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荧光加湿方法

文档序号:841818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荧光加湿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荧光加湿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荒漠植物叶片非饱和大气水汽荧光加湿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植物大气水汽利用的相关研宄在国内外有过两个世纪的不懈探索,实证了植物地上部分尤其叶具有直接吸收利用大气水汽的能力。许多植物叶片都具有利用雾、露、水汽的能力,如西红柿、豌豆、甜菜、红杉、橡树、白杨、雾冰藜。
[0003]鉴定植物地上部分利用大气水汽方法有多种,其中荧光染色示踪法是经常用到的方法。
[0004]然而传统的荧光染色示踪法中对植物叶片进行荧光加湿方法是饱和荧光加湿方法:一,将叶片浸泡在含荧光试剂的水溶液中,二,将含荧光试剂的水溶液直接喷洒或涂抹在离体的植物叶片上。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
[0005]1.原有技术是应用于植物叶片的离体实验,适用于室内实验,不适用于野外操作进行;
[0006]2.原有技术是用于植物叶片的饱和加湿实验,而不能做非饱和实验的加湿,即不能验证植物地上部分是否吸收非饱和的大气水汽;
[0007]3.原有的荧光试剂水溶液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叶片或嫩茎上,荧光试剂未经气化过程。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植物荧光加湿方法,该方法根据野外植株的大小,选用适当大小的有机玻璃板搭建玻璃房;玻璃房侧面用有机玻璃做推移的活动门方便取样;配成一定比例的荧光试剂装入超声波加湿器中,将超声波加湿器置于玻璃房顶或侧面直接对整株植株进行荧光加湿,加湿湿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控制;玻璃房内悬挂自动计数的温湿度计,温湿度悬挂高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0009]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植物荧光加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 步骤1:定制有机玻璃板
[0012]订制0.5m长X0.5m宽或0.25m长X0.5m宽的有机玻璃板,玻璃板边沿四周用2cm不锈钢包裹,每边距顶点0.1m处打直径3mm圆孔,玻璃板之间用配套的螺丝、螺杆和螺钿的固定;玻璃房的拐角处是用两块0.25m长X0.5m宽的玻璃板通过合页螺丝连接成的,不用时,两玻璃板可以叠合在一起,使用时打开便成90°的拐角玻璃;
[0013]步骤2:控制室构建
[0014]根据植株冠幅、高度,采用已订制的0.5m长X0.5m宽或0.25m长X0.5m宽和拐角的有机玻璃板和拐角搭建相应大小的玻璃房,如野外植株冠幅是1.2m长X0.8m,高是0.8m,搭建1.5m长X 1.0m宽X 1.0m高的有机玻璃控制室,用有机玻璃控制室罩住植株,控制室玻璃板间的连接处用透明胶带密封,控制室侧面留有一个0.5mX 0.5m可自由开关的玻璃门以便采样;
[0015]步骤3:配加温湿度计
[0016]在控制室内植株的冠层中部悬挂便携式温湿度计MicroLogPRO II,实时监测控制室内温湿度的变化;在室外对照冠层大概同一位置也悬挂便携式温湿度计;
[0017]步骤4:配加湿器
[0018]玻璃房顶部或玻璃房侧面附近地面上或固定物上放置超声波加湿器,并在加湿器顶部玻璃板或侧面附近地面上或固定物上附近挖一小洞,把加湿管自小洞深入至玻璃房内,加湿器口径与加湿管道上端口连接处以及加湿管道下端口与小洞连接处都用透明胶密封,注意温湿度计要远离加湿器出气口的方位;
[0019]步骤5:控制加湿
[0020]将Fluorescent Brightener (FB)焚光染料配成0.1% (lg/L)的水溶液加入到加湿器中,在夏天傍晚约7:00左右扭开加湿器开关,开始加湿,察看玻璃房内温湿度计的湿度变化,当湿度达到了想要控制的大气湿度时,就关掉加湿器开关,停止加湿;一段时间后,若想继续加湿,再一次打开加湿器开关,这样通过察看玻璃房内温湿度计湿度数值变化和调停加湿器阀门,从而很自由控制玻璃房内的湿度变化范围一外界环境湿度至饱和大气湿度 100% ;
[0021]步骤6:取样
[0022]控制加湿一段时间后,在室内和室外分别同时取样,如控制大气湿度在70?75%的湿度加湿2h后,取梭梭嫩枝的样品,同时在室外取梭梭对照样品;
[0023]步骤7:切片镜检
[0024]用植物组织切片机对鲜样品直接进行切片,制成装片,在Olympus BX53 (OlympusCorporat1n, Tokyo, Japan)焚光显微镜激发波长350nm下检测。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6]1.本发明能解决野外活体植物叶片的加湿;
[0027]2.本发明方法构建的装置能灵活控制玻璃房大气湿度,并能使其处于非饱和状态;
