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4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它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也属于农业、血防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是一项交叉性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扩散将造成血吸虫病蔓延。钉螺属水陆两栖淡水螺,其自身爬行能力很弱,钉螺扩散,尤其是大量钉螺的远距离扩散,主要是借助水流完成的。过去,血防灭螺工作主要限由卫生部门进行,其措施也限用药物灭螺。但由于我国钉螺面积分布很广,如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中的373个县都有钉螺分布,采用药物灭螺不仅费用高,还污染环境,且反复使用的地方,钉螺还产生抗药性,须不断研制新药,以提高灭螺效果。另一方面,影响钉螺分布与迁移的因素很多,使局部地区的彻底灭螺很难持久,其中灌溉引水是造成一些地区血防灭螺成果难于巩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工程阻螺技术相继问世,较典型的有拦网技术;沉螺池技术;沉螺池加拦网技术;沉螺池加拦网加药物技术等。首先拦网技术,由于钉螺体积小,最大的成年钉螺仅长1cm,最大直径4mm,刚孵化的幼螺约长0.5mm,为提高阻螺效果,须采用特别细密的网眼,对于灌溉取水工程,这种网眼会产生严重的阻水。同时,实践表明,拦网对幼螺和螺卵几乎无效。其次,沉螺池技术,沉螺池对成螺有一定效果,但沉入池底的钉螺,迟早会爬上岸,会造成钉螺在沉螺池周围局部扩散,往往须辅以药物灭螺,灭螺药物又会造成水源污染。[《江河水系灌溉系统防制钉螺扩散技术研究》,(1994)]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一种既能分离出成螺、幼螺和螺卵,又不用使用药物辅助的灭螺,更不能造成水源污染的一种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1990年以来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是在连续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世行贷款课题的支持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工程系李大美教授及所领导的课题组,对钉螺在静水、动水中的起动、沉降和输移规律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揭示了钉螺在水体中存在形态可分为自由态、失控态和逃离态,而影响这三态形为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场和流速场。在对钉螺的生态水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基础上,找到了影响水中钉螺行为的临界流速和临界压强。本发明正是基于这种系统试验研究,只须在灌渠或其它取、排水工程(包括涵、闸)首部造出一种对钉螺生存不利的水流条件,利用钉螺的求生本能,自己从水中爬出,来达到无螺取水的目的。这种对钉螺生存不利的水流条件为只须正确控制灌渠首部的流速和压力,就能实现无螺取水。本发明的压力水箱为封闭式,钉螺无任何扩散可能,其顶部设有供钉螺逃离的通道,钉螺将沿此通道爬到允许它们去的地方,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其特征为可为河流、湖泊天然水源,也可为泵站提取的有螺水体的前池1中的有螺水源,经输水管道2输入,埋入地下的压力水箱3,钉螺在压力水箱中沉降、附壁,从压力水箱中出来的水不再含钉螺,无螺取水经输水管道2流入灌区。控制流速和水压强范围为压力水箱压强P=0.98~98kn/m2或P=100~10000kg/m2,流速v=0~6m/s。
与已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已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压力水箱水温较高时将沿水箱顶部通道爬出,在水温较低时,则被淹死,经一个冬天的浸没,约有99%的钉螺死亡,极小数活到明年春天气温回升,仍会从水箱顶部通道爬出。除螺率达100%,无污染,无毒,易于操作管理。本发明不需拦网,无阻水现象;也不同于沉螺池(开敞式)。经收集的钉螺及幼螺和螺卵可粉碎加工成家禽饲料;本发明不需任何灭螺药物,并能将有害的血吸虫病传播者--钉螺变成可利用的生物资源。本发明原理简单,经济、实用、安全、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扩散且易于操作管理,能与任何灌溉引水工程配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除在实验室进行了长达8年试验研究之外(除螺率100%),还在湖北二河镇做了一个小型示范工程,其阻螺率也为100%。
本发明实现的方式十分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无螺取水工程设计图。
实施例泵站提取的有螺水源,输送入前池1中,在水流量0.1m2/s,压强P=34.3kN/m2,流速v=0.1m/s,温度T=15℃条件下,经输水管道2把有螺水输送至封闭式的压力水箱3内,压力水箱顶部有四个钉螺通道4,这样除螺率达100%。经这样除螺后的水,可输送灌溉。此外,将从钉螺通道4收集的钉螺干燥、粉碎,加工成家禽饲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其特征为可为河流、湖泊天然水源,也可为泵站提取的有螺水体的前池(1)中的有螺水源,经输水管道(2)输入埋入地下的压力水箱(3),钉螺在压力水箱中沉降、附壁,从压力水箱中出来的水不再含钉螺,无螺水经输水管道(2)流入灌区,在压力水箱中沉降、附壁的钉螺在水温10℃以上时将沿水箱顶部通道(4)爬出水箱并收集。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其特征为压力水箱的压强范围P=0.980-98kN/m2或P=100~10000kgf/m2,v=0~6m/s,温度范围T=0℃~55℃。
全文摘要
一种无螺灌溉取水新技术。它将有螺水源,经输水管道输入至埋入地下的压力水箱,钉螺沉降、附壁,从压力水箱顶部通道爬出,被收集起来,从而达到无螺取水。该技术无需拦网,不用药物灭螺。该技术原理简易、易于管理、无毒、无害、不阻水、无环境污染、除螺率高,可与任何灌溉取水工程配套,易于推广应用。经收集的钉螺,粉碎后可作家禽饲料。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M23/16GK1301487SQ9912493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李大美, 王祥三, 詹才华 申请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