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沙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阿里地区地处藏北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海拔(平均海拔高达4500m以上)、高寒(年平均气温(TC )、高旱(多年平均降雨量50 - 100mm)、空气稀薄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恶劣,植物资源十分匮乏。其中,班公柳(Salix bangongensis C.Wanget C.F.Fang)是本区原生且仅有的两种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广,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戈壁沙漠环境,为阿里地区特有濒危种。班公柳为小乔木(大灌木),分枝多,杨柳科柳属植物,高一般2-5米,生于海拔4600米左右的戈壁风沙滩地,能忍受风沙危害,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但随着近年来人为破坏,原生班公柳植被资源几乎丧失殆尽,成为濒危保护树种。尤其是阿里地区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引发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境内大部分灌木疏林地逐渐形成次生盐渍化沙砾戈壁风沙滩地。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其中在狮泉河两岸由于疏林退化而形成的次生沙砾化戈壁风沙滩约200万亩,治理难度极大。
[0003]在高海拔、高寒、高旱区由于土地退化而形成的次生沙砾化戈壁风沙滩是一种生态恢复非常困难的盐渍化立地类型,常规的治沙方法不仅成本巨大,且受海拔、气候、缺氧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很难成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从濒危树种保护、扩繁、利用及推广目的出发,构建了一种班公柳扦插治沙方法,为阿里地区及同类高海拔地区的次生沙砾质戈壁风沙滩地治沙和濒危种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在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通过整地,沿与主害风垂直的方向上均匀地开条带型沟槽,回填表土,整平,形成沟槽扦插床面;
[0008]步骤二:利用开沟槽挖出的沙砾石在沟槽两侧培成等腰梯形土埂,在相邻的两条沟槽中间垂直于等腰梯形土埂设置等腰三角形沙埂,形成砾石高埂沙障;
[0009]步骤三:平整砾石高埂沙障内风沙滩地,开沟混播花棒和杨柴,及时覆土掩盖,形成生物活沙障;
[0010]步骤四:采摘班公柳插条,在水中顺枝浸泡生根后,在沟槽扦插床面内挖坑顺枝深扦插,覆土压实;
[0011]步骤五:在条带型沟槽顶端垂直于沟槽铺设引水管道,每个沟槽上方安装引水管道阀门,按需要进行灌溉。
[0012]进一步地,所述条带型沟槽的宽度L为60cm?80cm,沟槽的深度H为40cm?60cm,沟槽的长度为20m?30m,每两个相邻的平行沟槽间距为4m?6m,在沟槽中回填表土1cm?15cm,整平,形成沟槽扦插床面。
[0013]进一步地,等腰梯形土埂倾角α为30°?45°,顶宽a为20cm?30cm,埂高h为40cm,底宽 b 为 50cm ?60cm。
[0014]进一步地,等腰三角形沙埂倾角δ为30°?45°,埂高g为40cm,底宽c为40cm?50cm,等腰梯形土埂和等腰三角形沙埂之间形成砾石高埂沙障。
[0015]进一步地,烁石高埂沙障规格为4mX4m?4mX6m。
[0016]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开沟深度为2cm?3cm,混播四行花棒和杨柴,花棒与杨柴混播比为3:1,播量1.5?2.0kg/亩,行距为lm。
[0017]进一步地,采摘班公柳插条的时间为5月上旬至中旬,采摘2年生以上的老枝为班公柳插条,其长为50cm?60cm,每枝班公柳插条芽眼不少于4个,班公柳插条在水中顺枝浸泡8天?10天,浸泡深度为40cm?50cm,在沟槽扦插床面内挖坑顺枝深扦插,覆土压实。
[0018]进一步地,班公柳插条浸泡后,于5月下旬在沟槽扦插床面内挖坑顺枝扦插40cm?50cm,地面留茬10cm,每穴2株,穴距2m?2.5m。
[0019]进一步地,扦插当天,打开引水管道阀门灌溉,扦插后2?3天再灌溉一次,此后每年灌溉2?3次。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本发明方法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和自然限制因素的少、适应强、不易破坏等优点。尤其在高海拔、高寒、高旱的次生沙砾化戈壁风沙滩区,常规的治沙方法不仅成本巨大,且受海拔、气候、缺氧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很难成功。如,高立式、半隐蔽沙障、生物防沙等工程在强风害、沙砾石打击和日照酌烧等危害下,防沙体系具有易破坏,周期短,成本大和防沙植被选择面小等特点。因此,构建次生沙砾化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造林技术,是解决当前阿里地区濒危树种保护、扩繁、利用及推广治沙的最好的选择。本发明的班公柳扦插治沙造林方法针对西藏阿里地区次生沙砾化戈壁风沙滩区干燥、寒冷、大风、极端干旱,利用沟槽扦插床面,达到春、秋、冬防止强风沙危害,减小蒸发,增温保湿的效果;利用高杆长插条、浸水生根和深扦插的方法,保证班公柳插条保持有效水份、促进生根、缩短生根时间,达到蓄水保肥的效果;利用沟槽上合理设置引水管道及引水管道阀门,改变漫灌,节约集约水分,增强土壤持水能力,达到节水高效利用效果;利用砾石高埂沙障,就地取材,经济可行,适应强,达到防风阻沙效果;利用生物活沙樟,操作简单,防、止、复结合,提高整个体系防护与恢复效果。
[0022]利用本发明的治沙造林技术,实施后当年的成活率达到80 %?90 %之间,第二年保存率达到80%以上,2?3年进入旺盛期,平均高度达到80?100cm,平均冠幅约为
1.5mX2m;花棒、杨柴混播成活率可达90%,林草覆盖率达到30% ;沟槽内地表以下10cm、30cm和50cm内的平均体积含水率高达8.50 %?10.21 %,而对照(裸露沙砾化戈壁)仅为
2.41 %。春秋两季沟槽内的地表温度比裸露沙砾化戈壁高出0.3?0.5°C。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的次生沙砾化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平面图;
[0024]图2为本发明的次生沙砾化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剖面面;
[0025]图3为沟槽扦插床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等腰梯形土埂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等腰三角形土埂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砾石高埂沙障及生物活沙障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引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沟槽;2、沟槽扦插床面;3、等腰梯形土埂;4、等腰三角形沙埂;5、砾石高埂沙障;6、花棒和杨柴;7、生物活沙障;8、班公柳插条;9、引水管道;10、引水管道阀门;α为等腰梯形土埂倾角;a为等腰梯形土埂顶宽;b为等腰梯形土埂底宽;h为等腰梯形土埂埂高;S为等腰三角形沙埂倾角$为等腰三角形土埂埂高;(:为等腰三角形土埂底宽出为砾石高埂沙障长度;d为管径;L为沟槽宽度,H为沟槽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参见图1至图7,一种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班公柳扦插治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在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通过整地,沿与主害风垂直的方向上均匀地开条带型沟槽1,回填表土,整平,形成沟槽扦插床面2。
[0034]步骤二:利用开沟槽挖出的沙砾石在沟槽I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