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木复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5874发布日期:2022-09-21 01:5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木复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木复壮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前城市建设中,车道和广场处的行道树栽植多采用挖栽植坑的方式栽植。车道和广场周边的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和栽植坑的大小时常限制行道树的根系生长。行道树根系周围可穿透的土壤体积不足,一方面会限制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树木生长不良;另一方面,当根尖部生长至栽植坑的边缘遇到紧实的土壤时,会主动抑制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呼吸速率,进而影响树木的健康状况。
3.车道、广场和人行道的城市下垫面是水泥砂浆和三七灰土一层层铺设而成的非渗透性垫面,一方面,非渗透性垫面会限制水分入渗,造成植物根系水分补充不足,影响植物生长,在暴雨天气增加城市排水压力,产生“内涝”现象;另一方面,非渗透性垫面的导热系数更高,在夏季易导致土壤温度过高而削弱行道树的根系生长甚至导致根系细胞死亡;在冬季则易导致土壤温度过低而冻伤植物根系;再有,三七灰土偏碱性,不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
4.水泥垫面表层材料不够密实,在北方长期低温的环境下极易被冻坏。降雪后水分会渗入水泥垫面内,低温会导致渗入的水分结成冰,水分结冰后体积膨胀会导致水泥垫面表层的材料与内部结构层脱层,进而出现水泥垫面表层脱落的问题,增加市政建设的维护成本。
5.现有技术如期刊《城市行道树银杏生长状况调查及复壮技术应用》(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1,49(20);131-133)记载的银杏复壮技术中使用在树堰的对角位置埋设通风透气管的方式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每一个树堰内埋设4根,选择管长90cm,管径10cm经久耐用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透气管。随后通过透气管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同时能够施用水肥和药物。但该现有技术选用的透气管需要在管道上钻孔或设置裂缝以便水分透过该管道,因此水分入渗的速度较慢。长期进行水分浇灌后,与透气管接触的土层可能由于水流的冲蚀而粉碎成颗粒,并且由于该透气管透气,细颗粒的土壤在干燥后容易板结,板结后的土壤会堵塞透气管,减慢水分的渗入和空气的流动,因此长期使用后该透气管会的透气性和渗水性能会大幅度降低,透水和透气效果难以持续保持。并且,树木生长是长期性的,透气管在地下需要保持5-10年,后期失去透水性和透气性的透气管难以更换,不利于长期使用。
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树木复壮系统,用于复壮由于硬质铺装和土壤板结引起的根系呼吸作用受限而长势衰弱的行道树。
8.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树木复壮系统,包括设置于树池周围的至少两个用于导流水分和空气进入树池深层土壤中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内至少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导流水分进入树池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树池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导流结构和设置于树池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导流结构。
10.这样设置的有益之处在于:提高水分入渗率,均匀施肥,缓解市政排水压力。第一透气孔内的设置能够增加水分入渗率,第一透气孔内的导流结构能够引导水分、营养液和空气从不同方向进入到树池周围,均匀与树池周围的根系接触,辅助树木健康生长;在降雨天气时能够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市政排水压力。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和所述第二导流结构按照能够为树池内不同水平高度的土层提供水分的方式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
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按照能够将水流从第一透气孔中引导到所述树池的方式设置为与第一透气孔连接的一端的高度大于与所述树池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透气孔连接的一端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一透气孔的竖直轴线。
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气孔按照能够增加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树池的接触面积的方式设置为由径向设置的第一次级透气孔和第二次级透气孔组成的“l”形。
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和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次级透气孔和所述第二次级透气孔连接。
1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为弧形片状,所述弧形片状的凹入面朝向地表。
1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透气孔按照能够均匀透气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树池的对角线。
1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四个所述第一透气孔按照能够均匀透气的方式以均匀的间隔环绕所述树池设置。
1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气孔内填充有第一颗粒,所述第一颗粒按照能够减少养分滞留的方式外表面设置为平滑表面。优选地,第一颗粒可以是透水性良好的鹅卵石或砾石。优选地,第一颗粒的粒径为第一透气孔直径的1/3-1/2。鹅卵石的密度大,能够长期保持在树池内,当树池内存在较多水分时,鹅卵石能够保持在原有位置而不会产生松动;同时鹅卵石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设置在人行道中的树池周围时,能够供行人踩踏,保持人行道的平整度,减少人行道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一次级透气孔和第二次级透气孔的设置使得第一复壮环带和第一透气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从第一透气孔与第一复壮环带的气体和水分交流速率更快,更有利于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加快土壤吸收水分。