[0028]3.本发明方法构建的装置能使含荧光试剂的水溶液气化,即使是分子量较大的荧光染料也能同水分子一起气化,扩散于玻璃房的整个空间。
[0029]4.通过本发明方法的构建证实了我国部分荒漠植物叶片或嫩茎能吸收非饱和大气水汽。
[0030]5.第一次将荧光染料FB应用于植物地上部分(叶片或绿色嫩茎)对水的吸收的示踪,证实了分子量达916.98g/mol的FB能穿过荒漠植物的叶表面进入叶组织,可以用来不踪叶片对水的吸收。
【附图说明】
[0031]图1 是对照(X100);
[0032]图2 是对照(X 400);
[0033]图3 是 75 % 荧光加湿 18h (X 100);
[0034]图4 是 75 % 荧光加湿 18h (X 400);
[0035]图5 是 75 % 荧光加湿 2h (X 100);
[0036]图6 是 75% 荧光加湿 24h (X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8]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0.1% FB(分子量916.98g/mol)荧光染料在控制湿度为75%下,不同加湿时间条件下处理组与自然条件下对照组霸王叶纵切面的比较,结果如图1-图6所示。由于FB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它能与细胞壁或叶肉细胞内的多糖结合在356nm激发光下发蓝光,而对照的叶肉细胞由于叶绿体中含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在356nm激发光下发红光。从处理组图3,4,5,6,和对照组图1和2,可以看出霸王叶片在75%的湿度下不同程度的吸收了大气水汽,并在加湿时间24h时达到较大的吸收值,叶肉细胞全部变蓝。这很好地地说明了通过本发明方法的构建证实了霸王叶片能吸收非饱和大气水汽。
[0039]另外第一次将荧光染料FB应用于植物地上部分(叶片或绿色嫩茎)对水的吸收的示踪,证实了分子量达916.98g/mol的FB能穿过荒漠植物的叶表面进入叶组织,可以用来示踪叶片对水的吸收。
[0040]图1是对照(X 100);图2是对照(X 400);图3是75 %荧光加湿18h (X 100);图4是75%荧光加湿18h( X 400);图5是75 %荧光加湿2h (X 100);图6是75%荧光加湿24h (X100)。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植物荧光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定制有机玻璃板 订制0.5m长X0.5m宽或0.25m长X0.5m宽的有机玻璃板,玻璃板边沿四周用2cm不锈钢包裹,每边距顶点0.1m处打直径3mm圆孔,玻璃板之间用配套的螺丝、螺杆和螺钿的固定;玻璃房的拐角处是用两块0.25m长X0.5m宽的玻璃板通过合页螺丝连接成的,不用时,两玻璃板叠合在一起,使用时打开便成90°的拐角玻璃; 步骤2:控制室构建 根据植株冠幅、高度,采用已订制的0.5m长X 0.5m宽或0.25m长X 0.5m宽和拐角的有机玻璃板和拐角搭建相应大小的玻璃房,如野外植株冠幅是1.2m长X0.8m,高是0.8m,搭建1.5m长X 1.0m宽X 1.0m高的有机玻璃控制室,用有机玻璃控制室罩住植株,控制室玻璃板间的连接处用透明胶带密,控制室侧面留有一个0.5mX 0.5m自由开关的玻璃门以便米样; 步骤3:配加温湿度计 在控制室内植株的冠层中部悬挂便携式温湿度计,实时监测控制室内温湿度的变化;在室外对照冠层大概同一位置也悬挂便携式温湿度计; 步骤4:配加湿器 在玻璃房顶部或玻璃房附近地面上或固定物上放置超声波加湿器,并在离加湿器较近的顶部侧面或玻璃板附近挖一小洞,把加湿管自小洞深入至玻璃房内,加湿器口径与加湿管道上端口连接处以及加湿管道下端口与小洞连接处都用透明胶密封,注意温湿度计要远离加湿器出气口的方位; 步骤5:控制加湿 将荧光染料配成0.1 %的水溶液加入到加湿器中,扭开加湿器开关,开始加湿,察看玻璃房内温湿度计的湿度变化,当湿度达到了想要控制的大气湿度时,就关掉加湿器开关,停止加湿;若想继续加湿,再一次打开加湿器开关,这样通过察看玻璃房内温湿度计湿度数值变化和调停加湿器阀门,从而很自由控制玻璃房内的湿度变化范围一外界环境湿度至饱和大气湿度100% ; 步骤6:取样 控制加湿一段时间后,在室内和室外分别取样,控制大气湿度在70?75%的湿度加湿2h后,取梭梭嫩枝的样品,同时在室外取梭梭对照样品; 步骤7:切片镜检 用植物组织切片机对鲜样品直接进行切片,荧光显微镜激发波长350nm下检测。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荧光加湿方法,该方法根据野外植株的大小,选用适当大小的有机玻璃板搭建玻璃房;玻璃房侧面用有机玻璃做推移的活动门;将超声波加湿器置于玻璃房顶或侧面附近地面上或固定物上;玻璃房内悬挂自动计数的温湿度计,温湿度悬挂高度可根据需要调节。本发明能解决野外活体植物叶片的加湿,特别是能进行非饱和大气水汽的加湿以及荧光试剂的气化加湿,适合推广应用。
【IPC分类】A01G7-00
【公开号】CN104737840
【申请号】CN201510025532
【发明人】王小华, 肖洪浪, 李双, 王芳, 程一本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