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32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co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O2气肥增施装置,属于农业施肥领域。
中国专利ZL92242355.5介绍的温室气肥增施装置,通过对煤的燃气进行净化处理,吸收有害成分后,向温室施放CO2。实践中发现,在不降低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该装置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简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CO2气肥增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含碳燃料的燃气引入装有吸收液的容器底部,由曝气管分解成微小气泡,在鼓泡过程中进行气液两相反应,使燃气中的SO2、灰尘、煤焦油等有害成分被吸收液所吸收,CO2等无害气体从液面逸出,并被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从容器内抽出,作为气肥排放在温室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气液两相反应中,即对燃气的多种有害成分同时进行了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因此结构十分简单。并且由于进入空气压缩机的气体经过除尘、脱硫等净化处理,因此有利于空气压缩机的长期可靠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CO2气肥增施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该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密封盖(11)的吸收液容器(7),容器底部的曝气管(8)同容器的进气接管咀(10)通过管路相连,容器内装有吸收液(8),其液位高度为25~45厘米,容器的出气接管咀(6)通过管路(5)与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4)的进气口相连,容器的进气接管咀(10)通过管路(3)同烟筒(2)相通。
煤炉(1)点燃后,含有大量CO2的燃气经过烟筒(2)而降温。空气压缩机工作后,密封容器的上部被抽真空,燃气在负压作用下经管路(3)进入容器内,被曝气管(8)分解为微小气泡,在吸收液(8)内进行气液两相反应,完成除尘、脱硫等净化处理后,从液面逸出,再被空气压缩机(4)抽出,作为气肥排放到温室内。
权利要求1.一种CO2气肥增施装置,包括密封的吸收液容器(7)、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4)等,其特征在于容器的出气接管咀(6)同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管路(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内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为25~45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O
文档编号A01G7/02GK2302641SQ9725079
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5日
发明者肖进, 张弘, 王来鹏, 刘京平, 梁殿国 申请人:北京长缨机电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