20.优选地,第一颗粒还能够为陶粒。
21.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帮助树池内的原有的土壤透气,维持树木根系的正常呼吸作用,降低土壤板结带来的影响。同时,第一透气孔内填充的基质使得第一透气孔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孔隙不会被土壤堵塞,能够长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22.优选地,第一透气孔的深度大于树池的深度,例如设置为大于1m,利用树木根系的向水性还能够诱导树木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营养吸收范围变大,生长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增加树木的防风性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壮系统的俯视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从长度方向和从宽度方向的正视图。
25.附图标记列表
26.110:树池;120:第一透气孔;121:第一次级透气孔;122:第二次级透气孔;123:导流结构;1231:第一导流结构;1232:第二导流结构; 1:长度方向;2: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树木复壮系统包括设置于树池110 周围的第一透气孔120。第一透气孔120设置在树池外周能够:(1)增加树木根系的生长空间,同时树池内的容纳水分的空间扩大能够增加单次吸收水分的量,有利于树木生长;(2)能够作为灌溉补给口;(3)促进雨水下渗,提高雨水的利用率;(4)在实际操作中对垫层进行打孔,相对在树池内的土壤中打孔能够减少对树木根系的伤害;(5)辅助树木深层根系透气,便于对树木深层根系补水。
29.优选地,第一透气孔120与树池110接触的截面设置有导流结构123。导流结构123能够将水流从第一透气孔120中引导到树池110中。导流结构123包括分别设置于树池110的宽度方向2上的第一导流结构1231和设置于树池110的长度方向1上的第二导流结构1232。第一导流结构1231 将第一透气孔120内的水流的流向改为朝向树池110的宽度方向2,第一透气孔120内的水流基于自身的重力和重力势能的释放能够朝向树池110 的宽度方向2快速扩散;第二导流结构1232将第一透气孔120内的水流的流向改为朝向树池110的长度方向1,第一透气孔120内的水流基于自身的重力和重力势能的释放能够朝向树池110的长度方向1快速扩散。第一导流结构1231和第二导流结构1232使得第一透气孔120内流入的水流能够从树池110的至少两个方向扩散,进而能够提升水流的扩散速度和扩散的均匀程度。
30.如图2所示,第一导流结构1231和第二导流结构1232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从而在重力方向上能够保证水分和空气从与树池110的不同高度基质接触并向周围传递,使得树池110的不同高度和深度的位置均能够在较小的时间差异内得到水分和空气,减少水分和空气的交换死角,加快交换速率;在使用第一透气孔120为树木施加养分时,能够使得肥料的分布更加均匀,树木的生长更加均衡。优选地,导流结构123设置为与第一透气孔 120连接的一端的高度大于与树池110连接的一端的高度,从而引导水分从第一透气孔120中流向树池110中的土壤,为树木根系补水。
31.优选地,导流结构123设置为弧形片状,弧形片状的凹入面朝向地表,从而第一透
气孔120内的水流能够沿导流结构123与第一透气孔120连接的一端进入到导流结构123,流经凹入面随后流动到导流结构123与树池 110连接的一端,进入树池110内。
32.优选地,导流结构123与所述第一透气孔120连接的一端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一透气孔120的竖直轴线,使得导流结构123能够至少导流第一透气孔120的1/4面积内的水流,保证水分能够流动到树池110的长度方向。
33.优选地,第一透气孔120内填充第一颗粒,第一颗粒可以是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的鹅卵石或砾石。鹅卵石或砾石填充后,水分和空气能够沿石头之间的孔隙流入地下,为深层土壤补充水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同时,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流基于重力从地表流入到第一透气孔120中时,由于砂石的逐渐分流,细水流的压力变小,从而不易冲蚀土壤;即使冲蚀土壤后,土壤也不会造成第一透气孔120的完全堵塞,长期使用的情况下,水流的入渗率能够得到保证。优选地,第一颗粒按照能够减少养分滞留的方式表面设置为平滑表面。优选地,第一颗粒还可以是陶粒、砂石等。
34.优选地,第一透气孔120间隔设置于树池110的外周。优选地,第一透气孔120的数量为对角线设置的两个或分别设置于转角上的四个。
35.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孔120按照能够增加所述第一透气孔120与所述树池110的接触面积的方式设置为由第一次级透气孔121和第二次级透气孔122彼此径向设置组成的“l”形。优选地,第一次级透气孔121和第二次级透气孔122的尺寸可以是10-15cm。优选地,第一次级透气孔121 和第二次级透气孔122靠近地表的一端覆盖有过滤网,以便对地表的树叶、枝条、碎纸等垃圾进行过滤,避免其进入第一次级透气孔121和第二次级透气孔122中影响装置的使用。优选地,过滤网的上方设置有能够与市政灌溉设备适配的连接口,以便灌溉。第一导流结构1231和第二导流结构1232 分别与所述第一次级透气孔121和所述第二次级透气孔122连接,避免第一导流结构1231和第二导流结构1232导流的水流流动时发生干涉。
36.优选地,第一透气孔120的深度大于树池110的深度,例如设置为大于1m,利用树木根系的向水性还能够诱导树木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营养吸收范围变大,生长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增加树木的防风性能。
37.本技术的复壮系统能够是通过以下方法设置的:包括以下步骤:
38.(1)沿树池110周围打出若干第一透气孔120;
39.(2)在第一透气孔120内的填充第一颗粒;
40.(3)在第一颗粒填充到不同高度层时在不同高度层上设置两个方向的导流结构123;
41.(4)随即继续填充,直至与地面齐平。以上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顺序。
42.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