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动型诱鱼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501820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右气腔177通过第六透气孔173与右腔室178相联通。
[0094]同理,当调控轴140向右侧移动时,环形进气腔通过第四透气孔320与右气腔177相联通,右气腔177通过第六透气孔173与右腔室178相联通;与此同时,左排气腔154通过第一透气孔152与上固定套510的左端内腔相联通,上固定套510的左端内腔通过第三透气孔310与左腔室175相联通,左腔室175通过第五透气孔171与左腔室176相联通。
[0095]如图9所示,为防止中心阀芯170在左右往复运动过程中造成第五透气孔171和第六透气孔173的阻塞,第五透气孔171和第六透气孔173采用L型透气孔,第五透气孔171的底部连接中心阀芯170左端台阶腔的右侧壁,第六透气孔173的底部连接中心阀芯
170右端台阶腔的左侧壁。
[0096]气动泵的泵体内设置有供气通道,该供气通道通向中心凹槽110,泵体内还设置有通向外界的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的内端通向左排气槽120和右排气槽130,排气通道的内端还通向左通气腔640和右通气腔660,左通气腔640和右通气腔660在伸张或者压缩过程中保持内部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0097]如图3所示,当气源进入进气腔室内,调控轴140向左端移动的最大距离。
[0098]下面以沼气为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本发明的充氧机的工作原理,当然此处的气源还可以替换成其他气体,例如压缩空气、氮气等,其工作原理与沼气一样,不再赘述。
[0099]调控阀的初始状态为:中心阀芯处于下固定套的中心位置,调控阀处于上固定套的中心位置,并且调控轴的左凸起部阻塞第三透气孔,调控轴的右凸起部阻塞第四透气孔。
[0100]供气通道一端连接沼气池储气板的导气管,供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于泵体内的中心凹槽,沼气池内存储的沼气通过供气通道进入中心凹槽内,并通过设置于中心凹槽底部的若干进气孔进入进气腔室,该进气腔室由调控轴两端凸起部之间的环形凹槽与上固定套内腔组成;与此同时,调控轴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的状态,所以沼气推动调控轴向一侧移动。
[0101]当沼气推动调控轴向左侧移动时,调控轴左端内腔通过设置于上固定套左端的第一左端阀芯上的第一透气孔与第一左端阀芯左端的左排气腔联通,由于左排气腔上端通过左排气孔与左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左排气槽与泵体内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左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做左移动时排出调控轴左端内腔中的气体;调控轴向左端移动时,进气腔室与设置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间的第三透气孔联通,调控轴右端内腔通过设置于上固定套右端的第一右端阀芯的第二透气孔与第一右端阀芯右端的右排气腔联通,由于右排气腔上端通过右排气孔与右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右排气槽与泵体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右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左移动时,调控轴右端内腔中的空气体积增大,调控轴右端内腔与设置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间的第四透气孔联通;与此同时,进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与下固定套内滑动连接的中心阀芯外侧壁左端的环形左气腔联通,沼气进入左气腔中,由于左气腔与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之间通过第五透气孔联通,并且中心阀芯左端的第二左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内并形成左腔室,使沼气进入左气腔内;与此同时,由于中心阀芯外侧壁右端的右气腔通过第六透气孔与中心阀芯的右端台阶腔联通,并且由于中心阀芯右端的第二右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右端台阶腔中形成右腔室,使得右气腔与右腔室相联通,并且由于右气腔通过第四透气孔与调控轴右端内腔联通,使得右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
