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

文档序号:8399591阅读:1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农田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 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白土是我国南方5大低产水稻土类型之一,全国总面积1000多万亩,主要分布于 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和河南等省的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及其稍南的广大地区,白 土化土壤分布更广,面积更大。白土群众称之为"澄白土"、"淀板土"、"黄白土"、"青白土"、 "马肝土"等,主要起源于下蜀系黄土母质,产生白土化的过程主要是土壤受地表灌水、排 水、天然雨水等的长期淋溶、漂洗、侧渗影响,造成耕层土壤粘粒不断被冲走流失,上部土体 土壤粘粒含量不断降低,而粉砂含量明显升高,同时土壤耕作层逐渐变得浅薄,一般只有 9-1 lcm,显著低于其它类型土壤或者20cm厚度的适宜耕作层。
[0003] 近年随着工农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增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在家 种田农民多为老弱病残者,很少有能力像传统农业一样进行土壤深翻耕作,多采用拖拉机 进行旋耕操作,耕作深度一般只有8-10cm。加之作物收获时大型收割机械的碾压,导致土壤 耕作层逐年变浅。
[0004] 耕层浅薄的白土存在较多障碍因素,具有一系列不良性状:土壤粘粒含量低,粉砂 含量高,具有粉砂状的堆积物即白土层,砂粘比例失调,养分匮乏,地力贫瘠,有机质和有效 氮磷钾含量较低,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代换量小,保肥蓄水能力低;容重大,有效孔隙度小, 通气透水能力弱,水气矛盾严重,对水肥气热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抗逆性差;土壤保温能 力弱、土口紧,土壤结构差,结持力弱,易定浆板结,适耕期短,在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 难耕难耙,插秧如不及时,滞后插秧或做其他农活非常困难,易延误农时。种植水稻时秧 苗发棵慢,分蘖少;种植旱作物时,土壤雨后易板结,地表常有约0-1. 5cm的硬壳,幼苗难以 出土,出苗率低。生产上表现为作物长势差,植株瘦弱,抗逆性差,后期易脱肥,水稻中后期 叶色暗淡,产量水平低于当地平均产量的2-3成。因此,白土是我国南方一种典型的中低产 类型水稻土。
[0005] 长江-秦岭淮河之间的江淮丘陵白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交通便 利,光热水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农业生产发达,物产富饶丰裕,作物产量高、产出率高,是我 国水稻、小麦和油菜重要产区,也是我国粮食、油料重要输出区域。因此,加深白土耕作层厚 度,改良培肥土壤,肥沃耕层,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一个疏松肥沃的耕作层, 对提高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作物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 要作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南方地区增厚肥沃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的方法,集成 了小麦秸杆直接还田改良土壤技术、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技术、土壤深翻改造白土不良土 体构型技术、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度中和农田有机酸及有毒有害物质技术、整地和水稻优 化施肥技术、作物科学轮作平衡土壤养分技术等创新而成。应用本技术,小麦或者油菜收获 后可以实施秸杆轻简化快速直接还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充分利用秸杆养分资源,释放氮 磷钾及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供水稻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 成本,减少秸杆焚烧,保护环境;同时加深耕作层厚度,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 含量,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白土保肥保水能力,创造一个深厚肥沃 的土壤耕作层,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007] -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0008] 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09] (1)秸杆还田,改良土壤
[0010] 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初,白土田中,小麦成熟后及时收获,实施秸杆直接还田,改 良土壤;
[0011] (2)增施有机肥,熟化耕作层
[0012] 增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0-30t/hm2,全层撒施,加快小麦秸杆腐烂降解,改良培肥 土壤,熟化肥沃土壤耕作层;
[0013] (3)深翻土壤,改造白土不良土体构型
[0014] 用带深耕犁的拖拉机深翻土壤,把耕层以下的粘土翻犁上来,加厚耕作层,增加耕 层粘粒含量,调节土壤颗粒组成;翻耕深度16-18cm,翻扣垡严密,将90-95%的小麦秸杆翻 埋于ll-16cm的土壤耕作层中;土壤深翻需连续进行3-5年,每年进行一次;第一次翻耕深 度16-17cm,以后每年逐渐加深l-2cm,最终使白土耕作层厚度保持在19-21cm ;
[0015] (4)施用土壤改良剂,中和有害物质
[0016] 实施秸杆直接还田的白土田块的土壤深翻后及时灌水泡田,软化秸杆,进行怄肥; 保持田间水层高于土壤表面0. 5-1. 5cm,使全部翻犁上来的土壤都能浸泡于水中;泡田3-5 天后撒施土壤改良剂生石灰,或白云石粉或者草木灰,调节土壤酸度、使其pH在6. 5-7. 5之 间,同时中和有毒有害物质;
[0017] (5)优化施肥和氮肥管理,平衡土壤养分
[0018] 泡田调酸后施用基肥,实行优化施肥,平衡土壤养分;施肥量根据土壤基础肥力和 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氮肥按N计、磷肥按P 2O5计、钾肥按K 20计、锌肥按ZnO计,施用量分别 为 150-210kg/hm2、50-80kg/hm2、60-100kg/hm2和 3_5kg/hm 2;60 % 的氮肥和钾肥及全部磷 肥、锌肥作基肥,于整地前施用;施肥后用小型拖拉机带着小型铁耙进行整地耙田,耙地深 度7-9cm,轻轻耙平;整地后及时移栽水稻秧苗;余下的N肥和钾肥作追肥,分两次于水稻分 蘖期和孕穗期分别等量施用;
[0019] (6)科学轮作,恢复地力
[0020] 水稻收获后种植紫云英,或者豌豆或蚕豆,实行水稻一紫云英,或者水稻一豌豆 或水稻一蚕豆轮作;或种植油菜或蔬菜,实行水稻一油菜或水稻一蔬菜轮作,矫正土壤养 分缺素状况,恢复地力。
[0021] 所述的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 土田为澄白土田、淀白土田、黄白土田、马肝土田和青白土田中的一种。
[0022] 所述的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 杆直接还田指的是:白土田小麦成熟后,使用带切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收获的同 时将小麦稻杆切割至5-10cm的长度,保留l〇-12cm高度的小麦荏;实施稻杆全量还田,将成 堆小麦秸杆用农具摊开并撒施均匀;增施碳酸氢铵150-180kg/hm 2或尿素50-60kg/hm2,调 节秸杆碳氮比至5-6:1 ;增施秸杆快速腐熟剂50-60kg/hm2,加快秸杆腐烂降解;冬季休闲 不种植小麦的白土稻田可省略小麦秸杆直接还田的过程。
[0023] 所述的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菜秸杆 还田操作与小麦秸杆相似。
[0024] 所述的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 中氮肥、磷肥、钾肥和锌肥种类分别为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和七水硫酸锌,用量依次 为 530_7401^/111112、410-6701^/111112、60-1001^/11111 2和15-251^/111112,全部作基肥施用。步骤(5) 中氮肥和钾肥的追肥品种分别为尿素和氯化钾,用量分别为130-180kg/hm 2和40-60kg/ hm2〇
[0025] 本发明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0026] 一种使中低产白土稻田耕作层变深厚肥沃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27] (1)秸杆还田改良土壤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长江一秦岭淮河之间的江淮丘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