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及专用肥配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73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及专用肥配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宜于水稻的肥料配制技术及施肥方法,对水稻一季中只施用一次肥料即可满足水稻一生中所需的营养。
施肥技术是水稻栽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水稻生产国,在水稻施肥技术方面,我国科技工作者已建立了许多种施肥技术,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70年代,我国肥料种类增多,特别是化学肥料的广泛使用,我国水稻生产中施用的肥料由施用有机肥为主,转而以施用化学肥料为主。科学工作者根据作物对肥料的要求,保证一季水稻一生中持续的平衡营养的要求,要求做到前期不猛长,后期不早衰,因此,研究的施肥技术是分阶段施肥的方法,即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一般以农家肥、绿肥及缓释性化肥和挥发性氮肥等作基肥,而其它速效性单质化肥作为追肥。在基肥与追肥的分配上,40~60%的氮肥作基肥,60~40%的氮肥作追肥,磷肥一般作基肥,对钾肥一般是有机钾肥作基肥,化学钾肥作追肥;对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及营养需要,在不同的生长时间施用,分为分蘖肥、穗肥和粒肥等。这些追肥对不同长势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水稻需要量不尽相同,有时因施用不当造成水稻减产。
我国双季稻地区农民采用一种习惯办法即50%左右的氮肥和磷肥作基肥施用,50%左右的氮肥及全部钾肥于插后5~7天作分蘖肥表施。现在广泛使用的水稻复混肥也是按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办法,这种追肥表施的方法在水稻生育前期的分蘖肥由于硝化、氮挥发作用及流失等,使氮肥大量损失,影响了氮肥的利用率,也污染了环境。因此建立一种既操作简单,易于普遍推广又有省肥降耗、节约成本的新型水稻施肥技术十分必要。
本发明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及专用复混肥的配制技术,为推广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提供物化产品,从而使水稻生产施肥过程简单化、简化施肥次数,减少用工,又可降低肥料损耗,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双季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实现本发明的原理是,根据双季稻早稻或晚稻产量要求,对一生中所需主要养分一次配制,添加天然养分载体,对肥料养分吸附和保持,制成大颗粒肥或棒状肥,一次施入土中,大颗粒肥或棒状肥中养分缓慢释放,这样既减少了肥料损失,又保证了养分供应。
本发明的内容为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及专用复混肥的配制技术,是将水稻一生中的主要养分,即其有效养分总量为30~45%的肥料及微量元素,和5~10%的天然养分载体,通过搅拌,制粒等程序,制成大颗粒或棒状专用复混肥,于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入土壤中。有效养分总量中包括全氮养分含量18~23%,有效P2O53~7%,水溶性K2O为9~15%;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的缺失状况,如入微量元素,将肥料、微量元素等,加入天然养分载体,如沸石、膨润土、海泡石、海绿石、硫磺、麦饭石等,制成大颗粒或棒状肥料,颗粒直径一般为3mm~5mm,施入土壤中,在翻耕土壤时拌和,这种肥料具有缓释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1)将双季早稻或晚稻一生中所需主要养分全部配制在一次性施肥法专用肥中,一次施入保证水稻一季肥料养分需要,不再实施其它追肥程序,节省工时;(2)肥料配方中加入天然养分载体,可以控制肥料缓释,减少流失及挥发,节省肥料,减少环境污染;(3)可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加入适量微量元素,补充土壤养分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使作物高产,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实施例本实例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实例,不对发明内容限制。湖南湘中地区的红黄泥稻田土壤,土壤肥力为中上水平,这种土壤双季稻早稻亩产达到500kg,根据水稻生产的现状,确定亩施肥料的数量,则肥料的配方为全N为16~18%,有效P2O5为5~6%,水溶性钾为9~12%,总有效养分为33~39%,加入含有土壤缺失的微量元素如Zn、B、Cu、Si,与天然养分载体5~10%的膨润土、海泡石、麦饭石等混合、搅拌,通过肥料加工技术与设备制成大颗粒或棒状肥料,每亩施用45~60公斤,在水稻插秧前翻耕土壤,施入土壤中。在插入水稻后不再需施用其它肥料,即可满足早稻一季的营养需要。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宜于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及专用复混肥配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将水稻一季中的主要养分,即其有效养分总量为30~45%的肥料及微量元素和5~10%的天然养分载体,通过搅拌、制粒等程序,制成大颗粒或棒状专用复合肥,颗粒直径一般为3~5mm,于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施入土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有效养分总量的30~45%中包含氮养分含量18~23%,有效P2O53~7%,水溶性K2O9~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天然养分载体为沸石、膨润土、海泡石、海绿石、硫磺、麦饭石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宜于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的肥料配制技术,即根据水稻高产目标,将早稻或晚稻一生中所需主要养分经科学配方,并加入天然养分载体,通过现代肥料制造技术,制成大颗粒或棒状专用复混肥,在水稻移栽之前一次施入,通过耕作措施,使之与全耕作层土壤混肥,即可满足一季水稻一生的营养要求,不需要再实施追肥程序。
文档编号C05G1/00GK1258659SQ9812611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扬珠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