动化程度高。
52.震动入土齿板3包括横向设置的震动入土齿板本体31,震动入土齿板本体31的前端纵向设有若干入土齿32,各入土齿32与地面的夹角为20-45度。
53.各挡板21的远离另一挡板21侧的中部设有水平截面呈“口”字形的插管29,各插管29上垂直向安装有限位轮叉51,限位轮叉51的底端安装有限位轮5。
54.各插管29上纵向设有插管孔52,限位轮叉51上设有插孔210,各插管29与限位轮叉51通过插入一插管孔52、插孔210的插销53相连。通过这一技术方案,可以针对要收获红薯的大小,调整震动入土齿板3入土角度。
55.连接架22的顶端、两底端各通过连接铰211与拖拉机1的后端相连。
56.各支架61通过斜拉杆212与连接架22的顶端相连。
57.漏土输送带4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连接杆41,两左、右对称设置的环状皮带42,各环状皮带42套装在第二横向转轴26、第三横向转轴27的径向外周表面上;各连接杆41的两端分别与环状皮带42相连。
58.实施例2。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第四横向旋转轴6上各偏心轮68与距其最近的第一传动轮66之间设有第二传动轮610;各挡板21的前侧面顶端、底端上设有纵板7,各挡板21的前侧面顶端、底端上的纵板7之间安装有平行于挡板21的前侧面的转动杆71,各转动杆71的顶端设有第三传动轮72;各第三传动轮72与距其最近的第二传动轮610通过传动带73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可以防止红薯藤堆积在收获机上。
59.各转动杆71的底端设有若干割刀74。
6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