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太阳能温室棚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5120发布日期:2022-08-24 09:1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风热太阳能温室棚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棚采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热太阳能温室棚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2.大棚种植技术是保证蔬菜水果不会产生季节性断销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且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大棚种植技术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温室棚,在通风、供暖、采光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例如温室棚的供暖设施,已由传统的燃煤锅炉加热供暖、燃油热风炉加热供暖、电加热供暖、电热泵加热供暖向太阳能集热供暖发展和过渡,消除了传统供暖方式中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弊端。
3.目前温室棚上使用的太阳能加热供暖设备一般包括铺设于大棚顶部的真空玻璃管,利用真空玻璃管与水的配合,完成太阳能的转换形成热水,并将热水进行存储以便于在夜间进行热交换,完成大棚的供暖加热。利用真空玻璃管进行热量采集时,需要将其安装在大棚的顶部,但大棚顶部还需要安装保暖设施,使大棚承重大幅度加大,不利于保证大棚的使用寿命。另外上述安装方式会使安装的太阳能换热设备面积较小,换热能力小,难以保证大棚冬季夜间的供暖,还必须要设置配套的电热设置进行辅助供暖,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温室棚的节能供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占用温室棚的顶部空间,不会大幅增加温室棚的承重负担,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太阳能的集热面积,实现节能供暖的风热太阳能温室棚采暖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风热太阳能温室棚采暖系统,安装于温室棚内,包括若干串接连通设置且固定安装的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之间密封连接有三通管件,至少一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底部连接有循环风管,所述温室棚正下方的土壤中预埋盘设有热风换热管,所述热风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风管密封连接设置,还包括热风循环控制装置,所述三通管件通过热风进风管连通至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的进风端,所述热风换热管的另一端密封连通至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的出风端。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包括相对设置且密封固定连接的集热面板和集热背板,所述集热面板上均布有向外凸起的弧形集热部,所述集热面板、所述弧形集热部和所述集热背板围绕形成有集热风道,所述集热面板上下两端相对设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与所述集热风道连通设置,各所述集风罩的两端分别设有过风孔。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上的所述过风孔之间连接有过风丝头,所述过风丝头与对应的所述过风孔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圈。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两侧分别设有实现加强连
接的子母卡接装置,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子母卡接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集热面板上的卡接槽,设于所述集热背板上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凸起左右相对设置,且所述卡接槽在所述集热面板上位于所述集热背板的外侧,所述卡接凸起在所述集热背板上位于所述集热面板的外侧,所述卡接凸起的外形与所述卡接槽的槽壁轮廓一致。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温度控制仪和热风循环风机,所述热风循环风机连接于所述温度控制仪的控制端,还包括设于所述温室棚内土壤中的土壤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温室棚内的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设于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上的集热板温度传感器,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集热板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所述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入端。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风热太阳能温室棚采暖系统,安装于温室棚内,包括若干串接连通设置且固定安装的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之间密封连接有三通管件,至少一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底部连接有循环风管,所述温室棚正下方的土壤中预埋盘设有热风换热管,所述热风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风管密封连接设置,还包括热风循环控制装置,所述三通管件通过热风进风管连通至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的进风端,所述热风换热管的另一端密封连通至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的出风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白天,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将太阳能转换为热量,通过循环风管、热风换热管、热风循环控制装置等的配合将热量通过热交换存储于土壤中;在夜晚温度较低时,再将土壤中存储的热量在上述部件的配合下转移至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中,向温室棚内释放热量,对棚内进行加热,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本结构不会占用温室棚的顶部空间,不会大幅增加温室棚的承重负担,且能够在棚内最大程度地增加太阳能的集热面积,完全实现了节能供暖。
附图说明
