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试验田用大豆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1896发布日期:2022-06-14 17:2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豆试验田用大豆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豆试验田用大豆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大豆育种试验田的播种形式主要为穴播,在进行穴播时,先在田地里挖出穴槽,然后,手工将大豆种子放入穴槽中。依据穴播种植方式的要求,穴播时每一个穴槽内的大豆种子数量为4-6粒,出苗后需要进行除苗作业,使得每个穴槽内只留三颗幼苗。在穴播时,因是采用手工放大豆种子,从而使得每个穴槽内种子的数量有的少有的多,同时,因是手工放入,导致每个穴槽内的大豆种子分布范围不均匀,当穴槽内种子都聚集在一起,导致后期除苗作业时,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用大豆播种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大豆播种时,可保证每个穴槽内的种子的数量基本相同,提高了播种种子数量质量;同时,若干大豆种子在流出播种管时是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的,从而可确保若干大豆种子在对应穴槽内的相对分散,继而利于后续的除苗作业的进行。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豆试验田用大豆播种装置,包括播种管、物料斗、定量取种机构、输送管,所述定量驱动机构包括环形导向壳、圆形取种板、往复驱动机构,所述环形导向壳通过两个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播种管的上部一侧,在所述环形导向壳的正上部设置一贯通孔,在所述环形导向壳的下部设置一与所述贯通孔上下相对应的出种口,所述圆形取种板套置在所述环形导向壳内,且圆形取种板相对于所述环形导向壳能够自由转动,所述圆形取种板与环形导向壳同轴,且圆形取种板的外侧壁与环形导向壳的内侧壁相贴合,在所述圆形取种板上设置一与所述贯通孔相配合的取种凹槽,所述往复驱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取种凹槽从出种口处旋转180度到达贯通孔处的取种复位动作,所述输送管用于将从出种口流出的大豆种输送到所述播种管的内侧下部,所述物料斗的出料端与所述贯通孔相贯通,在所述播种管的出料端下部设置有若干分隔板,若干分隔板将播种管的出料端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分散口。
5.优选地,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齿条、齿轮、驱动轴和弹簧,所述驱动轴一端与所述圆形取种板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在所述播种管上,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且位于播种管内,所述齿条竖直套置在所述播种管内,且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在所述播种管的上部设置一上定位板,所述齿条上部设置的一推杆贯穿所述上定位板,在所述推杆的上部设置一限位板,所述弹簧套置在推杆上,且弹簧卡置在限位板与上定位板之间,在所述播种管的内部设置一位于齿条下方的下定位板,当弹簧使得齿条的上部顶置在上定位板上时,此时,所述取种凹槽与所述贯通孔相对,当按压推杆使得齿条的下部顶置在下定位板上时,此时,所述取种凹槽与所述出种口相对。
6.进一步地,在所述输送管的下部设置一与所述播种管同轴的输送出料管,在若干
所述分隔板之间固定设置一辅助分散柱,辅助分散柱的上部呈锥形,且与输送出料管同轴。
7.进一步地,在所述播种管的上部外侧固定设置一把手。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便利;利用限定取种凹槽的容量体积,实现了每次播种时大豆种子的数量控制,从而可提高每个穴槽内的大豆保重数量精确度;通过上定位板对齿条的上限位,从而可确保取种凹槽与贯通孔的精确对接,继而顺利实现取种作业过程,通过下定位板对齿条的下限位,从而可确保取种凹槽与出种口的精确对接,继而顺利实现了取种凹槽内的大豆种子的释放;若干大豆种子经过辅助分散柱及分隔板的分散及隔离,从而可使得若干大豆种子在流出播种管时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继而确保若干大豆种子在落入到穴槽内后,仍保持相互分离状态,从而在进行除苗作业时,利于除苗作业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播种管内部示意图;
12.图3为物料斗、环形导向壳、圆形取种板和输送管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13.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4.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
15.图6为图2中c处放大图;
