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

文档序号:8927482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土保持领域,尤其是一种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所以,林地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环境的调节起到生态效益。
[0003]天然林、次生林等由于具有良好的植被覆盖,一般很少有水土流失问题,而落叶经济林(如板栗林、山核桃林等)由于采收、施肥等原因,地址遭到破坏,尤其在冬季落叶期,地表土层暴露,在降水的冲刷下,水土流失问题相对较为严重。
[0004]为此,目前提出了一些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如植物篱农业复合模式,依据生态经济原则筛选适宜草灌植物,依据不同坡度、岩性和侵蚀强度设计篱带宽度和密度,等高种植形成密集型篱笆,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篱带间农业耕作利用,使之与植物篱笆共同构成农林复合技术模式;也有在林地上另外设置屏障的方式,如通过绳索间隔铰接呈放射状分布的阻挡屏,在绳索的长度范围内间隔设置柱粧,而阻挡屏采用塑料丝、秸杆、麦秸、稻草等丝条。上述方法或者由于实施周期长,效果不明显;或者过于复杂、成本较高;或者阻挡作用弱、起到的保持水土的作用不明显,因此,目前仍需寻求一种有效的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屏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缓解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所带来的土壤侵蚀力,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
[000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多个拦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I)将所述拦截单元与林地坡面固定:所述拦截单元包括多个竹粧,每个竹粧的下端斜削从而形成尖端部,多个竹粧并排排列,通过具有一定厚度的竹蔑片将多个竹粧连接成片状,将其中I个片状的拦截单元弯曲而形成为两端向上弯曲的弧形后,将所述拦截单元通过所述尖端部敲入到林地坡面而固定;
[0008]2)在每个拦截单元形成的弧形空间内盛土 ;
[0009]3)采用如步骤I)和2)的方式固定其他拦截单元,并且多个拦截单元形成为从上至下交错布置。
[0010]为方便的对林地施肥,将其中一个竹粧或间隔的几个竹粧的最下一节竹筒用于施月巴,所述竹筒中下段的外表面打孔形成多排的第一出肥孔,所述竹筒包括位于顶部的上竹节和位于底部的下竹节,所述上竹节以及位于竹筒上方的各竹节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下竹节上形成第二出肥孔,所述竹筒的侧壁上位于所述上竹节和第一出肥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进肥口。
[0011]所述第一出肥孔和第二出肥孔的孔径为2?4cm,使得竹粧中的固体肥料可以实现长时间缓慢地对林地施肥的功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3]1、通过设置竹制的屏障,能够缓冲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有效降低了雨水冲刷的径流流速,有效拦截雨水和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此外,竹制的屏障还能使得面源径流污染物质通过拦截作用而沉降,从而有利于净化能力的提高;由于采用了竹制的屏障,因此在每个拦截单元前会形成一个个小土堆,可以很好的解决降雨与作物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进而满足坡地植被生长需求。
[0014]2、如果是种植经济作物,如板栗、山核桃等,待其成熟脱落,屏障又可起到拦截作用,方便人工采摘,有效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
[0015]3、采用拦截单元中的竹粧进行施肥,可以省去人工多次施肥,做到“一次用功,长久得力”的事半功倍效率,令其施肥工作大大方便;由于出肥孔的孔径小于固体肥料的粒径,使得竹粧中的固体肥料可以实现长时间缓慢地对林地施肥的功能,实现缓施、深施作用,有利于克服水土流失及污染环境的不足;由于竹粧对固体肥料的包覆,不会因环境水分过多而发生迀移,保证对其有效施肥及保护林地生态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所采用的屏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所采用的屏障系统的拦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单个竹粧的最下一节竹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竹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参见图1和图2,一种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包括多个拦截单元1,每个拦截单元I包括多个竹粧11,每个竹粧11的下端斜削从而形成尖端部111,以便于竹粧11插入到坡面的土中,优选的,斜削的角度为45°。将多个竹粧11竖直并排排列,然后通过具有一定厚度的竹蔑片12,将多个竹粧11连接成片状,从而形成一个拦截单元I。使用时,将竹粧11通过尖端部111竖直敲入到土中固定,在斜坡面上形成弧形,从而可以在拦截单元I围成的范围内盛土,还可起到贮存水分的作用,而在干旱时慢慢释放水分,以满足坡地植被生长需要。各拦截单元I从上至下交错分布,并且弧形拦截单元I的开口向上,整体形成鱼鳞状,一方面可以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则可方便地在果实成熟季节收获果实。