12.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立体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母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母卡接装置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2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风换热管的盘设状态示意图;
21.图9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温室棚;2-集热面板;3-集热背板;4-弧形集热部;5-集热风道;6-集风罩;7-过风孔;8-过风丝头;9-硅胶密封圈;10-三通管件;11-循环风管;12-卡接槽;13-卡接凸起;14-热风换热管;15-热风进风管;16-控制箱;17-土壤温度传感器;18-环境温度传感器;
19-集热板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4.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风热太阳能温室棚采暖系统,安装于温室棚1内,具体可固定安装在所述温室棚1内的墙壁上,以保证其立式安装的牢固性,且此种安装方式不会对所述温室棚1的棚体带来过大的承重负担,且整体结构的尺寸可视所述温室棚1的棚体尺寸而定,调整灵活。本实施例包括若干串接连通设置且固定安装的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之间密封连接有三通管件10,至少一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底部连接有循环风管11。各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之间时连通的,并在所述三通管件10和所述循环风管11的配合下,实现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与外部管路的连通,以相互配合完成热交换后进行热量存储或热量释放。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热交换过程中风的循环效率,设有两个所述循环风管11,且分别设有位于端部的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底部。
25.具体地,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包括相对设置且密封固定连接的集热面板2和集热背板3,所述集热面板2上均布有向外凸起的弧形集热部4。所述弧形集热部4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所述集热面板2与阳光的接触面积,以提高集热效率。所述集热面板2、所述弧形集热部4和所述集热背板3围绕形成有集热风道5,所述集热面板2和所述弧形集热部4被阳光照射后,温度会快速升高并对所述集热风道5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热交换。所述集热面板2上下两端相对设有集风罩6,所述集风罩6与所述集热风道5连通设置,各所述集风罩6的两端分别设有过风孔7,相邻两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上的所述过风孔7之间连接有过风丝头8,所述过风丝头8与对应的所述过风孔7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圈9。通过所述集风罩6和所述过风孔7相当于将各个所述集热风道5串接起来,以便于实现与外部空气的流通循环。
26.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各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的两侧分别设有实现加强连接的子母卡接装置,通过所述子母卡接装置可以实现相邻两个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之间的插接,以保证整体结构安装的牢固性。具体地,所述子母卡接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集热面板2上的卡接槽12,设于所述集热背板3上的卡接凸起13,所述卡接槽12与所述卡接凸起13左右相对设置,且所述卡接槽12在所述集热面板2上位于所述集热背板3的外侧,所述卡接凸起13在所述集热背板3上位于所述集热面板2的外侧,所述卡接凸起13的外形与所述卡接槽12的槽壁轮廓一致,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凸起1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卡接槽12为圆管腔,两者配合后接触紧密且防脱效果好。
27.如图8所示,所述温室棚1正下方的土壤中预埋盘设有热风换热管14,所述热风换热管14的一端与所述循环风管11密封连接设置,所述热风换热管14通过所述循环风管11与所述集热风道5,用于引入所述集热风道5内热空气,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形成热量存储。
28.如图2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热风循环控制装置,所述三通管件10通过热风进风管15连通至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的进风端,所述热风换热管14的另一端密封连通至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的出风端。通过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实现热交换进行热量存储以及热交换进行热量释放的自动进行,并提供所述热风换热管14与所述集热风道5内的空气流动速度,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可以将所述热风换热管14延长直接与所述集风罩6和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连接,以减少管路的连接作业。
29.具体地,所述热风循环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的控制箱16,所述控制箱16内安装有温度控制仪和热风循环风机,所述热风循环风机连接于所述温度控制仪的控制端,还包括设于所述温室棚1内土壤中的土壤温度传感器17、设于所述温室棚1内的环境温度传感器18和设于所述风热太阳能集热板总成上的集热板温度传感器19,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17、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18和所述集热板温度传感器19分别连接至所述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温度控制仪包括微处理器、系统总线等结构,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详细描述。通过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在所述温度控制仪的控制下,实现所述热风循环风机的启动以及空气流通方向控制。如在白天时为储能模式,所述温度控制仪控制所述热风循环风机将所述集热风道5内的热空气形成热风并向土壤层内的所述热风换热管14输送,使所述热风换热管14与土壤形成热交换,实现热量存储;在晚上时为释能模式,所述温度控制仪控制所述热风循环风机将所述热风换热管14与土壤热交换后形成的热空气向所述集热风道5内输送,并通过所述集热面板2实现与所述温室棚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热量释放,对所述温室棚1内进行加热。
30.本实用新型在不破坏或不影响原有温室棚墙体结构的基础上,充利用温室棚内墙体空间和光照,实现白天太阳能集热和夜晚热能释放,不再占用温室棚的顶部空间,对温室棚的承重影响小,且能够在棚内最大程度地增加太阳能的集热面积,完全实现了节能供暖。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