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蚂蚁诱杀胶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3428阅读:7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蚂蚁诱杀胶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蚂蚁饵剂,特别涉及一种蚂蚁诱杀胶饵。
【背景技术】
[0002] 蚂蚁是主要城市害虫之一,其种类繁多,营群居穴居生活,群体内部有严格的分 工,有专司产卵繁殖的雌蚁、蚁后,有工蚁、兵蚁和专司交配的蚁王等。群体大小由群龄和 品种而定,数量从几十只到10多万只不等。现在随着我们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蚂蚁的生 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逐渐适应了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还常常侵入室内 觅食,筑巢。由于室内蚂蚁会污染食物,破坏建筑,传播细菌,叮咬人体,因此对人类生活会 造成一定的危害。现有技术中,蚂蚁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触杀法和诱杀法,触杀法是在蚁巢 周围和蚁路上喷洒长效、低毒的杀虫药物,蚂蚁接触药物后死亡,可以减少蚂蚁的数量,见 效快,但不彻底,不易根治,且易造成环境的污染。目前较为成功的是诱杀法,其原理是使用 一些蚂蚁嗜食的饵料做成饵剂,引诱蚂蚁前来取食,蚂蚁取食后不会立即死亡,而是能够持 续活动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以将有毒的成分带回蚁巢,引起其他蚂蚁的连锁死亡,甚至能够 将蚁王和蚁后杀死。
[0003] 市场上诱杀蚂蚁的饵剂有很多种,截至2015年9月30日,国内经过药效登记的就 有29种,饵剂剂型大部分为饵粉或饵粒,仅有少数为胶饵。有研究表明,蚂蚁喜欢取食含水 率较高的饵料,因此胶饵在适口性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胶饵由于含水 率较高,施药后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干结或发霉变质,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适口性,诱杀蚂 蚁效果会变差。
[0004] 蚂蚁诱杀饵剂由饵基和有效成分组成,有效成分要求对蚂蚁有良好的靶向性和毒 性传递性,饵基则需要对蚂蚁有引诱作用。现有技术中,诱杀蚂蚁的有效成分有些对蚂蚁有 驱避性,并不适合用于饵剂,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药物;有些有效成分浓度过高,对人 畜有毒,安全性低,另外高浓度的药物会导致蚂蚁死亡过快,不利于毒性的传递。本发明经 过反复比较和筛选,决定采用氟虫腈作为有效成分,但是起初发现,将氟虫腈作为胶饵的有 效成分,饵剂对蚂蚁的诱杀效果并不理性,甚至一度放弃了制备诱杀蚂蚁胶饵的最初努力, 然而随着试验的进行,我们惊奇的发现,采用小范围浓度的氟虫腈,并且协同饵基中特定的 碳水化合物和酸味剂的种类和浓度,可以制得安全性高,不容易干结、结晶并且诱杀效果较 好的胶饵。
[0005]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新的配方制备诱杀蚂蚁效果好的胶饵,并且使该胶饵在施药 后不容易干结或发霉变质,长时间保持良好的适口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诱杀蚂蚁饵剂施药后容易干结变质、毒性传递不好及诱杀 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杀蚂蚁的胶饵。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种蚂蚁诱杀胶饵,由有效成分氟虫腈和饵基组成,饵基包括碳水化合物,增 稠剂,植物油,酸味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水;其中有效成分氟虫腈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0· 0008-0. 0015%。
[0009] 本发明提供的蚂蚁诱杀胶饵,有效成分为氟虫腈,质量浓度为0. 0008-0. 0015%。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对蚂蚁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性,其作用机制在于阻 碍蚂蚁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本发明提供的胶饵使用浓度极低,对人畜微毒,具 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低浓度的胶饵不会对蚂蚁产生驱避性,蚂蚁取食该胶饵之后能够持 续活动一段时间,有利于毒性的传递,取食蚂蚁可以将有毒的成分带回蚁巢,引起其他蚂蚁 的连锁死亡,甚至能够将蚁王和蚁后杀死。
[0010] 本发明提供的蚂蚁诱杀胶饵,其饵基包括碳水化合物,增稠剂,植物油,酸味剂,保 湿剂,防腐剂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选自果糖、蔗糖、麦芽糖、葡萄糖、蜂蜜、木糖醇或红糖中 的任意两种;碳水化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60%。
[0011] 作为优选,本发明采用的任意两种碳水化合物的质量比为4:1-1:4。
[0012] 虽然碳水化合物是很多蚂蚁饵剂中常用的主要成分,但由于碳水化合物容易结 晶,大部分含碳水化合物的饵剂是做成粉剂或颗粒剂的,而蚂蚁更偏好取食含水量较高的 食物,粉剂或颗粒剂适口性不如含水量较高的胶饵。但是胶饵由于含水率较高,施药后暴露 在空气中容易干结或发霉变质,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适口性,诱杀蚂蚁效果会变差。本发 明选择合适的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配比制备而成的蚂蚁诱杀胶饵析出结晶慢,在空气中不 容易变干,能长久保持胶体的性状。
[0013] 为了增加胶饵的适口性,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添加苦味剂作为取食促进剂,但经 过试验我们惊喜的发现,酸味剂对胶饵适口性的改善优于苦味剂,通过反复试验,本发明从 大量酸味剂中选取了质量百分含量为〇. 2-0. 8%的特定酸味剂,能够大大提高蚂蚁诱杀胶 饵的适口性,特定酸味剂选自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钠或柠檬酸钾中的任意 两种。
