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鱼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21771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23]下面对投放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集鱼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钓鱼人手持钓杆的状态下,钓线及集鱼器因重力而下垂,集鱼器的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的位置关系如图2 (a)所示,成为螺旋桨本体20能够相对于旋转轴30自由旋转的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位置)。
[0024]接下来,钓鱼人开始投杆时,螺旋桨本体20向图2所示上方侧移动,旋转翼21承受空气阻力,螺旋桨本体20开始自由旋转。其后,当投放的集鱼器和钓线一起越过钓杆的顶端时,则钓钩侧变为朝向前方的姿态。即,图2所示下方侧变为朝向前方的姿态,由此螺旋桨本体20受到与投杆开始时反向的阻力,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的相对位置关系开始变化,螺旋桨本体20向旋转轴30的旋转限制部32侧移动。
[0025]然后,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的位置关系,从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位置)起向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关系(第二位置)变化,在该第二位置关系中,设于旋转限制部32的突起50与螺旋桨本体20的顶端挡块22上设置的孔51卡合,因此螺旋桨本体20不能相对于旋转轴30自由旋转而空气阻力减小,使集鱼器能够飞得更远。
[0026]并且由图1、图2可知,路亚(集鱼器)本身在旋转轴30的顶端与钓线40相连,因此在第二位置关系中,螺旋桨本体20也会因与钓线的关系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但是因与旋转轴30的关系而限制自由旋转,从而能够飞得更远。
[0027]集鱼器着水后,钓鱼人利用卷线器对钓线40进行卷收操作。因此,与钓线40连接的旋转轴30相对于螺旋桨本体20相对地向前方移动,螺旋桨本体20沿着旋转轴30后退,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的位置关系再次成为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关系。由此螺旋桨本体20能够相对于旋转轴30自由旋转,因螺旋桨本体20的旋转而产生的特殊声音或螺旋桨本体20的旋转动作会引诱好奇心旺盛的鱼。
[0028]图3示出了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实现旋转限制部32与螺旋桨本体20的第二位置关系的卡合手段的各种变形例。图3(a)所示者使旋转限制部32的顶端挡块22侧的端面及顶端挡块22的外表面分别形成为摩擦面52,并通过该摩擦面52彼此接触而能够限制螺旋桨本体20相对于旋转轴30的自由旋转。
[0029]图3 (b)所示者在旋转限制部32的顶端挡块22侧的端面上形成凸条部53,并在顶端挡块22的外表面上形成容纳前述凸条部53的凹条部54,由此凸条部53与凹条部54卡合而能够限制螺旋桨本体20相对于旋转轴30的自由旋转。
[0030]另外,在图3(c)所示的例子中,旋转限制部32的外形是断面为多边形,并在顶端挡块22的外表面上装设有旋转限制部容纳部件70,其具有能够插入旋转限制部32的全部或一部分、且内径形状与旋转限制部32的外形是同一形状的断面为多边形的孔。旋转限制部容纳部件70由树脂或金属构成,并利用粘接剂固定在顶端挡块22的外表面上。虽然在本变形例中,旋转限制部容纳部件70的内径形状是与旋转限制部32的外形为同一形状的断面为多边形的孔,但是并非必须为同一形状,只要能够限制旋转则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可以使旋转限制部32的外形为正方形,也可以使旋转限制部容纳部件70的内径形状为六边形或八边形的孔。
[0031]另外,除了图3所示以外,只要是旋转限制部32与螺旋桨本体20卡合而螺旋桨本体20不能相对于旋转轴30自由旋转的构成,则可以是任意的卡合手段。
[0032]图4?图8为表示本案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旋转限制部32是使旋转轴30的中间部分弯曲而构成,并在螺旋桨本体20的中央部上形成有容纳上述旋转限制部32的旋转用空间24。
[0033]如图4、图5所示,旋转轴30由一根金属线或金属棒形成,在其轴向的中间位置上具有旋转限制部32。旋转限制部32是使旋转轴的途中弯曲(折弯)为半圆形状而形成的。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限制部32是在旋转轴的途中以呈半圆形的方式折弯而形成的,但是不限于半圆形,例如也可以弯成三角形状或四角形状。并且,可以构成为与旋转轴30为独立部件而固定于旋转轴30。成为旋转轴的金属线优选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在折弯形成旋转限制部32的情况下,优选采用该旋转限制部32的形状不易因负荷而变形、且即使发生负荷变形也易于恢复初始形状的材料。
[0034]在螺旋桨本体20上冲切形成有旋转用空间24,其使得在螺旋桨本体20旋转时前述旋转轴30上形成的旋转限制部32不与螺旋桨本体20抵接而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能够相对地自由旋转。该旋转用空间24为圆形或楕圆形,其直径(D1)设定为比旋转限制部32的直径(D2)大。
