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捕虫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18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捕虫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虫蝇装置——自动捕虫蝇机,是根据苍蝇贪吃的天性,又在慢速转动中不惊飞的致命弱点研究设计而成,适用于家庭、公共场所等有苍蝇的地方。本人发明的专利号88209878.0捕蝇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已捕捉到的活苍蝇,如果不及时处死,还能从活动档板下钻出逃脱。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缺点,还能一机多用;即在三棱架内增设一照明装置,夜间就能捕捉趋光性的农、林、果、蔬害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或其他动力传动的自动捕虫蝇装置,它能够方便地、不间断地连续捕捉活苍蝇。夜间灯光诱捕农、林、果、蔬害虫。
本实用新型由捕笼、动力房、诱饵盒等十二个部件组成(


图10),其中关键装置是“捕捉器”。动力房用于安装电机或其他动力,与捕捉器并联,电机工作时,带动捕捉器慢速旋转。捕捉器是由三棱架、辊和套在三棱架和辊上的简帘组成,它悬架在护罩上方(图4、图5)。三棱架下面有一弧形护罩,与三棱架转动时,不碰不卡;上方有一个辊,辊的上面有一个固定档板,辊与档板之间留有仅能让筒帘通过的缝隙(档住捕捉到的活虫蝇外逃)。当电机工作带动三棱架旋转时,套在三棱架上的简帘随之转动。三棱架的两个棱所撑展的筒帘形成一个平面。在转动过程中不断地变换与护罩之间的夹角,形成近似封闭的弓形空间(图6),使上帘的虫蝇随着慢速转动,不知不觉地进入弓形空间,逼进捕琶,达到捕捉目的,捕笼底部有一抽屉,可方便地随时处理死虫蝇。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自动捕虫蝇机主视图图2、自动捕虫蝇机左视图图3、自动捕虫蝇机俯视图图4、A——A面剖面图图5、B——B面剖面图图6、工作示意图图7、三棱架图8、护罩图9、筒帘
图10、自动捕虫蝇机A——A面剖面立体图图中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意义如下1——捕笼2——动力房 3——三棱架4——筒帘5——辊 6——档板7——护罩8——灯座9——灯泡10—电动机 11—诱饵盒(抽屉) 12—死虫蝇盒(抽屉)为了清楚表达捕虫蝇机的工作状态,采用图6表示工作状态,
图10A-A面剖面立体图更显实感。
整个捕虫蝇机为一近似箱体,分别由捕笼1、动力房2和诱饵盒11等十二个部件组成。捕笼为一长方体、设在动力房2和诱饵盒11之后。由三棱架3、辊5和套在三棱架3和辊5上的筒帘4组成捕捉器,它悬架在护罩7的上方。三棱架3两端分别支架在灯座8和电机10的轴头上(
图10)。组成捕捉器的辊5安置在三棱架3的上方。辊5的上面有一固定档板6,与辊5之间留有仅能让筒帘4通过的缝隙(档住捕捉到的活虫蝇外逃),三棱架3的下面有带孔(或细缝)的弧形护罩7(其孔小于虫蝇的个体,不让虫蝇钻进下面的诱饵盒11,又能使诱饵气味从孔中散发,引诱苍蝇上帘。)护罩7下面有一装有诱饵的诱饵盒11。引诱苍蝇到简帘4上。捕捉工作过程如下当电机10工作时,传动三棱架3慢速旋转,套在三棱架3和辊5上的筒帘4也随之转动。这时,三棱架3的两个棱所撑展的筒帘4形成一个平面,在旋转过程中不断地变换与护罩7的夹角,由钝角变换成锐角,由锐角变换成近乎封闭的弓形空间(图6),所以,由诱饵气味引诱到筒帘4上的苍蝇(筒帘4表面涂有糖水,吸引苍蝇上帘吮吸不飞走),随着慢速转动的筒帘4,苍蝇不知不觉地进入弓形空间,随之逼进捕笼1,达到捕捉目的。捕笼1底部有一死虫蝇盒(抽屉)12,方便地随时处理死虫蝇(捕笼内可安置一块海棉毒饵,捕捉到的活虫蝇一进捕笼,不用多长时间就死去)。
三棱架也可以做成多棱架,同样可以完成上述工作过程,达到捕捉虫蝇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个自动捕虫蝇机,由捕笼、动力房、诱饵盒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动力带动慢速旋转的由三棱架(3)、筒帘(4)辊(5)组成的捕捉器,捕捉器下面是一个护罩(7),上方是档板(6),简帘(4)套在三棱架(3)和辊(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捕虫蝇机,其特征在于筒帘(4)是套在三棱架(3)(或多棱架)和辊(5)上的透气性软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捕虫蝇机,其特征在于护罩(7)是弧形瓦状带孔或细缝的薄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捕捉虫蝇的自动捕虫蝇机。它有捕笼(1)、动力房(2)、诱饵盒(11)和捕捉器等组成。工作时由动力带动捕捉器慢速旋转,带动筒帘(4)上的虫蝇进入弓形空间。由于三棱架(3)撑展简帘(4)所形成的平面与护罩(7)相交,形成封闭式的弓形空间,达到捕捉虫蝇的目的,随着转动把虫蝇逼进捕笼(1)。
文档编号A01M1/02GK2285964SQ972140
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4日
发明者肖开忠 申请人:肖开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