[0014] 作为优选,任意两种酸味剂的质量比例为6:1-1:6时,对蚂蚁诱杀胶饵适口性的 促进效果最好。
[0015] 本发明提供的诱杀蚂蚁胶饵中,饵基中的增稠剂选自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 黄原胶、果胶、卡拉胶或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增稠剂的质量浓度为0. 2-5%。
[0016] 本发明提供的诱杀蚂蚁胶饵中,饵基中的植物油选自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大 豆油、橄榄油、棕榈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油的质量浓度为〇. 5-10%。
[0017] 本发明提供的诱杀蚂蚁胶饵中,饵基中的保湿剂选自丙三醇、乙二醇、聚乙二醇、 山梨糖醇、水解蛋白或透明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保湿剂的质量浓度为〇. 5-10%。
[0018] 本发明提供的诱杀蚂蚁胶饵中,饵基中的防腐剂选自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 钾、尼泊金甲酯或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防腐剂的质量浓度为〇. 2-4%。
[001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蚂蚁诱杀胶饵的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氟虫腈溶解在植物油 和保湿剂中,得到组分A,将碳水化合物,酸味剂,增稠剂,防腐剂和水混合,加热溶剂混匀, 得到组分B,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中,混匀、冷却制成胶饵。
[0020] 本发明提供一种蚂蚁诱杀胶饵,由有效成分氟虫腈和饵基碳水化合物,增稠剂,植 物油,酸味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水组成。该胶饵饵剂在施药后不容易干结或发霉变质,可以 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胶体性状和适口性;同时该胶饵饵基有效成分合理,安全性高,有利于 有效成分毒性的传递并且诱杀效果较好;该饵剂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胶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蚂蚁诱杀胶饵施药后容易干结变 质、毒性传递不好及诱杀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22]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 实施例1氟虫腈质量浓度的选择
[0024] 将不同质量的氟虫腈溶解在植物油芝麻油和保湿剂丙三醇中得到组分A,将碳水 化合物蔗糖和麦芽糖,酸味剂苹果酸和柠檬酸,增稠剂甲基纤维素,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水混 合,加热溶解混匀得到成分B,将成分A加入到成分B中,混匀、冷却后制得蚂蚁诱杀胶饵。 对含不同质量浓度氟虫腈的胶饵进行毒性传递性试验。分别取不同有效浓度的胶饵5g,放 入直径为150mm的培养皿中,并投入健康蚂蚁100头,使之自由取食30分钟后,将胶饵取 走,观察蚂蚁死亡情况,当死亡比例达到总数的30%时,移出15头行动迟缓的蚂蚁到另一 装有100头健康蚂蚁的培养皿中,观察并记录蚂蚁死亡比例,以此类推。每组蚂蚁死亡率高 于90%时,认定该级毒性传递有效。实验结果见表1。
[0025] 表1含有不同质量浓度氟虫腈的蚂蚁诱杀胶饵的毒性传递性
[0026]
[0028] 结果表明,当氟虫腈的质量百分含量低于0. 0006%或高于0. 002%时,蚂蚁胶饵 的毒性最多只能传递到第3级,而当氟虫腈的质量百分含量在0. 0008%和0. 0015%之间 时,胶饵的毒性可以有效传递到第4-5级。分析其原因,可能当氟虫腈含量过低时,蚂蚁摄 入的剂量不足,导致毒性传递效果不好,而当氟虫腈浓度过高时,一方面蚂蚁死亡过快,另 一方面胶饵可能会对蚂蚁产生一定的驱避性,从而导致毒性传递效果不好。因此,本发明选 择有效成分氟虫腈的质量百分比范围为〇. 0008% -0. 0015%,此浓度对蚂蚁的毒性传递效 果最理想,而且此浓度对人畜微毒,安全性高。
[0029] 实施例2碳水化合物的配比和质量浓度的选择
[0030] 将氟虫腈溶解在植物油花生油和保湿剂丙三醇中得到组分A,分别将不同配比的 碳水化合物蔗糖和麦芽糖,或果糖和麦芽糖,或蜂蜜和果糖,或木糖醇和蜂蜜,酸味剂苹果 酸和柠檬酸,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和卡拉胶,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水混合,加热溶解混匀得到 成分B,将成分A加入到成分B中,混匀、冷却后制得含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水化合物的蚂蚁诱 杀胶饵。称取10. 〇g胶饵,平涂在直径为35_的培养皿中,放置在室温环境下,观察并记录 胶饵析出结晶的时间和完全干结的时间,结果见表2-表5。
[0031] 表2含不同浓度的蔗糖和麦芽糖的胶饵的结晶/干结时间
[0032]
[0033] *:NA,数据不可得,因为样品还未析出结晶就已经完全干结。
[0034] 表3含不同浓度的果糖和麦芽糖的胶饵的结晶/干结时间
[0037] 表4含不同浓度的蜂蜜和果糖的胶饵的结晶/干结时间
[0038]
[0039] 表5含不同浓度的木糖醇和蜂蜜的胶饵的结晶/干结时间
[0040]
[0041] 表2-表5数据显不,碳水化合物浓度低于30%时,产品性状不佳,产品易干结。碳 水化合物浓度高于70 %时,浓度过高,很容易析出结晶。碳水化合物浓度在40 % -60 %之间 时,产品性状较好,结晶和干结较慢。作为优选,当两种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1:4-4:1之间 时,产品性状最佳。
[0042] 实施例3酸味剂的配比和质量浓度的选择
[0043] 将氟虫腈溶解在植物油芝麻油和保湿剂丙三醇中得到组分A,分别将不同配比的 碳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