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去皮脱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75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荸荠去皮脱色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荸荠去皮脱色的方法荸荠,又名马蹄、地栗、乌芋,学名为Eleocharistuberosus(Roxb.)Schult,属水生草木植物,为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特产。其地下茎为球形,表皮红褐色至黑褐色,去皮后,可鲜食,也可以加工淀粉。因荸荠肉白、质脆、味甜,加工成罐头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去皮难,限制了生产。
目前,荸荠加工厂所用的去皮方法是人工用刀削皮,这种方法不存在要脱色的问题,但它有以下明显缺点1.需用大量的人工,劳动效率低,月产100吨荸荠罐头的工厂,需雇用削皮工作人员800人以上;2.削皮损耗大,成品率低;3.经削皮的荸荠带有刀削痕,外表不光洁,影响商品价值;4.由于小个荸荠不能利用,使原料来源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既能快速去皮,又能使荸荠外表洁白、光滑,产品损失少的荸荠去皮脱色方法。应用本发明进行荸荠去皮后,由于荸荠皮上的色素附在荸荠上,因此,本发明也包括去皮后的脱色技术。
本发明的实质是,先用碱性液浸泡荸荠去皮,再用酸性液浸泡荸荠脱色。碱性液可以是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和氢氧化钙(Ca(OH)2)三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在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里加入有助于去皮的化学物质如磷酸盐类、高级脂肪酸类等,但其中所含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的浓度应在2%以上;酸性液可为盐酸(HCL)、硝酸(HNO3)、硫酸(H2SO4)、磷酸(H3PO4)四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在这四种中的任何一种里加入有助于脱色、漂白的化学物质如亚硫酸盐类,但其中所含的盐酸或硝酸或硫酸或磷酸的浓度应在3%以上。用本发明所指的方法进行荸荠去皮脱色的操作程序为碱性液浸泡、适当加热→水冲洗、刷皮→酸性液浸泡、适当加热→水冲洗。
应用本发明进行荸荠去皮脱色的优点是1.用化学去皮代替人工去皮,能提高劳动效率4倍以上,降低了用工成本;2.降低可去皮时的损耗,提高了成品率,同样多的原料,采用本发明可增加产品20%以上;3.扩大了原料来源,采用人工去皮,只能挑选大个菱荠,小个无法利用,而采用本项发明,无论大小,均可用来加工,去皮后的荸荠,经过脱色,表皮光滑、洁白,商品价值提高。
实施例取烧杯两只,一只装水200毫升,加入氢氧化钠8克,磷酸氢二钠4克、辛酸4克,配成碱性液,适当加热,另一只烧杯装水100毫升,加入38%的盐酸30毫升和连二亚硫酸钠1克,配成酸性液,适当加热。取荸荠4个,先放入碱性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取出后用水冲洗,辅以机械搓动去皮或刷皮,再放入酸性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取出后,用水冲洗,除尽表面残留化学物质,即得到洁白光滑、形状完整的荸荠。
权利要求
1.一种荸荠去皮脱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含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的碱性液浸泡荸荠去皮,再用含盐酸或硝酸或硫酸或磷酸的酸性液浸泡脱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指的荸荠去皮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碱性液中,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的浓度应在2%以上,所用的酸性液中,盐酸或硝酸或硫酸或磷酸的浓度应在3%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指的荸荠去皮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性液中可以加入磷酸盐类和高级脂肪酸类,酸性液中可以加入亚硫酸盐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荸荠去皮脱色的方法,用于荸荠加工、制罐行业。其特征是先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碱性溶液浸泡荸荠去皮,再用盐酸、硝酸、硫酸或磷酸四种酸性溶液中的任何一种进行脱色,即可得到形状完整,表面光滑、洁白的荸荠。
文档编号A23N7/01GK1035427SQ8810581
公开日1989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绍光 申请人:陈绍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