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田滴灌肥料小区试验的施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6766发布日期:2022-07-09 03:2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科研灌溉施肥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大田滴灌肥料小区试验的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农业科研肥料试验中,特别是小面积肥料科研试验的过程中,一般常用的压差式施肥系统或者文丘里施肥系统都存在着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尤其在水压减小的情况下,易出现施肥不均匀,施肥速度慢,甚至肥料难以完全施入,造成小区施肥误差增大,影响到试验的准确性,从而造成试验失败或者科研结果不可信,另外现有的施肥系统无法控制施肥速度,存在着施肥过快或过慢的问题,直接影响施肥的准确性,再有现有的施肥系统每个小区都需要增加施肥罐,导致成本增加,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田滴灌肥料小区试验的施肥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灌溉施肥系统存在施肥准确性差、设备投入成本高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大田滴灌肥料小区试验的施肥系统,包括第一输水管道、第二输水管道、第三输水管道、第四输水管道、第五输水管道、第六输水管道、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转换接头、滴灌带、施肥罐和水泵,施肥罐为顶部敞口式罐体第一三通阀的其中两个端口上分别固定连通有一条第一输水管道,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端口与第一二通阀的其中一个端口固定连通,第一二通阀的另一个端口和第二输水管道的一端固定连通,第二输水管道的另一端和第二三通阀的其中一个端口固定连通,第二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三输水管道的一端、第二二通阀的其中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固定连通,第三输水管道的另一端和第三三通阀的其中一个端口固定连通,第三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一条第四输水管道固定连通,第四输水管道上固定连通有滴灌带,第二二通阀的另一个端口通过转换接头与第五输水管道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五输水管道的另一端和水泵的出水端口可拆卸固定连通,水泵的进水端口与第六输水管道的一端固定连通,第六输水管道的另一端插设于施肥罐内。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第一输水管道、第二输水管道、第三输水管道、第四输水管道均可为pe软带,第六输水管道为软管。
7.上述第六输水管道的另一端可设置有过滤网。
8.上述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可均为球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均为承插三通。
9.上述水泵可为双泵体,水泵设有分别一一对应控制两个泵体工作的两个控制开关。
10.上述滴灌带和第四输水管道之间可通过第四三通阀固定连通。
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灵活性好,第五输水管道、第六输水管道、转换接头、施肥罐和水泵组成与第二二通阀可拆卸连接的施肥管路,极大地提高了施肥准确性,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具有使用高效、快速和安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输水管道,2为第二输水管道,3为第三输水管道,4为第四输水管道,5为第五输水管道,6为第六输水管道,7为第一二通阀,8为第二二通阀,9为第一三通阀,10为第二三通阀,11为第三三通阀,12为转换接头,13为滴灌带,14为施肥罐,15为水泵,16为过滤网,17为控制开关,18为第四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14.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6.如附图1所示,该用于大田滴灌肥料小区试验的施肥系统包括第一输水管道1、第二输水管道2、第三输水管道3、第四输水管道4、第五输水管道5、第六输水管道6、第一二通阀7、第二二通阀8、第一三通阀9、第二三通阀10、第三三通阀11、转换接头12、滴灌带13、施肥罐14和水泵15,施肥罐14为顶部敞口式罐体第一三通阀9的其中两个端口上分别固定连通有一条第一输水管道1,第一三通阀9的另一个端口与第一二通阀7的其中一个端口固定连通,第一二通阀7的另一个端口和第二输水管道2的一端固定连通,第二输水管道2的另一端和第二三通阀10的其中一个端口固定连通,第二三通阀10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三输水管道3的一端、第二二通阀8的其中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固定连通,第三输水管道3的另一端和第三三通阀11的其中一个端口固定连通,第三三通阀11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一条第四输水管道4固定连通,第四输水管道4上固定连通有滴灌带13,第二二通阀8的另一个端口通过转换接头12与第五输水管道5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五输水管道5的另一端和水泵15的出水端口可拆卸固定连通,水泵15的进水端口与第六输水管道6的一端固定连通,第六输水管道6的另一端插设于施肥罐14内。
17.根据需求,第一二通阀7、第二二通阀8、第一三通阀9、第二三通阀10、第三三通阀11、转换接头12均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本系统中,第一输水管道1、第二输水管道2、第三输水管道3、第四输水管道4、第一二通阀7、第二二通阀8、第一三通阀9、第二三通阀10、第三三通阀11和滴灌带13组成滴灌管路,第五输水管道5、第六输水管道6、转换接头12、施肥罐14和水泵15组成施肥管路,当试验小区灌水时,打开第一二通阀7,关闭第二二通阀8,第五输水管道5可先不与第二二通阀8连通,通过第一输水管道1向整个系统内送水,水从滴灌带13中流出对试验小区进行滴灌;而当试验小区施肥时,将第五输水管道5通过转换接头12和第二二通阀8连通,将肥料倒入施肥罐14中,将第五输水管道5与水泵15连接的一端拆下放入施肥罐14中,打开第二二通阀8,向施肥罐14中供水,供水完成后,关闭第二二通阀8,而后将施肥罐14中的肥料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将第五输水管道5的一端从施肥罐14中取出并与水
泵15的出水端口连接,然后关闭第一二通阀7,打开第二二通阀8,启动水泵15,待肥料溶液进入滴灌带13中后,再次打开第一二通阀7,待肥料施完后,关闭水泵15,移除施肥管路,而后,将施肥管路转移至其它试验小区重复以上步骤进行施肥,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施肥系统为压差式施肥,本施肥系统采用注射式施肥,提供压力远大于滴灌系统水压,不会造成滴灌系统的水损,水和肥料的施入会更加地均匀,施肥准确性好,另外施肥管路可在不同试验小区中转移使用,解决了现有每个施肥系统需要每个小区都增加施肥罐14的问题,减少了成本的投入,另外当施肥完成后仍有部分肥料残留时,可快速通过本系统进行二次溶解,即施肥完成后,关闭第二二通阀8,断开第五输水管道5与水泵15,将水泵15放入施肥罐14中,再次打开第二二通阀8,待施肥罐14中水位达到一定位置后,再关闭第二二通阀8,将第五输水管道5与水泵15重新连接,使残留肥料完全施入小区,增加肥料试验的准确性,与现有封闭式施肥系统相比,本技术中采用敞口式施肥罐14,肥料可通过人工搅拌快速溶解,不存在肥料易积在施肥罐14内残留难以完全施入田间的现象。
18.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用于大田滴灌肥料小区试验的施肥系统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19.具体的,第一输水管道1、第二输水管道2、第三输水管道3、第四输水管道4均为pe软带,第六输水管道6为软管。
20.如附图1所示,第六输水管道6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网16。通过设置过滤网16,由此可有效降低杂质或难以溶解的肥料进入系统后堵塞毛管的风险。
21.具体的,第一二通阀7、第二二通阀8均为球阀,第一三通阀9、第二三通阀10、第三三通阀11均为承插三通。
22.如附图1所示,水泵15为双泵体,水泵15设有分别一一对应控制两个泵体工作的两个控制开关17。由此本施肥系统可提供两种使用模式,可根据试验田水压进行选择,水压大时两个控制开关17都打开,水压小时只打开1个控制开关17,即可以控制施肥速度,让肥料缓慢均匀地进入滴灌系统,增加施肥的精确性。
23.如附图1所示,滴灌带13和第四输水管道4之间通过第四三通阀18固定连通。
24.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