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70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木害虫,特别是天牛等蛀干害虫的防治药具。
天牛等蛀干害虫的幼虫蛀害树干、主枝和根部,造成许多虫道以致树势衰退,整株或大枝枯死。报载某省区防风林木由于天牛为害,树木蛀空、枯死、木材毫无用处,损失已达2-3亿元。南方果木受害更甚。
对天牛等蛀虫的防治有的用棉花蘸药塞洞、注入药液、药泥等,但操作麻烦;用药量难以掌握,常流失浪费,既污染了环境,对施药人员不安全,效果也不稳定。已有一种药签,据反映效果不稳定。还有一种林木高压注液机,但它很难杀死天牛。所以目前果农对天牛的防治多采用钩杀法,此法十分有效,但每处理一洞费时约10分钟至半小时,而且需有专门技术,若虫道弯曲时则往往难以奏效;有的部位不便操作;多数时候会由于凿洞伤害树干。对葡萄等的蛀虫就无法施用上述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它能有效地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等害虫,而且使用简便、快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药剂完全密封在载体中,这样施药人员与药剂几乎不接触,所以十分安全;药剂施入虫道后不会流出,对环境无污染;将药剂制成药栓、膏药和杀虫器,使用十分简便,快速。
据在西南某果园的壮年锦橙树上对桔褐天牛(Cerambyx cantori)的数十次试验,本实用新型每次施药时间3-15秒,对各种复杂的虫道(最大洞深369mm)中的各个虫龄的幼虫(最大虫体为63×15mm)均有效,防治效果10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三个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中1、栓体2、隔层3、药剂4、端胶泥、5、底层6、盖膜7、封药层8、粘胶9、筒体10、药包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提出的杀虫药栓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
图1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提出的具体的杀虫药栓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杀虫药栓有栓体(1),栓体内装有药剂(3),药剂的两端由隔层(2)将药剂固定,栓体的一端与端胶泥相连接。栓体是一囊状密封外套,药剂密封在栓体内,便于塞入虫道。端胶泥的作用是在使药剂进入虫道后,便于顺手封堵洞口。必要时隔层(2)可以省去;无端胶泥(4)时可在使用时用泥土代替。使用时,将药栓塞入虫道后,按捺端胶泥封塞洞口。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提出的杀虫膏药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提出的具体杀虫膏药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杀虫膏药包括底层(5),底层(5)的与盖膜(6)相接的一面具粘胶(8),底层(5)的具粘胶面中央部分有药剂(3),在药剂上有封药层(7)将药剂封固,最上层是盖膜(6)。底层(5)和盖膜(6)将药剂密封其中;盖膜(6)可以方便地撕离。使用时撕去盖膜,将膏药贴于虫道开口,药剂进入虫道发生作用。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提出的杀虫器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提出的具体杀虫器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防治器包括一个筒盖状筒体(9),筒体内附有药包(10),药剂(3)密封在药包(10)内。筒体开口处体壁的剖面为锐角,可快速钉进树体。该防治器用于钉在虫道开口处,使药剂进入虫道后便同时封堵洞口。
权利要求1.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涉及一种防治林木蛀虫,特别是天牛等蛀干害虫的防治药具,由药剂、载体相结合,其特征是药剂装在密封的载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其特征是作为载体的栓体为囊状,药剂密封在栓体内,一端与端胶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其特征是作为载体的底层的一面有粘胶,具粘胶面的中央部有药剂,药剂上有封药层,封药层外是盖膜,药剂密封在底层和盖膜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其特征是药剂密封在药包内;药包外有筒体,筒体为筒盖状,筒体开口处体壁的剖面成锐角。
专利摘要林木蛀虫防治栓、膏、器涉及一种防治林木蛀虫,特别是天牛等蛀干害虫的防治药具,包括杀虫栓、杀虫膏药和杀虫器。杀虫栓由栓体、隔层组成,栓体内有药剂,一端有胶泥;杀虫膏药由底层、药层、封药层和盖膜构成;杀虫器由筒体、药包和药剂组成。据试验用该栓、膏、器防治林木蛀虫安全快速,平均每次用药时间仅3-15秒,对各种虫道中的各龄天牛幼虫均有效,防治效果100%。
文档编号A01G7/06GK2156661SQ922447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云瑞 申请人:李云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