[0035]并且在螺旋桨本体20上,为了防止与旋转轴30的抵接、接触,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从旋转用空间24的中心端部起跨一定的范围,压力加工成锥状的凹部61。
[0036]在前述旋转用空间24的第一挡块33侧设有止转用槽25,其用于通过与前述旋转限制部32抵接而使螺旋桨本体20和旋转轴30不能相对地自由旋转。该止转用槽25的宽度比旋转轴30的直径大,而比旋转限制部32的直径(D2)小,并且止转用槽25的深度设定为比旋转限制部32的直径(D2)小。另外,31是第二挡块而兼用作钓线连接部。
[0037]对于投放第二实施方式的集鱼器时的动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而省略详细说明,但是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图5(a)所示状态成为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位置),图5(b)所示状态成为第二位置关系(第二位置)。另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位置关系(第二位置)中,螺旋桨本体20能够相对于旋转轴30进行约半周(约180度旋转),而不是第一实施方式那种基本上完全被固定的情况。
[0038]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图。本变形例1的旋转限制部32由断面为十字形状的树脂成型部件构成,且固定于旋转轴30。根据该构成,4个凸条部分的一个进入止转用槽25,而邻接的突出于水平方向的2个凸条位于螺旋桨本体20的平面上,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成为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基本上被固定的状态,能够限制螺旋桨本体20的自由旋转。并且,图6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关系(第二位置)的状态。
[0039]图7?图10分别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变形例3、变形例4。
该变形例2?4不设止转部25,而是通过旋转限制部32越到螺旋桨本体20的平面上来限制螺旋桨本体20的自由旋转。
[0040]在变形例2中,图8 (a)所示者为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能够相对地自由旋转的第一位置关系(第一位置),如图8(b)所示,旋转限制部32越到螺旋桨本体20的平面上并与后端挡块23抵接的位置,成为螺旋桨本体20和旋转轴30不能相对地自由旋转的第二位置关系(第二位置)。
[0041]如图8(b)所示,由于成为旋转轴30的旋转限制部32越到螺旋桨本体20的平面上并抵接的状态,因此螺旋桨本体20不能相对于旋转轴30自由旋转(但是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进行约180度的旋转)。并且在本变形例2的情况下,通过旋转限制部32与后端挡块23抵接来决定第二位置,因此可以不必在旋转轴30的钓线40侧设置第二挡块31。在不设第二挡块31的情况下,顶端挡块22不发挥作为挡块的功能,而仅发挥作为旋转轴30的轴承的功能。
[0042]并且在本变形例2中,使旋转限制部32的形状如图示为三角形状的理由是能够使旋转限制部32确实地抵接后端挡块23,因此当然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半圆形或四角形状。对于其它构造及使用时的动作,由于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而省略详细说明。
[0043]图9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该变形例3的构成以变形例2为基础而以使旋转限制部32向水平方向的两方向突出的方式折弯旋转轴30。根据该构成,由于2个突出部位于螺旋桨本体20的平面上,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1同样地,成为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基本上被固定的状态,能够限制螺旋桨本体20的自由旋转。并且,图9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关系(第二位置)的状态。
[0044]图10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在本变形例4中未采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用作止转部的止转用槽25,而是如图10(a)、图10 (b)所示,利用设于螺旋桨本体的顶端挡块22及后端挡块23与设于旋转轴30的第二挡块31及隔块36的抵接,来实现螺旋桨本体20与旋转轴30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限制。
[0045]并且,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不设置隔块36而使第一挡块33与后端挡块23直接抵接。并且,也可以在设于旋转轴30的第二挡块31和设于螺旋桨本体的顶端挡块22之间另设隔块。对于其它构造及使用时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