[0102]沼气进入左腔室内,使得左腔室内气压大于右腔室,中心阀芯向右移动,与此同时,调控轴继续向左移动,中心阀芯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与之连接的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左连接轴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左活塞右移,使得左活塞与左隔膜片之间的密封腔室气压减小,左隔膜片收缩变形,使得左隔膜片与泵体之间的左输出气腔体积增大,此时,设置于进气三通和左输出气腔之间的进气阀打开,空气进入做输出气腔内,并且此时设置于出气三通和左输出气腔之间的出气阀关闭,左活塞内侧壁与设置于泵体内的中心体之间的左通气腔体积减小,由于左通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左通气腔内减小的空气体积均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排出,达到泵体左侧吸收空气的目的;同理,右活塞的右移,右隔膜片伸张变形,使得右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右输出气腔体积减小,右活塞内侧壁与设置于泵体内的中心体之间的右通气腔体积增大,设置于进气三通和右输出气腔之间的进气阀关闭,设置于出气三通和右输出气腔之间的出气阀打开,挤压右输出气腔内的空气从出气三通中流出。
[0103]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调控轴的左端伸出右端收缩,调控轴的左端与向右移动的左活塞相遇,随着沼气不断向左腔室输送,左活塞带动调控轴一起向右移动;当右腔室中气体被完全排出时,左活塞带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至调控轴左端凸起阻塞第三透气孔并且调控轴右端凸起阻塞第四透气孔位置处。
[0104]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阻塞,并且调控轴左端与左活塞贴合,并且由于进气腔室内的沼气气压大于调控轴右端气压,使得调控轴在沼气气压以及惯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调控轴左端收缩并且右端伸出。
[0105]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使得进气腔室与第四透气孔相联通,并且上固定套左端内腔与第三透气孔相联通,沼气进入右腔室,使得右腔室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中心阀芯向左移动,并挤压左腔室中的沼气通过第五透气孔、第三透气孔、第一透气孔以及左排气孔排出,中心阀芯向左移动过程中,驱动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并带动左活塞和右活塞的移动,使得左隔膜片的伸出变形以及右隔膜片的收缩变形,使得左输出气腔体积减小,左通气腔体积增加,达到泵体左侧排出空气目的,与此同时,右输出气腔体积增加,右通气腔体积减小,达到泵体右侧吸收空气目的。
[0106]右活塞向左移动过程中与调控轴右端相遇,并带动调控轴向左移动,当左腔室中的沼气完全排出时,调控轴的左凸起端密封第三透气孔,调控轴右端密封第四透气孔。
[0107]同理,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阻塞,并且调控轴右端与右活塞贴合,并且由于进气腔室内的沼气气压大于调控轴左端气压,使得调控轴在沼气气压以及惯性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调控轴左端伸出并且右端收缩。
[0108]如此往复的运动,实现中心阀芯的左右往复摆动,并实现左右活塞的伸缩,从而达到泵体抽取或者吸收空气的目的。
[0109]如图10、11、12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沼气发酵系统10,其包括发酵池20,隔板30,排水管40,水压间50,储气板60,发酵池20内设置有与隔板30相匹配的滑槽24,两个隔板30放置于发酵池20内并将发酵池20分隔成三个子发酵池,隔板30上设置有联通相邻子发酵池的排水孔32,发酵池20通过排水管40连接水压间;由于发酵原料、菌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三个子发酵池的发酵效率不同,发酵效率高的子发酵池产气率快并且沼液液面上升较快,由于排水孔32的联通作用,使得发酵效率高的子发酵池中的沼液流入发酵效率慢的子发酵池,促进沼液的自循环流动,并带动菌种均匀分布。
[0110]子发酵池内空腔为发酵腔室22,发酵腔室2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6,储气板60固定于支撑板26上,为保证发酵原料、沼渣能够在发酵腔室内流动,支撑板26的高度应当大于1cm ;储气板60为顶部和四周密封并且下端开口,储气板60靠近进料端一端侧面为进料端挡气板62,储气板60靠近出料端一端侧壁为出料端挡气板64,储气板60的上下侧面与发酵腔室22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0111]上述的排水管40包括进料端排水管42和出料端排水管44,进料端排水管42连接子发酵池的进料端,出料端排水管44连接子发酵池的出料端。
[0112]上述的水压间50包括进料端水压间52,出料端水压间54和水管56,进料端水压间52与进料端排水管42连通,出料端水压间54与出料端排水管44连通,进料端水压间52和出料端水压间54之间通过水管56连通;进料端水压间52和出料端水压间54采用顶部密封结构,并且进料端水压间52和出料端水压间54顶部设置有排气孔,保持其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
[0113]如图10、14所不,子发酵池内还设置有拉杆70,其包括横杆7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