16.图中:1播种管、11连接杆、12把手、13上定位板、14下定位板、15分隔板、16辅助分散柱、17分散口、2物料斗、31环形导向壳、311贯通孔、312出种口、32圆形取种板、 321取种凹槽、331齿条、3311推杆、3312限位板、332齿轮、333驱动轴、334弹簧、4输送管、41竖直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豆试验田用大豆播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播种管1、物料斗2、定量取种机构、输送管4,播种管1为一圆形管,圆形管的直径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物料斗2用于存放一定量的大豆种子,在物料斗2内大豆重力依靠重力可自由向下滑动,所述定量驱动机构包括环形导向壳31、圆形取种板32、往复驱动机构,所述环形导向壳31通过两个连接杆11固定设置在所述播种管1的上部一侧,在所述环形导向壳31的正上部设置一贯通孔311,在所述环形导向壳31的下部设置一与所述贯通孔311上下相对应的出种口 312,所述圆形取种板32套置在所述环形导向壳31内,且圆形取种板32相对于所述环形导向
壳31能够自由转动,所述圆形取种板32与环形导向壳31同轴,且圆形取种板32的外侧壁与环形导向壳31的内侧壁相贴合,在所述圆形取种板32上设置一与所述贯通孔311相配合的取种凹槽321,在实际应用中,当取种凹槽321与贯通孔311相贯通后,贯通孔311内的若干种子则会落入到取种凹槽321内,当取种凹槽321内落满种子后,随着圆形取种板32 的转动,取种凹槽321内的若干大豆种子则会跟随圆形取种板32同步转动,从而完成了大豆种子的定量分离,随着圆形取种板32的不断转动,当圆形取种板32与出种口312相对接后,圆形取种板32内的种子则会从出种口312内流出,继而完成了大豆种子的初步释放,取种凹槽321的大小决定了其分离出的大豆种子的数量,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将取种凹槽321的大小设置成能够弄那大概五颗大豆种子的规格,从而符合大豆穴播要求,因圆形取种板32的外侧壁与环形导向壳31的内侧壁相贴合,从而在圆形取种板32转动过程中,使得取种凹槽 321内的种子不会发生丢失现象,从而保证了大豆种子的有效分离。所述往复驱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取种凹槽321从出种口312处旋转180度到达贯通孔311处的取种复位动作,所述输送管4用于将从出种口312流出的大豆种输送到所述播种管1的内侧下部,具体地,输送管4的上部锥形入料端位于所述出种口312的正下方,且输送管4的锥形入料端内部空间比出种口312的出料空间要大,这样可确保出种口312处的种子都落入到输送管4内,输送管 4的下部出料端设置在播种管1的下部内侧,从而可确保大豆种子最终从播种管1的下部流出,所述物料斗2的出料端与所述贯通孔311相贯通,实际应用中,物料斗2与环形导向克 31的上部固定连接,当取种凹槽321与贯通孔311相对接后,物料斗2内的大豆则通过贯通孔311直接落入到取种凹槽321内,从而自动实现取种凹槽321内的物料填充,在所述播种管1的出料端下部设置有若干分隔板15,若干分隔板15将播种管1的出料端分隔成若干相互独立的分散口17,当若干大豆从输送管4的出料端流出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降落,当其遇到若干分散口17后,则大豆种子会随机进入到若干分散口17内,从而实现了若干大豆种子的分离,若干大豆种子被分离后,从各个分散口17流出,从而可保持分散状态落入到穴槽中,继而使得穴槽内的种子处于相对分散状态,若干种子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后续除苗作业时,便于手工进行除苗。
19.在上述实施例中,往复驱动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齿条331、齿轮332、驱动轴333和弹簧334,所述驱动轴333一端与所述圆形取种板32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在所述播种管1上,驱动轴333能够带动圆形取种板32在环形导向壳31内做自由转动,所述齿轮332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轴333上且位于播种管1内,所述齿条331竖直套置在所述播种管1内,且齿条331与所述齿轮332相啮合,通过齿条331的上下往复移动,可实现圆形取种板32的往复转动,在所述播种管1的上部设置一上定位板13,所述齿条331 上部设置的一推杆3311贯穿所述上定位板13,在所述推杆3311的上部设置一限位板3312,所述弹簧334套置在推杆3311上,且弹簧334卡置在限位板3312与上定位板13之间,在所述播种管1的内部设置一位于齿条331下方的下定位板14,当弹簧334使得齿条331的上部顶置在上定位板13上时,此时,所述取种凹槽321与所述贯通孔311相对,从而可使得物料斗2内的种子,直接落入到取种凹槽321内,当按压推杆3311使得齿条331的下部顶置在下定位板14上时,此时,所述取种凹槽321与所述出种口312相对,从而可使得取种凹槽321 内的种子从出种口312内流出,继而使得大豆种子落入到输送管4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反复按压推杆3311继而可完成多次大豆播种。
20.为提高若干大豆在进入若干分散口17之前的分散效果,在此,在所述输送管4的下部设置一与所述播种管1同轴的输送出料管41,在若干所述分隔板15之间固定设置一辅助分散柱16,辅助分散柱16的上部呈锥形,且与输送出料管41同轴,从输送出料管41流出的若干大豆种子,垂直落入到辅助分散柱16的上部锥形面上,通过锥形面对大豆的阻挡作用,继而可实现若干大豆的进一步分散,从而提高了大豆在落入到各分散口17时的分散效果,确保了大豆在穴槽内的最终分散效果。
21.在利用本装置进行大豆播种时,为便于播种管1的握置,在此,在播种管1的上部外侧固定设置一把手12。播种时,工作人员一手握住把手12,另一只手进行推杆3311的按压操作,播种时,尽量保证播种管1竖直摆放在穴槽上方,且使得播种管1的下部尽量靠近穴槽,然后,按压一次推杆3311即可实现对应穴槽的大豆播种,重复上述过程,继而完成多个穴槽的大豆播种作业。
22.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23.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24.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