[0022]为使得竹粧11的固定更为可靠,拦截单元I还可包括多个柱粧(未示出),柱粧插埋于坡面土地中,而竹粧11与柱粧铰接。由于柱粧的设置,可长期将拦截单元I固定于坡地中,不会被风吹跑。
[0023]使用时,首先在林地坡面将I个片状的拦截单元I形成为两端向上弯曲的弧形后,这一弧形可根据山体的形状而定,将拦截单元I通过尖端部111插入到林地坡面而固定,为了使得拦截单元I与林地坡面的固定较为牢固,可在竹蔑片12上连接至少柱粧,并将柱粧插埋于林地坡面中;而后采用上述方式固定其他拦截单元1,从而形成整体从上至下交错布置,呈鱼鳞状;最后可在每个拦截单元I形成的弧形空间内盛土。
[0024]参见图3和图4,为了同时采用上述的拦截单元I方便的进行林地施肥,在其中一个竹粧11或者间隔的几个竹粧11的最下一节竹筒112用于施肥,竹筒112中下段的外表面打孔形成多排的第一出肥孔113,第一出肥孔113连通至竹筒112内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肥孔113为3排,每排数量5?7个。竹筒112包括位于顶部的上竹节114和位于底部的下竹节115,在下竹节115(位于尖端部111上方)均匀穿孔数个,形成第二出肥孔116。第一出肥孔113和第二出肥孔116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三角形等,孔径均为2?4cm。
[002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选的,上竹节114以及最下一节竹筒112上方的各竹节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117(图3和图4中仅示出最下一节竹筒112的上竹节114上的过水孔117),用于使得雨水或喷淋水从竹粧11的顶部进入到竹筒112内。竹筒112的侧壁上位于上竹节114和第一出肥孔113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进肥口 118,进肥口 118的孔径大于固体肥料的尺寸,以便于从竹筒I’侧面添加固体肥料。首先将林地生长期所需的固体肥料从进肥口 118装置于竹筒112中,当竹粧11插入于林地地表中后,利用雨水或喷淋水从过水孔117通过后向竹筒112中浇灌,水就会溶化固体肥料,随后,溶化的肥料又会从第一出肥孔113和第二出肥孔116浸入地表中,从而林地能源源不断地吸收到流入的养分,保证了林地在充足的肥水供应下快速生长,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以此达到对林地施肥功能。
[0026]此外,该施肥装置的设置,利用其设有的孔径小于固体肥料的粒径,使得竹筒112中的固体肥料可以实现长时间缓慢地对林地施肥的功能。如此,可有效替代花费过多人工和时间的传统施肥方式。另外,此竹筒112对固体肥料的包覆,不会因环境水分过多而发生迀移,不会造成林地污染,降低施肥成本,提高施肥工效,有效解决偏远山区大面积林地施肥的难题,有利于保持林地生态系统稳定,同时,操作工具简单,技术容易掌握,男女老少均可操作。
【主权项】
1.一种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多个拦截单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拦截单元(I)与林地坡面固定:所述拦截单元(I)包括多个竹粧(11),每个竹粧(11)的下端斜削从而形成尖端部(111),多个竹粧(11)并排排列,通过具有一定厚度的竹蔑片(12)将多个竹粧(11)连接成片状,将其中I个片状的拦截单元(I)弯曲而形成为两端向上弯曲的弧形后,将所述拦截单元(I)通过所述尖端部(111)敲入到林地坡面而固定; 2)在每个拦截单元(I)形成的弧形空间内盛土; 3)采用如步骤I)和2)的方式固定其他拦截单元(I),并且多个拦截单元(I)形成为从上至下交错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其中一个竹粧(11)或间隔的几个竹粧(11)的最下一节竹筒(112)用于施肥,所述竹筒(112)中下段的外表面打孔形成多排的第一出肥孔(113),所述竹筒(112)包括位于顶部的上竹节(114)和位于底部的下竹节(115),所述上竹节(114)以及位于竹筒(112)上方的各竹节上开设有过水孔(117),所述下竹节(115)上形成第二出肥孔(I 16),所述竹筒(112)的侧壁上位于所述上竹节(114)和第一出肥孔(113)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进肥口(11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肥孔(113)和第二出肥孔(116)的孔径为2?4c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多个拦截单元,包括如下步骤:1)将拦截单元与林地坡面固定:拦截单元包括多个竹桩,每个竹桩的下端斜削从而形成尖端部,多个竹桩并排排列,通过具有一定厚度的竹蔑片将多个竹桩连接成片状,将其中1个片状的拦截单元弯曲而形成为两端向上弯曲的弧形后,将拦截单元通过尖端部敲入到林地坡面而固定;2)在每个拦截单元形成的弧形空间内盛土;3)采用如步骤1)和2)的方式固定其他拦截单元,并且多个拦截单元形成为从上至下交错布置。通过设置竹制的屏障,从而能够缓冲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有效降低了雨水冲刷的径流流速,有效拦截雨水和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IPC分类】A01B79/02
【公开号】CN104904364
【申请号】CN201510272200
【发明人】钟亮, 罗安程, 梁志伟, 孙燕萍, 徐天予
【申请人】浙江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